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小闲人-第1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个长安立刻陷入瘫痪之中,吓得兀可烈这些西北来的商人,现在可都不是担心朝廷会不会毁约,而是担心自己的货物被人抢,因为瞬间涌出许多无业流民来。

    契苾何力他们直接派军队来保护他们的货物。

    李义府左掩右掩,这一下是如何也掩藏不住了,关于财政各种负面消息相继传了出去。

    如今就别说工人了,就连官员都没有心情干活了,连俸禄都发不出,我还干个屁啊。

    一场全国性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出来了。

    奏章是雪片般的飞去洛阳。

    尤其是军方,因为整个事情的过程,军方一直都在吃亏,好处都让文官给捞走了,契苾何力、阿史那弥射他们都知道李义府根本不可能拿出钱来,集中上奏弹劾李义府等人。

    ——————

    洛阳!

    “臣妾参见陛下。”

    只听得哗啦一声。

    武媚娘话音未落,一摞奏折就落在她的脚下。她低头看了眼,又抬头惊讶的看着李治。

    李治都不看她,只道:“你自己看吧。”

    武媚娘吓得一惊,她都还没有从王萱的阴影中走出来,赶忙捡起一两道奏折来,这一边看,就一边连连惊呼道:“怎们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朕也想只道,怎么会这样?”李治嘴皮子都哆嗦了起来。

    武媚娘抬起头来,呆呆的看着李治。

    李治猛地一拍桌子,指着武媚娘骂道:“朕当初相信你,将政务交于你,你就是这么来回报朕的?朕真是后悔,当初怎就信了你这个妇人。”

    武媚娘惊恐道:“陛下,臣妾冤枉呀,臣妾对此一无所知。”

    李治怒极反笑道:“这些政策不都是你弄出来的么,你跟朕说你一无所知?”

    武媚娘也都傻了,她完全没有头绪,只觉这中间缺了一块似得,刚开始都在她的预计之中,怎没一下子就崩盘了,这也来的太快了一点。

    “朕得大唐都让你给毁了。”

    李治看到武媚娘呆若木鸡,心里那个恨呀,敢情你都没有在管事,冲着武媚娘怒吼一声,然后便冲了出去。

    “这是怎么回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武媚娘只觉一阵头晕目眩,险些跌倒,幸得边上的女婢搀扶住了她。

    这事可比王萱的出现要严重的多,她与王萱那更多的是个人恩怨,私人感情,只要她自己不乱,其实王萱也很难撼动她的地位,毕竟在王萱这事上面,朝中大臣和百姓都是站在她这边的,因为如今的大臣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会想重新洗牌的。

    但是这事不同,这新政可都是她弄出来,这要是出了问题,她可得负全部责任啊!

    而且,这乱子似乎大了那么一点点,她能否负担得起,都还是一个问题。

    大唐王朝仿佛一夜之间就要崩塌。

    “立刻去扬州请韩艺回来。”

    李治扔下这句话便立即动身赶往长安,长安可是他的大本营,他的根都在那里,长安若是垮了,那他就完了。

    至于武媚娘?

    你去死吧。

    说到底,在李治心里,这权力才是最重要的,当初废王立武,其实也是权力争夺,而不是单纯的因为一个女人,王萱之事,他是可以忍住的,但是这事他忍不住,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他的皇位。

    而且,李治还一直都希望走出他父亲的阴影,结果阴影都还未走出来,就掉沟里去了,这对他的伤害太大了,如果说这事挽不回,武媚娘估计都是死路一条。

    当爱情遇到了权力,那就是渣渣。

    李治都还没有出洛阳,洛阳就跟着爆发了经济危机。

    因为在韩艺当初的经济计划中,长安一直都是国家的中心,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如今长安都陷入瘫痪,洛阳岂能置身事外,洛阳的金行也正在面临挤兑危机。

    这长安的资金链一断,金行又自身难保,这洛阳立刻就爆发经济危机,因为两都联系太过密切,就连青楼都是开连锁的,洛阳也有很多官营作坊,同样也发不出工资,因为资金都没有回笼。

    洛阳的百姓一看长安都这样了,别说花钱,连门都不敢出了,市场就更加萧条,商人也都干不下去了,商人就只能出走,商人一走,工人失业,官营原本在长安、洛阳都还能够盈利的,如这两都都乱了,大家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陷入混乱之中,这不是说杀了谁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是没有钱了,大家都不知道钱去哪里了,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就造成百姓变得非常恐慌。

    而百姓在这事上面的恐慌心理,无疑是进一步促使了危机的爆发,以及让危机变得更加恐怖和凶猛。

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全面崩盘() 
    其实情况远比李治想象中的还要严重的多,因为他只是看到了两都的情况,这地方上他都还不清楚,否则的话,他恐怕会吐血身亡,这都不是影响他的皇位,这弄不好,国家都会垮了。

    若只是中央财政赤字,地方上还比较安定的话,其实还是可以补救的,毕竟如今还是小农经济为主,不会跟后世一样,一个地方的经济危机可以瞬间蔓延全世界。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李义府当初采纳了那个玄机道长的建议,让地方州县提前征税,别小看这一道政令,这可是非常非常致命,等于就是在变本加厉,加速这一场危机,直接导致州县比两都的情况要更加糟糕,等于就是将全国都给搞乱了。

    因为在朝廷确定建立官营体质之后,各地官府立刻就变得非常**,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体系的问题。这李义府他可是让地方上先用税收先垫着开支,那这税都不用上缴了,而且是让你花出去,不是让你存着,那这里面的油水是可想而知的,而李义府根本没有这么多人手去监督各地州县,他派出去的人,也都是一些心术不正之人,和当地官府勾结着一块捞钱,没有办法,他们的老大就是这德行,这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故此,各地地方州县的前期投入其实是非常大的,基本上将钱都用光了,道理很简单,谁会帮朝廷省钱,这钱在仓库里面,那就是朝廷,用出去就是自己的,换谁都会用出去。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钱,但是那些官员都认为,只要盐酒一到,这价格卖高一点,钱很快就会回来的,不可能会被查到,自然就往死里捞。

    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盐价刚刚才开始上涨,盐贩子就都冒出来了,百姓都买了私盐,谁还去买官盐,官府的盐都屯在仓库里面。

    这资金就周转不过来,他们还不敢上报,因为这真要查起来,他们个个都自身难保,财政亏空的这么厉害,正当没有办法的时候,李义府派人来暗示他们可以提前征税。

    李义府让他们征税,那是为了弥补中央的债务,这各地官府自身还有债务的,许多州县的官府都是拿着鸡毛当令牌,提前征收两年的税,反正是上面吩咐的,他也不怕。同时,也筹备严厉打击走私贩。

    但是想要严厉,是比较困难的,唐朝的官府那都是小官府,没有太多的人手,因为他们以前要干得事也不多,这要打击走私贩需要人手,一下子也招不到那么多人来,他们就跑去跟士绅商量,咱们一同打击走私贩。

    然而,他们根本没有料到,那些士绅、地主都已经跟韩艺为首的走私集团捆绑上了,因为之前朝廷没有料到会有走私的情况,就没有出台这方面的律法,还是比较宽松的。

    同样的,当时那些士绅、地主也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时他们认为那些人是在送钱给他们,他们也不觉得这是犯法,就被韩艺给忽悠进去了。

    如今朝廷要严厉打击走私贩,他们就是走私贩,就是他们害得官府两头不着岸,他们是想下船,也是不可能的,只有一条道走到黑,等于都被韩艺给绑架了。

    也就是说这官府是在跟走私贩商量着如何打击走私。

    这怎么可能会有效果。

    这些人都是出工不出力,还帮着打掩护,玩得是风生水起啊!

    非常讽刺的是,当初武媚娘利用这些地主,打击商人,如今韩艺也利用这些地主打击武媚娘的新政,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其实若没有这些士绅、地主的帮忙,货不可能出得这么快,韩艺也没有这么多人,因为他们都是地头蛇,对于当地的情况非常了解,他们要在本地散货,那是非常迅速的。韩艺的走私等于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因为在城内,官府还是比较强势,但是乡村就是士绅比较强势,私盐都是从乡村涌入城内的,根本没法去调查。

    不过,当朝廷开始大规模打击走私时,韩艺的走私团队突然减缓出货,那些地主是非常感激呀,他们赚得够多了,也不太想顶风作案。

    但是百姓们哭了,这走私本其实利于百姓的,虽然比以前的盐价要贵不少,但是比官盐还是要便宜,毕竟韩艺是要挤兑官盐,顺便赚钱。可是如今的话,官府为了钱,将盐铁价格抬得非常高,这突然又没有私盐,盐价看着就涨上去了。

    这盐价上去之后,物价跟着就涨,什么都贵起来了。

    其实走私集团只是减缓盐的出货,但是其他商品的走私都还在继续当中,韩艺只是带一个头而已,还有很多人都在走私,那睦州的货照样卖到全国各地,他们这种走私其实只是避税而已,官员都让他们给收买了,这也是为什么关税也征不上去,但是他们现在也开始涨价,走私也是买卖,又不是贩毒,这盐铁价格涨上去了,而且风险大多了。

    这倒也罢了,问题是官府还要提前征税,有些地方是征收两年的税,百姓等于面临着双重打击。

    这都没法活下去了,百姓要么不肯交税,要么就逃走,而这均田制征税,得让百姓固定在土地上,这样便好征税,百姓纷纷出逃,这就没法征税,而且官府征税还得依靠士绅,士绅当然不答应,提前征两年的税,你凭什么呀?国家又没有打仗,我要帮你们征税,那我这士绅也当不下去了。

    这边征税征不上来,那边还还征召人员,打击走私贩,招人都得发工资,财政负担就越来越重,中央也顾不了他们了,都已经乱成一锅粥。

    但是有两个地方是例外的。

    一个是扬州,一个是睦州。

    这两个地方不但没有受到半点影响,而且因此变得非常富裕,可笑的是,扬州和睦州是唯一受到表扬的州县,因为他们将税收全部都交齐了,没有拖欠一文钱,包括一部分盐税,那都是扬州施舍给朝廷,扬州有得是私盐,只是买一点意思一下。

    既然扬州和睦州将钱都交齐了,那就没后必要派人去逼扬州、睦州交税,因为没有理由啊。

    殊不知其实整个走私集团都是在为着这两个州在转,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中转,扬州和睦州的官府是穿一条裤子的,非常有默契,睦州的货物在扬州转一转,然后销售到各地去,走私头头全部躲在这里,包括谭洞、彭靖、张剑波这三大走私头目。

    在一间豪宅中,三人正坐在餐桌上交谈,面对满桌子的美味佳肴,三人都不太感兴趣,这玩意天天吃,也就那个味,他们倒是对于这个游戏更加感兴趣。

    “东主,真是神机妙算啊!你们是不知道,如今那些个地主、士绅看到咱们手下的小弟都怕的要命,生怕咱们再逼着他们再去贩盐。哈哈!痛快,真是太痛快了!”

    “你们先别高兴太早。”

    谭洞颇为严肃道:“东主的计划才进行到一半,如今物价都已经被咱们抬高,各地州县也正在提前征税,在这双重打击下,百姓根本支撑不了多久。我们现在还得去带个头,暗示那些地主得赶紧兼并土地,这机不可失啊。”

    张剑波道:“这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就算咱们不去提醒他们,他们也会这么干的,这些个地主个个都黑心的很。可我很纳闷,东主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个地主乡绅,一直都在跟东主作对,可东主的整个计划,他们都从中受益,咱们走私盐,他们可是从中赚了一笔去,如今又怂恿他们兼并土地,他们又赚了一笔,我真是想不明白。”

    彭靖道:“要是你能够想明白,那你就不用跟咱们混在一起了。”

    “说的也对。”

    ———————

    在郊外一处豪华的庄园中。

    “啧啧啧!老钱,你这是发财了呀!”

    刚到扬州不久的赵四甲,坐在这庄园里面,吃着美味佳肴,心中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就钱大方这性格,要不是发大财了,哪里会请他们大餐。

    一旁的彭万金、徐珂也都是非常羡慕的看着钱大方。

    钱大方笑道:“发什么财,只不过是赚了一点小钱而已。”

    “瞅瞅这庄园,这可不是小钱啊!”

    彭万金啧啧道。。。

    这的确不是小钱,钱大方是发了大财,他如今成为扬州、睦州最大的酒商。

    当时恰好朝廷征收关税,禁止酿酒,这长安的酒都卖不出来,韩艺的酒坊头回亏本。钱大方又带足了钱,他趁着这个机会,一下子就发起来了,关键他是身在扬州,别得地方,他就不可能发财,因为大部分的走私集团都集中在扬州,走私集团直接从他这里买酒,卖去各地州县,他心里是知道的,但是他装作不知,我只是本地卖酒而已,不需要缴纳关税,谁给钱,我就卖给谁,他还暗地里建造了两个血汗作坊,全部是高句丽来的奴隶组成的,没日没夜的干,生产出大量的酒来,这人家都不做,他一个人做,这能不发财吗?

    扬州又有粮食,如今市面上的酒可都是出自他的酒坊。

    朝廷的酒肯定贵,毕竟朝廷干什么都成本高,效率又慢,跟私人的没法比。

    再加上走私集团跟士绅的关系,士绅也得买他们的酒,还得掩护他们卖酒。

    赵四甲试探道:“老钱,是不是韩小哥给你支了什么妙招啊!”

    “我来的时候,韩小哥正在守孝,自家的买卖都顾不来,哪里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