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随时穿越明末-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他们这边是杂牌军再加上动员起来的百姓,而对方则是凶名远播的倭寇。
怎么看都给人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然后他们两个同时叫来袁继咸和陈鼎,由他们来汇报当时的情况。
由于陈鼎当时受伤,没在现场,他们又叫来了陈近南,而太子也是不请自来。
从他们这些人的描述当中,史可法和洪承畴很快就找出一个要点来。
那就是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大捷,都多亏了一个人,那就是楚江秋楚才子。
这一切都是在楚才子居中指挥之下,才做到这一点的。
更为难得的是,不足三千的官兵和百姓的伤亡,还是在之前的战斗中发生的。
自从楚才子决定反击之后,官兵和百姓的联合队伍,居然无一人死伤!
零死亡!
这是让人极度震撼的零死亡!
听了他们的汇报之后,史可法和洪承畴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眼睛里面看到了震惊之色。
然后他们饶有兴趣地叫来利刃队员,让他们演示一下枪队的威力。
不过被很遗憾地告知,所有的弹药都在与倭寇一战中消耗殆尽,目前已经木有子弹了……
最终,他们只能观看了一番手弩的威力。
手弩的弓箭其实也用的差不多了,现在的这些,都是再次回收利用的产品。
而手弩的威力,也是让史可法和洪承畴眼睛一亮。
这些手弩在质量上,比现在最精锐的部队里使用的手弩还要更加精锐!
不过就算再精锐,也存在着设计距离过短这一缺憾,不可弥补。
没见识到枪队的威力,不得不说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不过如果这些枪队如果真的同他们所说的那般,威力那么强大的话,那么能够杀死那么多倭寇,还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把燧发枪的制作工艺弄到手。
不需要多,只需要组建一支两三万人规模的枪队,简直就是无敌了。
这真是光是想想都让人激动无比的事情啊!
接下来还有更让人震惊的事情,在随后的战役中,楚才子居然还拿出了对讲机。
这种对讲机居然能够在二十里范围之内,随时可以通话联系。
这种对讲机若是能够利用到战场上……
这个楚才子,绝对是个不世出的人才啊!
不,不仅仅是人才这么简单,应该说是不世出的天才,或者说是鬼才!
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易地而处的话,相信就算是诸葛在世,武侯重生,都未必能做到那种程度吧?
更何况,这个楚才子还不仅仅在军事方面有才干。
就连玉米花生和地瓜,同样也是这位楚才子鼓捣出来了。
其实到了史可法和洪承畴的这种范畴,所在意的已经不是单纯的才子了,他们所想要追求的,是治世之能臣。
而很显然,眼前的这位楚才子就完全符合他们的一切要求,并且甚至还大大的超出,这让他们如何不激动?
正因为此,楚江秋在两人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差不多已经提升到了大明的未来的程度。
也正因为此,两人对楚江秋的称呼,才直接就变成了楚才子。
然后两人客气地请楚江秋上座,上好茶。
之后,史可法和洪承畴两人对视了一眼,洪承畴冲史可法点了点头。
史可法不由问道:“楚才子,当粮食的产量不足以养活那么多百姓的时候,必然会爆发瘟疫或者战争,这是人类繁衍生存的必然之道。”
“这个观点是楚才子所提出来的吧?老夫思索多日,十分认可楚才子的这种观点,不知楚才子可否有解决之道?”
这个观点,还是上次在不知道太子真实身份的时候,一次喝酒中无意中说出来的。
没想到太子居然奏报了上去,现在连史可法等大臣都知道了。
这个问题应该是美国还是那个国家的学者第一次提出的,具体楚江秋也记不清楚了。
不过楚江秋知道答案太过惊世骇俗,但是现在也不的不说出来了。
因为除了这个答案之外,楚江秋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了。
“有,计划生育!”
(本章完)
第282章 宣传正能量()
计划生育?
这是什么鬼?
史可法眼睛一眯,饶有兴趣地问道:“噢,楚才子,你倒是说说,何为计划生育?”
楚江秋侃侃而谈道:“史大人,学生可以先打一个比方。比方说池塘里蝌蚪,如果蝌蚪数量太多太多,等蝌蚪慢慢长大之后,食物势必就不够用。”
“为了避免全部都死亡的下场,这些蝌蚪就会释放毒素,然后会有大批大批的蝌蚪死去。”
“但是剩下来的蝌蚪,则能够保证顺利成长!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听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个新鲜词语,史可法眼睛不由一动,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不过史可法毕竟不是现代的自然学者,对楚江秋的这句话只是所有触动,但是并没有深究的意思,而是仔细听楚江秋接下来的话。
就听楚江秋接着说道:“这样的确是一种能够生存下去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太过残酷无情,并且不可控制。因为整整一个池塘的蝌蚪,有相当大的可能会全军覆没。”
“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能够人为控制呢?学生认为是完全可以的,实施性最强的无非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扩充池塘,池塘大了,食物多了,自然就能够养活更多的蝌蚪。”
“但是这种方法有局限性,因为很多池塘,不是你想扩充就能够扩充的。”
池塘里的蝌蚪这个故事,上次太子就听过了。
太子不但听过,并且在奏折里也有所描述,因此在场的史可法还是洪承畴,其实都听过这个故事。
但是这一次,楚江秋又把这个故事给扩展了一下。
池塘其实就是在比喻一个国家,扩展池塘,就是一个向外扩张的动作。
一个国家人口多了,养不起了,没关系,咱们多开疆扩土,自然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但是开疆扩土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到的,尤其是现在的大明,现在只想着如何自保,根本就没有开疆扩土的勇气和实力。
楚江秋接着说道:“其实还有第二个办法,那就是计划生育。也就是控制青蛙产卵的数量,也就相当于控制了蝌蚪的数量,但是又没有杀死蝌蚪,学生以为,这个是最为简单可行的办法了。”
斟酌了一番,史可法不由问道:“可是你这毕竟只是一个比喻罢了,如果换成人的话,又如何实行计划生育呢?”
有句话史可法差点没问出来,控制青蛙产卵当然能够做得到。但是控制活生生的人晚上XXOO,你做的到吗?
楚江秋淡淡地说道:“其实,办法还是有的。比方说,如果实施变法,将土地收归国家所有。然后再将土地按人口发放下去,并且严令不准私人买卖。”
“这样一来,计划生育就有很大的可操作性了。可以暂定为,每一对夫妻只准生两胎,凡是两胎之内的,一律发放土地。两胎之外的,不发放土地,甚至不给办理户口,如此一来,当可遏制人口增长势头,将人口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反观现代的计划生育,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有些地方的口号甚至喊出了‘宁添十座坟,不添一口人’的极端口号。
其实当时计划生育之所以这么严格,也是由其历史背景的。
因为当时的人口基数太大了,如果不采取严厉措施的话,相信用不多长时间,人口问题就能把当时的中国给拖垮,就像现在的印度一样。
而如果计划生育施行的早的话,在人口基数不算太大的时候开始实施,就可以慢慢进行,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弹。
听到楚江秋所说的变革,史可法和洪承畴脸色不由得都变了。
太子也是差异地问道:“楚大哥,记得上次你说过,变革不可轻易施为,为何现在你又提起变革了呢?这变革真的能够成功吗?”
楚江秋提出的将所有土地全部收回为国有,然后按照人口发放。
如果真的能够如此的话,这里面的好处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首先就是土地可以重新丈量,然后全国的人口统计能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以前都是隐报瞒抱,现在肯定是有的要报,没有的估计也想往上报。
再说土地国有,不准私人买卖,这样一来,就杜绝了大地主大财阀的出现,百姓能够安居乐意。
当然了,以上的种种,其实都不是重点。
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如果真的能够实施这种变革的话,大明的税收不说增长十倍,五倍绝对是会有的。
如果大明的税收能够增长五倍的话,那就能够做太多太多事情了!真是光是想想就让人兴奋的睡不着觉啊!
但是这种变革,真的能够实施吗?
洪承畴意味深长地看了楚江秋一眼,不由问道:“鸿飞,你说的是王莽改制吧?”
不错,当初王莽就进行过这样的改制,不过最终他失败了。
楚江秋微笑着点头说道:“不错,这也算是当初王莽改制的一部分。虽然王莽的新政失败了,但是不得不说,王莽新政的出发点是好的。”
洪承畴忍不住再次问道:“鸿飞,那你觉得,如果我大明实施新政的话,有多少成功的把握?”
楚江秋淡淡地说道:“如果在地瓜、花生和玉米没有大面积推广之前,可以说毫无把握。如果有人敢提出此等变革,学生必然会说一句:此人该杀!”
史可法和洪承畴不由得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眼睛里面看到了震惊之色。
太子忍不住问道:“楚大哥,为什么在这三种农作物没有大面积推广之前,就不能进行改制呢?”
楚江秋言道:“在这三种农作物没有大面积推广之前,民不聊生,食不果腹,绝对不宜发生任何形式的动荡。一旦引发民怨,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在三种农作物大面积推广之后,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楚江秋的想法极为积极,在他看来,只要三种农作物全面推广开来,方法得当,改革是肯定能够成功的。
因为这种改革,后人已经经历了多次,所以这一次连摸着石头过河都算不上,都是有先例可循的。
(本章完)
第283章 办报纸()
但是楚江秋的这种大胆言论,却是让在场的人全部都惊呆了。
太子朱和城还能稍微好上一些,因为他现在对楚江秋的崇拜近乎盲目性的。
在他看来,既然楚大哥说能,那就应该能够做到。
至于史可法和红惩处,却是完完全全地被惊呆住了。
从古至今,历史上的变革者大有人在。
就说眼前这两位史可法和洪承畴,难道他们就不想变革吗?
想!他们其实比谁都想!
他们很想改变大明的现状,而想改变这一起,重中之重就是税收改革!
但是他们也就只能在心里想想,全完不敢实施。
自古变革者,从未曾有过好下场。
有没有好下场先不提,就说现在大明风雨飘摇的现状,如果真的实施变革的话,估计和直接拿倒抹脖子差不多少。
好在现在有了地瓜玉米和花生这三种新型农作物之后,大明现在面临的压力大大降低。
相信经过五年十年的发展,大明一定能够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甚至能够超越历朝历代也未可知。
但是如果说就因为有了这三种农作物,改革就能够顺利实施的话,史可法和洪承畴是难以置信的。
他们可不是太子,三言两语就被人忽悠的团团转。
但若是不信吧,偏偏这位楚才子就是个妖孽。
之前三千杂牌军加两万百姓,歼灭一万五千多倭寇,自己还没有一个人死亡这种事情你能相信?
玉米地瓜花生这三种新型农作物你能够相信?
神奇的对讲机,在二十里范围内随便通话,你能够相信?
楚才子做出了太多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出来,所以现在这话从楚江秋口中说出来,尽管他们心里不是很相信,但是却是不能随意就否点。
就听楚江秋说道:“大明可以用五年的时间休养生息,最多十年的时间厉兵秣马,大力发展商业。十年之后,就是大明向外扩张的时候了!”
“海陆陆路齐头并进,让视线所至的地方,全都归于大明的版图!”
“相信到了这时候,好多人都会发现,原来土地产出,远远不如商业积累财富为快。相信到时候如果进行改革的话,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困难了!”
楚江秋的一番话,直接让现场所有人都傻眼了。
这,这,这货不会是在做白日梦吧?
让视线所至的地方,全都归于大明的版图?
这怎么可能?
原来他们都以为楚才子有什么神奇的办法,没想到他提出来的,竟然是最不靠谱的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太子不由问道:“楚大哥,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吗?”
楚江秋淡淡地说道:“太子殿下,若为你亲眼所见,亲自参与,有人告诉你三千杂牌军加两万百姓,能够歼灭一万五千多倭寇,自身无一人死亡,你能相信吗?”
太子不由摇头说道:“如果不是孤王亲眼目睹的话,是万万不会相信的。”
楚江秋接着说道:“当十年之后,我们组成一支支的万人枪队,还有炸弹更为先进的火炮等先进武器,试问哪个国家那个部落能够阻挡的了大明的步伐?”
对啊!
怎么把新式武器这一点给忘记了啊?
如果有一支万人队的枪队,相信就算碰上对方的十万大军,都能轻松消灭掉吧?
这世上,有那个国家或者部落能够阻挡他们的步法?
刚才他们还觉得楚才子是在做梦,但是现在楚才子只是一句话,就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