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逍遥山水-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贤的奶奶年轻时干活太多,现在老了落下一身毛病,原因就是当时张贤的爷爷整天忙着山村小学的事情,家里只有奶奶一个劳动力,为了多赚工分维持家里的生计,完全是一个人当成两个人来用,年轻时没发现问题,年龄大了身体就熬不住了,小病小痛不算,最严重的就是风湿病和颈椎病,哪怕是后来张贤的大叔带她去省会的大医院看过依然没能完全治愈,这也让张贤的爷爷心怀愧疚,所以在家里事都依着奶奶的意思,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奶奶在家里说一不二的权威。
刘阿中见孙子一进屋就问自己这话,知道是他关心自己,笑眯眯的道:“还是老样子,死不了的。”
“阿奶说的这是啥话,过会我给你推拿按按,也能舒服些。对了,家里的蜂蜜还有吗?没有的话改天我再进山林子里给找些回来,天天喝点对身体有好处。”张贤放好行李箱就立马开始表示自己的孝心,而这也正是他打算回来原因之一,自己身怀真气,又有山水洞天在手,时间足够的话说不定能把奶奶的身体调理回来。
“还是我家阿贤知道心疼人,蜂蜜还剩些,这些都不急,你先去厨房让你阿公多煮点饭,刚才看白毛那样子我就知道八成是你要到家了,我跟你阿公说,那老头子还不信。”奶奶夸奖了张贤一番,又说了跟老妈一样的吩咐。
张贤应下便快步来到了堂屋后面的厨房,张贤的爷爷正在里面量米准备做晚饭。
“阿公,我回来了,还是我来煮饭吧。”张贤没有按照老妈和奶奶的说法让爷爷多加一点米,而是直接拿过爷爷手里的锅子,亲自动手往里面加了好些米,在学校算是半个懒货的张贤,在家里却是一个勤快的好孩子,要让舍友们看见了,惊讶程度肯定不下当初看见他秒杀街头小混混的场面,张贤也是没办法,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啊,煮饭做菜的打小就会了。
七十多岁的张万荣丝毫没有一点老态龙钟的样子,精神得很,看见孙子回来心情自然大好,笑呵呵的说道:“好,好,回来就好。”
回到家的张贤心情自然也很好,刚把饭放在火上煮着,他又接了一个新任务,去买点肉菜回来,顺便接弟弟张磊放学回家。
张磊现在五岁多了,在隔壁村的平山小学念学前班,小叔和小婶都没时间带孩子,就把他扔在山水村了,平时主要是张贤的爷爷奶奶在照料。这没好奇怪,像张贤他们家的孩子都是在山水村长大的,姑妈的儿子张旋,现在都还在万山县读高中,因为姑父也姓张,所以虽然是表弟,也与张贤同姓,不过他们高中还没放假,所以还在住校没回来。而大叔的女儿张雯虽然在省会邕江市读初中,但是她的童年也是在山水村度过的。
不过接张磊放学这种事平时一般都是白毛做的,凶猛的野山狗的,早被张贤训成十项全能了,接一个小孩子放学完全没问题,家人习惯后也很是放心。
叫上兴奋劲过了躲在某个角落偷懒打盹的白毛,张贤骑上家里的小电码出门了,这小电码还是去年他悄悄买的,跟家里说是县里某个商场搞活动被自己抽中头奖的奖品,家人也没怀疑,反正村里人很少有没事往县里跑的,最多是集日时到镇上赶个闹市,所以张贤不怕露馅。
悠哉悠哉出了村子,白毛在前面开道,要不是后面有张贤跟着,它早就撒开腿丫子跑远了,这小电码完全跟不上它的速度。
平山村是周围几个村子的中心,所以位置比较好,当年张贤的爷爷张万荣一手筹建起来的小学就坐落在这里。而这里也有一个小集市,有些村民摆了几个肉摊果摊之类的在这,张贤到时正好遇见一个村民拿着一只刚捉到的野山兔在卖,他二话不说立马买下了。
接下来跟着白毛来到平山小学的门口,一些家长已经在等着了,这小学也是张贤当年的母校,不过那时可没有学前教育这一说,他是七岁时就直接上一年级了,哪怕是现在,平山小学也只是有学前班而没有幼儿园的,农村的教育资源毕竟比不了城市。
看见张贤带着一只大狗来,家长们并没有奇怪,事实上白毛在这里比张贤这个主人受待见多了,跟白毛打招呼的人远远多过跟张贤打招呼的,毕竟张贤几个月才回家一次,而白毛几乎天天来这接张磊放学,认识白毛的人远比认识张贤的人多,这真相让张贤的心里很是受伤。
没过几分钟,学前班的小屁孩们就一窝蜂冲出了校门,各自找着自家的大人,张磊一出来就看见了威风凛凛的白毛,跑过来时才发现张贤也来了,高兴的打招呼道:“小哥你回来了呀,有没有给我带好吃的回来?”
张贤无语,这小家伙就惦记着吃的,指着挂在小电码车头的山兔道:“看见没,野山兔,今晚给你做红烧兔肉吃。”
张磊根本不知道这只是张贤刚刚买的,哪里是专门带回来的东西,不过有的吃就好,他高兴的拍拍跟自己差不多高的白毛,说道:“白毛,走,回家去。”
白毛很配合的趴下身子,让张磊骑了上来,张磊抓住白毛脖子上的项圈,大叫一声:“冲吧,白毛狮王!”
校门口的小屁孩都很羡慕的看着张磊,不过白毛的速度很快,转眼间就跑出了人群,于是小屁孩们只能看着张磊背着奥特曼图案的小书包骑着高头大狗而去,心中想着自己也有只这么威风的大狗多好……
张贤却很无奈,只好开着小电码跟上,顺便叮嘱白毛跑慢点。
当他回到家时,米饭早已经煮好,家里的人趁着张贤出去时就把饭火关了。将买回来的野山兔处理干净,张贤亲自动手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红烧兔肉,又到菜园子摘了几个新鲜的蔬菜,炒上几个小菜之类的。
等到饭菜都做好,在外面干活的老爸张代盛也开着摩托回到了家,他是到青石镇边上的青龙河撑竹筏去了。青石镇因盛产青石而出名,山水村就隶属于青石镇管辖,而边上的青龙河的名字却是因为传说河里住着青龙而来的,像这种类似的名字在这个地区不少,比如还有叫遇仙河的,传说是某个老祖先在这条河边遇到了仙人,所以有了遇仙河这个名字……
张贤的老爸跑到青龙河撑竹筏并不是为了打鱼的,而是因为青龙河有竹筏漂流这一旅游项目,像他这样的村民农闲时会去客串一把竹筏工,漂流一趟能有三十块钱,旺季时一天也能赚个百来块,当然,现在已经大冬天了,到河里漂流的游客比较稀少,张贤的老爸也只是在家里没事干时才去跑跑。
把一放学回来就跑去村子里疯玩的张磊叫回家,张贤回来后的第一个晚餐便开始了,菜肴鲜美,边吃边聊,一家人其乐融融,正是他想要的感觉,这也越发坚定了他实行计划的决心。
第十五章 行针推拿缓病痛()
晚饭过后,张贤打算给奶奶做做针灸和推拿,说是针灸,其实只是习惯性的叫法,张贤只会针法不会灸法,这是他从外公徐在良那里的学来的。外公生前是一名山村中医,虽说是祖传的医术,但其实只能配点中草药和诊治些小病小痛,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些灵验偏方和针刺麻穴的手法。
可惜的是张贤两个舅舅对这本来就只剩一点皮毛的祖传医术不感兴趣,外公曾经感叹山水村徐氏一脉的医术到了自己手上算是断了传承,反倒是小时候天天跟着外公钻山林子的张贤学了一些当地草药的配法和针刺麻穴的手法,最后外公过世时干脆把所谓的“徐氏九针”和“徐氏百草录”留给了张贤,这也跟现在的观念与以前的传统大不一样有关,再加上外公和舅舅们都是开明的人,所以这些东西才能落到了张贤的手里。
要说这两样东西的名字乍一听上去都是很厉害的样子,颇有一些武侠小说里各种秘笈的风格,但现实生活里哪有那么多神奇的东西。
先说这个“徐氏百草录”,其实是外公那一脉对山水村后面那片茫茫山林里各种中草药的收集记录,一些常见的或者独特的还配有药方或者熬制的方法,外公生前的一大愿望就是能走遍那山林子的深处,将这“徐氏百草录”收录完整,可惜这个在山水村没有名字的森林实在太大了,就算外公曾经是山水村最富传奇色彩的老猎手,要想走遍这片森林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知道平时村民用“林子”称呼森林的外围,用“山林子”称呼森林的中间范围,用“老林子”称呼人迹罕至的森林深处,比如去外围弄点柴火就跟人说是“进林子捡点柴”,去中间范围弄点山货吃就跟人说是“进山林子里套个山兔”什么的,至于“老林子”却很少在日常生活出现,多在聊天扯淡吹牛皮或是给小孩子说故事时才提到,在之外甚至还有“死林子”之类的说法,传说去了这种地方的人都没有出来过,而外公以前只是在山林子里走了个大概,像老林子之类的地方也只是偶然之间因缘巧合触及到边缘罢了,倒不是他不想去,有的地形或是路线不是人力能跨越的,而且进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老林子其实有很大风险,就算是张贤他外公也没有多大把握……
再说这个“徐氏九针”,其实就是中医常用的毫针,是张贤的外公留给他的据说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九根纯银医针,可惜外公教张贤的针法却不是用来治疗疾病的,而是用来刺麻穴的,所谓的麻穴,就是人体中那些可以让身体短暂麻木或是失去知觉的穴位,据张贤的外公说,这针刺麻穴的手法本来是中医的外科在遇见特殊伤患时用来局部麻醉伤患部位的,类似今天西医的麻醉药的效果,传说这针法练到极致大圆满的境界,九针齐施,可以完全定住整个人,跟武侠小说里的点穴功夫一样一样的……
传说终究是传说,这针法也的确颇为神奇,张贤练这个也最是用心,人体各个部位的麻穴背得滚瓜烂熟,后来甚至是与人打架过招什么的都能做到空手打麻穴,可是那个什么极致大圆满的境界依然连边都摸不着。
……………
由于奶奶的身体不太好,所以尽管山水村的冬天并不是太冷,家里依然一到晚上就会生上一盆炭火取暖,这炭都是自家挖窑子烧的,基本无烟,烤起来不会让人觉得熏呛。
吃完晚饭的一家人或远或近的坐在火盆周围边看电视边聊天,张磊只对动画片之类的节目感兴趣,现在早过了动画片的时间,所以他拿着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在旁边玩着过家家的游戏,跟他一起玩的是白毛,也不懂白毛听不听得懂张磊嘴里各种乱七八糟的话,它只会按照张磊的指挥用嘴叼叼这个东西再用爪子扒扒那个东西,反正一人一狗玩得不亦乐乎的样子。
张贤则是把自己左手腕上一个银色的圆扁形的手环取了下来,摸着手环一个不起眼的凸点轻轻一扣,手环便首尾分离了,原来里面是空心的,张贤从里面扯出九根毫针,一一捋直,正是外公当年留给他的“徐氏九针”,银色的手环只是九根毫针的针套罢了。
虽说这针带在手上不用之时,张贤也会定期做一些消毒处理,不过现在他还是拿医用酒精把每根针都细细擦洗了几遍。
堂屋的电灯照明度并不是很亮,不过这不影响张贤的行针,他或捻或转,将九根毫针扎进了奶奶的后颈和两个膝盖周围,每个部位正好三根针,过了一会儿又取出来换个穴位扎进去。
当然,现在张贤扎的都不是麻穴,而是一些能缓解颈椎和风湿疼痛的穴位,外公会的最多虽说是针刺麻穴的手法,但其他穴位也懂点皮毛,再加上张贤自己后来找了一些资料摸索,所以可以用这类似“三板斧”水平的针法缓解下奶奶的病痛。
张贤一边扎着针一边问着奶奶的感觉,偶尔还和其他家人聊聊天,大概过了十几分钟的样子,一遍行针结束,他把每根针又消毒了一遍,就依次将它们插进了手环针套里。这些针都是韧性十足,所以即使是插进针套里变成曲线了,下次依然能轻松捋直。
接下来张贤默运体内的真气,把全身真气集中在双手,直到两只手掌都微微发热之后,他又在奶奶的后颈和膝盖周围推拿按捏了一遍。
没办法,现实的真气就这样,无形无质,除了身怀真气的人用特殊的方法能够互相感知到以外,其他科学方法根本证明不了真气的存在,张贤因有奇遇的关系,在现代也算是真气深厚之辈了,但能做到就是利用真气让手掌微微发热罢了。他曾经听外公说过,很久很久以前,气功是中医必修的科目,因为真气能辅助行医,特别是在“望闻问切”中的望诊和切脉过程中,真气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而张贤高考结束后练出气感,也是后来外公传给他徐氏九针的原因之一。
张贤的外公说的是真是假他不知道,外公除了针刺麻穴和一些灵验偏方颇为神奇外,其他的医术就跟一般的乡下郎中没多大区别,所以事实上张贤对看病诊病什么的只比普通人多知道一些东西罢了,真让他看病诊病什么的估计一不小心就会弄出人命。
不过真气对身体的好处张贤是身有体会的,他外公也是练出气感的人,按过世时的年龄算已经是喜丧了,而他爷爷同样有气感境界,现在七十多岁依然老当益壮,要不是张贤的老爸老妈不同意,他爷爷都想天天下田地干活去。
所以张贤只要在家,他都会抽空给奶奶扎一遍针,再用真气按摩一遍,就算治不好,也能舒缓疼痛。
又是十几分钟过去,张贤按摩推拿结束,奶奶一边把裤腿放下来一边说道:“阿贤这么帮我捏一遍,晚上睡觉又能舒服一些了。”
张贤笑道:“奶奶这病虽然难痊愈,总还是有办法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我找到了。”
“都是老毛病了,哪有这么容易,当年你大叔带我去大医院瞧,那里的大夫都说只能好好调理养着罢了,你就不用在那瞎操那份心,好好读你的书就行。”奶奶不以为意的说道。
而张贤心里想的却是中医对颈椎病风湿疼痛什么的应该有点特效的,可惜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