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星高兆-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文林只点点头,心里难受呀,这么心疼养大的闺女,就要给别人家去了。

    高兆放开父亲胳膊,含泪微笑道:“爹,恭喜我吧。”

    高文林突然转过身,仰起头。

    高兆默默走出去,在院里站了会儿,擦了眼泪回后院了。

    江氏这会抱着睡醒的天意,听着高翠说库房里现有的物件。看到女儿回来,问道:“刚薰生来了?”

    “师兄来说抱歉,这会走了。”

    高翠替吴长亮说话:“这又不关他的事,难为他了,还来说一声。”

    对这个侄女婿高翠满意得不能再满意,江氏同样对女婿很满意。

    “你告诉他我们理解,兆儿以后也别觉得委屈,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你婆婆年纪大,以后好好伺候着,尽媳妇本分。”

    高兆坐下凑过去看天意,边逗她边说道:“我是这么不讲理的人吗?你能放心,我将来肯定让师兄爹娘稀罕我跟亲女儿似的。”

    她故意轻松的玩笑的说,就是想让母亲不要太紧张。

    高翠在旁边嘱咐道:“去了婆家,可别像在娘家那样的啥话都说,说多错多,不说啥毛病没有,你自个不都说微笑点头是最合格。”

    高兆抬头看着大姑,脑补师兄一副面瘫脸,她旁边微笑点头,两人都不说话面对公主。

    捂嘴使劲笑,高翠对她翻白眼:“你看你看,都要出嫁了,还这样。”

    “大姑,我记着了,我以后少说话,让师兄去说话,我躲在他后面,嘿嘿!”

    这会儿换成高翠脑补,侄女婿站在前面,侄女在后面使劲推他,还小声说快说话快说话。

    江氏就看女儿捂嘴笑完,大姑姐扑哧笑,她也抿嘴一乐。

    高文林第一个就是给岳家捎信,因为他每天要去衙门,没法亲自操办女儿婚事,这么急这么赶的,必须要有个有经验的长辈在。

    父亲那就别指望,江家娶媳妇嫁女儿熟门熟路,那就还是请岳家来帮忙好了。

    贾西贝在宫里服侍病倒的贾老太妃,高兆没法知道具体的事情,第一个上门来的是严芹。

    因为对外是冲喜,严芹进来了也没法说恭喜,只是说:“兆姐姐,我听说了,你别难过。”

    高兆也没法表现的多有心情,这会儿不能微笑点头了,只能平静的说道:“没事,成宗太妃肯定没事。”

    严芹点下头,看丫鬟倒完茶退下去,她小声说道:“我娘说了,冲喜是假,是因为六皇子,我娘说常华县主又不傻,又不用女儿攀高门,干嘛要嫁给六皇子,所以赶紧选了个唐家。唐家可占便宜了,娶了侯娘子,侯娘子长得多好啊,性子温柔,可惜我家门第不高,不然给我当嫂子就好。”

    高兆看着这个嫂子控,只要觉得哪个小娘子好,她就是给我当嫂子就好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哥是天下最美钻石王老五。

    其实严芹就爱这么表达,她是觉得姑嫂是很亲近的关系,说这话的时候完全把她哥抛开的,并不是因为她哥多优秀。

    “在外可别这么说,祸从口出。”

    “我知道,我只在兆姐姐这说,对了,我来还要告诉你一件事,陶家姐姐有喜了,就是嫁给李传胪的,陶老太太高兴的很,我娘去了,正好遇见李传胪来陶家报喜,我娘说陶姐姐嫁到好人家了,李家对她不错,李传胪屋里没人。”

    高兆好奇极了,李家又不住在附近,严大太太竟然还能打听到人家内宅事。

    严芹解释道:“我娘不是爱看戏吗,她有次在外听戏,遇见有人说李家的事,说陶家女掉福窝里,外人还以为李家不说为难她吧,也不会多善待她,没想到李传胪祖母特别偏疼她,府里其他人谁也不敢为难陶姐姐。李传胪祖母不像我祖母性子好,她可敢替儿子休妻的,所以李家媳妇都怕李老夫人。”

    高兆不认识李家,听着严芹八卦。

    “唉!我就希望贾家也能对我如此,我看贾姐姐的母亲有点厉害,她祖母还好,和我祖母一样和气,我娘说让我多巴着贾家祖母,就像对自己祖母那样,婆婆要是厉害,别多嘴,回去给夫婿哭,反正教我不能和婆婆对着来,我爹说,我女儿多好呀,谁家不喜欢?不喜欢的那是眼神不好。”

    高兆乐了,虽然没见过严芹她爹,可是对这个种菜的严大人太有好感了,古代的五好男人。

    “我觉得你爹说的对,严妹妹多招人稀罕,我大姑就最喜欢你。”

    严芹喜眉乐眼,她能感觉到高家大姑见了她毫不掩饰的喜爱。

    “我也喜欢你大姑,我娘说长这么大最合得来的就是你大姑了。”

610 好姻缘() 
严芹走后,高兆在想陶慧君有喜,她这个年龄生育正好,但愿能顺利生产,陶老太太太可怜了,估计这一年又不好过,得担心一年。

    不知陶老太太查的事如何,大壮是不是陶家的也不知道。

    高家开始忙碌,外面传出贾老太妃身体好转,还把九公主叫到身边给了个如意。

    九公主暗恨六皇子,原本之前和他就不和,两个母妃之间算的上是死对头。

    皇上这几年去宁妃和九公主的母亲和嫔住处多,要说之前得宠,和嫔更得宠,长相也娇美,可惜娘家不如宁妃娘家,宁妃又生了皇子。

    侯丹若来了京和九公主交好,又因为六皇子闹的事,成宗太妃病了,九公主婚期已近,眼看要耽误了自己的婚期,九公主能不恨的咬牙切齿?

    九公主的婚期是三月二十,马上就到,婆家虽是平民,但也在京里买了宅子。

    宫里除了平武公主有公主府,其余公主都是住在婆家,或者是自己母妃和婆家准备的府邸,九公主的亲娘一直跟随皇后,又得宠,私下攒了不少银子,早就给公主在京里买了个大宅子。

    郑家匆忙在京里买宅子,不可能买的在权贵居住区域,九公主自己有宅院,对此也无所谓。

    对于郑学良,九公主一见倾心,不是清贵又如何?公婆外地赶来,继室婆婆看着也不是歪心人,郑学良给她说过,虽然是后娘,对他和气,和后娘生的弟妹相处也好。

    九公主更加觉得自己嫁对人,要是夫婿家里人一团糟,将来过日子也堵心。

    这次宁妃母子被老太妃打脸,和嫔母女开心的在屋里庆祝,和嫔每天一早去老太妃殿里,天黑才回来,抢着宫人的活计勤力伺候。

    害的老太妃不得不早点好转,成天躺着腰疼。

    宁妃来了两趟,哭诉,贾老太妃翻白眼浑身抽搐,太医针灸才缓过来。

    缓过来的贾老太妃说有人哭丧活不了了,皇后痛斥宁妃,让她禁足,不要再来。

    贾老太妃透露过外孙吴长亮成亲后,她就搬到庆王府。皇后很矛盾,又高兴又舍不得。

    因为贾老太妃一直相帮皇后,平时啥也不管,但是宫里要有针对皇后和太子的事情,贾老太妃总会在侧面协助皇后。

    就是庆王爷在宫外,他胡搅蛮缠闹的对方头疼的绝对是皇后给贾老太妃说过的不是太子阵营的人家。

    贾老太妃在成宗皇帝在世的时候,封位并不高,可是架不住人家辈分高啊。

    现在的皇上也要花甲了,那也是贾老太妃孙子辈。这个孝道放在那,谁也不敢忽视。

    有贾老太妃在宫里顶着,皇后省了好多事。

    皇后年轻时还以为老太妃母子就是撞了大运有福之人,后面慢慢的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人老成精就是说的老太妃,平时看着和蔼,只顾吃喝,和小辈都能玩的开心,有时闹点小脾气,嫌药苦不喝骗着宫人帮她喝了。

    一副天真无邪的老人家。

    和传说中成宗就是看上贾老太妃的乡下土气和傻气才宠爱她的传闻一样,但如今,皇后不这么想了,老太妃母子……,呵呵!

    不是太子给皇后说,皇后万万没想到。

    平武公主才是表里如一,就是那张脸,每次皇后见了,不得不恭敬,甚至想哪天平武公主换上男装,绝对把那些老臣吓得跪下。

    目前让皇后发愁的是小女儿的出家,怎么劝都不听。

    皇后觉得最对不住丰原,丰原小时候,她忙着太子的事,提心吊胆,忽略了丰原。

    也主要是丰原乖巧、懂事,从不给皇后惹麻烦。大了来往的也就平武公主家的吴雪梅。没等给她选驸马,就吃斋念佛了。

    皇后怎么也想不通女儿为何,接她回宫死活不回,急了就说就当没这个女儿好了。

    皇上训斥她教女无方,皇后觉得冤死了,自己忽略了女儿,可皇上那会记得还有这个女儿吗?每天不是牵着六皇子,就是牵着九公主。

    皇后目前只有两个愿望,一是太子顺利……,二是丰原嫁人。

    最小的公主马上就要成亲,六皇子的婚事,她不会插手,娶谁都是祸害了人家,她倒要看看皇上给他心爱的皇子娶个什么好媳妇。

    这时,太子来给皇后请安,说了件事,皇后大乐,越发感激老太妃母子。

    宁妃有个表姐钱氏嫁给西昌府都指挥佥事霍家嫡长媳,生了两儿两女,霍佥事来京公办,带了钱氏生的一儿一女入京,也是打算看看能否和京里哪个府联姻。

    孙女霍英桂和孙子霍英凯一个十五一个十七,孙女浓眉大眼英姿飒爽,孙子高大威猛,霍佥事颇为喜爱这一对孙辈。

    带他们来京是宁妃是他们表姨母,亲姨母也嫁在京里,是大皇子母妃淑妃的娘家。

    淑妃父亲过世,家里兄长当家做主,在上林苑监任职,正五品左监正。

    淑妃娘家姓奚,哥哥奚树正,叫的好名字,这辈子就醉心于种树,恨的淑妃经常给母亲抱怨娘家不得力,害她在宫里没有个助力。

    宁妃的表妹钱氏嫁给淑妃的堂弟,叫奚树学,不好种树,好读书,如今在国子监任职监丞,不教课,掌管校规整理书籍,也算合了心意。

    霍佥事带着孙子孙女进宫,先去了御书房给皇上请安,倒不是他让孙子孙女在皇上面前亮相,是想坦荡些。

    谁知遇见庆王爷。

    庆王爷一听是宁妃的表外甥表外甥女,眼睛一转,道:“哎呀!这是送孙女来京完婚?我看很般配,郎才女貌,我那六侄孙这下心愿了了,好姻缘!看来我得准备贺礼,霍大人,恭喜恭喜!”

    可把霍佥事给急的,皇上疑惑,没听宁妃说呀,不过他正发愁要给六皇子找亲家哪,以前物色了几家,不是自己越想越不好,就是六皇子不同意。

    这个最小的皇子,皇上只想找个清贵读书人家,像庆王爷的岳家一样。

    这会皇上明白了皇祖父为何给庆王爷找了华家,还是自小定亲。

    读书人家自有他的傲气,但也事少,这个事少是指不掺合朝政。

611 有热闹() 
霍佥事急的都想说孙女已经定亲,倒不是他看不上六皇子,而是他刚来京,俩眼一抹黑的,六皇子如何他不知道。

    能知道的是老早在西昌府打听来的六皇子母子最得皇上宠爱。

    虽然想用孙女联姻,也得找个差不多的,六皇子身份是好,如果是个纨绔皇子,他还舍不得这个孙女。

    没用的皇子还不如一个有实权高官家的子弟,所以霍佥事着急。

    正好门外宫人禀报礼部尚书求见,庆王爷看到李海拓那是笑得跟一朵花似的,把李海脱吓得不知庆王爷又要如何。

    “李大人,你又该忙了,六皇子要成亲,真是门好姻缘,瞧人家千里迢迢的从西昌府来京,你可得安排好了,就是这位霍大人。那你们忙,我先走了,我得通知我的几个好侄子,最近喜事多,我母妃听了肯定心情好,心情好恢复的就好,没准还能亲自参加喜宴哪,别送我了,我自己走。”

    庆王爷跑得快快的,李海拓不知咋回事儿,以为是真的,对霍佥事道恭喜。

    皇子公主成亲那是礼部的事,所以最近李海拓比较忙,时常来找皇上汇报工作。

    皇上是在庆王爷说话的功夫,也琢磨着婚事,觉得可行,宁妃娘家自己人,她没得挑了吧,看着这小娘子长相也不错,小儿子也会满意。

    最主要的是庆王爷这么一嚷嚷,出宫绝对满城都知道了,那就干脆定下吧。

    刚才皇上想开口阻拦,又怕阻拦了这个二混子皇叔不定给六皇子安个什么名声。

    前两天的事他也知道了,庆王爷刚才为何如此皇上明白,虽气也奈何不得,只有这个皇叔敢在他面前胡说八道,他还拿他没办法。

    不然他去皇陵哭,皇上更难办。

    皇上微笑对李海拓说道:“接下来要辛苦李爱卿了。”

    得!这么句话那就是承认庆王爷刚才说的好姻缘。

    霍佥事带着孙子孙女急忙告退,回去就打听六皇子,打听完了那个气哟,好好的孙女要嫁给那么个货色,心疼啊,又知道了最近六皇子嚷嚷要娶侯家女的事。

    难怪庆王爷搞这一出,侯家是庆王爷表嫂娘家,六皇子这么祸祸人家小娘子名声,更何况小娘子她娘是县主,爹是江南知府。

    霍佥事后悔呀,不该一进京不打听好了就带孙子孙女进宫,这下把孙女添火坑了去了。

    霍佥事只是宁妃的娘家姻亲,又不是娘家人,就是她娘家人也都明白,有了六皇子,图个富贵,不会和其他皇子牵扯,更不会站在太子对立面。

    朝廷上下稳当,皇上年龄老了,天下早晚是太子的,谁傻里吧唧的和太子闹对立?

    可就宁妃是个傻里吧唧的人,和淑妃搞到一起去了。

    霍佥事不傻,就是舍了孙女他也不会干傻事。

    他也不背着孙子孙女,把打听来的事全说了。霍英凯急了,道:“祖父,不能把妹妹嫁过去,就说已经定亲,难不成逼人家退婚?”

    霍英桂道:“谁家把个定亲了的小娘子这么远带到京里?”

    “那怎么办?”

    霍英桂干脆利落道:“我嫁!我还不信了,我的夫婿我做主。祖父,放心,我不会和宁妃母子搅和到一处。”

    霍佥事看着孙女,一阵阵心疼,后悔呀。

    “祖父,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