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二十四监-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技巧性也不是朱由校会的,也就是这几天现学现卖的而已。但不如孙承宗,还把一些注意事项说的明白透彻,什么捅火药的力度和后座力的问题解说了一通。
朱由校宣布那就去练吧,谁练好了,那就是战车的神枪手,一战车两名,由其他八人为神枪手服务,装火药装弹等。这样的规定立刻引起了净军们练习火枪的热潮,这招也太狠了点,整个是让净军争破头的练,最后射击的那一下当然是最爽的,但在背后打杂的活可就让人苦逼了,这为别人作嫁衣的活,可没有几个人想干,虽然说一个部队里讲究配合讲究个‘我为人人’,但这样都是相同起步的,当然要争取一个‘人人为我’的机会了。
朱由校正津津有味的看着净军训练,这时卢象升的急报来了,“十二日夜,大批蒙古军突袭双山堡,堡内整体的投降,打开了城门。现蒙古军越过了双山堡,闪电战打败了榆林边兵,占领了榆林卫。现白杆军和天雄军正全力赶去。”
“孙老师,如此说那三万蒙古军最终出现了,加上鄂尔多斯部的五万人,共计兵力八万人。如今最让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蒙古军越过了边墙。”听完了光报,整个就是一晴天霹雳,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啊,从知道了蒙古分兵三万,朱由校就相当的重视,他实在不想看到,大明本土再次遭到入侵,但这样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所以不无担忧的说,最怕让异族的军靴踩在自己的脸上,没想到,现在还是被踩了,蒙古人的德性他是知道的,动不动就是个屠城,那榆林的百姓、、、、、、
而自己布置的白杆兵、天雄军和一万锦衣卫,也没有能提前挡住他们,只能和在大同时一样,再行消灭入侵者了。
“皇上,集体投降?那榆林的百姓可如何是好?怎么会有人如此的丧心病狂?”孙承宗一听竟然是这样的原因把边墙的防范更破的干干净净,更是又急又气。
“孙老师不要着急,天雄军等已经赶去,八万蒙古军,不一定能讨了好去。百姓们、、、、、、唉!丧心病狂?辽东将士不一样全体的投降了吗。”想到三支军队已经到了榆林,二万余军队,对付四倍的蒙古兵还是有把握的,而孙承宗所提的集体投降,更让他对边兵的忠诚性表示怀疑。
“这,”听了这话,孙承宗一怔,是啊,辽东的将领已经投降了好几批了,这才投降了一个双山堡而已,这还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皇上不信任边兵,边兵里最精锐的就是辽兵了,但辽兵的答卷就是整体的转身投降。现在西北边兵又有如此作派的,也真让他这个兵部尚书,没脸为‘掌管’的大明兵将辩驳什么。(未完待续。。)
第417章急援榆林
“孙老师,走,看地图谈。通知所有人集合,准备出发,召集何、满、曹等将军,总督府议事,”朱由校立刻下了命令,这个时候他是不可能待在大同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他还不是一般的匹夫。
回到了总督府,总将军已经等待在哪里了,展开了地图,一看从这里到双山堡,大约**百里路,比岱海那边走,少了大概有一百里路,孙承宗首先把战报的信息报了一遍。
“孙老师,林丹不远千里,非要往那边赶,估计根本就是为了这个双山堡,以便来个里应多和,兵不血刃的进入边墙,否则他们为什么单单的挑了它呢?”看着地图,朱由校不由的说。
“皇上分析的甚是,林丹狡猾如狐,不会奔袭千里随意找个地方,而且双山堡此次集体投降,也显示了图谋已久。而且臣怀疑林丹的西进,也跟前会去他们会和。”孙承宗点头称是。
“鄂尔多斯部落此事参与其中,他们的位置在西边三百余里,林丹的目的地不是鄂尔多斯,就是榆林。而我军的位置比他晚了一天的路程,所以现在就得起启了。”朱由校的计算是,林丹比自己早动身二日,虽然从边墙外的距离比边墙内距离远了一百多里,战车的速度在长途奔赴之中,并不慢于马队,所以朱由校如此计算。
“皇上还要亲征?”
“是的,榆林此次百姓的损失一定小不了。朕自认应该给他们一个交待,而且本次定要一举解决了林丹这个蒙古的大麻烦,河套地区的西部也急需解决,目前归化已经打了下来,鄂尔多斯是这次攻打榆林的帮凶,朕不会放过他们,并且一旦解决了他们,河套地区就算是彻底解决了。”朱由校恨恨的说,这是蒙古人给自己找不痛快,践踏大明的尊严。那自己就要好好的来维护一下。并狠狠的教训、报复一番了。
“皇上,切记勿怒而兴师,勿愠而攻战,”一见皇上这气势汹汹的样子。倒让孙承宗不放心起来。
“孙老师放心。‘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慎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这是孙老师教朕的,不敢有忘,朕会小心应对。”
“皇上天资聪慧,又能从善如流、听言纳谏,国之大兴也。”
“孙老师无须夸奖,回到正题吧。此次若秦夫人和卢象升在林丹赶到之前还没有堵住边墙,林丹就会带二十五万蒙古兵、四十余万蒙古牧民长驱直入我大明腹地,到时再和一些乱民配合,那整个大明将会是一片混乱,再无宁日,凭着蒙古人的速度,朕无论如何都追之不及,那时候才是真正的麻烦,所以这次的关键就是秦、卢两爱卿,夺回榆林,夺回边墙的控制权,或者是朕赶在林丹之前到达榆林。”对于林丹进入了大明的危害性,朱由校当然是知这甚明的。几十万人一同出现在于陕西,让那里正在剿匪的大明军队根本就是守无可守,堵了这个跑那个,甚至直接被对方消灭掉都有可能。而一旦越过了陕西省,南进了河南,那可就是李自成席卷大明的翻版。到时不仅仅是榆林一个地区,整个大明,都会弄得是生灵涂炭,甚至是自己的统治都会受到想要阻击,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而自己却鞭长莫及,只能靠秦卢两人了。
“回皇上,朕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孙承宗说。
“孙老师请讲。”
“闫应元早日间已经在边墙之内尾随林丹而走,其带领着原部,而且还带着一万名装备神弩的锦衣卫。若其出边墙,无需找林丹决战,只须拖他二三日的行程,皇上倒有可能赶在林丹之前赶到榆林,到时,若榆林已经被夺了回来,一切休提,若还在蒙古人手中,那以皇上的虎威,凭借着阻击神弩,夺过此关,当属易如反掌。”孙承宗说道。
“孙老师妙计,不知锦衣卫方有多少会骑马的呢?”朱由校一听果然是不错,找了半天,愣是在地图上没找到林丹的路线之上有什么适合的一处险地,除了渡黄河还算是天险外,其它的,就没有险地之说了,但很可惜,已经过了四天的时间,林丹已经过了黄河了。这一路基本就是坦途了,所以朱由校想问一下机动性。看看是否能有打游击的可能性。
“回皇上,懂骑术的不会有许多,就算会,凭着他们的技术,和蒙古人比,恐怕还是有些距离的。”孙承宗就差没说关公门前舞大刀了。
“嗯,仗孙老师之见该如何拖曳林丹军队呢?”朱由校也感觉闫应元是个重要的棋子,但如何用,就得费心思了,他当然知道,一个是扰、一个是阻,两字之间这学问可是不小。
“回皇上,请恕臣不知。”孙承宗也的确不能知道,因为这种知道的前提那是让闫应元拿一万给对抗二三十倍的正规军、四十几倍的牧民。
“回皇上,臣倒觉得,可以在林丹的必经之路上设一阵地,虽然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但按着何大人在归化城布置的简单营寨,阻上一阻蒙古兵还是可行的。”满桂直接的说,营寨的防御能力确是让他信服的。
“满将军所言极是,”朱由校听了马术方面不行,也就想到了阻击,虽然没有险地可设埋伏,但的确是现在的最有效的方法了。又找了找地图,偏头关东北一百里地方,有一个叫做黄泥岗的地方,看地形,象是比较高,那里看路线是林丹的必经之下。但这是在纸上谈兵,是否真的适用于阻击,还得看实地再说。“诸位,可知此处黄泥岗?”
一圈子人没有能说话的,因为大家对这里的地形根本就不熟悉。倒是一旁的孙承宗说,宣大总兵杨国柱对西北的地形比较熟悉。那还等什么。杨国柱一到,朱由校没时间让他请安,直接的让他说说。
“回皇上,黄泥岗此地,是一处不太高的一处高岗,四周都是乱石,只有这里宽一里的地方上,便于趋马、、、、、、”杨国柱仔细的说着。
“好,杨爱卿谈的很好,赏一百两白银给杨爱卿,下去休息吧。”朱由校对杨国柱不太熟悉。所以听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后,立刻拿出了一百两的‘咨询费’。
“谢皇上恩赐,但臣请皇上带臣作战,西北诸地,臣多有研究和考查,现特向皇上毛遂自荐,相信能给皇上当个合格的向导。”杨国柱哪里肯走啊,这种得见天颜的机会多难得啊。
“哦,也罢那杨爱卿就随军前往吧,”有人愿意投奔,也是好事,毕竟对于西北的地形真的没人熟悉。有这个一个人的存在也是好事。
“臣多谢皇上。”杨国柱激动不已的叩谢。
“传旨,闫应元,在黄泥岗布营寨阻敌,务必拖沿林丹三日行程。”
“传旨,秦良玉、卢象升全力消灭榆林蒙古军队,夺回榆林。”
“传旨,大同城内所有新锦衣卫,凡会骑马者立刻集合随朕西进灭蒙,凡有神弩者会骑马者,立刻从军,凡不会骑马者,让出神弩给其它会骑马者。由朱梅带队,奔榆林方向。”
“传旨,净军、锦衣卫立刻补充阻力汽油弹等,天应军从归化带来马匹中多挑一匹战马,立刻出发。”
、、、、、、
朱由校下了一系列的圣旨,并把这边详细的情报报与闫、秦、卢等得知,以便随时判断战场形势。这时候没时间拖曳,必须快了。“孙老师,大同事了,孙老师是随朕西进还是回京?”
“回皇上,老臣愿意皇上西征。”
“那如此,孙老师就坐朕的座驾吧。”朱由校一愣,也就是客气客气,没想到老头还不客气了。
榆林,卢象升气的差点吐了血,还没看见敌踪影呢,就让人把布置在双山堡的‘暗哨’给干掉了。这样把自己的眼睛就给蒙住了。等着今天早上例行通报之时,才发现联系不到人了,这才警觉起来。
但此时已经晚了,榆林军已经被八万蒙古人偷营,结果杀了一个大败,榆林卫就这样落入了蒙古军手中,等卢秦二人赶到之时,已经是被蒙古门紧闭了城门,插上了蒙古军旗帜。他们八万人并没有想着四处的流窜,而是据城而守。这完全不符合蒙古人的一贯作战方案,他们一向来去如风,哪里会守着一个城池。但这次,他们却可在这里为他们的可汗守住一座‘大门’。更是凭着坚墙,来不断的打击,必须前来攻击的自己的大明援军,为报他们十万将士的血仇。这个战术不得不说,是相当的高明。(未完待续。。)
第418章又见百姓
与秦良玉一商量,攻城,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办法了,榆林卫里的粮草够八万人半年用的还有余,身后还靠着边墙,就这位置,蒙古人已经是立于进可攻退可守,实在不行转身路的不败之地了。攻城是相当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其下攻城’,基本上没有大于守城敌人五倍以上的兵力,就谈不上破城的可能性,其中可见攻城的难度到底有多大。
从镇北台里拿到了许多的攻城工具,准备攻城,这里除了有云梯之处,还有正版的冲车,有这个东西?卢象升一看是相当的兴奋,立刻把不多的阻击弩给装了上去。有了冲车的高度,阻击弩可以极大的发挥其威力,压制榆林城头的大炮、投石机类的远程攻击武器,让填河的(护城河)部队可以免受伤亡。也可以顺利在冲车上载上弩手,他们带着竖盾可以轻意的登上城墙。
秦良玉从西门,卢象升带着天雄军和锦衣卫封住了东门和南门,而长城的两端则各派一个千户锦衣卫,一个千户白杆兵,堵住了,这边是最好突破的地方,没有地势差的存在,但蒙古人已经用巨石把烽火台给堵死了。这倒让卢象升也算放心。策略就是用阻击弩在后压制,弩手们持竖盾在前保卫着,冲车在后缓缓而上,强攻东门。
但就当他们准备攻城之际,城楼之上却推出了榆林城里的一大堆的大明百姓。他们哭天抹泪,不住的哀求着蒙古兵。但效果显然是没有得到答复。反而因为话太多,惹的蒙古兵嫌烦,马鞭直接的来了个‘鞭辟肉里’。
一见此情景,卢象升一愣,看着大明百姓如此遭蒙古人凌辱,心如刀绞!努力的使自己平静下来,今日之事透着怪异,只听说蒙古兵善长野战,守城就从只要在元末之时,也有过。但今日。攻下榆林,不再另外攻城略地,反而据城面守,已经是罕见了。而以往都是蒙古兵攻城之时。拿着老百姓当挡箭牌。但还没听说过蒙古人会龟缩在城里。把老百姓顶了出来。这可如何是好?
本来已经准备发动攻城的部队立刻停了下来,怎么办?一边是入侵的蒙古兵,他们守着榆林城。就是为了给林丹的大军充当先锋,把住了能往大明的大门,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些蒙古兵是必须赶出榆林,或者是杀死的;而另一边是无辜的百姓,他们如此凄苦的被押着,上了城楼,被蒙古人当做了人质,让刚刚加入了大明亲军不久的天雄军、锦衣卫们如何能够下得了这个恨手?卢象生虽然聪明才智一时无两,但面对此情此景却不免的犹豫不决,只好吩咐下面的兵丁,小心戒备守候着大营,一边请秦良玉过来协商。
虽然没有和蒙古人勾通什么,但如此要挟人质的行为,谁看了都懂,秦良玉带人来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