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星高兆-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辈子顺风顺水,除了这个小儿子之外。

    现在都回归原位,再也没啥揪心的了。

    吴驸马等儿媳走后,才从里屋出来。

    “给皇后说了没?”吴驸马问的是丰原公主的事,“怕皇后不同意你的主意。”

    平武公主不喜皇后,实在是可怜丰原才一口揽下这事。

    “她不同意又能如何?丰原这架势宁愿说出自己未婚生子,也得和儿子在一处。我出这主意还不是替她面子着想?再说了,别忘了是陶家的血脉,陶老太太要是跪在椒房宫门口,也够她喝一壶。当初陶老太太和先太后曾有过交往。”

    但多少的也是为了自己家,女儿和儿媳都被丰原拖下水,总得要圆了这个场面。

    “等明天见了面,我见了陶老太太再说,然后带丰原去宫里商议何时回归陶家。”

    吴驸马并不插言,听完了接着说刚才他说的事。

    这两天他去了组里,族长和他商议孙女的婚事。

    阜阳郡王府求娶族长嫡孙女吴如珍,族长做不了主,找来吴驸马商议。

    因为对方是阜阳郡王,又是给陈冬青求亲。

    阜阳郡王有三个嫡子,最小的嫡子娶的的是贵州那边土官的女儿。

    土官是世袭制,新土官上任带着女儿来京,求娶京里俊秀。先帝就把阜阳郡王的小儿子陈样折封了个四品散官赞治尹送给土官了。

    为何说送,因为就像本朝的驸马似的,跟着土官回家。

    陈样折很知趣,有了嫡长子送回京里,就是陈冬青。

    阜阳郡王府来提亲,带着陈样折的亲笔信,等于说不是郡王府给陈样折做的主。

    吴驸马衡量了下,又和族长里外分析,同意了这门亲事。

    回来没有说过多,只是说吴家的这门婚事。

    平武公主才不管吴家人的婚嫁,只不过听说对方是阜阳郡王府,眉头皱了下。

    “怎么是阜阳?安弟好像和他不对付。”

    吴驸马笑道:“安弟是瞎闹,前阵子还去了郡王府,跟着几个小辈瞎胡闹,吓得阜阳病了几天。”

    “只是怎么说的是老三家的?他媳妇总归是个南蛮,好歹许个京里的哪家总也有个母族帮衬,许给他家,万一将来要去他父母跟前,当媳妇的难道说不去?”

    吴驸马道:“这是他家老三亲自写了信来,我看这门亲事还成。”

    平武公主听驸马这么说,一样不多言,吴家有吴家的成算。

    吴驸马心里在想:我吴家也该出来个人了,京里的吴家人口太少,成器的没一个,这次回福建主要就是为了这件事。

    可惜自己大儿子带不出来,小儿子又太小。

    只能回祖宅找一个。

658 守承诺() 
第二天早上,高兆一早起来,吃了早饭,收拾好等着婆婆传话。

    巳时刚到,周嬷嬷来传话,说直接去门外。

    高兆立马派代秋去接万郑氏和陶老太太她们,她小步急走先去大门,不能让婆婆等她。

    同样这次没让二爷跟着去,只送她到门口,温妈妈跟随她去别院。

    出了门,一辆马车在门口,高兆在门口候着,见婆婆出来上前搀扶,吴长亮在另一边。

    平武公主对儿子笑下,“不用,娘还没这么老。”

    “这是二爷的孝敬,娘一点也不老,我大姑说,娘看着比她还年轻,还悄悄问我娘是用的什么脂粉,我说这哪是脂粉能做到的?那是娘心胸宽阔,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心宽福自来,这是娘的福气,有福之人自然年轻,是吧二爷?”

    吴长亮道:“师妹说的对。”

    平武公主寒毛竖起,从没人当她面这么说过话,太……那个了。

    自己儿子接话接的那个顺溜,可见平时没少听儿媳如此说话。

    不知如何,想起表哥说的,说儿媳是个妙人,安弟说儿媳就像他闺女,这会有点感觉像。

    能说出这话的人,首先脸皮要厚。

    高兆是因为婆婆那么说话了,二爷肯定沉默,她再不说话,有点尴尬,所以就拍马屁,反正好听话谁都爱听,哪里想到婆婆就没听人这么说过话。

    到了马车前,高兆掀开车帘,吴长亮搀扶母亲上车,之后是高兆。

    周嬷嬷收起马凳和温嬷嬷上了后面一辆车。

    高兆给二爷挥手,放下帘子看到公主正看着她,她笑下,端正坐好。

    一路没话到了别院。

    进去后,吴雪梅和丰原公主已经到了,高兆看着给婆婆行礼的丰原公主,见她真的是瘦,小脸尖尖,要是在现代,不用整容。

    脸色苍白,就是眼睛发亮。

    “起身吧,我看丰原气色比那天好很多,可还是单薄,要记得多吃饭,太医开的补药要按时吃,以后的好日子长着哪,那得有个好身体才能看着涌哥儿长大成人,娶亲生子。”

    丰原公主脸上有了一丝红润,又福了一礼,道:“多谢姑祖母,一直吃着药,最近身子好多了。”

    高兆好同情,现在这样都是风一吹就倒,那以前啥样?难怪婆婆肯伸手帮忙,实在是看不下去。

    落到高兆给丰原公主见礼,丰原一把拉住,感激说道:“可别,我听说了,是表婶救得涌哥儿,我该给表婶行礼。”

    丰原公主是有品级的公主,高兆是白身,国礼是她要给丰原见礼,但按照家礼,还要是丰原愿意,她可以给高兆见礼。

    高兆如何能受她的礼,拉住她:“丰原公主,是菩萨指引,我可不敢当。”

    丰原公主拉着她的手,微笑道:“叫我丰原就是,以后我请表婶去我,带着涌哥儿给表婶道谢。”

    都坐下,丰原着急问涌哥儿知道了如何说的,高兆照实说了,丰原公主泪一下子出来。

    “我的涌哥儿和他爹一样,以后他要做什么我都会让他去做。”

    指的是吴大壮说的那句:以后我也会做我能做到的。

    高兆看丰原公主眼里晶亮,说到他爹眼里闪着光。

    不知陶家的陶铭辰是何等的优秀,能让丰原公主如此念念不忘。

    女子一辈子能有个心中挚爱的、并且值得你为之付出一切的人,也是一种幸福。

    陶铭辰又早逝,没有人在能够取代他在丰原公主的心里位置。

    一个嬷嬷给丰原公主端来一杯热茶,冒着甜味的药材味道。

    丰原公主喝了,说是补身子的药茶,因为只是她单独一杯,就解释下。

    一会门口有脚步声,丰原公主立马起来冲到门口,扶着门框。

    高兆和吴雪梅跟上,现在她身旁和身后,怕她一激动再给晕了。

    陶老太太在中间,牵着吴大壮,身后是万郑氏和吴孙氏。

    她们停下,陶老太太首先跪下,吴大壮跟着跪下,身后的万郑氏和吴孙氏紧跟着跪下,不敢抬头。

    高兆就见丰原公主走过去,对着陶老太太跪下,一句话没说,只是流泪。

    高兆知道她是在赔罪,因为她的捎信,陶铭辰才出了意外。

    陶老太太伸手给丰原公主擦泪,喃喃道:“可怜的孩子,应该要告诉我,让公主受了那么多苦。”

    转头对大壮说道:“涌哥儿,这是你娘,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才让你们母子分离,让我失了曾孙这些年,是曾祖母的错。”

    丰原公主看着吴大壮,伸出手,害怕又急切的说道:“涌哥儿,我是娘。”

    吴大壮磕了三个头,跪着走近,叫了声娘。

    丰原公主紧紧抱住大壮,无声的哭着,陶老太太揽着她们母子,搂在一处痛哭。

    吴雪梅走过去一手扶着丰原公主,一手扶着陶老太太,“先进屋,有话进屋再说。”

    高兆也过去帮忙,一起扶着她们祖孙三人进屋。

    万郑氏和吴孙氏起来在院里等着,没人让她们进去,只好院里等着。

    高兆把门关好,转身见丰原公主让吴大壮给婆婆磕了头后,紧紧拉着他,就是坐下了也不撒手。

    陶老太太给平武公主行礼,被吴雪梅搀扶住,让了坐。

    所有人都坐下后,首先陶老太太万分感谢平武公主,当着吴大壮没法说真实原因,只是话里音到。

    “今天把你们都叫到这里,就是给这事一个圆满,万家的,还有武成县涌哥儿养父母家,只要她们提出什么,都应承,对于你们,她们有恩,知恩图报,其他的别瞎想。”

    没等丰原公主和陶老太太说话,吴大壮让母亲松开手,他走到屋子中间,行了礼。

    “我养父母对我像亲生,如今有了弟弟妹妹,养父母将来有人奉养,我放心,但我会给弟弟妹妹当一辈子的哥哥。还有,我和若男妹妹的婚事,我要遵守承诺,将来次子姓万。我请求曾祖母和母亲同意。”

    谁也没想到他会说这话,但没人会多想会是万郑氏和吴孙氏教他这么说,因为她们不敢。

    平武公主先是惊愕了下,继而赞赏的点了下头。

659 快夸我() 
丰原公主听了大壮所说,首先赞成。

    “涌哥儿做的好,你爹知道了,也会赞成你这么做。”

    和陶铭辰相恋,没有人知道,后来他去世,自己生子又丢了,丰原独自一人经历了心伤、崩溃、焦虑,唯独没有后悔。

    从不后悔认识辰哥,从不后悔生下涌哥儿,就是没法给任何人说,她的辰哥是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如今,她和辰哥的儿子就是好男儿。

    如今她不会藏着掖着她的辰哥。

    陶老太太听了那话,心一阵阵疼,但看到涌哥儿,就像看到跪在她跟前的辰哥儿说:祖母,这个家我来担着。

    你走了,又给祖母送回涌哥儿,你放心,祖母会好好待她们母子。

    平武公主看了眼高兆,高兆这会脑子反应快,出去把万郑氏和吴孙氏叫进来。

    俩人进来,万郑氏还好点,吴孙氏紧张的两手捏着衣摆,眼神瞄着万郑氏,好跟着她行动。

    高兆介绍道:“这是我婆婆。”

    万郑氏跪下,吴孙氏急忙跟着跪下。

    “起来说话,兆娘让她们坐下。”

    高兆扶起俩人,万郑氏道:“多谢公主。”

    吴孙氏紧跟说多谢。

    高兆又介绍丰原公主,虽然刚才在院里见了,但没正式介绍。

    万郑氏又要跪下,丰原公主走过去搀住道:“若男她祖母,可别这样,以后就是一家人,就把我当涌哥儿的娘,不用多礼。”

    又扶着吴孙氏坐下。

    走回去坐好,拉着吴大壮的手说道:“我家涌哥儿的名字是他爹起的,陶浙涌。”

    这就是说以后没有吴大壮,是陶浙涌。

    “涌哥儿刚才说了,他还是吴家弟弟妹妹的大哥,是若男的未婚夫,以后我们就当一家人,有空我带他去武成县看望你们。”

    不说吴孙氏是惊喜交加,万郑氏更是狂喜,心咚咚的跳,一句话都不会说了。

    事情解决,丰原公主要带陶浙涌回别院,陶老太太恋恋不舍,知道过阵子她们母子就回陶家,也就没那么难受。

    吴孙氏是从屋里走出来就泪水掉个不停,陶浙涌牵着她的手一道走出去。

    大门口,万家的马车旁,吴绍留焦急等待,看见人出来,快步走几步,又停下。

    陶浙涌拉着吴孙氏走过去,对着他们跪下,“爹娘,我还是你们的大壮,有空我会回去看爹娘。”

    吴绍留慌得拉起陶浙涌,吴孙氏哭倒在丈夫身上。

    “去吧,跟你亲娘回家,大壮以后也有家了,快回去吧。”

    吴绍留忍着泪,一手抱扶着孙氏,一手给陶浙涌挥手。

    然后搀着妻子上车。

    万郑氏给丰原公主和陶老太太告辞,又给高兆点下头,准备上车。

    高兆一下想起还有个说媒任务哪,她走过去拉住她,小声说道:“伯娘,下午我去接你,有个事要给你说。”

    万郑氏心里咯噔一下,心一下提起来,就听高兆说:“算是个好事吧,下午见了再说。”

    她这才心掉下来,吓死个人。

    高兆让代秋送陶老太太回去,才进了院子。

    平武公主院子里转了一圈,自打别院给了儿子之后,她就没来过,如今见全部修整了,原本是花园的改了跑道。

    上回去武成县偷看儿子,他们就在这样的跑道上跳跃奔跑。

    同样又那个木头做的双杠,还有打架用的木桩。

    都不知儿媳有多好动,又不是出自武将之家。

    不过,将来孙子身体肯定好,这个就不用发愁了。

    看到儿媳走过来,平武说了句我们也回府,儿媳马上上前搀住。

    虽然做的不够自然,但也能看出来真心诚意。

    其他的,举止什么的,就不用挑了,儿子愿意,自己何苦做坏人。

    高兆马车里给婆婆说了下午要去见万郑氏,说她堂妹的事,因为不好约在娘家说这是,所以还得来这里一趟。

    她的意思是我可不是为了我的事一天出门两趟。

    平武公主点下头,她还真不知道和这个儿媳能说些什么,大儿媳好歹有孙子孙女,问问儿孙。

    这个小儿媳,不可能说儿子吧,一般儿媳会难为情。

    可惜平武公主猜错了。

    高兆是想我和婆婆如果能有共同语言,那就是二爷。

    去的路上两人不说话,回来还不说话,太尴尬。

    那么我就找我们的共同话题来说。

    “娘,我让二爷建了个小厨房,刚好盘炕,一起修建。虽然我在娘家没怎么做过饭,可我愿学,为了二爷我也得好好学做吃的。到时给二爷煲个汤,补补身子。二爷这两年运动量大,多吃才能有劲,我当媳妇的,首先要照顾好二爷身子。等儿媳学会了煲汤,给爹娘送过去,也是我和二爷对爹娘的孝敬。”

    高兆眨巴眨巴眼,放射出快夸夸我吧的信号。

    信号太足,平武公主能够强烈感觉到,心里抽抽,这不是我儿媳,就像我侄女,安弟的亲闺女。

    想当初安弟也是这样,买了两个糖葫芦回来,还要说:看,还是弟弟想着姐姐,在外没舍得吃一口,赶紧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