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境秘踪-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人最后会有一个好下场,不管你是怎样的效忠。”他接着说道:“现在事情紧急,我只有倚仗你了。萨达特此人来恐怕是为以色列人的石棺。很有可能顺道把我消灭,执政者已经开始怀疑我了。”
他笑了笑:“我的儿子刚从西方回来,在军队里毫无威望,如果让他独自领兵,只会死路一条。因此,我让他与瓦妮娅结婚,一旦有事,泰芙努特部落大祭司的丈夫的身份也许会庇护到他,而你们中国人做为他的朋友身份也会让一些人心生忌惮,毕竟你们的国家是世界五大国之一。”
这个老人不得不让我刮目相看,他心思缜密,老奸巨猾。但他爱自己的儿子,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父亲的爱心。他努力想保护自己的儿子,他雄才大略、目标远大。可是如今,他站在一个布满灰尘的储藏室里,正向着一个毫无政治军事经验的年青人请教。就象一个已经溺水的人抓着一根稻草。
第五十二章洛克比空难
赛义夫已经下了决心:“老七,马义德结婚后,就让我的卫队陪同他返回阿尔凯努山。而我们要在此之前找到以色列人,找到他们盗取的东西,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在媒体面前树立阿拉伯人中英雄的形象,让执政者有所忌惮;二来如果真的有上帝的武装,虽然我们无法掌控,毕竟也是奇货可居,进退都方便许多。”
而我只能告诉他,以色列人原比我们想象的要狡猾的多,他们在这里不动,恐怕不会是因为他们的接头人被抓,切断了他们的归路那么简单。以色列人敢于冒险,善于冒险,他们的突击队曾经奔袭数千公里突袭乌干达机场,也曾经空袭伊拉克人的核设施,更创下到阿根廷去抓捕纳粹战犯的纪录,这些名震世界的案例随便一个难度都要比从利比亚撤出数十名突击队员要难的多。
能为而不为,让人捉摸不透,可如果说这些人滞留在这里是还有其它任务,这个可能性也不大,事情如此紧急,先撤离出来择机再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所有的可能性都排除后,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东西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运出国境,我们围困在塞里尔镇的只是个假象;另外一种可能是他根本运不走,可这个石棺并不大,放在任何一辆越野车上都能很轻松的运走,那就只剩下最后一种可能,就是以色列人没并没有打算运回去。
赛义夫也不知道上帝武装都底是什么东西,被法玛尔家族盗的神庙历史悠久,从伽太基时代开始就已经存在,希腊人、罗马人以至于奥期曼土耳其人统治时代不断被重建。在利比亚的沙漠里这样的神庙并不少,但大部分都在黄沙下面。
他也听说过在一些部落里流传着一种传说,在这些神庙中最古老的一座下面封印有远古时代的恶魔,他们魔力无穷。但是在那一座神庙就不得而知。
1969年利比亚发生革命,推翻里伊德里斯王朝,士兵们在第二天才找到潜逃的王储,这位王储除了携带金银财宝,还携带一个黑色的不知材质的物品,它既象十字,又象是匕首,上面雕刻了奇怪的花纹。这件物品引起了当时革命发动者的二号人物阿卜杜?萨拉姆?贾卢德的注意,他意识到这些物品的重要性。
但是整个利比亚并没有人知道物品它上面的花纹到底是什么意思,就连王储都不明白,他只是听说这花纹是一幅地图,记述的是恶魔藏身所在的位置。
那幅地图磨损的太厉害,根本不可能解读出来,贾卢德退休后,遂被交给利比亚军事情报局放置在某一处军营里,再也无人问津,直到1986年,美国对利比亚进行了空中打击,这座军营也遭到了轰炸。在混乱过后,利比亚情报局发现,军营里存放的许多文物武器都安然无恙,只有那个两不像的物品没有了下落。
执政者下令责成利比亚情报局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找回物品。情报局很快就发现有两名军官有作案嫌疑,便迅速逮捕了两人,两个供认不讳,并承认是受一名派驻在国外的外交官的指使,这名外交国恰好回国述职,两人已经把东西交由外交官。
外交官已经逃往欧洲,利比亚情报局迅速派人过去,这名外交官十分狡猾,和利比亚情报官员捉起了迷藏,直到两年后,才在马耳它发现此人的下落,而他已经把东西交给了两名美国人,而且这两名美国人和他们的保镖已经订好了飞机票,从马耳它转向法兰克福,在伦敦希思罗机场停留后返回美国。
而这两名美国人赫赫有名,一位是CIA的贝鲁特副站长MatthewGannon,协调整个中东的情报资源整合;另一位是负责调查被真主党绑架人质的美国国防情报局的CharlesMcKee少校。这两位美国人不属一个情报系统,而且一向面和心不和,以互相拆台为乐事,现在竟然为这一个物品联合起来。
下面的事就众所皆知,利比亚情报局的特工在飞机上装了一枚长时定时炸弹,本来计划飞机飞到大西洋上空爆炸,沉入海底,但谁想天公不作美,飞机晚点了近两个小时,在苏格兰上空爆炸。
我大吃一惊,我已经猜到赛义夫说的是那一件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洛克比空难,洛克比(Lockerbie)是英国苏格兰地区靠近英格兰边界的小镇,只有4000人,历史上并无名气,只是一个靠和英格兰贸易生存的普通苏格兰城镇。但1988年12月21日,随着小镇上空的一声沉闷爆炸,巨大的火球在该镇坠落,一下子让“洛克比”成为悲剧代名词。
在洛克比上空爆炸的是泛美航空103号航班,一架波音747飞机,外号“海之侍女快帆号”,执行从伦敦希思罗机场到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的飞行任务,乘客大多是从法兰克福机场直接转乘过来的。
当晚7时左右,飞机从伦敦起飞半个多小时,才飞到苏格兰边界,货舱行李箱的一个塑胶炸药被定时器引爆,把机身涂有PanAm字样的“P”字处炸了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小洞,引发急速的连锁反应,切断了飞行控制电缆,最终导致飞机在空中爆炸解体,坠落到洛克比小镇。
这次坠机甚至引发了里氏1。6级的地震。机上全体乘客243人和机组16人、洛克比小镇11人,一共270人不幸罹难,其中189人为美国人。
经国英国警方和FBI的共同努力,最后确定整个证据链都指向了利比亚。当时在马耳他机场工作的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情报官员、保安主管迈格拉希和助手费希迈被认为是放置炸弹的人,后者在事发之前使用假护照去马耳他探望前者。
自从洛克比空难调查开始,就存在着大量的阴谋论解释。其中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解释是伊朗支持的巴勒斯坦组织策划了这次爆炸,动机是报复当年7月美国导弹打下承载290人的伊朗航空655航班事件,而初始调查也是以此为方向的。这也是动机上最为清晰的方向,毕竟两次空难间隔的时间只有5个月。
不过后续的证据不支持这种解释,而且利比亚也有明显的报复动机,那是洛克比空难事发两年前,美国在对利比亚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空袭中,导致多人死伤,死者包括执政者的养女,其两个儿子也受伤,而执政者本人在轰炸之前紧急撤出住宿地而幸免于难。
第五十三章理想与现实
2001年“9?11”之后,也许是意识到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打击将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执政者一反常态,强烈谴责恐怖活动,成为当时最早谴责恐怖主义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之一。以此为契机,利比亚与西方的关系有所改善。2003年,利比亚与美英达成对“洛克比空难”的赔偿协议,因为利的石油,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蜂拥而至寻找能源供给。
赛义夫把我叫到如处隐蔽的地方,却不厌其烦的讲述起有关上帝的武装的事情,但是这个圈子绕得有点太大了,而且有些不能自圆其说。特工是为了寻找那个奇怪的东西,炸掉了飞机,碎片散落在方圆几公里的地方,找到那件东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赛义夫盯着我的面孔,等待我的反应。我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
当时赛义夫正负责军方情报系统,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要炸毁飞机,事情往往不象表面那样简单,执政者性格虽然过于理想化,往往做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但他决不是个疯子。赛义夫相信执政者这样做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才知道,这个东西和传说中神庙里封印的魔鬼有很大关系。
在利比亚,秘密警察和告密者构成了庞大的网络,他们时刻盯着“反动分子”的一举一动。一有蛛丝马迹显示有人企图策划阴谋或政变,执政者就会不厌其烦地频繁更换军官和政府官员,无休止地重新划分行政界线,确保无人能够挑战他的地位。
很快地赛义夫的情报系统主管的职务被解除,到班加西任旅长。利比亚军队号称拥有10万兵力、2000多辆坦克、374架飞机和拥有两艘巡逻潜艇的海军。但实际可调遣的部队数量又是另外一回事。真正装备精良的只有执政者的七儿子哈米斯率领的嫡系特种兵部队哈米斯旅,既着名的32旅,这支部队主要由执政者本部落的人组成。
而赛义夫到达东部班加西发现后,这只部队连民兵都算不上,面对各部落的威胁,他只有采取各种手段,加强部队建设,而迫于东部反政府武装的力量不断扩大,政府内外交困,执政者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慢慢地赛义夫旅成为了东部一只军事劲旅,其力量绝对可以和32旅的一较高下。
可是如今,执政者已经和西方和解,外面的困局已经不复存在,那么赛义夫旅的存在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执政者几次想让赛义夫离开军队,许以高官重金,但赛义夫知道,自己一旦离开军队,恐怕只有坐以待毙,因此都设法推掉了,而执政者军队元气没有恢复,也不敢贸然翻脸。
可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执政者的军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而以色列人的出现更给了执政者以很好的借口,那就是于以色列人相互勾结。
听到这我一愣,以色列人躲在法国石油公司里面,而法国石油公司的股东之一却是执政者的二公子。如果是勾结应该是二公子勾结,怎么会定在赛义夫的头上。但我看到赛义夫苦笑的脸,我终于明白了,是谁勾结的并不重要,关键是所以的媒体证明是谁勾结的,关键是众人相信是谁勾结的。
怪不得面对石油公司里躲藏的以色列人,赛义夫首鼠两端,进退两难。硬冲进去一旦找不到,得罪了法国石油公司,这个破坏投资环境的黑锅背定了,而不行动,勾结以色列人危害平民也让他成为万夫所指。
我也明白了他以有流行病毒封锁塞里尔及其周围地区的真正原因,让人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把水搅辉。可是我还有一个疑问,他装着不知道这件事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冒着风险参加了进来,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他想得到以色列人盗挖的石棺,而且想不惜一切代价得到它。
我盯着赛义夫:“尊敬的赛义夫先生,不论你想让我们做什么,都要先让我明白石棺里到底什么?”赛义夫苦笑一声:“老七先生,我真的不知道,但我可以坦白地告诉你,有一个传说,谁能得到石棺里的东西,谁将拥有强大的力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操纵石棺里的武器。”
我笑了笑:“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得到了石棺,就有可能和执政者一争长短。”赛义夫也笑了笑:“如果我真得此物,并能操纵这种力量,我自可以一争长短,如果只是传说,我无缘操纵,多少势力都想得到,我也自可以讨价还价。”
他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执政者早就想得到他,也多次研究过那个两不像的东西,而他害怕美国人得到这种东西,因此不惜让数百人陪葬,但我相信,他早已经复制了原件。如果他得到这种力量并能操纵它,恐怕将是一场真正的灾难,而以色列人得到它,阿拉伯人将永远抬不起头。”
我非常能理解赛义夫的担心,执政者是个脑袋里装满了革命和解放念头的理想主义者,在自己的国家里,他试图推行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民主,实施国有化和私营结合的经济模式。按照伊斯兰教教义戒酒戒赌。对于邻国,他希望大家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他一直倡导以共同的宗教为基础,在阿拉伯世界建立起一个不分国界的统一国家,70年代利比亚曾经几次尝试与周边国家合并,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执政者将失败的理由归结为很多阿拉伯国家革命意志不坚定,但这却没能让他改变天下大同的理想,他开始把这种理念向非洲推进。执政者被选为非洲联盟主席时,还在演讲中呼吁到场的非洲国家首领一起努力建立“非洲合众国”。
但对于西方强国,执政者就表现出宁折不弯的态度。曾经有一段时间,几乎所有把独立和解放作为纲领的组织都能得到利比亚的援助,包括让英国和美国恨之入骨的爱尔兰共和军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据说他还希望从各国得到原子弹,派人秘密前往苏联和中国,只是没有得逞。
这让执政者在西方国家眼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叛逆。1972年的幕尼黑奥运会血案、1986年的柏林Discotheque爆炸案,都被指责是幕后推手。美国甚至以此为由在1986年4月向利比亚的两个城市投下炸弹,被炸死的60名利比亚人中包括执政者的养女汉娜。
第五十四章英雄时代的结束
而现在的执政者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他不再是当年那个火爆激进的莽撞小伙儿,而是已经成为一个更加睿智和务实的成熟领导人。他显然不希望自己成为第二个萨达姆,他开始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1999年,在当时的南非总统曼德拉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斡旋下,执政者终于同意交出洛克比空难疑犯。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利比亚成为第一个发表声明谴责基地恐怖分子的国家,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当时的情报局长库萨就在欧洲密会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并将一份基地组织疑犯名单交给了美方。
2003年是执政者与西方国家修好的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他先是宣布利比亚将放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