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星高兆-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长亮捏捏她的脸,“你呀……”
话还没说完,乔大敲门,说汪布商请表弟喝酒。
吴长亮给高兆说早点休息,推门走出去。
高兆让代秋去问小二要点热水,没法洗澡,擦擦也好,不然味道熏死人。
想想如果穿越到乡下,别说几个月不洗澡,就是一个月不洗,自己难受不说,还能吸引贵家子弟一脸的欣赏,见鬼!
没走近,那股味熏人三里地,贵公子有鼻炎外加白内障?
反正高兆是不信那种奇缘的,就像香兰说的,她小时候在家里洗头一个月都不洗一回,说来了高家几年,也娇贵了,和大姑上集市,那卖东西的妇人带着闺女,没走近,身上头上的味道,让她捂鼻子,难怪以前她和娘去镇上卖鸡蛋,有的人躲老远。
吴长亮和乔大去了汪布商的房间,见桌上摆了酒菜。
汪布商说刚回来,知道吴长亮他们明天走,今晚聚聚,难得他乡遇见个老乡。
吴长亮话不多,乔大走南闯北,见识广,没一会就和汪布商几个称兄道弟。
常在外跑的人,眼力是有的,汪布商给兄弟几个说,吴家那个表哥像江湖人,弟弟反而不像,结交下没坏处,多个朋友多个路。
所以才有了主动请客。
乔大说这次回乡,一是认亲,二是看能不能和宗亲联手,办个镖局,北方他们有人,南方这一路宗亲联系上,以后有钱大家赚,习武人家,别的本事没有,只能靠武艺吃饭。
汪布商满口称赞,说以后要是有需要就找他们。
相谈甚欢,因为有这打底,乔大就问了些路上驿站的事,路上有没有路霸收保护费等。
汪布商悄声说道:“如果有人。”他手指指上面,“上头有人,能弄到驿站的证件,每一处给点银子,不用办什么镖局,一路畅通无阻,自己贩卖货物不比走镖强。”
乔大故作吃惊道:“那可是杀头的罪。”
汪布商讥笑一声道:“吓唬吓唬胆小的吧,那丁家……”
他不说了,乔大一副明白的神色,又叹气道:“我海家我就是做不了主,海家在京里也亲戚,要说找人……,算了,咱就是吃卖艺这碗饭,赚多赚少,养家糊口没问题,这一趟要是本家愿意,我也老老实实走镖吧,谁让咱没个好妹子哪。来,喝酒,其他不提,今朝有酒今朝醉。”
汪布商哥几个举杯,含笑道:“喝酒,祝老弟一路顺风,有机会去了京城找你讨碗饭吃。”
“汪大哥说笑,我们习武的人,蒙大哥看得起,我海某感激不尽。”
接下来只是喝酒划拳热热闹闹。
753 自端心()
天不亮,退房结账,没想到汪布商有心,早早起来送他们出门。
出门时,又遇到来时那个护卫,乔大上前说借他吉言,赚了点,悄悄塞给他碎银。
守卫检查一下,人没多也没少,车上除了衣物没别的,放了行。
上了路,高兆才问接下来去哪。
吴长亮道:“去金华府,从金华府到建宁府,不去广信府,直接到延平府,从那去福州。”
高兆点头,那就是得了丁家的消息,改路线了,原本他们是要在公主婆婆他们走后,再去广信府的。
就不知婆婆他们到了哪里。
平武公主他们刚过了衢州,收到吴长亮飞鸽传书,看了后,大怒。
知道大皇子私下贩卖粮食,手里有一帮人,就是跟着他的官员也有一些,但他竟然丧心病狂到如此地步。
吴驸马只想到大皇子要收粮,到时哄抬粮价,赚那昧良心钱财,如果那样,苦的是百姓。
偏偏这几年皇上是忠言一点听不得,让平武的话来说,心越来越小,不如个妇人。
皇后是小事拎不清,皇上是大事拎不清,幸亏继位时间不算长,不然他要撒开性子祸祸,说不定天下会乱。
这下可好,外人没祸祸他江山,他亲儿子开始祸祸了,和他一样,眼里就盯着那点银子。
广信府收粮,少不了文昌县主的事,气急的平武公主不嫌累,急忙赶路,她要去见文昌问个清楚。
紧赶慢赶到了广信府,派人去董家叫文昌县主,董家来人说文昌县主去了仙霞岭请名医,因为她小儿子突然得了病,满身是癣,像蛇皮一样。
平武公主以为文昌县主为了躲她找的理由,派刘大夫去看诊,回来说是真病,这种皮肤病罕见。
刘大夫对此病感兴趣,请求去董府观察患者。
这下平武公主是信文昌县主去找名医,因为她当初也是如此,听说哪里有奇人哪管别人何事,自己亲自去找。
有回去找个奇特小娘子,回京撞了高兆母女。
文昌县主的婆婆董夫人是淮南郡王妃的表妹,她亲自来给平武公主赔罪。
平武公主看她两眼通红,脸色浮肿,看得出为了孙子着急上火,夜不成寐才如此状态。
董夫人说着孙子状况,忍不住落泪,平武公主安慰,说她带的有药材,需要什么就说。
吴驸马带着长子接见官员,让他们陪着四处看看,呆了两天,文昌县主还没回来,平武公主不愿等她,上路继续走。
不过给她留了一封信,信里关心安慰,并送她一本佛经。佛经中的一段话,平武公主正正规规抄一遍和信一起。
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作事仓促,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等文昌县主带着名医回来,看到信和佛经,她神色复杂。
文昌县主对京里的一切都有恨,包括平武公主,如果她多关心淮南郡王,多留心,她父母也不会痛苦一生,过早离世,祖母先太后也不会悔恨交加一气而亡。
她知道大皇子没安好心,文昌巴不得大皇子祸祸她爹的江山,所以大皇子派人找她,她一口答应,多年来帮他走通江西官路,这次帮他收粮。
但,文昌县主知道这事万一爆出,她会跟着受累,所以她瞒着董家,甚至瞒着丈夫,她想万一出事,她得让董家保她儿女。
可是儿子突然生病,文昌县主有点后悔,个人恩怨不该拿私利祸祸百姓,她不怕皇家如何对她,但怕报应在儿子身上。
平武公主要来之事她都顾不得,和丈夫赶去仙霞岭请名医。
回来后看了平武公主的信,心里虽然没提她做的事,但那段经文明显得知情况。
文昌县主做了个决定,把收来的粮和正在收的粮,运到她一结拜姐妹那,帮她藏好,准备京里急需时,她无偿提供。
文昌县主给平武公主去了封信,解释了缘由,之后同样抄了一段经文,表示以后相夫教子,不再参与其他。
经过这些事,平武公主一路没精神,时不时出神。
吴驸马理解,她是皇家公主,自然会为皇家事操心,更可况这是她父皇成宗帝留下的江山基业。
她愿看着祖宗基业越来越昌盛,如今看到不争气的侄子侄孙如此行事,心里哪能不气。
没到南平府,接连几天下雨,天气变冷,平武公主病了,烧的糊涂,吴驸马急的在一小镇上停留,刘大夫抓药,吴长远和高兴荣守着个小炉熬药。
吴长远紧缩眉头,忘了身上的疲惫不堪,高兴荣接过他手中的蒲扇,轻轻扇着。
“大火熬一会,就要小火,使劲扇风,一会药汁都没了。”
吴长远觉得自己没用,连个熬药都不如个小儿,不用问,兄弟的小舅子在家没少帮着家人做事。
高兴荣说了这话后不再言语。
有下人,可姐夫的大哥要表孝心,亲自熬药,好是好,就是他啥也不会。
一路上有时忍不住会教教他,是怎么长这么大的,三十年光浪费米粮了?
幸亏姐夫不是这样的,一开始也是,后来改了,如果不改,大姐才不会嫁给他,这就是大姐说的,嫁丈夫像养儿子似的,累死。
同情姐夫爹娘,养这么个儿子累坏了吧。
那个王荆州哥哥可不像他,听说也是大户人家出身,王哥哥也学会了缝袜子。
吴长远一路上被个小儿指教,心里憋屈,明明有下人,非得教他缝袜子,还说万一身边没人,难道穿烂袜子?破得不能穿了难道光脚穿鞋?
吴长远想说他买,又收住声,知道他说了,那小儿会说没卖的你怎么办?
一副你好傻的表情。
憋火!
从小被人夸奖聪明伶俐,几岁写字几岁背诗,大了夸他学识过人。
如今被个莽撞粗俗小儿教导,吴长远羞愤。
母亲病了,他恐慌害怕茫然,这个粗俗小儿忙前忙后,跟在刘大富身后帮忙,又跟着护卫前去找客栈,可他却不知道要干什么。
吴长远深深自责,开始正视这小孩说的每一句话。
754 对比中()
等平武公主好一点,又匆匆上路,来到建宁府,找了个别院休息。
吴驸马无心应酬官员,又用了知府推荐的大夫给平武公主看诊,还是说受凉得了伤寒,调养为主。
这一休养,又是近十天,平武公主好一些了,吴驸马带着长子才开始应酬那些地方官员。
高兴荣请示了吴驸马,让护卫陪着,他要自己四处走走,每回出去都会买些东西,说给家人的礼物。
让吴驸马很羡慕高经历,有这么一个时时刻刻把家人放在心里的儿子。
转头看看自己的嫡长子,多少有些欣慰,身子虽然瘦了,可眼里有了光彩。
幸亏带他出门这一趟,也幸亏亲家儿子跟着一道,没有对比就没有比较,对他来说是,对儿子来说更加是,这就是安弟说的,好好看看人家嫡长子如何。
很明显的是高家小儿刺激了自己儿子,这就是当爹娘的说再多,不如放出去让别人教他何为男子。
平武公主觉得自己身体差不多了,催促上路。
去延平府,山路多,难走,有的路段坐车不如走路快,高兴荣走破了好几双鞋子。
吴长远咬着牙和高兴荣一起走,有时吴驸马也下车跟着一道。
他想起表哥说这辈子没去福建和蜀中是个遗憾,李白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表哥说,蜀中出来的书生,首先身子就过硬,要是那文弱书生,走不出蜀中。
平武公主头一回走出京里那么远,如果说坐船让她难受,但这山路,不仅是难受,更是惊怕。
她难以想象,当年的驸马小小年纪来到京城,如何受得了。
原本看儿子越来越瘦的脸,晃悠的身子,心疼,可是想想驸马,看看那结实的高兴荣,她收回要说的话。
晚上歇息的时候问驸马,以前带长远回福建他是怎么回来的。
驸马说他就没下过车。
驸马感叹,当年的他也心疼儿子,没有舍得,如今看着高兴荣,后悔。
高兴荣没有叫过苦,知道那对年轻人是假扮的姐姐姐夫,所以他只和公主自家靠近乎。
每顿饭吃的香,说不吃饱没力气,又诚恳感谢吴驸马让他这次跟着,不然哪里有机会走这一路。
还遗憾弟弟高阳荣没能出来,这对弟弟是最好的历练,他担心弟弟念书会念傻了。
最后说,大姐说的,人笨一点不怕,就怕本来挺聪明的人,让书本教傻了,又觉得自己很聪明,到头来尽干蠢事。
吴长远知道这个憨直小儿没有暗讽他,可听这话就是说的他,不敢抬头。
偏偏吴驸马问道:“那贤侄说说怎么念书才能不傻?”
知道他的开头必是我大姐说。
“我大姐说,书本上说的是好的,但要灵活运用书中的内容及知识才行,把它变现,就是变成有用的东西,比如我要当将军,不能自己拿刀上战场胡乱杀敌就是将军,我得学会阵法,学会指挥,要分析敌方,不能傻的只会拼命,大姐说,将帅无能累死千军,所以我不能当无能的将军,我要苦练自己之外,必须读书,读兵法。”
吴驸马手指轻轻敲着桌子,道:“是呀,赵括无能,连累四十万赵军蒙难。”
吴长远读过左氏春秋,知道说的是纸上谈兵的赵军元帅的事。
“对了,我大姐还说了,一事通百事,内宅也是如此,当家主母脑子糊涂,下面跟着一团糟,和这一个道理,所以我娶媳妇一定要娶个明白人,不会绣花不会作诗没问题,头脑不能糊涂,要是娶了这么个媳妇,我可得累死了,哪里还能当将军?是又当爹又当娘,不然家里乱套,我自己威风有何用?子孙祸祸了,划不来。”
别说吴长远了,就连平武公主都觉得亲家小儿说话好像回回针对自己儿子。
她知道儿媳不可能回娘家说婆家这些是非,主要是儿媳也不是全清楚,看得出来儿媳虽然小嘴巴巴的会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子,不会把长远之事说给他没成人的兄弟说,可这小儿说话,就像是针对长远。
晚上,吴驸马给公主感叹,这一路因为高家小儿,他尽感叹了。
“高兴说的对,读书不能读死书,我看有的书生不辨粟麦,读了几本书就眼高手低,为何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读书读傻了,当然,也不是所有书生,那些自命不凡的书生就是中了状元也当不了好官,有的是没干几年就灰头灰脸回家教书去了,就是教书也是误人子弟。”
“读书自然是好,看怎么读,也要看以后怎么用,脑子糊涂或者心术不正,或者是没本事,当不当官,就是持家也是问题。”
这些平武公主都明白,见多了有些人家的各种是非事。
“不是把丈夫子女伺候好了,才是相夫教子,我算明白高经历为何能听薰生媳妇的话,你听听,高兴能这么懂事,说的那些听着是粗礼,可句句都是实在话,都是薰生媳妇教的,不会绣活不会做饭又如何?那些下人都会,娶媳妇是为了做衣服做饭吗?又不是乡下人,等着娶个媳妇下地干活伺候家人。难怪当初表哥说咱看不上不要的话,他贾家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