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曼婚-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老太爷和徐老太太都没了,陈大太太惊的立即站起,陈铭眉晓得曼娘和徐老太太祖孙情深,忙提醒道:“娘,您还是赶紧去瞧瞧三弟妹去。”这话提醒了陈大太太,忙往曼娘这边来。
徐家报信,自是先报到曼娘这边,曼娘接到消息时,久久没有说话,去年是外祖父,现在又是祖父祖母,这些慈爱的老人,一个个都离自己远去。下人们晓得曼娘此时十分难受,要劝说的话,又不知道该怎么劝说,只有一个个侍立在旁。
见陈大太太进来,秋霜冬雪忙带人迎上去,陈大太太叹了声也就扶着人走进屋子,进屋见曼娘坐在窗前,眼里还有泪。陈大太太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的,怎么不晓得呢?上前按住曼娘肩膀,曼娘这才抬头,抬头时那泪才落下来。
见是陈大太太,曼娘急忙站起身:“婆婆,我”陈大太太拍着她:“你做了我这么多年的媳妇,难道还不晓得我的心。徐老夫人和你祖孙情深,伤心就哭吧。”这一声后,曼娘的泪落的更急,陈大太太扶了她坐下,一直握着她的手,过了好一会儿曼娘才拭泪:“让婆婆您瞧笑话了。”
陈大太太拍拍她的手:“你啊,样样都好,就是对着我的时候,太知礼了些,其实都一家子,你又嫁进来这么些年,我心里早把你当女儿看了,只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说罢了。”曼娘微微一讶,接着才道:“媳妇是个有福气的人,婆婆对媳妇的好,媳妇一直记得。”
陈大太太手松开:“瞧瞧,又知礼了,曼娘,这么些年,我一直没和你说,远儿能娶了你,是他的福气,我有你这样的媳妇,更是福气。只是你有时太知礼了,你不晓得,我有时也想,曼娘不这么知礼,如对五小姑那样,是个什么样子?”
听到消息的陈铭远急急往家赶,要回来安慰曼娘,走到院门口听秋霜她们说陈大太太在里面,不由放轻些脚步,走到门口正好听到陈大太太这样说,不由停下脚步在门口听起来。
曼娘没想到陈大太太会这样说,过了半响才道:“我从小被祖母着意教导,和娘都很少撒娇,等俞家亲事退了时,已经很大,更难得了。婆婆,我知道你待我好,可我”陈大太太拉住她的手:“一家子,要欢喜就要真的欢喜,我还想着,等睐姐儿她们慢慢长大了,出阁了,那时你也该有白发了,和你一起逗你的孙儿呢。”
那该是多么好的一幅画面,这个世上自己最在乎的人中最重要的两个相处融洽,是陈铭远最欣慰的一件事。睐姐儿怀里抱着绯姐儿,难得蹑手蹑脚地走过来。已经半岁的绯姐儿生的玉雪可爱,一双眼黑白分明,虽没有姐姐生的好看,可长大了也是个美人。
陈铭远从长女手中接过小女儿,绯姐儿对着父亲露出笑,一滴口水掉在陈铭远官服上。陈铭远并没在意,听着屋里传来的曼娘的声音,婆婆,一定会的,我们会这样的。
屋里屋外,这世上对陈铭远最要紧的女子都在这里,陈铭远只觉得心里充满了喜悦,睐姐儿抬头看着父亲:“爹爹,你怎么哭了?”喜极也是会落泪的,陈铭远拍拍女儿的头:“我们进去。
☆、198帮忙
陈铭远父女在外说话时候;屋里的曼娘和陈大太太已经听到,又见他们掀帘子进来,曼娘不由有些害羞,背过脸去擦泪。陈铭远抱着绯姐儿上去,伸出一支手去扶曼娘的肩:“虽说这会儿说这话不大合适,可是曼娘,我很欢喜。”
丈夫为的什么欢喜,曼娘心里明白,想应一声又觉得此时应这个不合适。陈铭远明白妻子的心,只是重重地按了下妻子的肩膀。在和陈大太太说话的睐姐儿也转过来:“娘;还有我还有我。”陈铭远怀里的绯姐儿见了娘;呀呀叫着要娘抱,曼娘接过绯姐儿,睐姐儿见了就跑到曼娘身边,想了想才补充上一句:“还有弟弟和妹妹。”
这丫头,曼娘捏捏女儿的耳朵:“好半天才说这话,你是姐姐,要爱护弟弟和妹妹,知道吗?”睐姐儿偎依到陈铭远身边,一双大眼眨了眨,努力点头。陈大太太站起身:“我先回去收拾收拾,再带了你们去吊唁。”
曼娘应是,送陈大太太到门口,这才让人去把谨慎哥俩从书房叫出来,又拿出衣衫换了,见孩子们都穿上素服,曼娘才觉得喉咙有些哽地说道:“你们外老祖上个月没了,我们去吊孝,你们要记得乖乖的,别吵闹。”
谨哥儿点头,慎哥儿已经问:“是不是上回我们去江南见到的那个外老祖,他还说,等下回我回来,给我好东西呢。”曼娘觉得喉咙越发哽咽,竟说不出一个字。睐姐儿急忙拉着弟弟的手:“说的就是你,只晓得要好东西,这会儿去了,可要记得乖乖的不哭不闹。”
慎哥儿一双黑亮的眼睛看了看姐姐,努力点头。真乖,曼娘拍拍儿子的脸,秋霜走进来道:“奶奶,太太那边已经收拾好了。”
曼娘夫妻带了孩子们出去,徐陈两家来往密切,又是几代的老亲,还是徐家这么要紧的人去世,去徐家吊唁差不多算全家一起去。除韩氏外,陈二奶奶和赵氏也着了素服跟着去了,一路也没多少人说话,到了徐府送上帖子,立即就有人出来相迎。
出来相迎的是徐二太太和徐大奶奶,见了面陈大太太先安慰几句,徐二太太谢过了也就道:“还想请亲家太太帮个忙,大伯父大伯母去世,大侄儿是徐家长房长孙,必要回去奔丧的,这边人手本就不多,十三侄女管了这么些年的家,还请来住几日,帮我们料理料理一应事情。”
曼娘的眉不由微微一皱,长房长子长孙,回去奔丧也是应当的,可这府里还住了九爷一家,九奶奶也可料理,怎的这会儿让自己过来帮忙?陈大太太推辞几句,见徐二太太再三再四的请,转念一想也就应了。
曼娘按下心中念头,和众人进了灵堂,虽知道消息不过两三个时辰,徐家这边的灵堂也布置得一丝不差,陈家众人灵前上香磕头,曼娘十分伤心,借了磕头时候狠狠哭了一场,哭完了才随他们往厅上坐着。
不一时镇国公府也来人,镇国公府是徐老太太娘家,镇国公夫人也亲自带了儿子儿媳来吊唁。这边刚见了镇国公夫人,外面就传进来,说二老爷三老爷还有徐启要进来见表嫂,问问镇国公府派了谁去奔丧?厅内别人都回避出去,只有徐二太太和曼娘在这陪着镇国公夫人。
一时二老爷三老爷和徐启进来,先按了丧家大礼磕头见了镇国公夫人,镇国公夫人侧身受了个半礼,也就起来说话。二老爷是堂兄,也就由三老爷开口相问,镇国公夫人来之前就和镇国公商量过,未开口先叹气:“姑父姑母去世,你表兄也十分哀痛,原本想让你表侄儿去奔丧,可偏不巧,你表侄媳妇这个月初得了个千金,难免你表侄儿要念着这边。你表兄索性想着,他亲自往那边去,一路上和你们弟兄,也算有个伴。”
镇国公年纪也不小了,上个月刚做过的六十五大寿,听到镇国公要亲自去奔丧,三老爷和徐启弟兄忙连声推辞,说表兄年事已高,又要赶路,到时舟车劳顿又悲伤,还是让一个表侄儿去吧。
镇国公夫人早料到徐家弟兄会这样说,叹口气道:“都是自家人,我也不说别的,我也这样劝来着,可你表兄说,长辈越来越少,现在连最后一位姑母都去了,他不去亲自奔丧,表了做侄儿的心意,又怎好对人?”徐启弟兄小声商议几句,也只得应了。
这边商量好,徐启才对曼娘道:“正好你也在,我和你母亲都要回去奔丧,本想带了你弟弟回去,可等你弟弟回来,一个人怕他路上惹出是非,索性留他在京中,我和你叮嘱几句。”曼娘跟了父亲出去,走到旁边一间厢房徐启坐下才问:“你婆婆应下了你过来帮忙的事。”
成婚之前,徐启就很少过问曼娘的事情,更何况曼娘嫁出去已久,曼娘应是才问道:“这家里,还有九嫂子,按说该让她帮忙料理才是。”徐启叹了声才轻声道:“你回娘家时,别人对你都是热情的,有些事总不会知道。”
徐家家训如此,内里再看不上,对了外人也是要亲亲热热毫无半点芥蒂。曼娘的眉微微一皱:“难道大嫂和九嫂,已水火不相容了?”徐启的眉皱一下,一个男子说这样内宅事务总是不好,但曼娘没有生母,又是徐家自己的事,也只有自己提醒:“水火不相容倒是谈不上,但你三伯这些日子一直在寻合适的宅子,虽然借口说这人越来越多,这宅子住不下。但我知道,不外就是女娘们在一起,难免会有些口舌是非。再加上你大哥虽是长房长孙,却是以恩荫入仕,而你九哥,是以进士入仕,有时他们弟兄间,难免会生些龃龉,虽说他们恪守着家规,不会当面冲撞,但这底下的人不会有那真正齐心的。”
世家大族,人口多了,口舌也多。曼娘轻叹一声,对徐启道:“爹爹,我晓得了。”徐启笑一笑:“不是让你不帮忙料理,都答应了,只是让你多个心眼,遇到事,还是和你九嫂商量商量,好在这边不过就设个灵堂,收下奠仪,别的也没多少事。”
曼娘应是,徐启突然长叹一声:“弟兄们小时候,哪想过这么多?就算各自娶了媳妇,媳妇们彼此也还和睦,可等儿孙们渐渐大了,难免就有些和我们不一样了。”曼娘听出徐启话里的伤悲,不由轻声道:“爹爹的心事我明白,只是树大还要分出个枝桠来,似我们家这样,已是难得了。”
多少人家为了争产,争的头破血流弟兄反目。徐启拍拍女儿的手:“我明白,其实你三伯想买宅子搬出去还有另一件事,你祖父去年就有些不好,这家总是还要分一次的,能趁分家前搬出去,也不伤弟兄们的和气。你祖父一病,你大伯也被从庄子里接回家,他的脾气,你也是晓得的。你十一叔写信来的时候,还说你大伯的意思,只怕是你曾祖父坟向不好,科第只发别房,不发长房,嚷着要给你祖父祖母重新择一块地,好好地发发长房的科第呢。”
这话徐大老爷是绝对说的出来,曼娘不由皱眉:“大伯父出来了,那这家里。”徐启摆手:“你几位叔祖父都还活着呢,你大伯再闹,也只敢在坟地择址上闹一闹,别的也没人听他的。你放心,我徐家百年的名声,绝不会被你大伯坏掉。”
门外已传来声音:“十三妹妹和八叔说完话没有?”听到是徐大奶奶的声音,曼娘忙走到门前请徐大奶奶进来,徐大奶奶进来后先给徐启行礼才道:“知道八叔疼十三妹妹,只是明儿我们就要启程,这些总要交给十三妹妹才是。”
徐启站起身:“我也和曼娘说完话了,你们姑嫂慢慢说。”徐大奶奶恭敬地道:“八叔慢走。”这才对曼娘:“难怪别人都说十三妹妹是姐妹中最有福气的,八叔这疼女儿的劲儿,就没见过别家。”
曼娘漫应几句,徐大奶奶才从背后的仆妇手里拿过一本帐:“十三妹妹心细,这来吊唁的人,送来的奠仪,就托妹妹收掌,别的若下人们有做的不到处,也请十三妹妹多提点。”原来不过是记下送来的奠仪,曼娘松一口气,接了那本帐:“这不过举手之劳,大嫂子放心,到时这一入一出,定不会错一个铜板。”
徐大奶奶也微微一笑:“到时错了一个铜板,我就上门要去。”曼娘和她又说几句家常,也就出门往厅里去,徐大奶奶看着这满院的白色道:“还有件事也想托十三妹妹,二十三妹妹的婚事,颇有几家人来问过,只是一下出了祖父母的大事,等我们回京还有些时候,到时若再有人问,十三妹妹可要帮我们留心。”
这是自然,已有丫鬟过来:“姑奶奶,齐王世子夫人来了,在那厅里说话呢,九奶奶请您过去。”曼娘忙往厅里去,一进厅就见秦婉柔坐在那,徐九奶奶在那陪着,见曼娘进来徐九奶奶就起身:“十三妹妹来了,帮我陪陪世子夫人,免得我话也不会说,被人笑话。”
秦婉柔当了别人面,那叫一个端庄,绝不堕她齐王世子夫人的名头,此时听了徐九奶奶的话只微微一笑:“徐九奶奶再不会说话,还有谁会说话?不过我也晓得你们忙,曼娘陪了也成。”
说话间徐九奶奶已经出去,秦婉柔不等曼娘坐下就拉了她袖子问:“我方才才进来就听说,你们家的太太们请你帮忙料理呢,要别家人不多,可徐家哪里缺人了?”
☆、199 吊唁
曼娘推她一下:“好一个世子夫人;方才那么端庄,这会儿又来打听别人家的事,说出去,你这脸往哪里搁?”秦婉柔抿唇一笑:“也是为了你,若是别个,我管她呢。”曼娘和她又嘲笑几句,这才略略说了,秦婉柔不由道:“你们这样人家;人多口杂,能有今日这样面上和和气气的已十分不错了。别说你们这样人家,就我们府上,还不是出了事。”
“齐王府有老太妃坐镇,哪会出事?”曼娘方才一阵忙乱,此时忍不住靠在秦婉柔身上,秦婉柔也懒懒地打个哈欠:“你忘了,我们那边,我公公可还是一位侧妃呢,四弟就是她生的,四弟今年也十七了,前几日陛下准了公公的折子,等四弟十八时,行册封礼,同时给四弟寻王妃。那王侧妃也就动了心思,想把自己的娘家侄女嫁给四弟呢,这几日在老太妃面前百般讨好,又让她娘家侄女成日给四弟送点心茶水。老太妃怎能看得上这样做派,再说,这真要生米做成熟饭,一家子的脸往哪里搁?”
皇室和民间不一样,除长子承袭爵位之外,其余诸子无论嫡庶都能封郡王,王侧妃原来出身也是宫女,偶尔被齐王宠幸,一次就得了身孕,等生下儿子,也就请封为侧妃。既做了王府侧妃,她的家人也被接来京城照顾。
秦婉柔讲完,抬头瞧曼娘这一脸津津有味的神色,打她肩膀一下:“和你说正经话呢,你倒只听。”曼娘轻笑一声就道:“不是说了,有老太妃呢,真生米做成熟饭,老太妃还在乎一个不要脸面的女子,到时自有她处置。”
迫不及待用尽手段爬上别人的床,和主动去宠幸可是两回事。王侧妃真有心想让自己侄女嫁给儿子,就该去好好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