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为后-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赫舍里这些天确实做了很多看起来很无聊的事情,关心孝庄皇太后,这在以前是打死她也不会做的。可这几天却越做越顺手。而且越做,她心里的无奈就更添一层:这就是位高权重的好处,底下人不管是不是出于诚心;哪怕虚情假意也会去讨好你。
希望你早死是一回事,你真的病了怕你那么早死又是回事。赫舍里现在就处在这样矛盾的情况中。玄烨龟缩在乾清宫,完全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后,宫琐事,原本太皇太后表面上不管,私底下会插手。现在她病了,一副完全管不动的样子。内务府遇到芝麻绿豆大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求见她这个皇后。
赫舍里因此变得好忙,甚至觉得自己比玄烨还要忙,毕竟内廷管的都是皇室成员吃喝拉撒睡的琐事。今天摔了一个碗,明天添了一副筷子。今天气温骤降,某某小主请求超出福利范围的取暖物品,诸如此类的。
太皇太后生病一月有余,内务府就好像完全瘫痪了一样。什么事都要问她,请她拿主意。赫舍里那个心烦。心说这清朝办版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效率也太低了一点。
偏偏她觉得自己只是临时客串管一下,万一被病中的老祖宗发现自己管得太宽,将来她病好之后,自己肯定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所以,赫舍里烦恼中带着一点点抓狂,却是和玄烨一点关系都没有。她才不会去想他,因为虽然不见面,但他一天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批折子,什么时候召见大臣谈事情,什么时候熄灯睡觉。她都了如指掌。
她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康熙初年的大事年表,来来去去就这么几件。一件件经过就是了,出不了大事。最大的事情,是她和孩子们都好好活着,没有难产,没有早夭,其他的都不重要。
因此; 翻了几页档案;她就百无聊赖地把东西扔到一边;转而替儿子女儿出算术题了。反正太医院里的老大夫,医德是信得过的。再说,那帮人又不知道她没有认真看,自己只要装装样子,基本上就能保证他们不敢出纰漏。
第一百四十七章 自作自受
赫舍里的这种想法;实际是自己骗自己;她根本不是不关心;而是自以为不关心。乾清宫里的玄烨;这患儿钻进牛角尖里去了。
西北的形势比他想象得要严重得多;新任察哈尔王和他的弟弟摩擦不断;各自向外寻求援助;外藩蒙古各旗纷纷拥兵自重;成了他们最好的合作对象;原本只是兄弟间争地盘的戏码;演变成了草原群雄逐鹿的混战。
玄烨在一时冲动大规模调兵之后无奈地发现;眼下的草原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如果朝廷再行干涉;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给了那些人团结的借口;让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朝廷了。
另外,这次的战争还不仅仅是国家内部的战争,边境线那边沙皇俄国正虎视眈眈。那封国书真是烫手啊!答应要求;就必须放弃将士们浴血奋战保下来的十几座城池和人口。不答应要求,正好给了沙俄进兵的理由。让国内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原本那些美好的构想在草原人的野心面前全都成了泡影。太皇太后的话,言犹在耳。每一句都是在扇他的耳光;扇他自以为是;扇他自作主张;扇他急功近利。
现在好了,他快要被即便脑袋了。南边三藩平衡的局面崩盘在即,西北的局势更是风云变色,战事一触即发。而且,不管先动南边还是先动北边;都会引发一场足以颠覆王朝的全面战争。
对此,军机处沉默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更是把矛头直指皇上的决策。认为就是皇上的决策失误,才导致世代友好的满蒙关系出现了这样不可修复的损伤。
太皇太后生养在草原;对蒙古人彪悍的性格在了解不过;孙儿在满蒙关系的处理让她失望了。以前福临对蒙古态度厌恶,不愿意给他们任何优惠政策,觉得让蒙古人占便宜,还不如让汉人占便宜。这让她很不爽。
但现在;孙儿的一条决策;给了外藩蒙古公开屯兵的理由。这个馅饼大的离谱。直接把他们的野心给激发出来了。太皇太后无语。不能说孙儿啊,你对蒙古人太好了啊!也不能说孙儿啊;你这是给爱新觉罗家的列祖列宗添堵啊!
太皇太后失去立场;义正词严地训了孙子一场之后;病倒了。然后,玄烨就必须一个人面对自己种下的苦果。他很想现在就挥兵备上或南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了再说。
可惜,没有人支持他这么做,军机处苦口婆心地劝;前一发动全身;一定要谨慎。议政王大臣会议则完全是看好戏,这娃儿,以为国家这么好治理呢!迫不及待地想要掌权;现在给你掌权了;看你怎么弄!
就这样,他一直都在纠结,一个人纠结,一个人烦躁。这个时候不像是以前打鳌拜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大臣们靠不住还有舅舅和姐夫。
一旦挑起战事。两个姐夫一定“被”避嫌。两个舅舅中,佟国纲搞不好还会被顶到战场上去。他不敢冒这么大的险。也不是没有盘算过,这场仗需要消耗多少普通士兵甚至高级将领。但就是因为盘算过。所以才犹豫,所以才害怕。
他觉得时机尚未成熟,还要再等待一段时间。可是,鸿胪寺在等回复沙俄的国书。理藩院每天都有折子上来说察哈尔王和叛军又交战了几个回合。
最让玄烨心惊肉跳的,是来自费扬古的秘折。上面详细记述了外藩蒙古如今的乱象,再下去,他的一营都要被这股反叛的风潮席卷,他这个将军就快成光杆司令了。
他想等,可别人偏偏就不让他如愿,他想把刀磨磨亮再动手杀人。可敌人已经把巴掌扇到他脸上。他都快被打蒙了。要怎么办才好?
存着这样严重的心事,他哪儿还有什么闲工夫去内廷寻花问柳。他也不好意思去和祖母说话。就怕祖母问起国事,他不好回答。祖母不赞成动干戈。她出身内蒙古的王族和外藩蒙古本是同宗,她和她的姑姑还有她的侄女,三代人为了满蒙结盟而和爱新觉罗家结亲。绝对不是为了看到这个现状的。
玄烨知道祖母对自己不满,也认为的确是自己操之过急想的太过美好,才造成今天这个局面。因此就更加羞于见太皇太后了。他不能再指望太皇太后想出什么好法子帮他渡过难关,只能靠自己。
叹了一声。原以为今天又要在无边折子的海洋里淹死的时候。小魏子进来了:“启禀皇上,裕亲王的信到了!”玄烨精神一震,二哥有信来了!他可不是单纯去接姑姑返京的。同时还肩负着探内蒙古诸王口风的任务。没什么比实地采访更有价值的情报了。
因此,玄烨很快地接过信,认真阅读起来。信中,福全很详细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像皇上弟弟做了汇报。巨细明遗。让玄烨放心的是,科尔沁诸王对清皇室十分忠心,坚决表示拥护。只不过,他们表示拥护的方式也太单一了一点。
这次,随同固伦淑慧长公主一起入京的,还有一位蒙古小郡主。是科尔沁诸王选出来“血统最纯正”的美少女,明面儿上是随同公主一起入京侍奉太皇太后的。但是别忘了,明年有选秀。这个女孩,应该就代表蒙古八旗,并且一定就是内定选手了。
哎,这可是个麻烦事啊!真的要纳蒙古妃子吗?玄烨想了想,摇了摇头。不行。且不说小时候有端敏的阴影,单说这蒙古小郡主要是真的做他的女人,520小说就是妃。这样的话,后,宫原有的权力平衡就会被打破。
赫舍里的权威没准会受到挑战。一想到老婆,玄烨一时间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这段时间自己真是没脸去见她啊!
畅春园回来之后,自己就一直被这样那样的事情困扰着。偏偏建立外藩蒙古一营是老婆给的灵感,当初是她提出旗人之所以存在是为了打仗和准备打仗,他才想出来让各旗的兵和民分开。
谁知到才实验了蒙古一地,就捅出这么大的篓子。老婆知道了,还不得嘲笑死他啊!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让歹人钻了空子,亏他还常常立志要做个明君呢!
最关键的是,他又给老婆添麻烦了。这些日子自己不敢和祖母有过多的接触,自己一个人纠结这个又纠结那个。把祖母抛给了老婆照顾,又是送医送药,又是嘘寒问暖。把老婆指使得团团转。听说她为了祖母还亲自研究医书。
虽说孙媳妇关心祖母,本就是应该。可他这个正牌孙子做得这么不堪,两相对比之下,选也就觉得自己真是差劲了。他知道,赫舍里绝对不会抱怨他撒手不管把她给累着了,但想到她要应付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一群属下的局面,玄烨就觉得冷汗直冒。
要不要去见她呢?要不要跟她道歉呢?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玄烨总会这般纠结一番。纠结的结果,他总是安慰自己,还是明天再去吧!
今天,看到二哥的信,他觉得自己真的没有理由再拖延了。必须今天就去和老婆达成同一阵线了。因为福全的信到了京城,意味着姑姑给祖母的信也到了京城。祖母一定也知道了姑姑带了小秀女进京的事情。
如果祖母决定要他纳妃,鉴于眼下的形势,他根本没法拒绝。老婆那边,就必须先打好预防针。不然,刚说好有什么内定选手要先告诉她的。
到了最后却把她蒙在鼓里,以老婆的秉性,表面上笑颜如花,心里一定会冰冻三尺的。到时候自己就没好日子过了!
玄烨越想越觉得自己有道理。整了整心绪,他决定壮士断腕一回。今天,去跟老婆坦白从宽,报备一下。顺便向她认错,好好安抚她的情绪。天天想着她却不敢想见。自己最近是越来越没出息了!
把手里的信重新装进信奉,顺手交给小魏子。不用自己多说什么,他马山明白,手里的东西要毁尸灭迹。玄烨顺便吩咐了一句:“今晚,传膳坤宁宫吧!”小魏子停了一停才躬身回话:“奴才这就去传话。”
小魏子出去,玄烨苦笑,自己这么长时间不去后,宫。连小魏子都已经不适应命令了。赫舍里,一个多月没见你了呢!这可是成亲一来的头一回,我知道你一直都在提醒我,该去见你了。可我一直踌躇。对不起啊!我不是故意的。今晚,我就来认错。我知道,你一定会原谅我的。
坤宁宫里,赫舍里还在认真地给孩子们出四则运算题目,在她不远处的太师椅里,承琬正在奶娘的怀里酣睡,刚闹过一阵的孩子怎么都不肯自己躺在床上睡,非得让人抱着。赫舍里自己抱了一忽儿,只觉得胳膊酸得不行。偏偏这娃一放下就闹。
赫舍里及头疼又无奈,想要孩子陪着,又觉得他太难伺候。只得采取当年语嫣语婷小时候的办法;让奶娘抱着承琬;坐在自己视线范围内的地方。让自己想什么时候看见孩子,都能看得见。
第一百四十八章 怀念不如相见
奴才来传话;说是皇上今晚传膳坤宁宫,赫舍里手里的笔听了下来,抬眼看了一下语带笑意的玲儿。确认了一下才把心思收拢回来:“我知道了。”
短短五个字的回复;让玲儿有些反应不过来。娘娘不高兴吗?皇上一个多月没有踏足后,宫了。第一个就来见娘娘,娘娘不是应该觉得很高兴很荣幸的吗?
赫舍里的淡定让玲儿原来兴奋的心情落下去不少,弯了弯身子退到外面去了。赫舍里匆匆写下几个数字之后,合上册子递给一直在不远处站着的含烟:“遣人把这些送去给两位公主和大阿哥。”
含烟接了东西出去,赫舍里站起来,走向自己的小儿子。奶娘连忙起身,乖乖地把手中的孩子递给她。抱过儿子,让奶娘退下去。赫舍里轻轻拍抚怀中的宝贝:“琬琬宝贝儿,谁说古代小孩就短命了,那些都是人祸罢了。额娘保证你长大后和哥哥一样出色。”
为什么太皇太后皇太后还有苏嘛拉姑抚养过的孩子能长命百岁无病无灾?那是因为她们爱孩子,认真把孩子当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去关心保护。她们能体察到孩子哪怕细微的变化。归根结底,赫舍里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一颗心。
奶娘嬷嬷什么的,很少会有像玄烨身边的孙氏那样忠心护主的。毕竟,即便是主人家的孩子,终究也不是自己生的,不会疼进心坎儿里,这就是赫舍里的想法。
古代看重家臣,忠仆。认为这些人才是最可靠的。到了清朝,这个群体就是所谓的包衣奴才。他们多供职内务府,替主子打理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高人一等。
作为一个现代人。赫舍里根本不相信这种忠诚。在她的眼里,世界上只存在三种关系。一种是血缘亲眷,一种是友人,第三种就是上下属。这三种人在她心中的可靠程度,逐渐递减。
很不巧的,皇室觉得最可以信任的包衣奴才,就属于第三类人。赫舍里并不信任他们。不过中国的国庆就是这样,任何制度化的东西,在裙带面前,总是不堪一击。那些谁家的谁谁总能很轻易地挑战制度化的管理。
赫舍里很清楚的记得。在她初入职的时候,上司很清楚地告诉她。将来,你做成的最大宗的合约。一定不是因为你有多专业,你给出的利益有多丰厚。而是因为,你的面子够大,你的人脉够广。
没错,就是这样。因此。赫舍里很清楚,在这个国家,无论它倒退了多少年,很多本事的东西是不会概念的。她根本不用去指望靠建立一套制度,去规范内务府关于皇室婴幼儿抚育的流程。
所以,她只能用一些很低级的手段去防备发生事故;虽然这样总能让她觉得是徒劳无功;但也得这样做;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心疼;还有谁心疼呢?
因此;她无比庆幸自己是正宫皇后;承瑞和承琬都很安全;没有人敢对他们怠慢。怀中的承琬睡得很熟。小脸微红,长翘的睫毛黑且浓密。
爱新觉罗家的孩子睫毛普遍都长;承瑞生下来的时候;据说已经拥有两排羡煞旁人的羽睫了。抻出手指,小心翼翼地去碰触孩子的脸。真是嫩得能掐出水来,和两个丫头一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