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荣飞的梦幻人生-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邢芳毕竟是学文的,尽管有点为学而学,但词的意境大致还是听的出来的,“不如怜取眼前人”她的脸不觉就红了。
“谢谢,你讲的真好。”她匆匆收起书走了。
荣飞的讲课传到郭星辰耳朵里。他到高中语文教研室专门开了会,严厉批评了擅自将课交给别人的吴志毅,宣布扣除他本季度的奖金。郭星辰严肃的说,换课不是做生意,岂有将课程像倒卖物品一样倒来倒去?荒唐嘛。以后换课必须得到教导处的批准。而且,讲课必须按照大纲来讲,学生是要接受考试的,不是在这儿做研究!这次代课的问题以后不准再发生。
郭校长的话传到荣飞耳朵里,荣飞找郭校长“理论”了一次。对于手续不合的问题荣飞是坦然承认的,认为责任在己。但对于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讲课荣飞有不同的看法。基础教育存在巨大的缺陷应当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好,为什么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高中时期是学习方法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老师教给学生的主要是方法而不是知识。郭星辰不赞同荣飞的观点,而且,郭星辰当了十几年的校长,在子弟中学内也没人敢和他平等对话。荣飞等于挑战他的权威,起初的平等气氛很快就没有了,两人最后竟然吵了起来。
第九节傅家堡的展望
傅家堡三年来的变化是巨大的,首先是诞生了一批先冒富的村民,而傅秋生一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傅家兄弟卖大棚菜两三年,不仅还掉了外债,还盖起了猪舍,那猪舍盖的也忒高级了些,他家的房子也比这个强不了多少。传说毕竟是传说,但卖菜挣了钱是肯定的,没钱能盖十几排猪圈,光是砖就买了十几万块了。而且,傅家的主事人傅春生还贴出告示,在村里招收喂猪工人,工资是每月40元。
喂猪工人的名称古怪,但一个月40元钱却吸引了村里人,这两天报名的人便络绎不绝。
“春生家真是发了。”人们这样议论道。
傅家堡因靠近北阳,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当时的农村是比较好的,但农民手里没钱是最难受的现实。粮食产量在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基本解决了,可是也不能在分给自己的地上搞了养猪啊?不种地了,口粮怎么办,全靠买吗?传统的观念仍统治着传统的农民。
和搞大棚菜一样,养猪的主意出自荣飞,决定的还是傅春生。
“荣飞说能搞就是能搞。只是钱不凑手,我必须留出来你娶媳妇的钱。”傅春生对弟弟说。
“小飞说钱他可以借给咱。”
“哦,我知道他肯定算好了路子。”自大棚菜开始,包括后来买菜的方式,无不在荣飞的预料之中。这点,让已经而立之年的傅春生极为佩服荣飞。村里的人,甚至邻村的都搞起了大棚菜,粗粗计算就不下十家,但收益谁也没有傅家好,这点傅春生心里有数。不仅因为他在城里租了房子让妹夫和妹妹专门进城买菜,而且在菜上下了功夫,所有的菜都经过了前处理,看起来极为光鲜,尽管他的价格比别人高出一成,但送过去的菜用不了一上午就卖掉了。后来荣飞给他介绍了荣诚火锅店,那家连锁店包下了他家的菜,根本不用站在菜市场吆喝了,直接送到各个店里就是。为此,傅春生买了辆别人退下来的三轮摩托,专门往城里送菜。正感到生意不够做时,荣飞又跟秋生说起了养猪。
傅春生立即感到养猪是个正经买卖。只是荣飞提出的猪场规模有些大了,荣飞的意见是至少要养三百头猪。匡算需要十间猪栏,加上买猪娃子的钱和饲料钱,他们手里的现金实在不够了。
傅春生是家里的老大,父亲死的早,他下面的二个弟弟都夭折了,除去已嫁人的二个妹妹,只有这个小弟弟秋生,长兄为父,他必须为秋生娶过媳妇才算完成任务,幸好秋生交上荣飞这么个有头脑有手段的朋友,为弟弟娶亲的钱攒的差不多了,春生估计明年就可以为秋生翻盖房子,秋天就可以将弟妹娶过来。原来女方还犹犹豫豫,说这说那,现在是什么话也没有啦,反过来要春生帮衬着他们-------
“小飞说能借给多少?”
“十万。”
“啊,这么多。”春生惊呼一声。
“哥,他专门叮嘱不让咱说出去,毕竟他在村里也有本家亲戚的。”
“那是自然,你看我是多嘴的人?”
“只是------小飞说借钱是有条件的------”秋生吞吞吐吐。
“那是自然。他不说我也不能白借人家啊,利息算的高些无妨,毕竟对咱家有大恩。”
“他要入股。”
“入股?怎么个入法?”
“十万块算作他的投资。占六成。咱家的地算四成。”
傅春生简直不敢相信,因为他觉着荣飞就是白送了他四万块。“不行,这不合适。”
“怎么不合适?”
“咱太占人家便宜了。有这十万块钱,猪场什么都置全了,估计根本用不了。地就在那儿,哪值四万啊。”
原来大哥是担心占人家便宜。秋生松了口气,“小飞跟我说的很多,总的就是猪场要按他的办法建,从设计到施工他都找人来做,猪仔要到北新畜牧学校下面的实验场买------他对品种极为挑剔。还有饲料,多了,他要写出猪场的章程来。”
傅春生笑了,“这个小飞,干什么也和别人不一样。我答应了,就算给他打工吧,不赔稳赚的买卖为什么不做?”
不过荣飞却比傅春生想的还要认真,关于合资办猪场的事,荣飞起草了一份合资协议,写明了猪场的投资比例,资金出处等一系列问题,他自己已经签好了字,让傅家兄弟在协议上也签了字。
国庆的时候,荣飞又回来一趟,在傅家兄弟的陪同下看了正在建设中的猪场,和傅春生聊了关于发家致富后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是慈善问题。
“村里开始好起来,在你们的带动下绝对会有更多的能人想出更多的致富好招。这点我丝毫不怀疑。我怀疑的是你们舍得舍不得拿出每年所挣的钱的10%~20%捐给村里。”荣飞正色对傅春生说。
“挣的钱捐出一至二成?捐给谁?干什么?”
“问的好。村里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不知你们想过没有。比如道路需要硬化,免得雨雪天泥乎乎;晚上出去黑黢黢的,应当加装路灯;村里的学校已经很破败了,应当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民办教师们应当有更高的收入;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村民的看病问题;修建公共厕所和澡堂的问题,甚至将自来水引入各家各户的问题;多了。”
“哎呀,你说的这些要多少钱?”傅春生一听及傻了。别说10%,就是全捐出去,一辈子也办不了这么多的事。
“你一家是挣不了这么多钱的。可是我说的都是应该办的事,对不对?如果你办了这些事村民们会怎样看你?”
“会选我哥当村长。”秋生笑着说。
“春生哥,这两年你们辛辛苦苦搞大棚菜,有没有人说闲话?有没有人借‘赖账’?”赖账是北阳方言,意思是借钱时就打定了不还的主意。
“怎么没有。”秋生愤愤地说,“本家就有不少呢。四小开口就要五千,就他那德行,这辈子也怕还不上。”傅家堡傅姓是第一大姓,秋生的本家当然不少,他所说的四小是个痞子,三十多也没讨到媳妇,好吃懒做,人见人嫌。
“你们的日子越好过,这种事情就越多。不知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上面讲了,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是共同富裕。先富我相信,共同富裕就难了。解决这个难题不外两个办法,一个是你们建一座深宅大院,养上几条狼狗和看家的打手,将那些耍赖账的家伙堵在门外。二呢,就是捐出一部分钱,消除村民的嫉妒,获个乐善好施的名声,通过你们的捐赠和带动,让所有先富起来的人都来办慈善,傅家堡的赖账们最终会越来越少,即使有,也会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不自己努力挣钱而是讨这个厌。你们愿意选哪个?”
傅春生叹气,“我比你多活十几年,反而看不过你远。你说的我懂了,照你说的办就是。”
“不要急。如何捐赠是个大学问。自己办呢?你们不一定有精力,给了村里呢,万一被干部们贪掉怎么办?难道我们辛苦挣来的钱去养几个贪官?”
傅春生说,“你就不要卖关子了,我知道你一定有办法。”
“我的办法就是让所有村民都知道你们傅家捐了多少钱,准备做什么。因为你们做的都是村民希望实现的好事,比如修路,哪个愿意雨雪天两脚泥?这样大家自然关心这笔钱是怎么花的。这时再成立一个捐赠委员会,负责管理这笔钱。管理的人员,比如会计出纳之类的,他们的工资就在捐款里支付。其他的人不准花一分,必须全部用到所要干的事情里去------”
“好办法。”春生赞道。
“你也不要高兴的太早。慈善是一门学问,不是你有钱就能办好的,中间指不定要出什么问题。但不管出什么问题,这条路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所希望的,就是让老家的人都富起来,不仅富起来,而且要文明地富起来,不要出现有钱就赌博、**甚至吸毒之类的丑事。要让四乡八村的人们都羡慕咱傅家堡,都知道你们傅家兄弟的好名声。”
“过去我只知道你聪明,点子多。现在我才知道你的心胸有多大。兄弟,你放心,我一定照你的指点去办。”谁不喜爱好名声,在某些人眼里,名声之重尤胜于实惠。傅春生正是这样的人,一番话说的他热血沸腾,从来没有感到生活是这样的有意义。
第十节国庆
年年有国庆,但1984年的国庆却意义非比寻常。这个建国三十五年的国庆在改革开放六年来国力飞速增长,一片国泰民安的祥和背景下,举办了已经二十五年未见的大阅兵。
北重对这个国庆也格外重视,因为阅兵的机械化方阵里的某种武器正是北重生产的。为此,厂里专门下了文件,要各单位组织职工收看“十一”实况转播的阅兵式。
荣飞也想留在北重跟已经熟悉并逐渐成为朋友的一帮单身共度国庆,但惦记着奶奶,老太太虽然年迈,但脑子一点不糊涂,星期节假记得清清楚楚。不回去的话必须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何况,李粤明已经确定,他和那位林业可先生将在十月二号飞抵北阳。
李粤明节前曾来电话请荣飞去一趟,研究公司的扩建问题。明华经过二年的发展,已经达到年收入1000万的规模,今年预计会达到1200万元。服装系列在突破了羽绒服单一系列后又突破了西服衬衫系列,推出了休闲系列,也就是所谓的夹克衫系列,目前搞出十几个品种,都是青年男性的,准备在十月份推向市场。除此之外,荣飞强烈建议上牛仔裤的生产,按照他的记忆,这种本来是美国西部牛仔的服装成为全中国青年的最爱。这样大的市场不占领真是可惜了。九月份,第一批牛仔裤已经投放市场,正在试市场的温度。由于产品扩张猛烈,原来的厂子已经饱和生产,按照荣飞的建议,李粤明和天津一家名叫建成服装厂的国营小厂达成合作意向,对方同意明华注资建成,以明华的系列商标生产明华旗下的服装。这是明华公司走向内地的第一次扩张,相关的谈判过程一直是电话汇报荣飞的,李粤明对荣飞躲在一个军工厂里逍遥自在很不满意,也很不理解。他强烈希望荣飞辞掉现在的工作来明华主持大局。李粤明的建议被荣飞毫不犹豫地否决了,只是对合资及新款衣服的上市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意见都是具体的,包括新款休闲服的设计思路。荣飞还有一个设想,就是推出运动服系列。在几个系列或者成型或者正在成型的现状下,荣飞建议考虑将厂子专业化,即在明华公司旗下设立几个相对独立的分公司,一个分公司专门负责一个系列的产品,这样对于原料的采购和生产都有极大的好处。至于设计,荣飞坚持集中,仍依靠正在飞速壮大的产品设计室。现在设计室已经有近三十名设计师了,主要来自香港,大陆招聘的占了三分之一。销售则成立专门的营销公司,由裘复生兼任经理,逐步建立了一支专业的营销队伍,在全国特别是北方的省会城市建立了代理处,招聘了工作人员。在荣飞的建议下,第一个专卖店出现在上海,总以为上海不是羽绒服的销售宝地,实际上83年冬和84年春二个季度上海销出的塞上雪,万事达和雪乐牌羽绒服占据了很大比例。专卖店证明是中高档服装的成功销售模式,裘复生正在北京忙着建立专卖店------
李粤明眼看着明华以看得见的速度在飞速成长,回想两年半前在珠海受荣飞的鼓动投资内地,短短两年余,资产竟然翻了三番。84年的利润预测高达550万元,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李粤明感觉到自己的财富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这种感觉真他妈的妙。
香港的朋友林业可先生闻之自己在内地的生意如此火爆,提出投资入股,和荣飞商量被荣飞断然拒绝。但荣飞却提出和这位搞股票生意的林先生合资成立一个贸易公司,名字就叫明华贸易。电话上谈了二次极为愉快,林业可提出要在深圳见见这位明华的幕后老板,荣飞一直以时间紧张推掉了,反过来提出要林先生来北阳见他。不知荣飞在电话里给林业可灌了什么**药,这位年逾四旬的老兄竟对荣飞佩服的紧,联系李粤明准备在国庆期间到北阳一行。李粤明本来也反对林业可的注资,现在明华的资金没有问题,特区的政策优惠和年初工商银行的正式挂牌使得贷款融资的大门敞开着。现在明华服装反过来对林业可注资又让他心生疑虑,他感到了荣飞勃勃的野心,李粤明知道,所谓的贸易公司不过是个幌子,林业可玩的是股票而不是传统的贸易。金融业不同于办实业,搞不好一夜之间就倾家荡产了。所以他必须当面告诫荣飞,内地见过股票吗?别糊里糊涂连怎样死的都不知道。
十月一号上午躲在家里看阅兵式,横平竖直的方队像移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