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弃中都,注定灭亡;死守中都,转眼即亡!
拆东墙补西墙,谁都知道这么干很傻。如果东墙不是自己家的院墙,拆之何妨,更何况宋、金死仇,根本没有联手的可能性。至于抛开一切,专心跟蒙古人死磕,这看上去很专业,可军费哪里来?女真人还保持着或者说急于证明自己仍然是东亚大国,可以随时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并且还是和一直处于弱势的南宋作战,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
封建九公,史书给出的罪名是承认割据,集权不再,中原瓦解。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所谓的强权,从实质上看是凝聚在刀枪武力上,具体表现在政府机构上,却牢牢地扎根在所辖区域内人民的心灵归属感上。
金身不破时,哪怕万敌环绕,臣民们也觉得安稳,认可它的统治;一旦失败,并且认栽,分割出一部分统治权,那么立即树倒猢狲散,甚至倒打一耙。
所以,有句治世名言大家一定要牢记:倒驴不倒架。
金宣宗死了,这个完颜被史书定义为把金国搞垮的人,而不是他的儿子金哀宗。这有些道理,也没有道理,就像宋之灭亡,找原因能追溯到赵匡胤那儿,难道赵大要负全责?妙就妙在这个“全”字上,每个人都有责任,不过是多少而已。
金宣宗活得混乱,死时也糊涂,他的儿子们上演了一出真正的宫廷大戏,才争到了金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宝座。
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完颜守忠是皇太子,既然身为国储,当然要承担重任,被老爹留在了中都当字据,证明绝不放弃。几个月后他从中都逃回开封,连吓带病,就此死去。这也算是为国捐躯,奖励是国储仍然是他家,由他的儿子继承。
没想到小孩子也死了。
剩下的是二儿子完颜守纯,三儿子完颜守绪。按原则,嫡长子、长孙死了,继承权在次子,可是三儿子得天独厚,是被久不生育的皇帝养大的,所以后来居上,被立为皇太子。
这让二哥非常恼火。
金宣宗死的那晚,皇太子殿下睡在温暖的床上进入梦乡,他二哥提前进入皇宫,封锁宫门,只等第二天天亮矫诏,宣布合法地位。关键时刻,三弟醒了,带着三万东宫卫兵直闯宫门,把二哥囚禁,才登上了帝位。
金国皇位交替不久之后,长江之南也发生了同样的事。南宋的皇帝宋宁宗赵扩死了。赵扩的一生在这本书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交代。
要交代什么呢?
赵构为万世唾弃,是因为他有一个盖世权臣秦桧存在。赵扩更上一层楼,前期有韩侂胄,后面有史弥远,两大权臣排排站,哪有他什么事。
宁宗“宁”,真是大有学问,极其贴切。所以死也就死了吧,不解释。而南宋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也很少,最刺激的也不过是几个孩子争糖果的故事。
头一个孩子叫赵与愿,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德昭的九世孙,入宫时年仅六岁。这个孩子先被赐名为,再更名为恃,又改名为询。叫恃的时候被封为皇太子,到询时结束。他二十九岁病死,谥号景献,葬在杭州的太子湾。
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西湖太子湾公园所在地。
第二个孩子名叫赵贵和,是沂王赵抦的儿子,入宫时已在十五岁以上。少年人有了自己的好恶,早在入宫前就对史弥远深恶痛绝。史弥远迅速发觉后,安排了一个后手。
后手是第三个孩子,名叫赵与莒,是一个宗室远族的微末子弟。他出生在绍兴府山阴县虹桥里,他的父亲赵希是山阴县的县尉。要查非常久远详细的族谱,才能确定他是德昭的十世孙。当宋宁宗广召赵宋宗室十五岁以上子弟入宫筛选时,他已经十八岁了,正在母亲的娘家由舅舅抚养。
赵与莒,不仅出身微末,还幼年丧父。
这个孩子沉默低调,有着两宋皇室间从所未见的坚忍。这种素质同样被史弥远迅速发现,他决定推荐这个孩子去给沂王赵抦当世子,以代替入宫的赵贵和。
赵贵和被赐名为“兹”,赵与莒被赐名为“贵诚”。
贵诚的生活在沉默低调中继续,哪怕一步登天当上王爵的世子,也没有让他改变。天知道他从哪里学到、养成的大地一般深沉厚重的理性,在深渊般不可测的大贵之家中保持着平静。
竑则截然不同。
这位曾经的王爵世子,如今的帝国皇子表现出了卓越的才智、高雅的情趣以及鲜明的爱憎,真是一位受过优秀教养的良品少年。
在皇宫深处,他保持独立思考,清晰地记着在外界所看到的史弥远专政的恶果,决心在不久的将来,自己登基之后,为帝国彻底铲除这一毒瘤,为宋朝还一片朗朗乾坤!多么伟大、正义的理想,环顾四周,他还缺什么呢?
缺一个美丽的倾听者。
一朵美丽的解语花适时出现在他身边,这个美人精擅音律,每每与他单独相处在花园深处,静静地听他不凡的抱负,比如他在地图上找到海南岛的琼崖说,今后如得志,必绝配史弥远八千里,到这里编管史弥远转眼就知道了。
那美女就是权臣阁下派来的。
之后的岁月继续安静,每个人都像往常一样生活,直到宋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闰八月,宋宁宗临死前的那一晚。史弥远先派人通知沂王世子赵贵诚作好即位的准备,然后把宰执大臣、专司草诏的翰林学士都隔绝宫外,另召直学士入宫,替他矫诏。
一夜之间,伪造诏书二十五道。
废立皇太子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只说其中最关键的三道诏书。第一道,改立贵诚为皇子,赐名赵昀;第二道,进封皇子赵昀为武泰节度使,成国公。
截止到这里,赵昀与赵竑的地位已经平等。注意,赵竑此前是皇子,并非皇太子。政变成功之后,史弥远命人把这两道诏书的签发日期前移四天,造成是宋宁宗亲自决策的假象。
第三道诏书则是给皇子赵竑加官晋爵,封他为济阳郡王,出判宁国府。
准备妥当,却不能静等天亮,皇宫深处除了已经死了的宋宁宗,还有那位扳倒韩侂胄,杀得韩国戚身败名裂、党羽尽散,头颅都被砍下来送过江去当和谈信物,再另立一个权臣史弥远的强势女人——杨皇后。
要征得这位女士的认可,行动才能开始。
史权臣秉承其一贯的传统,万事礼仪深执,哪怕杀人放火灭人九族,都要雍容典雅,做得风轻云淡没烟火气,绝不去亲自劝勉、威胁。
他派杨皇后的侄子们去沟通。这个工程是很浩大的,侄子们一共往返了七次,杨皇后都没同意。第八次,侄子们哭了,说再不同意,杨氏一门就全完蛋了。
杨皇后沉默,才想起来这不是十五年前了。那时史弥远不过是她选的搭档,而这时,她是史弥远所利用的配角!
天终于亮了。公元1224年九月十九日的凌晨终于来到,南宋都城临安的皇宫重门被一道道地打开,百官鱼贯而入,里面有压抑不住兴奋、认定自己马上可以大展宏图的皇子赵竑。他怎么也没能想到,等待他的居然是梦魇般的一幕。
他站在百宫中间,听见的遗诏是——“皇子成国公赵昀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垂帘同听政。”他看见他亲生父亲的养子、他名义上的弟弟堂而皇之地走向了天下至尊的宝座!
这噩梦般的一幕让赵竑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遍察两宋至此二百余年,图谋皇位者有之,阴谋诡计者有之,各种传闻者有之,但从来没有事到临头突然换人这样的硬伤场面。
赵竑直挺挺地站在金殿上,拒绝向“新皇帝”参拜。
曾经手刃韩侂胄的殿帅夏震再一次出现,这条皇家豢养的恶狗,每每向皇亲国戚下手时都兴高采烈、勇往直前,他抢上去摁倒了赵竑,强迫他低下了头。
第三道诏书就在这时颁布,晋封皇子赵竑为济阳郡王,出判宁国府。数日后,改封济王,赐第湖州,即刻启程。
新登基的皇帝赵昀,就是后世所称的宋理宗。他的事情要在整整十年之后才开始,这时他像当沂王世子时那样一直沉默、淡泊。
说赵竑。
赵竑到了湖州就被编管了起来,按此前惯例,他还会相对正常地生存一段时间,直到时间淡化了他的印迹,他才会以更加悄然的方式消失。可是一个意外发生了,湖州方面的百姓不知道为什么忽然间对他抱以历史罕见的同情。
历代落架的凤凰实在太多了,百姓哪懂得去同情,哪敢去同情。可这时湖州两个姓潘的兄弟,分别叫潘壬、潘丙,他们联络了大批的太湖渔民、湖州巡卒,密谋拥立赵竑称帝,保着他杀回临安,除邪扶正,重夺皇位。
这实在太童话了,像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传说一样正义得虚假。既然这样虚假,那么为什么渔民们、城管们会被鼓动呢,这可是杀头造反的大事。
理由说来也简单,与一个人有关。
李全。
这是个传奇人物,他的性质与前面说过的投靠蒙古的史、张两家,金国封建的九个公爵一样,都是民间自发武装,俗称土匪。可是规模、事迹则截然不同,那些人不过是纯投靠,再大也只是小偷小摸的贼,而他却是明火执仗敢于打家劫舍的大盗。
此人是游离于蒙古、金、南宋三者之间,能火中取栗的第四方势力。
潘氏兄弟派人去淮北争取李全的支持,李全满口答应,双方定好了进兵日期,湖州方面立即觉得心里有底了。他们有皇子赵竑这张牌在手,再得到李全的支持,那么江南尽可裂土封王,另成一个世界。可惜的是,李全的事太忙,等到了行动日期,淮北方面连根马毛都没出现
事到临头,没法缩头,潘氏兄弟如期造反,他们杀进湖州城里,强迫赵竑跟他们合伙。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死了,赵竑也被他们连累死,史弥远名正言顺地了结了这一切。
第十二章 李全之殇
南宋再一次陷入到史弥远的节奏中,成为和宋宁宗时代一模一样的死水泥潭。这时,唯一的亮点除了几个孩子争夺的糖果之外,就剩下了李全。
他实在值得仔细端详一番。
李全出身农家,做过弓手,以弓马矫健,尤其擅使长枪,时称“李铁枪”。在红袄军起义爆发之初,他并不是很耀眼的角色,在第一波主角谢幕之后,他才骤然蹿升,迅速进入历史舞台。
那是金国最后一位帅才——在金国向南宋展开捞钱战争中被冤杀的仆散安贞率领花帽军镇压杨安儿、刘二祖、郝定之后。
花帽军,这个传说中的超级强军在历史中瞬间闪烁出了刺目的光辉。它刚刚结束了对蒙古军队的第一场胜利。
那是公元1215年秋天,金国被迫迁都开封,成吉思汗返还蒙古克鲁伦河畔的行宫,战争好像要进入平静期,可有一支蒙古军队悄悄地南下,突破了黄河天险,进入金境。那是蒙古大将三木合拔都率领的一万精骑,他们由西夏入关中,东出潼关,连破嵩、汝等州郡,直逼开封城郊的杏花营,在这里,他们遭遇了金国火速从辽东调来的花帽军。
花帽军建制很小,也不过万余骑。他们突然出现,激战万里奔袭久战疲惫的蒙古铁骑,居然不分胜负。紧接着大批金军蜂拥而至,三木合拔都大败北逃。
花帽军一路追杀,直至黄河岸边。这时已近初冬,按时令黄河之水彻骨冰寒,是最凶险的时段,眼见得蒙古军全军覆没,却不料临到岸边,他们突然发现河面已经结冰。走投无路的蒙古军全体下马,踏冰渡河,居然全军北返。
击败蒙古精兵的花帽军旋即南下剿灭红袄军。空前的战力使最初起义的汉人义军土崩瓦解,首领们被杀戮一空。
剩余的二线人物开始自谋生路。
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是红袄军里真正的传奇人物,她战力惊人,号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她哥哥死后留下了数万人马,她整合起来,当成了嫁妆。
嫁给李全。
李全从此跃升为首领级人物。红袄军自起义时宗旨就是抗金,这时被花帽军剿灭,更是仇恨升级。为了生存,更为了报复,他们决定投奔宋朝,变成联宋抗金。李全得到南宋的军饷物资,队伍迅速壮大,在短时间内纵横河朔,连夺海、莒、密、青诸州。
如此实力,南宋封他做京东副总管。
当然,这只是空衔,李全毫不在意,专心为南宋工作,他仅带数人跟随,入敌城劝降金国将领,进一步控制了山东十二座州府,之后他把版籍户册全部上缴给了南宋。这样的忠诚比国家的正规公务员还要无可挑剔,换来的是官升一级。
在盱眙,当地南宋官军长官贾涉把他的军队一分为五,吞并了其中近六万人,淘汰赶走三万余人,剩下的少数人马留给李全,并在其周围常屯官军六万,时刻戒备监视。
李全从这时起知道了自己在南宋官方的命运,他永远不可能得到信任与宠爱。那好吧,从此换一种活法。
李全是天生的枭雄,两年时间内他诬陷贾涉的亲信谋反,整乱收编军队,再挑起义军内部矛盾,使之自相残杀,自己迅速坐大。
他终于得到了南宋的笑脸,史弥远亲自为他定性,要求军方对其“姑示涵空,惧激他变”。在这种主导思想下,南宋任命李全为京东路镇抚副使,进拜保宁军节度使,赐犒军钱三十万贯。
这就是南宋的国策,赤胆忠心只能换来冷遇、凶险,存心不良造反生事,反而加官晋爵,名利两得。认清了这一点,李全的人生观从最初的投奔故国、心无他念,转变成了拥兵自重、冷淡观望。这时,他还没有想过与南宋决裂。
直到一个二货出现。
贾涉被李全反客为主,南宋新派了一位“强力”人物来代替。这人名叫许国,官衔是淮东制置使,驻地楚州。
上任伊始,许国第一时间开始强力。李全来庭参,他大模大样地坐着,众目睽睽之下,坦然接受李全的跪拜。
李全大怒!
李全是节度使,许国是制置使,官衔上必须下拜。可是宋朝官场有惯例,“节使当庭参,制使必免礼”,从来没有真正跪下去的道理。许国这样做,纯粹是恶心他,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