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二战风云-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丘吉尔哼了一声,似乎想要说点什么,不过在这个时候,楚思南忽地做出一副恍然的神色,同时抢着继续说道:“噢,我差点忘了,丘吉尔先生也许过上一段时间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去休息了。唉,说来有些令人难以置信,我听说最近先生在贵国的民意上似乎不怎么受欢迎啊。也许下一次能够同我在莫斯科进行类似协商的人,就不会是先生您了。这真令人遗憾。”
丘吉尔
三位国家领导人凑在一起,而楚思南同丘吉尔之间,却是你来我往、不甘示弱地彼此唇枪舌剑,两个人谁都不肯退让,想尽办法挖出对方痛处。而在外人看来呢,这三位足以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大人物,确实凑在一起热络的交谈,貌似他们彼此间的交情都很不错。于是呢,在“咔嚓咔嚓”的照相机快门闪动中。来自全世界十余个国家的上百名记者,都在构思着各自新闻报道的题目。什么“三巨头会晤,莫斯科融冰”啦。什么“莫斯科会晤开端喜人,巴尔干半岛硝烟即将弥散”啦,等等等等,反正都是一些无比乐观的报道。可是实际上呢,这实际上的情况没有几个人知道。直到若干年后,一名当年曾经随同罗斯福前往莫斯科参加会议的白宫翻译,通过他地回忆录将当初三巨头在莫斯科列宁诺机场上的那番对话披露出来。世人才知道,原来那一场被称为“带来二战后真正和平地会议”,其实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和谐。同时,人们也开始用“楚氏地和平”、“奥丁的和平”,来形容那些口是心非、假借和平的名义行战争之实的人。奥丁是希腊神话中的战胜,而楚思南则是二战中世所公认的“红色战神”。毫无疑问,期望战胜能够给人们带来和平,那绝对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且不管楚思南在和平地问题上是如何的虚伪。也不管他同丘吉尔、罗斯福之间所进行的那些毫无营养的讽刺挖苦,反正从三巨头在莫斯科列宁诺机场会面那一刻开始,三大国针对战后重建和平、制裁战败德国、成立联合国、解决巴尔干争端等问题所展开的谈判,终于正式开始了。
老实说,这一场谈判进行的并不顺利,三方,哦,准确地说,是两方的代表,在克里姆林宫临时设立的谈判大厅里,整日不停地争论、纠缠,彼此都希望能够从这次的谈判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原本,按照安排计划,此次会议的协商内容,将会在一个星期内全部达成共识,但是在实际的谈判过程中,由于众多的议题双方变态无法达成妥协,因此,直到三周之后,这次会议才算是最终告一段落。
通过长达二十余天的谈判,在彼此间的妥协、退让之后,与会三方的代表最终达成了十余项决议:在针对希腊以及东欧的诸多问题上,苏联方面因为在该地区保持着绝对优势的驻军以及压倒各方的政治影响力,同时,再加上楚思南的强硬,美英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在很大程度上修改此前雅尔塔会议中三方代表所达成的一些共识。针对希腊的问题,英国做出最终的让步,他们做出承诺,将会在此次会议结束之后的三个月内,撤离所有驻希腊的英军部队,同时,不再对希腊现有的帕潘德里欧政权提供任何形式上的军事以及经济援助。美英两国政府,将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希腊的现实情况,决定是否承认由希共为主的左派政权。而作为回报,苏军应该在此次会议结束之后的三个月内,撤走所有驻留在挪威、芬兰境内的军队,同时,苏联政府不得向芬兰提出任何领土上的要求,苏芬双方的边界应以二战前一九四零年的实际分界线为基础重新划定。
在对战后德国处理的问题上,三方代表秉承对战后日本处理的方式方法,最终绝对由苏、美、英、法四国,将德国领土实行分区管理。但是与日本有些不同的是,此次会议还决定一揽子解决德国同波兰之间长期存在的历史性领土纠纷,其大概的方式,就是将东普鲁士地区的原德国领土划分给波兰,与此同时,波兰则将其西部与德国本土接壤的一个省份割让给德国,但却暂时交由苏联管理。就这样,四国通过一场会议,将曾经雄极一时的德意志帝国瓜分了,而此后成立的东、西德国,也是在这次划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关于成立联合国的问题,由于在之前地雅尔塔会议上,几方代表已经有了最后的议定。因此协商的内容也比较少、协商起来也相对来说要容易很多。而在这一次会议上就这一议题所达成的主要共识,就是联合国成立的具体时间、总部设立的具体地址、常任理事国的构成与权限、联合国机构的日常维持问题、各个会员国每年应缴纳的会费问题等等等等。很明显,这些都是细节性的问题,其关键点在于研究而不是争论。
就在这场会议进行地同时,楚思南本人也没有闲着,他除了每天定期到会场同与会的代表们见个面之外,还要在每天晚上听取会议地进展情况,同时,还要对下一步会谈的主要内容以及苏联方面可以做出地让步作出明确而具体的指示。
在这一段时间里,莫斯科可谓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莫斯科会议的最后结果,尤其是那些同此次会议结果有着休戚相关的利益勾连的国家。
在二月二十二日。希腊共产党委派马科斯为代表,亲自赶赴莫斯科同楚思南会面。在会面中,马科斯要求苏共方面继续秉承以往的态度与立场,支持希腊地社会主义革命。马科斯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希共方面将会同希腊临时政府斗争到底,以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 ̄ ̄最全希腊范围内的最终胜利。希共以及其领导下的左翼政党联盟,绝不接受任何一种旨在分裂希腊领土与主权的国际协定。
老实说,尽管从现实地情况看。楚思南领导下的苏联并没有要牺牲希腊本国利益,以换取巴尔干地区和平的想法,但是希共方面地担忧也并非无的放矢。从一战到二战之前,大国之间的博弈中,以牺牲小国利益作为双方最终契合点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当年处在德国人入侵威胁下的捷克斯洛伐克。就是这样彻底亡国的。
面对希共代表的要求,楚思南最终在代表苏共做出了一番承诺之后,才算是打消了他们的顾虑。而就在他刚刚处理完希腊方面的事务之后。便又接到了外交部递交上来的一份外交函件 ̄ ̄一份来自巴勒斯坦工党的外交函件。
这份外交函件引起了苏联政府及至楚思南本人的重视,正是从这份来自于巴勒斯坦工党犹太人复国委员会的外交函件,让苏联政府以及楚思南找到了一个新的契机,插手中东事务的契机。
在楚思南的印象中,二十世纪后半叶及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东,大其概的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个亲西方的阵营,一个亲东方的阵营。而在亲东方的阵营中,无论是伊朗还是伊拉克、抑或是黎巴嫩,都同英美之流,尤其是英美支持下的以色列,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双方在那块富产黄沙与石油的土地上兵戎相见、赤膊厮杀,其热闹的程度足以贯穿整整五十年的世界历史。
但是在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呢,整个中东地区还基本都处于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之内,苏联在那里没有任何利益落脚点,同时,政治影响力也还辐射不到那里。
同样的,在这个时候的中东,以色列还没有建国,他们还是一群得不到任何国际支持的、寄人篱下的可怜虫,而英国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划出的几个犹太人社区,就是这些可怜虫的“家”。
按照楚思南的了解,这个时候的巴勒斯坦,应该正好是犹太人发起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的时候,战争期间逃出欧洲的数百万犹太人,有很大一部分流落到了那里,并被英国人关进了如同“集中营”一般的社区。不过很遗憾的是,楚思南对以色列的建国历史以及中东战争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了解情况,他给刚刚恢复职务的吉尔尼洛娃下达了搜集中东地区详细情报的命令。
毫无疑问,此时的安全委员会的确是全球效率最高的一个谍报特工机构,仅仅是几天的功夫,吉尔尼洛娃便将一份详细的、经过整理的情报交到了楚思南的手中。在这份情报中,安全委员会不仅提供了中东地区详细的政治经济情况汇报,还提供了巴勒斯坦地区各主要势力之间近期的冲突细目,甚至,他们还将巴勒斯坦工党的老底都挖了出来。要知道在此时的中东,强烈主张以色列复国的巴勒斯坦工党,还是一个犹太人的秘密组织,他们不仅通过和平的手段向国际请求援助,同时,也在暗中策划着一些恐怖袭击活动。这个时候的巴勒斯坦地区,还处在英国人的管理之下,而这些英国佬显然也不是好东西,他们对这一地区犹太人的迫害也相当严重,所以英国人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巴尔斯坦工党暗中袭击的目标,反过来呢,英国人也就在四处搜捕这些恐怖分子。
在了解了以色列的基本情况之后,楚思南忽然有了一种冲动,他要支持犹太人复国,他要将中东的局势搅乱,他要他要首先见一见那位一直为犹太人复国而四处奔走的梅厄夫人。
《新二战风云》 第十一卷 最后一战 第三十七章 以色列复国
梅厄夫人对于以色列的犹太人来说是一个象征,是一个英雄,这位出生于苏联的犹太女人,自从二十年代初离开苏联之后,就一直身在巴勒斯坦。因此,对于巴勒斯坦犹太人社区内的情况,她可谓是了若指掌。
对于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来说,所谓的社区并非是什么福地,那里是真正的集中营,是根本不存在什么自由与人权的地方。在那里,所有犹太人的活动范围都被限制在一个极其狭小的区域内,不能随意出入社区,就像是一群被圈养的牲畜。
可即便是这样一个地方,那些从欧洲各处流亡来的犹太人,也不得随意的进入。在梅厄夫人以以色列复国委员会名义发给苏共中央的外交函件中,披露了此时正在巴勒斯坦地区所发生的大规模歧视犹太人事件。
原来,自从希特勒的纳粹政权在德国上台之后,直到德军大规模入侵捷克、波兰等国,一些意识到局势不妙并且有些家底的犹太人,开始不约而同的逃离欧洲,前往世界各地避难。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不怎么欢迎这个精明的民族,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不愿意去招惹德国之外,也是因当时逃亡的犹太人实在太多了。因此,当时出逃欧洲的犹太人,家底丰厚的就选择逃往东方,那里的中国上海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城市,在当时的情况下,外国人进出上海是不需要办理签证的。同时呢,中国地政府也没有像美国以及其他国家那样,对犹太人的入境横加限制。而对于更多的犹太人来说,中国实在是太遥远了,没有相当丰厚的财力支持,一个普通的家庭根本无法远渡重洋跑到那里去定居,于是呢,就有更多的犹太人选择了前往巴勒斯坦。
但是从战前的一九三五年开始,直到二战结束,德国人被最终击败。英国人一直对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社区实行着森严的封锁政策,任何人未经批准。都不能进入这个社区。至于说要怎样才能得到他们批准,其实也很简单。拿出一笔足够的钱财就可以了。至于那些拿不出足够钱财地,则会被英国人的驻军阻挡在外,从而无处可去。
在这几年地时间里,无论是社区内的犹太人还是社区外地犹太人,都在想尽办法打通英国人的封锁,而犹太人的心齐也在这一段时间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英国人的封锁很严,但是几年时间内。仍旧有无数犹太人从约旦河偷渡,进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聚居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是生命。不要以为西方所宣扬地那种民主与人权是真实的,那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甚至只是一种宣传的骗局,而在事实上,他们的残忍暴虐并不比德国法西斯差多少。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这一点,从英国人事如何对待偷渡的犹太人上,就可以看个一清二楚,他们甚至敢于对收入寸铁地平民动用武力,将无家可归的偷渡者抛进约旦河里活生生的溺毙。
为了能够给全世界地犹太人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也是为了使犹太人不再受到别人的欺压、凌辱,以巴勒斯坦工党为首的一大批犹太人,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以色列复国的努力。而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复国主义者们逐渐分成了强硬派与温和派两个阵营,温和派的几个代表人物,常年奔走于世界各地,游说各国政府,希望在复国问题上得到国际的支持。而强硬派则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他们以武力为依靠、以自杀性的恐怖袭击为手段,四处打击反犹的阿拉伯人。后世以色列温和派的以色列工党与强硬的利库德集团,基本上就是在此基础上脱生演化出来的,而后来伊斯兰极端分子所惯用的自杀性爆炸袭击,也差不多就是和此时的犹太人学来的。
作为工党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过四旬的梅厄夫人在将近十年的游说中可谓是处处碰壁,原本在她以及整个巴勒斯坦工党看来,二战的结束、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应该是他们成功复国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这个时候,由于德国法西斯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的事实真相曝光,全世界都对犹太这个不幸的民族充满了同情。毫无疑问,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是让犹太人获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而有了舆论的支持,如果再有某些大国的声援,那么以色列的复国也就应该顺理成章了。
可是残酷的事实证明,他们这些犹太复国主义者还是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在柏林战役全面结束,德国人正式投降之后的这一个月时间里,他们的游说工作仍然没有任何的进展。而就在这些几乎要失去希望的时候,希腊的英苏冲突爆发了,再之后,英国在希腊失去了所有主动权,作为英国盟友的美国,却在这件事情上保持了缄默。局势发展到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