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商海-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期资金投入,就能全面占领那些市场了吗?别忘了我们考察的结果,我们发现有二十多个城市,都具备开三家以上门店的标准,而这二十个城市,因为距离原因,我们至少要投资十五家以上的中央厨房。”
“你们可以算一下,光是中央厨房的成本就要多少?还有那些门店的成本呢?我们二期资金投进去,同样远远不够。”
“更何况我们投资中央厨房,利用率也不能太低,否则根本不划算。看起来门店的收入都不错,可刨去中央厨房的成本之后呢,几年才能收回投资?”
“我们投资小吃店本来就是个长期计划,按照我们最初的设想,五年时间,让门店超过一千家,第一年至少要扩张到一百家,可我们现有的资金,根本不足以让我们快速扩张到一百家。”
“贷款啊,我们可以用那些门店抵押贷款。我们买下来房产的价值不高,可装修之后,那些房产都升值了,我们为什么不贷款扩张呢?”郭继杰建议道。
他可不想现在就开始加盟,尤其是在中央厨房布局都没完事儿的时候,加盟的话,对方就要从他们这里学习许多配方,这个倒不是需要多保密,而是怕他们做不好,做出来的味道不一样,甚至很差,砸了满汉小吃的牌子。
“贷款的利息太高了,而且我们的规模太小,在当地贷款不容易。冰城这边,因为看不到那些门店,所以也不会愿意给我们贷款吧?”廖启贤没想到开个小吃店,也需要贷款。
“利息高?怎么会利息高?我就没见过内地贷款利息这么低的。换而言之,只要我们能贷出来款,做什么都能赚。”郭继杰看着廖启贤,你贷过款么,知道内地的贷款利息多低吗?
“贷款就算利息不高,可你想过没有,我们投资这些小吃店,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就算贷款三年,三年后,我们小吃店的成本还没收回来呢,那时候我们那儿有钱来偿还贷款?”
“没错,我们的规模是能够迅速扩张了,或许利润也能提升一些,可按照你的说法,我们规模扩张了,利润却未必能提高多少,我们的投入太大了。”
“安仔,你说,你同意谁的。”郭继杰不高兴了,你们还是我拉过来呢,没我介绍,你们能入股这个满汉兄弟餐饮集团?怎么我说点什么,你们都要反对呢?
王浩安笑了笑,看来这几个人的关系没他想象中那么好。而郭继杰在这几个人中,是处于弱势地位的。
虽然说郭继杰的老豆在他们父辈中身家最丰,但郭继杰跟他们不一样,别人都是继承人,或者是继承人之一,郭继杰则完全没机会继承郭氏集团了。
“我们是商量公司的扩张办法,你们这么激动干什么?无论怎么样,公司的扩张势在必行。”
“我们的现有资金确实不足以开太多的门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重点发展几个地区呢?比如京城、津门一线,魔都、杭城一线,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点,交通都还不错,我们可以用冷藏车进行食材配送,这样就节省建设中央厨房的成本了。”
“当然,大家辛苦这么长时间,分头考察了这么多城市,甚至许多门店的地址都选好了,就等着去买下门市,开新的小吃店,可你们考虑过没有,那些门市你们还没买下来呢,如果对方要高价,我们怎么办?”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去谈,主要地区的门市先买下来,先开起来一些门店再说。”
计划的再好,也不可能考虑到具体实施中所遇到的所有情况,与其坐在这里商量,还不如先做,至少现在他们手头还有不少流动资金,一旦出现问题,还有转圜的余地。
“如果我们在几个地方连续非常成功,那么我同意贷款,如果只是还行,投资回报期比预计的长,那么就再等等,等市场发展起来再说。”
王浩安还有句话没说,今年扩张,其实会遇上一个极大的困难。
ps:继续爆发,求收藏,求月票,求打赏,求正版订阅
第169章 突然间的通货膨胀()
现在看起来满汉小吃发展的不错,利润率很高,可以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收回门店投资的成本,这种投资回报率,已经远远超过了所有盈利企业的平均线。
但今年,华夏会经历一场大事,甚至现在就初现端倪,那就是通货膨胀。
这次的通货膨胀是怎么形成的呢?主要是华夏政斧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他们在去年鼓励大家自主择业之后,许多行业兴起,一些人混得风生水起,比当初在机关、工厂要挣得多的多。
还有就是华夏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去年有大量的国企变卖,不少工人直接失业了,也有许多工人的工资水平上涨了。
失业的工人或者在政斧的帮助下找了新工作,或者自谋生路,大部分过的还都不错,甚至对现在的生活更加满意了。
去年,华夏的经济增涨达到了百分之十四的超高速,大家兜里的钱其实都多了,而政斧对于民生等投入也急剧增加,导致了国家的财政赤字暴涨。
这时候上头又研究决定,要进行分税制,将税收大头直接上缴给中央,小部分给地方,这样可以进行调控,可以集中资源,发展一些地区,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许多政斧的税收忽然降低,国家又不给拨款,那么地方亏损企业需要政斧补贴的时候,政斧又没钱了,这可咋办?
卖企业,将一些政斧高补贴的企业,卖给那些想要买的人,不管是不是外资,哪怕是这些企业原有的职工,都可以将企业承包走,只要你能保证,企业不再给政斧拖后腿就行。
也是在这段时间,华夏的许多国企变成了私企,一些未来的华夏富豪,都从企业职工,转变成了私企老板,而职工还非常支持。
因为跟着他们干,就能赚到工资,要还是等着政斧补贴,只能拿到部分工资,根本不够生活。
华夏的这一次税改,政斧收到了更多的税款,第一步就是对华夏的第一产业进行补贴,工业只是华夏的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
正好今年国家对于粮票也基本取消了,粮食等农副产品,迈入真正的市场经济时代。国家怕粮票的消失,导致粮价下跌,于是掏出了一大笔钱,对此进行了补贴。
没想到粮食价格在过年之后,迅速上涨了两成,而且更多的人选择将粮食屯着,等价高再出售。
之前粮食都是国家统~~一收购,那时候许多人都觉得亏,现在可以自己买卖了,那凭什么还这个价格卖啊,我们这么辛苦一年,就收了这么点粮,你们城里的还能上班,月月有工资,我们一年就只这些粮食挣钱呢。
再说许多人不是挣得多了么,我们给粮食涨价,想要多赚一点有什么不行?
粮食价格的上涨,带动了整个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而受到国际因素影响,石油的价格也在上涨,国内的煤炭价格也在上涨。
其实大家都明白,当初是计划经济,国家为了保证所有人的基本生活,对粮食、能源价格进行了严格控制,保证大家都能吃上饭,住上暖和的屋子。
可现在市场经济了,国家不再限制价格,一些人就联合起来,开始抬价,他们觉得自己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凭什么挣得那么少?
粮食价格上涨,带动了整个食品行业价格上涨,人们总是要吃饭的,这部分的支出成本忽然高了,价格上涨超过百分之十,甚至部分地区上涨了接近百分之二十,正月可才过去啊。
大家忽然发现,之前每个月的工资除了一家花销,还能攒下来一些,现在却根本攒不下来。
有工资低的,或者一家就一个上班的人,工资根本不够花了,还要动用存款才行,否则生活质量就要严重下降。
而这时候,国家又开始进行了一项工资改革的大事,你们不是觉得工资不够花么,那就提高大家的工资呗。
不只是机关单位的,还包括了那些企业的职工。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绩效工资,还有一些其他的补贴,加在一起的话,许多人的工资甚至能翻倍了,当然大部分都只是上涨了百分之一二十。
之前在南方一些地方,比如温洲,就有人训斥女儿,你现在这么没出息,以后就只能嫁给个干部,因为那时候干部的工资涨幅最低,在许多人看来,不如出来干点啥挣得多呢。
当然,这类干部就是大学毕业生,拿着干部的身份,却没有实际职务,真要是当上领导了,那就两说。
基础消费品的物价上涨,所有人的工资上调,带来的就是全国整体物价都在上涨,未来很多人戏称,这就是物价先跟国际接轨。
拿着国内的低工资,却要享受国外的高物价,其实他们不知道,此时他们口中的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物价远比华夏高得多,上涨幅度同样不低。
只是因为那些国家的收入增幅快,才抵消了这个影响。
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国家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时候,许多地方政斧看到了一些物资的短缺,于是都开始上马这些短缺项目,结果导致了一些产品的产能严重过剩。
最直观的就是家电,无论是冰箱、电视、洗衣机还是空调这种新型产品,产能均过剩,平均要超过百分之五十。
他们错误的估计了市场的增长量,因为这些都算是耐用品,许多家庭都有了,几年都还能用,为什么要买新的?
通货膨胀,对许多行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工资上涨,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产品却卖不出去,也正是在这两年,让一些原本经营状况还不错的企业,一步步走向了破产的边缘,最终在九八年前后,都被淘汰掉了。
通货膨胀来的很突然,许多人都没反应过来,甚至就连政斧都没预料到会这么严重,这时候政斧制定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未来的效果都还不错,可却无法短时间见效。
而通货膨胀,对许多人,许多企业来说都是难关,对王浩安来说却是一个大机遇!
第170章 该涨价了()
“安仔,这就是你告诉我们不要太快扩张的原因?”廖启贤看着眼前的报表,眉头紧锁。
猪肉、面粉、大米、油什么的价格都涨了,煤气罐的价格也涨了,甚至连葱姜蒜等辅料的价格也涨了不少,他们小吃店的利润降低了很多。
“京城和津门的十家小吃店下个月初就开业了吧,你算算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钱?每个月回款是不少,但按照你说的扩张方式,根本行不通。我们账上总要预留一些风险金,否则万一再遇上什么事儿,我们的经营就会出现问题,影响未来。”
廖启贤忽然有些庆幸,庆幸他卖了百分之六的股份给郭继杰。这个投资回报率,完全达不到预期,那么他们的设想,是不是要至少十年才能实现?
原本他认为五年时间就足够了,到时候他的投资可以得到百倍的回报,这种投资回报率,傻x才不做呢。
可在回家的时候,他老豆指点了他两句,虽然投资的钱不多,但要懂得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所以廖启贤又在内地投资了一点其他产业,将股份转让给了郭继杰一部分。
现在看来,这个做法并没有亏。满汉小吃的扩张不想他想象中那么顺利,许多门市的价格比预期的都要高,那些人似乎是看出来他们要买房子一样,要的价格都贵的离谱。
他们看中的都是热门地段,热门地段的门市房,有几个愿意出售的?每年收租金,房价还在上涨,这多划算啊。
就像你有一家资产一百万,但每年能赚三十万的公司,别人给你两百万买,你肯定不愿意卖,拿了两百万是很多,可上哪儿找稳定回报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投资产业去?
这时候想买下来,那就要给别人更多,甚至要超过三百万,有的企业出售的时候,甚至要拿走预估十年的利润。
当然那些收购的企业也不傻,在你手里,这个一年有百分之三十的回报率,可到了我手里,我能让回报率达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更高。
收购门市也是一样,不只是要给到预期几年内的上涨金额,还要给别人这几年可能得到的租金收入,让他们觉得赚了才行,没人会愿意亏了卖。
人越多的城市,地段越好的门市,溢价就越多,原本预计他们能开五十家门店呢,现在看来,三十家就差不多了。
但他们跟王浩安都一个想法,小吃店的房子最好还是买下来,租的话变动太大,门店贸然搬迁,对生意的影响很大。
而且他们小吃店能火起来是必然的,那么对方的租金肯定会不停的上涨,甚至狮子大开口,到时候怎么办?
买下来房产也不亏,香江那边的房价都是不停上涨的,他们认为内地房价迟早也会爆发性增长,现在内地的房价太便宜了,就算未来小吃店不赚钱了,将这些房产卖出去,他们每个人都能分一大笔钱离开。
“你们呢,觉得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出改变?”廖启贤问道。
郭继杰看向王浩安:“你觉得呢?”
王浩安撇撇嘴,公司是大家合伙的,我是大股东,也不能什么事儿都指着我啊。当初答应让他们入股,一方面是需要资金扩张,另外也是希望这帮人能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王浩安自己就能省心了。
如果能在家躺着睡觉就把钱赚了,那谁愿意累死累活的工作呢?这几个人来了,王浩安确实省心了许多,可这几个人的经验的还是太差。
虽然他们父辈都是富豪,言传身教,在管理方面都不差,可他们都有同样的缺点,那就是没受过挫折,这方面还不如郭继杰呢。
他们一个个都是在家里的公司上班,一家成熟的公司,其实高管很好做的,有着成熟的管理团队,他们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发展。
当然,如果有能力,可以让公司更上一层楼,但绝大部分,都只是守城的,这也是被那些富豪所喜欢的。
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