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曼婚-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姨母的声音还是没变,曼娘觉得眼角又有泪,忙用帕子点下眼角对陈珍兰笑道:“是我的不是,本该”
陈珍兰摆手制止曼娘说下去,曼娘抬头看见陈珍兰鬓边白发已经不少,算起年龄,陈珍兰比新安郡主还要大那么两岁,心中酸涩更深,搀住陈珍兰道:“五姨母再这样对我,我就越发觉得对不住五姨母了。”
陈珍兰拍拍曼娘的手:“你啊,要说对不住,也该是你爹你娘,他们今儿在家里大摆宴席请客,连张三指宽的贴都不给我一张,还要我听人说了,自己跑来,你说,难道不是他们的错?”前面已经传来新安郡主的声音:“你来我家还要下帖子请?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来,既然你要让我下帖子,我也要受你一个礼才是。”
跟随的人都笑了,曼娘也掌不住笑了,跟着新安郡主一起出来的睐姐儿好奇地看着陈珍兰,曼娘招手让女儿过来:“这是你五姨婆。”说完却又觉得有些不对,要从陈铭远这边算起,是五姑婆才对。
正准备改口陈珍兰已把睐姐儿拉过来:“这就是睐姐儿,生的真好看,和阿远小时候很像。”睐姐儿听到这话好奇地抬头问陈珍兰:“五姨婆,你见过小时候的我爹爹?”曼娘摸摸女儿的发:“该叫五姑婆才是,我也一时糊涂了。”
为什么会这样?睐姐儿的大眼还是眨啊眨,陈珍兰笑了:“这有什么,不管是姨婆还是姑婆,都不过是称呼罢了。进去吧,我和你好久不见,也要和你多说说话。”众人进了屋,新安郡主晓得陈珍兰要和曼娘说说话,只让人上了茶就带着众人去园子里,把这留给陈珍兰。
陈珍兰这才细细瞧着曼娘,曼娘也一动不动任由她瞧着,过了好一会儿陈珍兰才握住曼娘的手:“这六年,看来你过的不错,不光是你过的不错,还把你家人都照顾的不错。”陈珍兰意有所指,曼娘自然明白,那些被贬的,很多都意志消沉,即便能回到京城,往往也黯淡无光,再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
曼娘的头微微一低:“一家子在一起,自然会过的不错。”陈珍兰点头:“你能想到这,真好。我今儿来,不为别的,只想瞧瞧你。”感觉到陈珍兰手心的温暖,曼娘不由偎依到她怀中,陈珍兰拍一拍她的手:“你离开几年,京城有些人有些事总归是会变的。我知道你是个有决断的孩子,可是有些时候,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
这话让曼娘头一个想到的就是韩氏,迟疑一下问出来:“姨母说的,是我妯娌?”陈珍兰点头:“你两个妯娌是面和心不合的,你小婶子娘家姓赵,她父亲现任御史中丞,两年前弹劾韩氏父亲的,就是他。”
难怪呢,曼娘了然点头,遇到这种事情,韩氏难免会迁怒赵氏,况且她现管着家,要下个绊子什么的,那就是太简单了。可赵氏现在看起来也不是吃素的,曼娘都可以想象自己婆婆为这件事是怎么头疼了,不由轻叹一声。
陈珍兰缓缓地道:“这些事情,郡主是不会告诉你的,毕竟在她想来,这些都是些细枝末节。瞧瞧,宗室千金和我们这样普通人家的女儿,想法就不一样。”可一家子在一个宅子里过日子,那些磕磕碰碰,总是免不了的。
曼娘笑了:“爹爹许多年前就和我说过,那时爹爹还没娶郡主,他说,新安郡主和她的女儿,可以自由自在不在意别人眼光,可我不能。”陈珍兰的眉不由扬起,接着就道:“你爹爹,那时候还和我嘴硬,说对郡主从无一毫念头,真要没一毫念头,又怎会说出这样的话?”曼娘不由叫声姨母,陈珍兰忍住笑才道:“罢了罢了,那都是过去的事,我也不会拿这个去笑话妹夫。反正,韩氏和赵氏,她们的恩怨本是从各自娘家起的,再加上在一个宅子里过日子,人多口杂,各自身边的下人们,也有各自的打算,小事都能搅成大事。不过她们俩现在面上还是要和气的,也不会和你翻脸,那些私下的事,你心里有数就成。”
曼娘点头,往陈珍兰怀里偎依的更紧,虽然没有母亲,但还有姨母慈爱。这时帘子掀起,新安郡主走进来,见了就道:“啧啧,自己有两个女儿了,还要来和我抢曼娘?”曼娘有些不好意思地直起身,陈珍兰已经道:“你不也是两个女儿,谁让你平日不抱抱曼娘?”
这话让曼娘微微一愣,和新安郡主四目相对,一时竟都说不出话来,新安郡主很快就张开手:“来,免得阿兰说我。”曼娘迟疑一下才偎依过去,新安郡主怀里也很暖很香,这是,娘的怀抱。曼娘有一瞬间很短暂的失神,眼睛越发酸涩起来,却不好意思让泪流出。
新安郡主和陈珍兰相视一笑,接着新安郡主才把曼娘放开,拢一下曼娘鬓边的发:“你和你姐姐妹妹们玩去吧,我和你五姨母说说话。”曼娘此时心中充满感激和濡慕之情,对新安郡主微微颌首才走出去。
新安郡主看着陈珍兰:“多谢。”陈珍兰还是一摆手:“曼娘是我外甥女,妹妹一直都觉得,有些对不住她。你和她之间越好,妹妹在地下若知道了,只会越高兴。我还该多谢你才是。”新安郡主眼也有些酸,悄悄把泪擦掉:“你看,我们都做祖母的人了,还在这说这些话?实在是。”
陈珍兰也点头:“所以你要活的长长久久的,等曼娘都当祖母了,也能和你撒娇。”新安郡主啐她一口,两人又是一笑。
等晚饭时候,邱淮也赶了来,他上个月新任刑部尚书,这顿晚饭吃的格外热闹,等散了时,也快到宵禁时候,众人各自告辞归家,曼娘见陈铭远酒喝的不少,让他别骑马了,还是坐车。
上了车慎哥儿就滚到曼娘怀里沉沉入睡,睐姐儿今儿得了不少的见面礼,又一日没见陈铭远,也不嫌弃陈铭远一身酒味,举起手腕给陈铭远瞧:“爹爹,这是外祖母给我的,你看,多好看。”
睐姐儿手上是一串精巧的银手环,手环里面镶了玛瑙,并没雕故事,而只是雕了不少花朵。陈铭远刚要赞好看,就打了个酒嗝,睐姐儿嫌弃地捂住鼻子,往娘怀里钻:“娘,爹爹臭。”陈铭远赶紧把车帘掀起,让风进来吹走酒味:“都是你几个舅舅灌的酒,本来我都说不喝了。”
睐姐儿才不信,唇撅起,一副是你自己要喝的样子,马车已经停下,陈铭远先下车,睐姐儿嫌弃他那一身酒味,自己跳下车,旁边准备去接睐姐儿的管家娘子微微愣一下,好在谨哥儿还肯让人抱下车,接着曼娘下车,怀里的慎哥儿已经睡的什么都不知道,管家娘子忙要丫鬟过来背慎哥儿。
曼娘已经把慎哥儿放到陈铭远背上:“你赶紧背了你儿子进去,我和
作者有话要说:做了祖母还能有娘可以撒娇,是件很幸福的事。
☆、131管家
管家娘子的嘴巴顿时张大;见陈铭远脚步有些踉跄;赶紧上前道:“三爷;还是寻个丫鬟抱进去吧;您酒喝这么多;要是摔了?”曼娘已经回头:“摔了;才能记住教训;免得以后又喝这么多。”陈铭远呵呵一笑,老老实实背着儿子往里面走;管家娘子忙牵着谨哥儿;招呼其他人赶紧跟上。
曼娘这才和睐姐儿往陈大太太上房去,陈大太太已经卸了妆容;还没有睡下,略略问了几句,见睐姐儿困的没法,也就让她们赶紧回去睡觉。
曼娘母女走了,刘婆子才带人伺候陈大太太睡下,见陈大太太闭上眼,刘婆子刚准备走就听到陈大太太似在说话:“一个的好处是怎么说都说不完,另一个是好处越来越少,哎。刘婆子明白陈大太太说的是谁,轻声道:“太太也不必太烦心,有些事,三奶奶心里有数。”陈大太太又轻叹一声翻了个声,这回是真睡了,刘婆子这才把帐子放下退出。
回过了娘家,就该挨个拜访亲戚,既要去,就要带了孩子们,给见面礼送见面礼,往往都是满车子去,满车子回。齐王府、邱家、秦家、朱家,京城里的亲友故交极多,等到挨个拜访完,已经是腊月尾,到过年时候了。
睐姐儿姐弟从记事起,还是头一回在京城里过年,京城冬日会下雪且不说,过年的风俗和龙岩还是有些不同。从丫鬟们开始忙着扫尘、刷匾额,挂灯笼,贴窗花开始起,睐姐儿姐弟三个就跟着丫鬟们进进出出,看窗花要贴在哪里,还有怎么贴才好看。
开头还好,等见睐姐儿姐弟好几次都这样,曼娘索性把他们都喊进来:“你们在那,别人也没法做事,你们几个既然闲,睐姐儿,过来替娘做针线,谨哥儿,过来练大字,明年过年就你写对联。慎哥儿,你也该学写字了。”
慎哥儿原本见哥哥姐姐都被娘找到事做,还想悄悄地出去继续玩,等听到娘后面这话,不由叫声娘。曼娘把小儿子拉过来,给他整理一下衣衫:“别撒娇,我是算着,你们刚刚到京城也不习惯,这才放了你们几日假。现在呢,客也拜的差不多了,礼也收了不少了,就该收收心,平日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慎哥儿爬上曼娘膝头坐好:“可是娘,我可不可以不学写字?”曼娘点一下儿子的鼻子:“不行,你都满了三岁,过了年就四岁了,还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羞不羞?”好像的确有些让人害羞,慎哥儿紧紧搂住自己的娘不说话。
睐姐儿和谨哥儿两人对看一眼,看来就算换了个地方,娘还是要求这么严,还是赶紧各自去做针线练大字去。
见两个大些的孩子乖乖各自去做事,曼娘抿唇一笑,也不把小儿子放下,拿起针线继续做起来,慎哥儿的手拉住娘的前襟,眼睛就看着曼娘在动,突然想起什么:“娘,我会写自己的名字。”
说着慎哥儿就跳下去,走到谨哥儿面前拿过哥哥的笔,歪歪扭扭在纸上写起来,曼娘伸头过去一瞧,写的好的只有一点,那一竖还是歪的,只能勉强看的出来是陈慎两个字,不由笑了:“比你哥哥当年写的,可要差多了。以后慢慢学。”
慎哥儿脸上的得意一下消失,谨哥儿的小鼻子都快翘起,睐姐儿在旁抿着嘴笑。曼娘又摸摸慎哥儿的头:“不过呢,你哥哥可是过了四岁才开始学写字的。”那看来自己还是比哥哥强,慎哥儿顿时又得意起来,冬雪走了进来:“奶奶,太太请您过去一趟。”
大概又是为了过年时候要在哪天请客,曼娘让冬雪看好这几个孩子,这几日越发冷起来了,还是在屋里猫着比较好。
曼娘走进陈大太太房里,脚步不由一滞,屋里只有陈大太太和韩氏两人,韩氏侍立在旁,眼角似乎还有泪。陈大太太已经看见曼娘,招呼曼娘过来:“特地就是要和你说的。”接着陈大太太又对韩氏道:“你也坐下吧,我晓得你辛苦,可这些年,我也没说过你什么。”
韩氏被陈大太太在曼娘面前这样说,心里委屈更深:“媳妇也晓得,媳妇样样都不如三嫂,可是媳妇这些年”陈大太太制止她:“你的辛苦,我是明白的,不过一家有一家的章法,我老了,就算想管,也精神短,再说你们又不是不争气,这才要你们管家。”
原来是为了管家的事,曼娘刚准备开口陈大太太就道:“你别推辞,你是我的长媳,处事从来都是公正的。”韩氏心里越发委屈起来,想开口终究还是搅着帕子不说话,陈大太太闭目喘息一下才道:“你也管了这么些年,有始有终,等过了年,把这些都清点清楚了,再把帐交给你三嫂。”
曼娘总算逮到机会开口:“婆婆,这不妥,虽说照道理我管家也没什么,可是我出外数年,家里有些人有些事都快不认得了。还是四婶子管着,我从旁协助就好。”陈大太太摇头:“人和事都有帐呢,哪会上不了手?再说这两三年,家里都不会有什么大事。”
儿女们都已各自嫁娶,孙儿们都还小,九阿公这些年一贯康健,这两三年红白喜事都不会有,不外就是过年过节,各府来往的礼,别的就是日常过活。这些事,别说换了曼娘,就是韩氏管家这些年都没出一点篓子就能看得出来。
曼娘往韩氏面上瞧去,韩氏努力想让自己的泪流不出来,可是那泪还是忍不住,此时见曼娘看自己,勉强开口道:“婆婆,我晓得,我才干不如三嫂,这些年,让婆婆您看不过眼也是有的,我”
陈大太太抬头看向韩氏,眼神里有失望之色,这失望越来越浓,当初韩氏刚嫁过来时,也是聪明伶俐,活泼可人,常伺候在自己身边。那时陈大太太是很喜欢韩氏的,再到后来,曼娘夫妻双双被贬出京,也亏了韩氏在旁服侍劝解,是什么时候开始变了?陈大太太微微叹气,就是从韩氏父亲被弹劾开始,可是说句实话,官场沉浮,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
要能成大器,不仅能经得起富贵,也要能受得了挫折。韩氏缺的,就是这点,而曼娘最好的就是这点。韩氏能看出陈大太太眼里的失望之色,眼里又是一阵酸涩。说来,不就是自己娘家不争气,即便夫君争气又如何,况且自己的夫君在公婆眼里,还是远比不上三哥的。
韩氏低头不语,陈大太太此时也不想安慰她,只是对曼娘道:“我相信你,这些日子你就和你三婶子一起先理着家里的事,等到二月,就全交给你。”曼娘知道到此时,再说什么推辞的话就未免矫情,只有应是。
韩氏又伤心又愤怒又委屈,背后陈大太太说些什么话竟一个字都没听进去,陈大太太道:“我还有两件事要交代,”曼娘应是,陈大太太缓缓地道:“一件是韩亲家那边的,亲家老爷被贬,贵州那地方,山长路远的,亲家太太有多病,舅奶奶要照顾她,孩子又小,家里未免一时缺了进项。我们是至亲,本就该互相帮忙的,我做主,每季给亲家太太那边送一百两银子去,到年底再多送一百两过去,等亲家老爷从贵州回来。”
一年五百两,这和韩氏现在每年接济韩家的也差不多,但悄悄接济和这放到台面上来那就是两回事,韩氏的脸顿时*辣起来。陈大太太看着韩氏,心里又在摇头,终于没有说出,只是继续说第二件事:“当初曼娘离开时候,铺子田庄交给了我,让我帮忙看着。我这些年精神短,就委托了四奶奶,别的要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