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纯龅男Ч褂锌赡芑崛嫣被句钤讼低场�

    已经到了腊月,北方的运河已经冰冻,无法运送粮食。

    九月初上任,身为漕运总督的甘学阔,竟然没有能够运送一粒的漕粮到京城和北方。

    奇怪的是,皇上和朝廷也没有如何的训斥,这让甘学阔感激涕零的同时,下定决心要改变淮北的现状了,他必须要打败已经走了好长时间的郑勋睿。

    甘学阔没有闲着,他暗地里了解了很多的情况,仔细思考从什么地方着手,才能够真正的改变被郑勋睿和洪门控制的漕运以及诸多的码头。

    郑家军过于的强悍,淮安火器局目标显眼,洪门钱庄蒸蒸日上,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是不能够动的,但是甘学阔可以动淮安码头,刚刚上任的时候,他就决定从淮安码头着手,因为错估了形势,无法动手。导致一切的计划尚未来得及实施就付诸东流,冷静下来的甘学阔,决定采取暗中迂回的战术了。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整总督府和四府三州的官员。而且需要大规模的调整,已经进入到冬季,距离来年的草原尚有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只要动作迅速,一切都来得及。只要调整了官员,很多事情才能够全面铺开。

    甘学阔自信这样做能够得到皇上的支持,所以他开始了行动。

    第一件事情就是甄别漕运总督府、淮北四府三州知府知州的人选,包括山阴县知县的人选,与郑勋睿渊源很深的首先排除在外,这类人肯定是调整,没有理由,其次是能够争取的人选,这些人必须要做工作,恩威兼施。最后是可以信任和保留的人选,经过这样的甄别,甘学阔吃惊的发现,大部分的知府和知州都是需要调整的。

    这也难不倒甘学阔,他列出来一个名单,必须调整的人选包括:理漕参政马祝葵,淮安府同知、山阴县知县李岩,凤阳府知府赵单羽,扬州府知府罗昌洛,庐州府知府李长顺。徐州知州马代坤,巡漕御史梁兴力等。

    这些人要么是郑勋睿的亲眷,要么是长期跟随郑勋睿做事情的官员,无法拉拢。

    其次是可以争取的官员。人数也不少,包括凤阳巡抚史可法,督催参政马士英,押运参政粟建成,淮安府知府吴伟业,淮安府同知顾梦麟和陈子龙等等。

    最后是可以直接保留的人员。这一部分大都是各地的知县。

    每年的十一月到十二月,吏部都会考核官吏,此时也是调整官吏的最佳时间。

    甘学阔很清楚,他如此大的动作,肯定会引发淮北各地的震动,甚至会引发郑勋睿的报复,但这一切都无所谓了,他的背后有皇上和朝廷的支持,还有大批东林党人的支持,就算是郑勋睿愤怒,也没有办法。

    再说作为漕运总督,时时刻刻被束缚,甘学阔也是无法忍受的。

    漕运总督府,东林书屋的牌匾重新悬挂起来,这里成为了甘学阔平常办理公务的地方。

    吴伟业、顾梦麟和陈子龙三人来到漕运总督府,一眼就看见了挂着的东林书屋的牌匾,他们的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情,尽管知道京城和淮北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甘学阔上任之后,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这令他们稍微安心,但看见东林书屋的牌匾,他们已经明白了一切。

    最近一段时间,淮北还是有一些变化,至少在淮安府,已经搬走好久的东林书院,重新开始授课了,据说钱谦益、黄道周和瞿式耜等人都要来授课的,这无疑是为东林党人壮大声势,让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的势力,重新回归淮北各地。

    “吴大人,顾大人,陈大人,本官今日请你们来,意思很明确,就是希望你们能够效忠皇上,帮助本官改变淮北的局面,打破这里一家独大的困境,你们都在东林书院读过书,明白事理,本官想听到你们明确的答复,是不是能够帮助本官,还是想着离开这里。”

    甘学阔的话语,让吴伟业、顾梦麟和陈子龙都愣住了。

    如此的直接,摆出来了矛盾,太少见了,从甘学阔的话语之中,透露出来皇上对郑勋睿的极度不满意,已经到达了无法弥补的地步。

    吴伟业的性格软弱,听见甘学阔这样说,身体微微颤抖,说不出话来了。

    顾梦麟就不一样了,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接近知天命的年纪,看透了很多的事情,加之他已经和东林党人彻底的决裂,也清楚东林党人的做事手段,若是回到东林党人之中,今后也不要想着有什么好下场,说不定是两头得罪,夹在中间不是人。

    陈子龙脸色很是平静,看不出在想什么。

    开口的还是顾梦麟。

    “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了,下官一直以来都是效忠皇上的,也是愿意追随在大人身边的,只是这些年过于的劳碌,以至于下官感觉到身体不济了,若是可能,下官恳请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去修养身体。”

    顾梦麟的回答,让甘学阔很不满意,他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选择首先与吴伟业、顾梦麟和陈子龙商谈的,在他看来,吴伟业、顾梦麟和陈子龙一定会倒戈的,想不到顾梦麟开口拒绝了,尽管说辞官归家也是一种选择,但这样的选择背后,隐藏的就是不愿意背叛和得罪郑勋睿。

    “吴大人,陈大人,你们是什么想法,该不会也说是身体不好吧。”

    甘学阔说出来这句话,顾梦麟的脸色有些微微的变化,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个时候,顾梦麟无法发脾气,但他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得罪了甘学阔。

    吴伟业好半天才开口。

    “大人,下官倒不是身体不好,只是身心俱疲,也想着辞去官职,回答家乡去。”

    甘学阔脸色铁青,想不到吴伟业和顾梦麟两人都不愿意反戈一击。

    他看向了陈子龙。

    “大人,下官也想着辞官归家。”

    陈子龙倒是干脆,原因都没有解释。

    “既然你们都想着辞官归家,那本官也不留你们,你们尽快递上来辞呈,不过本官今日和你们所说的话语,希望你们能够永远藏在心里,当然本官也不能够强迫你们,你们若是要将这些话语说出去,他日的后果也由你们自行承当。”

    接下来的交谈,让甘学阔愈发的寒心,史可法、马士英和粟建成等人,无不表示辞官归家,都想着能够回家去好好的歇息了,这背后的意思,其实就是不愿意反对郑勋睿。

    甘学阔万万想不到,他打出来的是皇上的旗号,按说这些人不可能不清楚,其表现应当是表示无条件效忠皇上的,可是这些人居然不愿意表态,宁肯不做官了。

    郑勋睿难道真的有那么大的能量吗。

    只是短暂的犹豫和彷徨,甘学阔还是下定了决心,人才有的是,朝中不知道有多少的东林党人,而且钱士升和侯询等人都来信了,赞成他调整淮北官吏的做法,甚至直接提出了张溥、杨彝、张采、吴昌时和龚鼎孳等候选人,这些人出任知府甚至是总督府参政,是绝无问题的,皇上也一定会答应的。

    既然大家都不识趣,甘学阔就不会客气了,反正动一个人也是得罪郑勋睿,全部调整也是得罪郑勋睿,那长痛不如短痛,就全面的调整人选。

    稍稍思索之后,甘学阔提笔开始写奏折了。

    他提出来的建议,足以震撼大明:漕运总督府的理漕参政、督催参政和押运参政,全部调整,淮北四府三州的知府和知州,也全部调整,山阴县的知县调整。

    至于说人选,甘学阔提出了一部分的建议,张溥可出任凤阳府知府,杨彝出任淮安府知府,张采出任扬州府知府,吴昌时出任庐州府知府,龚鼎孳出任徐州知州,至于说漕运总督府参政的人选,还是请皇上和内阁做出决定。

    写好奏折之后,甘学阔反复的,反复的督促自身下决心,他很清楚,这份奏折一旦到了内阁以及皇上的手里,会引发很多的议论,更加重要的是,他的这份奏折,很有可能引爆郑勋睿和东林党人之间的争斗,导致淮北以及南直隶出现无法收拾的局面。

    离开京城之前皇上的嘱托,给与了甘学阔勇气。

    他终于咬牙将这封奏折寄送到内阁去了。

    接下来甘学阔需要做的就是等候,等候皇上和朝廷的消息,等候人员的部署调整到位,一旦这件事情完成之后,甘学阔就要开始动手了。(。)

第六百一十五章 借力用力() 
漕运总督甘学阔、南京户部尚书王铎以及镇守太监方正化等人,都是郑家军调查署跟踪的重点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随时反馈到郑勋睿那里去的。

    甘学阔如此大的动作,调查署不可能无动于衷,大量的情报到了郑勋睿这里。

    三个多月的时间过去,郑勋睿第一步的计划基本完成,郑家军已经在南京立足,洪门钱庄大规模的发展,其触角延伸到南直隶所有的府州县,洪门正在逐渐控制杭州码头。

    应该说到了这个时候,郑勋睿就要找寻机会动手了,总是保持这种平稳的运作方式,对于他来说也是不利的,一旦甘学阔和王铎等人选择动手,他总是要遭受很大孙氏的,想不到这个时候,甘学阔也没有闲着,准备要大动干戈了。

    安插在漕运总督府的暗线,秘密将甘学阔的一切动作都传送出来,包括甘学阔召见吴伟业、顾梦麟、陈子龙、史可法、马士英和粟建成等的事宜,当吴伟业等人决定辞官归家的情报传递到南京之后,郑勋睿意识到,甘学阔已经开始行动了,其首要的目标就是清理淮北的官场。

    甘学阔没有闲着,郑勋睿一样没有闲着,淮北不能够大乱,必须要保持基本稳定,这是郑勋睿的底线,一旦突破了这个底线,郑勋睿肯定也要动手了。

    辛辛苦苦在淮北做出的安排,稳定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甘学阔要是还没有任何的动作,那也不正常了,偏偏京城的皇上和内阁能够沉得住气,没有一味的责怪甘学阔,这就让甘学阔更加的内疚,一定要做出一番大事情来的。

    皇上的脾气,郑勋睿还是知道一些的,甘学阔上任之后。没有能够运送一粒的漕粮到京城和北方去,如此情况之下,皇上居然没有训斥,居然忍住了怒气。这一手实在是高,让甘学阔愧疚,让甘学阔不顾一切的动手。

    郑勋睿的脸色严肃,他的手里拿着情报署综合的诸多情报,重点就是关于漕运总督甘学阔的一举一动。情报署分析的意见非常明确,那就是甘学阔可能要大量的调整淮北四府三州以及漕运总督府的官吏了,毕竟过去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甘学阔基本熟悉了淮北以及漕运总督府的情况。

    当初徐望华的分析,也就是淮北能够稳定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其实郑勋睿的预计比徐望华要保守和谨慎一些,他认为淮北最多能够稳定到腊月左右,理由就是冬月下旬因为北方运河的冰冻,漕运正式停止,到了这个时候。甘学阔就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腾出手来解决自身遇见的困难。

    郑勋睿的分析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那就是甘学阔没有遭遇到皇上的责罚,这一点先前是没有想到的,在他的计划之中,一旦甘学阔无法在短时间之内运送大量的漕粮到京城和北方去,就会遭遇到来自于方方面面的责难,依照皇上的性子,是忍不住的,肯定要督催甘学阔迅速掌控漕运事宜的。到了那个时候,病急乱投医的甘学阔,就很有可能慌不择食,犯下一些无法挽回的错误。

    知恩图报是读书人的死结。何况是忠心于皇上,有人通过掌握读书人的心理,采取了很不错的策略,让甘学阔内疚,让甘学阔在内疚之中爆发出来最为强大的能力。

    京城的安静,让郑勋睿察觉到了对手的厉害。仅仅凭着皇上,做不到这一点,要是没有人苦口婆心的劝解皇上,淮安总督府早就是鸡飞狗跳了。

    应该说皇上的身边,周延儒有这样的能力,钱士升和侯询等人也很是不错,但周延儒得不到皇上完全的信任,钱士升和侯询等人也不可能在如此大的事情上面劝解皇上,毕竟甘学阔是东林党人,唯一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就是皇上身边的太监。

    郑勋睿的注意力,也开始集中到王承恩、曹化淳、高起潜和王德华等人的身上,他隐隐的感觉到,皇上身边的这些太监,可能真的不简单。

    “徐先生,锦宏,调查署认为甘学阔下一步的动作,就是调整漕运总督府以及淮北四府三州的官吏,而且其动作有可能很大,你们是什么看法。”

    徐望华神色平静的开口了。

    “大人,属下认为这一点在预料之中,甘大人出任漕运总督三个多月的时间了,毫无作为,本应该是受到皇上和内阁训斥的,可京城很安静,甘大人并非毫无能力之人,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找到了突破口,属下认为调查署的分析也是正确的,甘大人肯定是全方位的动手,九月和十月两个月,没有一粒的漕粮运送到京城和北方,让甘大人觉得淮北的局面很复杂,唯有全面动手,彻底调整各级的官吏,才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徐望华稍微停顿了一下,微微叹了一口气。

    “属下认为,甘大人会全部调整淮北四府三州的知府知州人选,调整漕运总督府参政以及部分其他的官吏。”

    郑勋睿微微点头,看向了郑锦宏。

    “少爷,属下觉得徐先生说的是正确的,不过就算是甘大人调整淮北所有的官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改变淮北的局势,郑家军驻扎在淮安府,洪门掌控了漕运和漕船,郑家军能够在暗中支持洪门,再说淮北的商贾,也知道洪门的厉害,他们是不敢乱来的,就算是官府发话了,他们也要看看洪门是什么态度。”

    郑锦宏的分析,让郑勋睿的脸上露出一丝的笑容,他欣喜郑锦宏的进步。

    徐望华也看了看郑锦宏,眼睛里面表露赞赏的神情。

    “你们说的不错,甘学阔想着短时间之内改变淮北的局势,没有那么简单,只要洪门能够控制漕运和漕船,他就算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