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完结]-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芬觉得自己啥都比杜榆强,可是现在她不识字,就比杜榆不强了。
就这样,玉芬也只是心里酸了酸,也没有说,要跟着杜榆学认字,毕竟从小的教育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识字不是她们丫头该做的事儿。
可是听到杜榆承认她会识字,玉芬心里还是忍不住嫉妒了。
总觉得现在自己低人一等了!杜榆一看玉芬的表情,就知道她在想啥,这个小姑娘啊,就是太要强,见不得别人比她好,自己要是让她跟着学,她肯定觉得自己小瞧了她了,所以杜榆才不会那么不讨人好呢。
让这小姑娘自己去自我调节吧。这小姑娘很快从打击中恢复过来,笑着对杜榆说道:“我们家中秋的时候,有西瓜能吃,沙瓤的,特别甜,我爹说今年雨水少,所以才会那样的。”
意思是说,我家有西瓜,你家没有,你羡慕吧。
杜榆为了让这小姑娘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就很夸张的说道:“你们这个时候还有西瓜,真是了不起!”
“那是!还是我爹从秦员外家里得来的呢,秦员外知道不?就是你们家杜柳在的那个员外家里,他家可有钱呢,屋子又大又宽敞,还到处都是好看的花,还有亭子,还有桥,还有那种红色的鱼,人家一间屋子里的柜子比我们的房屋还要大,秦家的主人都穿的特别好,都是绫罗绸缎,头上带的都是金子做的首饰,还有手上,带了好几个金戒指,亮的闪眼睛。
吃的东西也好,他们还吃那种红色的米,说叫啥胭脂米,特别好吃。还有点心和糕点,我从来都没有吃过。”
玉芬一个劲儿的描述在秦家的见闻,好像那里是天堂一样。
“你还去过秦员外家里?”杜榆问道,这个话题玉芬肯定喜欢。
果然玉芬就接着很兴奋的说道:“当然去过!你不知道吧,咱们村里的水车,就是秦员外家出的钱做的呢,我爹就进去跟秦员外道谢,然后说咱们村里收成好了,我就跟着我爹去了,到那里,我都不敢随便乱动,不过大家见到我都很喜欢我。说我长得好看呢。”玉芬不忘自恋。
“就是他们家好奇怪,有人还叫姨娘,我们叫娘都叫娘,他们竟然叫姨娘,你说奇怪不奇怪?”玉芬说道。
那个小孩儿还是那个姨娘生的呢,怎么能叫姨娘不叫娘呢?
到底是在乡下长大的姑娘,估计是第一次进那种大户人家,所以不懂这里面的规矩,杜榆好心为她解释,“只要不是正房太太生的,都得叫生母为姨娘!”
玉芬忙道:“那得多吃亏啊,一辈子郁闷死了,你怎么就知道?”
杜榆道:“书上都有讲的,大户人家,所有的孩子都得叫正房为娘,别人只能叫姨娘。不然就是坏了规矩,是要被罚的。”
“啧啧,这样你一说,这大户人家也没有啥好的。”亲生的不叫娘,这有什么好的?要是有人不让自己叫自己的娘为娘,她肯定不干。她非得闹翻天不成!
玉芬回去就把这个事儿告诉了她娘,玉芬娘就说道:“你个小孩子家家的,知道这个干啥?你才多大?懂个啥?”
玉芬道:“我去杜榆那里,上次从秦员外那边听了,觉得奇怪呗,就跟杜榆说了。”
“你是说,是杜榆告诉你的?”玉芬娘问道。
玉芬点头,“她说她从书上看到的。娘,是不是真的啊。”
☆、48 喜事儿
“真的假的;和你有啥关系?小孩子别听这乱七八糟的。以后这样的事儿,也别逮着人就问。”玉芬娘觉得杜榆这小丫头懂得也太多了吧;就说小姑娘不能读书,不然这知道的多了;心就安定不下来。
“那就是这事儿是真的咯!这也太奇怪了;怎么就不能叫娘了呢,不是她生的吗?”玉芬纠结了。
玉芬娘责怪道:“天天这脑袋里都想的啥,这和你有啥关系?去去去,赶紧给我把针线拿起来。”觉得自家闺女就是闲的,才想东想西。真是的;这关她啥事儿啊。就去了一趟秦家,这就奇怪了起来。
玉芬嘟起了嘴;她真是讨厌针线活儿!
八月十五,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当然,如果你都已经有了儿媳妇了,那就可以不用了,下一辈的儿孙们自己走自己的。
难得杜家把地里的粮食都收起来了,这也不担心粮食不够吃了。
村里有些人家是以前就没有准备粮食,然后借,这到了收获的季节,除了要还粮食,还得交租子(有些人田不够,就得朝地主家里租地),这一来二去的,手头上还剩下三瓜两枣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直到二丫跑过来对杜榆说,杜榆才知道荷花的奶奶把荷花给卖给人牙子了。
二丫气愤的说道:“我看那老妖婆不把自己的孙女给卖光了,她就不消停!”
这老婆子真的太可恨了,几个孙女她是一个一个的卖,如今连荷花也给卖了,前面荷花的两个姐姐,一个被她卖给别人当了童养媳,还有一个是年初的时候卖的,这到了年下,她又卖了,剩下还有一个最小的孙女,估计也逃不出被卖的命运。
也就是她小孙子不会被卖,因为那是要给他们家传宗接代的。
这个时候的女孩子,就那么的不值钱?
想着荷花以前经常跟杜榆去挖野菜,荷花还透露了,自己想去当丫鬟的想法,杜榆无比庆幸自己是生在杜家。
试想,如果自己的奶奶是那荷花奶奶,她能反抗吗?就那小身板,也反抗不了,被毒打一顿不说,到头来,还是要被卖出去,完全没有人权。
或许荷花被卖出去,比在这边生活的要好一些,在这里,荷花天天都要挨打,还吃不饱,穿的也不暖和,也许,在外面,她至少是能吃饱的,因为能买的起人的人家,至少不会在吃食上还不能温饱。
只能这样想了,杜榆自己也没有本事来解救荷花,她统共身上没有一文钱,好不容易赚了一回钱,都是在奶奶的腰包里呢,她要是敢去跟荷花奶奶说,你不能把荷花给卖了,估计人家眼都不扫你一下的。
何况,自家和荷花奶奶还有矛盾的。她只能从心里祝愿荷花在外面要比在家里过的好。
大姑母和大姑父带着孩子们都来了,中秋节,大姑父那边的活儿也手工了,主家也要过节。
二姑母也赶着过来了,手里也是带了几斤月饼。
杜榆他们见到了两个姑母和姑父,就要赶着去胡家棚了,齐氏已经发话了,今年让两个儿媳妇都去娘家过中秋节了。
不能老是把大儿媳留下来,人家也是有娘家的人,何况人家娘家对他们杜家不错。
老三媳妇呢,也是因为还是第一年,又老三才受伤好了,也是让他岳父岳母看看的。
齐氏心里还是有些活泛了,今年下半年的田税没有交,他们的粮食现在有多余的,看着老四还是光棍,她就想着要给老四说个媳妇了。
算一算,她家里还算是富余的,今年大家都不好过,这个时候说亲,对方的条件就会降低,那么她手里的东西说不定还给的起。
这也不是说,她就要给自己的四儿子找个勉勉强强的,当然要找个不错的。齐氏有些捡漏的心理。
有的人家闺女好,可是家里条件不怎么好,到时候为了省一个口粮,就要把女儿给许配出去了,她不是省了很多了?
主要是能干活儿,脾气不能太冲,像刘氏那样的坚决不要,再说又不是大儿媳妇,要个那么厉害的干啥?
所以齐氏对两个儿媳妇都有交代,让他们回娘家的时候,都打听打听,要是有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去说说了。
杜兰却有些不看好,“家里条件差的,以后有个啥事儿,都要四弟去张罗,这也不怎么好的。”
齐氏道:“世上有的是不把闺女当成一回事儿的,只想着从闺女这边沾光的,但是也有很多是正常的,咱们家里的条件还不错,让他家的闺女嫁过来,比在娘家过的好,我相信还是很多人乐意的。至于那些想打秋风的人家,我自然是不同意的,这不都要打听吗?”
娶一个儿媳妇,不光是要娶这个姑娘,她家是个事儿多的,是惹祸的人家,还有兄弟姐妹品行不好,齐氏也不会乐意啊。
杜梅说道:“娘你这样说,我倒是有个人选,我们铁牛的二婶,家里不是有个姑娘吗?她年纪和有德差不多,就是家里穷一点儿。今年收成也不好,想要把姑娘嫁出去呢,也好少一个人的口粮,只是今年大家都是一个样,都不好过,谁家也没有那个闲心来说亲。”
齐氏听了点头,说道:“这个听起来不错,只是那姑娘的品性咋样?别是个惹事儿精吧。”这样的人,他们可要不起。
多养一个人,齐氏算了算,还是养的起的,但是要真来个惹事儿精,她可不乐意。
今年要不是全家都齐心协力,这难关都过不去了。
杜梅道:“人倒是不错,只是长得一般。有点黑。”
“这相貌啥的,都是不打紧的,只要不是歪鼻子斜眼的,都好说。”不过齐氏还是想给儿子找个好一点的,面目清秀啥的,这点也得有吧。
反正这事儿不急,多打听打听,总有好的。
杜有忠带着老婆和孩子一起去了岳母家,手里拎着两斤的月饼,还有两斤红糖,到了胡家,胡家早就在早上杀了一只大公鸡,如今正炖着呢。
这长了好几年的公鸡,肉不好炖,但是炖好了,吃起来,那就特别的香,绝对的散养的柴鸡!
胡大舅家里同样种田也不多,村里的牲口今年大家养的少了,胡大舅还有镇上的生意,特别是那些有钱的人家,喜欢养马,养马自然也有生病的,胡大舅的口碑也好,请他去看病的也就很多。
一次看好了,银钱也不是问题。所以别小看了兽医这个活儿,还是很能养家糊口的。
在这大旱之年,他们没有被影响到,杜榆有时候,觉得姥爷家的这么祖传的手艺真的是太管用了,而且还惠及到自己家里。
如果不是自家舅舅家条件不错,时不时的送些东西,估计奶奶的态度没有那么好。
也不说奶奶是趋炎附势的人,世人不都是这样?
一个能时常给你家送东西,一个经常来你家打秋风,看见啥都想拿走,是个人都知道该喜欢谁了。
只是如今呢,大表哥胡鑫可是要读书的,学问不错,这要让他学兽医,那是不可能的,难道这门手艺就要失传了?很是可惜啊。
正可惜着大表哥,大表哥就已经温和的笑容了,说心里话,杜榆的大表哥,一看就是读书人的样子,文质彬彬的。想着姥爷家里好几代都没有出个读书人,怎么到了大表哥这一代,大舅就让大表哥读起书来了呢?
不会是受了他们家的影响吧。但是他们家的影响也都是不怎么好的影响,毕竟她爷爷是个读了几十年书,啥啥都不成的人,他爹现在又回归了种田。虽然现在又有要拾起来的架势,可惜有个打压他们的女长辈,杜榆觉得难啊。
不过他们这次回来,也有个大喜事儿,原来杜榆的舅母季氏又怀上了。
杜榆的姥娘迫不及待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闺女,实在是因为他们家好几代都是单传了,就这小一辈的,也只有胡鑫一个人,季氏能再次有消息,就很有可能打破这几代单传的趋势。
表姐胡玲针线已经能上手了,还对杜榆保证,到时候给她做几个好看的荷包。
胡鑫这次不单单跟大郎和二郎他们玩了,还过了来,竟然问起了杜榆的学问,这架势是知道自己学认字了,想考考自己吧。
“哥,今天过节,你咋还要考啊,榆儿表妹又不是要考科举的人,能认字写字都很不错了。”胡玲不干了,她正和表妹说的好好的呢,自家哥哥就来搅局,真是太不好了。
胡鑫就说道:“平时让你跟着认几个字,你就一直躲着,读书有什么不好的?”
“我看见字就头疼,更不用说写了。那我要你拿针线,你拿得起来吗?”胡玲找了个比喻,杜榆和大郎二郎都笑了。
想着大表哥拿针线的样子,真是不能想啊,越想越笑。胡鑫很头疼,自家的妹子怎么越来越不可爱了呢?
而大人们听到小孩子的笑声,心情更好了。
那边杜有忠和大舅子商量着事儿,杜有忠很多事儿在家里不知道跟谁说,可是到了大舅子这边,就能好好的说了。
“这么说,你打算明年开春去考一次?”胡大舅问杜有忠。
杜有忠点头,“如今我手头上没有事儿,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再有,看见今年的田税,我也担心,以后不一定有这样的好的政令了,如果我能考上秀才,以后自家就不用交田税了,就是灾年也不用怕。”
☆、49 远见
虽然秀才免得田税没有举人多;可是也差不多了。
如今朝廷是这一样规定的,有功名的人家,也不是全部免了田税;也是为了避免有人把田都挂在有功名的人家下面;让很多人都免了田税,国家就吃亏了。
比如;一户人家家里,中了一个秀才,就能免了五十亩地的田税,而中了举人呢,就能免二百亩的田税;中了进士,那就是五百亩了!因为进士不好中;所以这免税的也就多很多。
所以杜有忠考虑的是自己中秀才,家里就可以免了五十亩的地交税,还有各种附加好处。
比如见官不用下跪,还有子孙都会相对的得到别人高级别的对待。这都是无形的好处。
胡大舅听了妹夫的话,就笑道:“你总算是想明白了!”当初能把妹妹嫁给杜有忠,也是看到他人有能力,且不迂腐,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小子说不定就有那个命呢。
只是以前各种条件不允许,杜有忠下头弟弟妹妹也多,他作为长子,当然要帮着父母养家。
“银钱的事儿,你不用担心,我这里有,足够你去考一次了,至于那保举的人,我也认识好几个,到时候给你引荐。”胡大舅说道。
杜有忠道:“这几年在镇上,也都还有些人脉,保举的人我这里也有,就是银钱方面,我先借一借,以后一定奉还。”
他在镇上也没有白忙活,晚上没有事儿,也是读书的,可以说,这都没有耽误功夫。
而且在镇上住着,用灯油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