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天工-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基本上,大家都倾向于第二种策略,可以欺敌,并做好充分的准
然巩永固嚷嚷着速战速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地原倒多数通过了第二策。
虽然说第二策可以延缓发动的时间,实际上操作起来地难度也不小,因为要做好保密的工作,时间越长,风险也就越大。
因而,虽然说推迟发动,实际上最后定下来的时间,也就在两天之后。
连夜敲定具体的行动布置和安排,军队方面,郭振明、巩永固下到这次从辽东带回来营和哨,亲自指挥上阵;与特战营、情报部的行动营、厂卫营一起,进行突袭并控制各处要地。
骆养性负责联络锦衣卫的故旧,以及京营、京卫中的相熟,特别是骆思恭曾经在京营领军,要尽可能争取过来,在事变发生以后,至少要保持中立才行。
刘文炳作为勋戚,也负责拉拢分化工作,刘文炳向来善于出奇制胜,用计狠辣,还要和申湛然一起,坐镇大本营,统筹计划各种策略。
宋钟国的任务,则是领导他的学生军,在夺权以后,发动市民,以及年轻的读书人,争取支持,明日一早,李彦还要见一见石柱国,看看能不能得到他的支持。
李彦坐镇大本营,并且要在第一时间,去见天启皇帝朱由校,能不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就要看朱由校是不是支持他们。
事情安排好以后,天色已然大亮,李彦正想休息一下,却得到亲卫的通报,孙承宗已经来了。
进京以后,李彦一直想与孙承宗见一面,只不过阉党看得严密,一直没有机会。
前几日阉党罢了孙承宗等人的官职,孙承宗被限令离开京城,路上李彦与他取得了联系,并约好在通州见上一面。
李彦与孙承宗在辽东的合作,可谓相当默契,之前,两人在京城相识之时,就已经相互敬重,而到了辽东,虽然名为上下级,实际上李彦在辽南,孙承宗在辽西,孙承宗对辽南、东江的具体,很少干涉。
孙承宗是那种器量宏伟,胸中自有格局的名臣,他不仅默许李彦在辽南、东江便宜行事,对于郭振明主导辽西新军整编计划,也充分放权,并且大力支持,没有孙承宗的支持,辽东局势的变化发展,也不会像后来那么顺利。
事实上,到了后期,秋季攻势发动之时,李彦实际主导辽东的军政格局,孙承宗则承担起与朝廷协调的重担,将阉党试图干涉辽东的压力都承担下去,给了李彦更大的发挥空间。
对于这一点,李彦很敬佩,也很感激。
与此前一次见面时相比,孙承宗似乎一下子就老了许多,两人略作寒暄,孙承宗就直截了当地问道:“李大人欲往何处?”
“孙大人呢?”李彦略一沉吟,一反常态地高调反问:“在下素知大人忠义,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民之志,然而让魏阉一道圣旨,就打算告老还乡,不再辅佐皇上,不再关心大明兴亡?”
孙承宗脸色一黯:“既有圣旨,老夫自当遵从。”
“你我皆知,那不过是魏阉假借皇上之名发出来的矫旨罢了,”李彦直视孙承宗:“难道,孙大人就会因为一份明知道是假的圣旨,而让魏阉猖狂祸国?”
“既是圣旨……”孙承宗抬头看了李彦一眼:“那么,李大人如今又准备如何做呢?”
李彦淡淡一笑:“魏忠贤篡权误国,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
“李大人准备怎么做?”孙承宗逼视着李彦,大声问道。
李彦毫不示弱地与孙承宗对视:“自然是——清君侧!”
听到这话,孙承宗似乎并不感到意外,反而是松了一口气,转过头看着门口,好像一下子又衰老了许多:“那么,李大人是打算抽调辽东军进京了?”
不等李彦回答,孙承宗已经自顾自地说道:“辽东大军入关进京,势必要和蓟镇兵、京营、京卫发生冲突,孙某知道复辽军的战力,自然可以获胜,然而魏忠贤……坐镇京城,尽可调天下大军,辽东以一地对一国,可有胜算?”
“纵然可胜,烽火四起,辽东尚能存否?大明尚能存否?”
李彦微微一笑,孙承宗所忧虑的当然很重要,他选择默默离开,也是看到阉党势力已成,只手难挽狂澜,然而对李彦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我复辽军,已经有三个营在京城内外,旦夕之间,可一鼓而擒魏阉及其党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二五回 图穷
更新时间:2009…11…26 1:00:53 本章字数:3659
知李彦已经在京城内外部署了三营左右的兵力,孙外,虽然还有疑虑,却也知道以复辽军的实力,若是筹谋得当,能够控制中枢,那么事情还大有可为。
孙承宗知道,以他的身份,这个时候不方便询问太多,他的心里也非常矛盾,毫无问,孙承宗也想改变魏忠贤把持朝政的局面,然而他的想法,原先还是更倾向于通过皇上,在皇上面前揭发魏忠贤的跋扈与罪行,然而事实却是,到了最后,他给罢官免职。
与大多数官员相比,孙承宗的格局比较宏伟,不拘一格,然而他也有自己坚守的原则,即便阉党招他回京的时候,作为辽东经略,掌控蓟辽大军的孙承宗明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也没有做出反击的举动,此刻虽然落魄,对于李彦“清君侧”的计划,亦没有附和,但也没有表示反对。
或许,他也知道反对没有用;也或许,在孙承宗的心目中,“清君侧”未尝不可。
孙承宗也没有询问“清君侧”以后,李彦打算如何安排天启皇帝,李彦既然说是“清君侧”,那么将要做的事情也就很清楚了。
至于具体如何安排,孙承宗不打算问,也不想知道,反正很快也能够看到。
李彦看出孙承宗的心意,也不多说,只是淡淡道:“清君侧,请皇上亲政,到时候还要各位大人回朝主持局面。”
李彦站起来躬了躬身:“孙大人,下官在后面为您安排了房间,不如过去先休息一下。”
孙承宗点了点头,起身跟着进来的亲卫向后面走去,在事情结束之前,他是不能从这里离开了,孙承宗也没打算离开。
送走孙承宗,李彦坐着发了会呆,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挺长时间,有些事情,他还是不能够理解,或者说即便理解,也无法认同。
依然无法得到休息地时间。李彦又见到了另外一位关键人物。也就是当年手下三杰之一石柱子。如今华夏社地主笔石柱国。
常年操持华夏社。石柱国在大明可谓家喻户晓。其名望甚至可以与赵南星、高攀龙等东林巨头相比。
当然。李彦地名头其实也不小。作为华夏社地创始人。长期占据了报纸版面上总编撰地位置。后来去了辽东。朝争逐渐激烈。为了避免华夏社受到影响。李彦才提出去掉他地名字。
即便如此。李彦地一些文章也经常出现在华夏社地报刊上面。在博采众家之长。维持百家争鸣方面。石柱国做得非常彻底。
之前。在天津议事地时候。石柱国有些不同意见。但还是很配合地执行了李彦声讨魏忠贤地计划。如今计划发动在即。李彦还想和石柱国沟通一下。看看他地态度如何。
李彦不可能软禁石柱国。所以就没有和他直接道明接下来地计划。而是和石柱国谈起了华夏社。与李彦主持时候明着保持中立。实际上更偏向于东林党以及个人地政治立场不同。石柱国主持时期地华夏社。虽然政治色彩鲜明。但是旗下地报刊。却保持了中立。至少表面上做到了不偏不倚。
李彦觉得,华夏社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立场,事实上,阉党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千方百计要让华夏社关门,此次借机封了京城的书院和报社,也在读书人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李彦要和石柱国讨论的问题就是:媒体应该监督朝廷官府,为何在关键时候却又发挥不了作用?
石柱国就挺无奈,虽然历来有“不以言罪人”地说法,大明律里面的规定,华夏社也尽量注意规避。然而在现实当中,官府说你违法就违法,特别是锦衣卫抓人,从来不管什么“王法”,想抓就抓,抓人判罪不经过刑部和大理寺,并设有专门地监牢,叫做“诏狱”。
杨涟、左光斗他们,现在就给关在诏狱里面,都是曾经朝廷中的高品级大员,说抓就抓了,何况他们这些没有官身地编撰?
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石柱国寄希望于朝廷能够明确书院、报社的地位,由皇上亲自颁发铁券一类地豁免御牌。
石柱国与李彦保持了比较密切的思想沟通,然而他毕竟是传统的读书人,有些事情未必就能够理解,思想上的局限性,无法超出这个时代。
石柱国的优点在于,他很执着地坚持言论自由这条底线,并且体察民间百姓的需要,在关键时刻,都能够站出来。
李彦曾经给石柱国提过“人治”与“法治”之间的区别,石
认为,如果实行法治,那么可以通过法律来规范报并提供保护,然而法治显然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在现实当中,还是实行的“人治”。
石柱国支持李彦所说的“法治”,不过他看不到“法治”的前景,大明的法律很完备,但是能够真正执行的不多。
其实,李彦说的很多思想和方法听上去都很不错,但有一个关键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不管是何种方法,现有体系下面,皇帝总是超越一切的,这就让再完备的法律都会成为摆设。
石柱国也曾经研究过辽南的做法,那种投票表决的方式显然有助于争端的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立场不同造成的撞击,达成最终的共识。
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代表不同意见的双方,很容易抱成一团,也就是形成“党派”。可以说,“结党”历史是封建王朝最忌讳的一件事,甚至超过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担心。
距离最近的两个汉人王朝,唐代有“牛李党争”,宋代有“新党旧党”之争,一旦采用投票制度,那么结党就会变得光明正大,这是很多人无法接受。
也就是辽东一隅之,又是战时这样特殊的环境,才让李彦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建立起来。
而这种方法显然不能够在大明朝廷中使用,因为法理上来说,最终决断权属于皇帝,皇帝说哪个好就是哪个好,因此就不需要投票。
李彦其实也知道,不打破旧的体系,想要建立新体系是不可能的,他没有向石柱国透露即将发动的政变,但是就自己想要建立的新体系,与石柱国做了交流,并隐晦地指出,要想建立理想社会,那必须要有所牺牲。
至于石柱国能够领会多少,李彦对他还是有信心的。
这次交流,李彦也不是没有收获,虽然石柱国还不敢对皇权提出质疑,起码李彦说的新体系,他是比较认同的,只是找不到协调两个体系的办法。
就在李彦和石柱国说话的时候,京城一列车队正在锦衣卫的看防下向城外行来,朱雀大街的两边,巷子里、半掩的木门后面,千万双眼睛含泪看着车队的离开。
人们都以为,这就是原都察院副都御使、兵部侍郎、辽东巡抚的车队,此刻,这位战功赫赫的二品大员,已经给免去了所有的官职,成为白身,不过那些全身散发出冷冽气息的亲卫,还是拱卫在李大人的车驾前后,缓缓驶向城门口。
一路都很平静,街面上安静得只能听到马蹄声和车轱辘声,然而押送的锦衣卫千户却不敢有丝毫大意。
虽然他连李彦的面都没有见到,却知道车里坐着的那位大人,可是在辽东的血海尸山中活下来的,曾经打过建奴,看看他身边那些亲卫就知道,那种战场上经历过生死搏杀才有的气息,绝不是他们能够抗衡的。
当“李彦”的车队驶出东门以后,北京城破天荒地提前关上了城门,完成任务的锦衣卫千户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刚才,他就担心那些辽东来的亲卫突然发飙,虽然他们只有几十人,千户带了好几百人,而且一旦发生变故,周围还有更多的军队赶过来,但是千户却有种感觉,这几十个人,哪怕是在千军万马中,也能杀一个三进三出。
还好,他们终于是走了,有了城门的保护,就不用担心他们再杀进来。
到了下午,京城的城门才又开放了一会儿,很快又提前关上。
当天夜里,通州驻扎的复辽军拒绝接受新任兵部尚书,辽东经略高第的指挥,不辞而别。
魏忠贤大骂高第无能,却也同时松了口气。
辽东军虽然桀骜,也只是一些骄兵悍将罢了,到时候有粮有饷卡着他们,不怕不听话。
如今,李彦已经罢官离京,辽东军也回去了,放眼京城内外,全都是臣服自己之人,那些反对他的人,有的给罢了官,有的给关在大牢里,都已经不足为虑。
魏忠贤终于志得意满,瞥了旁边的魏广微一眼,尖声说道:“前天有份折子说什么来着……是建什么生祠?”
魏广微略微一愣,很快想到是前两天一道请为魏忠贤立生祠的折子,立刻跪倒在地,大声说道:“正是!”
“满朝文武、天下百姓皆有感于督公恩德,纷纷上书,请为督公立生祠!”(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二六回 匕现
更新时间:2009…11…26 22:49:00 本章字数:3689
得知通州的那支辽东军已经离开通州,过了三河以后是彻底放心,如今大权在握,就准备尽情享用权力带来的好处。
世事变化,人鬼莫测,就在魏忠贤和阉党庆贺彻底扫除朝中反对派,准备享受权力,并对昔日对手展开最后清算的时候,一夜之间,京城形势突变。
阉党治下的京城防卫松弛,特战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了主要的几个城门,接应城外的复辽军主力入城,随后分兵前往其他城门及城内要地。
北京城外城七个门,内城九门,主要由京卫分番入值,作为京师重地,日常防卫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严密,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