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荣飞的梦幻人生-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路之意。
  对于荣飞,并不只是帮王林寻求政绩。高速公路蕴藏着无限的商机,眼下就可以将陶氏引入,110公里的高速路至少要建三对服务区吧?如果拿到其中的一部分,对于陶氏的意义既有现实的,也有将来的。
  荣飞没有提及服务区的问题,不必要将自己的牌全部打出来。他在通报了程恪的决定后便跟秦至善聊起了北阳的风土人情。聊天是需要技巧的,聊天最高的境界是迅速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在不知不觉中将对方带入自己希望的领域。秦至善的国学底子颇好,就隋唐时期的历史谈开来,就李氏皇族的血统问题和李唐的宫闱内乱,俩人聊得很是热烈。荣飞这方面的知识完全拜托于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可惜目前荣飞尚未见到内地的版本,恰巧秦至善是陈寅恪的崇拜者,立即答应回到香港给荣飞寄一套《陈寅恪集》。受陈寅恪的影响,秦至善对中古史很有研究,一大半的时间是秦至善讲,就北阳市的历史和历史上发生在北阳的故事,谈得很是投机。
  荣飞提到自己的一点心得,他认为凡是历史上辉煌越早的地方,衰败的越早。南欧绝对比北欧的文化更悠久,希腊罗马创造灿烂文明时,北欧还是荒凉的草原。但现在南欧肯定不如北欧了。中国最早的文明在中原甚至是西北,长安可以算是世界的中心之一,其地位完全可以比作如今的纽约。长安全盛时岭南犹是流放犯人的所在,避之唯恐不及。但如今的广州深圳却是打工者的首选。造成这一原因的一是兵火,二是人口,三是宫室建造。要知道宫室建造可是对环境破坏最大的杀手了,民间有“紫禁成,太行秃”的说法。如今通称的六大古都有四个在北方,加上地位完全应当列入古都名录的安阳,北方七有其五。但如今北方经济肯定落后于南方了。就像丝绸之路上一连串的城市,酒泉、武威,敦煌,都曾经辉煌过,但如今成为扶贫的对象。凡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都晓得陕甘宁的历史绝对不是现在所看到的,除掉自然气候的变迁,导致如今现状的就是兵火和人口。那么,按照历史的周期律,北方必有重获辉煌的一天。
  秦至善祖籍河南,荣飞说六大古都应加入南阳的观点深获其心,安阳是殷代的都城,甲骨文的发现地,其历史地位是独特的。但如今似乎没有引起应该的重视。
  秦至善对时下内地的困难和处境颇有研究,他提到北方环境的恶化。对**建政几十年颇有微词。荣飞不能完全同意,49年接手就是一个烂摊子,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内战,抗日,先不谈战争的正义性,战争恶魔一直盘桓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对经济的摧残和基础设施的破坏是难以用数字反映的。好在政府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对此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可以相信,未来大陆在环境治理上一定是走上坡路而不是走下坡路。
  秦至善提到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庞大的人口基数问题。公布的大陆人口已经超过了十亿。这个问题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教育资源问题,交通问题,住房问题,能源问题,医疗资源问题,其实都是人口问题。香港的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与大陆血脉依存的关系,许多大公司希望在九七后仍延续香港的繁荣与发展,但如何解决人口问题却为内地政府感到担忧。荣飞对此比较乐观,人口问题从来都是双刃剑,我们北方的邻居一直为出生率下降感到忧心。在现阶段,大批的适龄人口为大陆经济发展创造了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如果乐观的看,如果我们的人口素质提高速度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劣势将转变为优势。自七十年代中期,大陆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收到了也来越明显的效果,城市居民生育一个孩子成为最常见的现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经降了很多,再有三十年,我们或许就不是人口第一了。现在面临的形势是人口越来越向南方和东方集中,西部越来越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如果西部实行倾斜性政策,引导人口回流西部,有朝一日重现汉唐盛世,人口问题将不是主要问题。
  谈到大陆政策的走向,秦至善流露出对政策的担心。荣飞认为不必要。他讲到已经结束十三年的“史无前例”。尽管**确实是空前绝后的一次全民教育运动,历史将长久研究这一特殊的时期,它最大的收获是彻底的教育了人民,残留在民众思想深处的封建残余被清除大半,毋庸讳言,我们这个国家的封建历史过长了,对集权的顺从,对权威的渴望和崇拜------文化是可以遗传的,**就是残留在中国人思想中封建意识的一次彻底暴露,而结果是什么?绝大多数人再不愿回到那种封闭愤怒的环境了,因此,开放将是必然的选择。也教育了领导,可以从目标上得到印证,大陆不再提赶超哪个国家了。邓公提出本世纪末实现小康,这就非常务实。《礼记》是儒家经典,小康正是出自《礼记》,用官方的话就是不穷也不富。具体目标并不高,人均GDP800美元绝对可以完成。目前暴露出的全民经商热正是对摆脱贫穷的渴望,这就是民意。任何一个理智的政府不可能不考虑民意,荣氏对内地的情况是了解的,您认为大陆会回到**时期闭关锁国的政策吗?



第三卷第五十一节我叫孟启新

  晚上由荣飞做东,程恪、王林及秦至善就“北新”高速的建造进行了愉快的洽谈。三方(实际是双方)就合作的规模、形式进行了原则性的商定。荣飞提议的分段建设并未被他们采纳,而是议定成立“北新”高速公路开发公司,投资方分别是北阳市政府、北新市政府及香港荣氏集团,荣氏占总股本的45%。荣氏派员进入未来的高速公路开发公司参与管理,按股本比例分红。三方还就开工日期、资金及开发公司的管理框架进行了洽谈。最后商定今日的洽谈暂不对外公布。秦至善需要荣氏高层的正式批准,程恪、王林都需要各自的报批手续。
  委托荣飞拟写一份关于本次会谈的备忘录。这次谈判,二位市长都没有带秘书及相关人员,总不能由二位市长大人亲自做案头工作吧?无奈荣飞只好客串了一次秘书。
  对于会谈的结果,程恪极为兴奋。之前北新市提出建造北阳——北新高速公路的设想后省里没有批准立项,主要是考虑顺序问题。好几条高速公路已经在兄弟省市已经开工建造了,省里已在考虑修建北阳——临同高速,那是一条总长330公里的高速,预算资金51个亿。北新市的报告已经递交到省里,省里主要考虑到资金的问题,没有将北新高速列为G省的第一条高速。如今情况不同了,香港荣氏的加入不仅是解决了一半左右的建设资金,而且带来极好的政治影响。G省需要荣氏的加盟!程恪毫不怀疑省委会批准北阳——北新高速公路的立项。
  在告别秦至善离开花园酒店时,程恪特意将荣飞叫到了他的车上谈了一刻钟左右。然后程恪即离开了酒店。王林和荣飞在副楼的包间里又密谈了一个钟头,然后各自回家。
  第二天荣飞即召集陶氏高层开会秘密研究进入高速公路这一盛宴。荣飞打的主意就是包建数个服务区,最高目标为四个,最低目标为二个。考虑到服务区的开工建造最快要在明年秋季甚至后年春季,陶氏目前承建的美食广场基本完工了,最多也就是个尾巴了。力量可以腾出来。但傅家堡工程目前尚不明朗,荣飞为难的是市里对成立开发区尚在摇摆之间,这样就很难决策大规模投资傅家堡。荣飞盯住了北阳重汽,希望已经担任筹备组副组长的李德江在期间发挥作用,现在要做的还是等待和谨慎的前期工作。
  无论如何,陶氏面临的困难还是自身实力的不足。前期大量“挖墙脚”的工作已被证明英明无比,但现在看起来还是缺少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而且,施工队伍的力量也急需加强。
  会议通报了高速路修建的大致情况。荣飞反复强调了保密工作。现在要做的就是前期论证和外出调研,决定派一部分设计人员出国考察服务区的建设,务必拿出领先至少是不落后国内的设计方案。这项工作委托谷南阳负责。研究决定再向国内外招聘技术人员和加强施工队伍施工机械力量。这部分工作委托崔虎负责。美食广场的工作主要由韩慕容负责。
  不出所料,G省对荣氏的来访立即做出了反应。10月15日,省政府批准北阳至北新高速公路的立项。10月22日,在秦至善回香港十天后,G省交通厅,北阳市及北新市的有关负责人联合组团,由主管交通的陈建生副省长带队到香港,与荣氏就“北北”高速修建及北北高速开发管理局的组建(省交通厅正式将北阳——北新高速公路命名为北北高速)进行具体的商谈。程恪与王林均在其中,根据荣氏的建议,荣飞被邀请参加这个规格很高的代表团。
  陈建生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荣飞这号人物。当荣氏从香港传回消息,希望荣飞参加此次的会谈,他才从程恪那儿搞清楚治下还隐藏着这等人。路上陈副省长与荣飞就与荣氏的会谈聊了很久,荣飞对荣氏高层的了解是G省官员不可比的,一行九人也只有荣飞去过荣氏。荣飞的身份和业绩引起了陈建生的极大兴趣,在下属面前,他没有问荣氏以外的问题。
  在香港待了三天,回来时北阳已经飘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花。
  和妻子温存很久一觉睡到早上九点的荣飞被家里的电话惊醒,电话是放在客厅的,接了电话的邢芳对荣飞说是一个姓孟的先生找他,对方留了名字和电话,希望荣飞方便的时候打过去。
  “孟启新”,捏着邢芳给他的纸条,荣飞觉着这个名字很熟,拥着被子想了半晌才想起这个孟启新是何方神圣。
  “原来是新都的老板啊。”荣飞自言自语道。
  “新都”的全称是G省新都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这个名称一般人都以为是国企,实际上它是个民企。准确的讲是股份制企业。而孟启新则是G省最具传奇色彩的民营企业家。
  相比南方沿海诸省,地处内陆的G省尚无几个可称为民营企业家的人物,但孟启新绝对算一个。孟启新本是北阳永庆机床厂的车间主任,八三年承包其所管的液压分厂,当时正是名震全国的石家庄造纸厂马胜利承包经验通行全国的时节,孟启新包死基数,超利归己,第一年便超利34万元。紧接着在八四年又超利50余万,这下子永庆厂便炸了。试想,八四年的50万是什么概念啊?
  永庆厂采取了最糟糕的一种处理方法:反悔。厂方与孟启新谈话,要求修改原承包合同,将超利留成的金额降低至10万元之内。谁知孟启新根本不答应,多次交涉无果,一纸状子将永庆厂告上了法庭。最终却是厂方败诉了。孟启新赢得了官司却丢掉了工作,厂里不再和他签订合同了,尽管合同尚未到期。
  孟启新离开了永庆厂,用手里的70余万元开始了创业,招揽了一批旧部旧友,50万元注册了新都机械,以生产阀门开始,产品线不断延伸,规模不断扩大,但都集中在机械制造领域。至1989年,新都公司已是拥有固定资产二千余万元,在册职工360人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了。他们的产品从原来的阀门、液压支柱延伸至建筑行业,去年陶氏曾与新都有过一次合作,所以荣飞对新都有印象。
  “孟总吧?我是荣飞。请问您找我有事吗?”
  “荣总你好。我是新都孟启新。有一件事想当面请教,不知荣总可否赏光?”
  “孟总客气了,您说什么时候见面?我今天有时间。”荣飞在北阳日报上见过孟启新的报道,也想见见这个人物。
  “那就今儿中午?我们一块吃个饭如何?”孟启新说了见面的地点,荣飞立即答应了。
  在东城一家饺子馆,荣飞见到了孟启新。还不到用餐的高峰时期,饺子馆的大厅(也就是百十平米的样子),食客寥寥。
  孟启新给荣飞的感觉更像是一线工人。握手时感觉到对方手心厚厚的老茧,这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证据。而孟启新朴素的穿着也给荣飞好感。走在街上,没人会认出他是资产上千万的民企老板。
  “都说荣总年轻有为,还是没想到你竟然如此年轻。”孟启新摇着荣飞的手。
  “很高兴认识孟总。北阳机加行业没人不知孟总的大名。”
  “哪里,我是有求于荣总啊。”
  荣飞有些不解,新都与自己旗下的企业几乎没有利益的冲突,双方基本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孟启新找自己有什么事呢?
  “听说省里要上高速公路了,是真的吧?”孟启新问。只有他一人过来,问话又是这样直率,让荣飞感到好奇,面前工人模样的人真是特立独行啊。“孟总从哪里听说的消息?”
  “陈省长带队去香港的消息我早知道了,实际上更早的时候就听说了省里要上高速。”孟启新给荣飞倒了杯茶,“新都做了些准备,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了。但苦于见不到说话算数的人。荣总面子大,所以求你帮忙。”
  荣飞没有答话。孟启新从什么渠道获得消息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但新都的反应速度和决策水平却令他佩服。意识到公路建设将是聚宝盆的人并不多,自己靠的是先知先觉,但孟启新却是真功夫,难怪新都在他的领导下蒸蒸日上。
  “荣总,我能干高速公路的护栏。去年去塘沽,我就注意到这玩意绝对大有市场。高速公路好啊,不用怀疑,国家一定会大上高速路的。我便组织人研究这玩意,绝对可以做。”
  “我家里的电话是谁给你的?”
  孟启新第一次露出狡猾的笑容,“荣总,电话是我打听来的,按荣总如今的地位,打听清楚你的住址电话不难。荣总,这个忙你一定得帮,我也一定不要你白帮。”
  荣飞笑笑,“先不说能不能帮,不白帮怎么讲?”
  “荣总家大业大,钱是不缺的。我同意你投资新都,这样新都挣了钱不就是你挣了钱?”
  荣飞大笑起来,“投资?为什么肯定我会投资?”
  “荣总的眼光毒的狠。私下里我跟我的兄弟们聊过,若论眼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