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北平,他一见傅作义便说道:“东北共军将近百万,它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战力远远地超过关内共军。从军事上讲,共产党一年以内将统一中国。”他稍作停顿,“估计林彪休整之后,必然大军南下。仁兄,你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傅作义默不做声。他刚刚看过英国《泰晤士报》的评论:“中共占领东北,又将出现一个由北向南的征服形势。”以现在看来,“中国如果要统一,似乎将从东北出发了。”
“是的,”傅作义好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杜聿明说话,“东北共军,不久之后,必将南下。”
但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早在沈阳尚未解放、辽沈战役还在尾声之时,东北野战军一部分兵力11万人,已根据中央军委的电令,于10月29日在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的率领下,组成入关作战先遣兵团,披着辽沈决战的硝烟,迅速地开向了冀东地区。
铁马冰河已入梦。
只是梦中的人,此时未醒。
……(本卷结束) ……
第三部分 铁马踏破冰河 京津响彻凯歌
第46节 猛虎出山,跨越长城秘密入关
新的作战目标:华北
庆祝辽沈大捷!
喜迎东北解放!
在石家庄西北平山县的西柏坡,空气中处处回荡着一种不加掩饰的喜庆。树干上、院墙上,到处可见鲜红的标语。
艳阳高照,灿烂的阳光为整座山村镀上了一层金边。毛泽东站在村边高地上,眺望着远方,在绵延的崇山峻岭中,太行山隐隐浮现。
自1948年4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由陕北到达华北以来,形势已经越来越有利了。蒋介石的五大战略集团:东北卫立煌集团、华北傅作义集团、西安胡宗南集团、华中白崇禧集团、徐州刘峙集团经过辽沈决战,卫立煌已全军覆灭,如今淮海战役正在展开,刘峙集团已经岌岌可危。
毛泽东想起了九月会议上确立的战略任务:“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500万,歼敌正规军500个旅,5年左右(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会议之后,人民解放军立即迎来了一个“开门红”。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主动发起济南战役。经过8昼夜激战,攻克济南城,歼敌10万余人。惊得美国人都在高叫:“济南的强攻战,已显示共军强大到足以攻击并可能攻克长江以北的任何城市!”
但更为出乎美国人意料的是,济南战役只是个开头。随之展开的辽沈战役愈发波澜壮阔,人民解放军仅用52天时间即已消灭了蒋介石在东北的全部力量,合计47万余人。
一度坚决支持卫立煌的美国驻华联合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得知此情,叹息良久,默默地说道:“满洲和它的30万左右最优秀的军队的丧失,是对国民党政府的一个令人吃惊的打击。就我看来,军队的丧失是最严重的结果,这实在是国军死亡的开端。共军增添了有36万人的军力,现在可以自由行动,进攻关内,对华北因此不可能有任何保全的希望。”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随后悲观地说:“我们非常不愿意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国民党政府之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了。”东北的失败是“国民党最后一连串军事失利的开始”。
“歼敌正规军500个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任务,可能提早一年完成”。毛泽东充满信心地展望着新的形势,说:“我全军九十两月的胜利,特别在东北及济南的胜利,业已根本上改变了敌我态势。七月至现在四个多月的作战,共歼敌近百万人。国民党全军现已不足300万人,我军则已增至300万人。”
“现在是解决华北傅作义集团的时候了!”毛泽东抛开手中已熄灭了的烟头,回到村子里去了。
远远地,周恩来正在迎接着他。
见周恩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毛泽东知道又有新消息了。
“主席,刚收到的电报。”周恩来果然汇报了新情况:“现在,蒋介石已经离开北平。他把华北一切大权都交给了傅作义,允许傅作义扩兵20万。另外,据绥远地区的消息,那里各村都成立了筹备粮草委员会,作好了迎接傅作义的准备。”
“看来傅作义也已经开始准备了。”毛泽东笑着说:“走,屋里谈。”
毛泽东铺开一张大地图,弯下腰去认真地分析着华北的形势。看了一会儿,他终于直起身来,点上一支烟,吸了两口,缓缓地说道:“根据近几日来的可靠消息判断,傅作义在当前形势下,不外乎三种选择:一是坚守北平,二是南逃,三是西窜。”
“看来傅作义暂时还不想走。”周恩来说:“蒋介石一定不会甘心不放一枪就走的。”
“但是我们可不能大意了,”毛泽东来回走了几步,深思着说道,“华北有50多万敌人,不管跑到哪里,将来都会对我们不利。我们必须把他们就地歼灭。”
“可是光靠华北野战军,消灭傅作义可不是一件易事。”周恩来接着说道。
毛泽东点了点头:“是啊。华北野战军虽有40万人,但现在正在两处作战。徐向前的第1兵团3个纵队约15万人,正在包围太原,难以回战平津地区。杨得志的第2兵团和杨成武的第3兵团共6个纵队只有20多万人。”
周恩来走到地图前:“傅作义现在有48个师,除去在归绥和大同有7个师作防守之外,余下的41个师全在以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4个点为枢纽的狭长交通线上,长度大约有600公里。傅作义的想法是: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南逃或西窜。”
“所以说,要想达到就地歼灭华北之敌的目的,就只有林彪提前入关,两部野战军合力分割包围敌人,然后再各个加以歼灭。”毛泽东停顿一下,缓慢地又说,“可是林彪马上入关有困难……”
此时的林彪正在东北休整。
1948年11月16日,他接到了毛泽东征询提前入关意见的电文。他知道这实际上是毛泽东让他尽快动身入关。
但在此时,林彪确实遇到了困难。
虽然在10月下旬,傅作义偷袭石家庄直接威胁西柏坡之时,林彪可以立即调动正在战场上的第2兵团程子华部星夜入关。但现在情况却有所不同了。
东北解放后,野战军战士中产生了很大的思想波动。许多东北籍战士不愿离开家乡,怕走路太远,同时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赢来了家乡的解放,不愿再远涉他乡参加战斗了。而大量解放过来的国民党兵补充进各个部队进一步加大了野战军中的思想混乱性。这些都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作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另外,冬季已经到来,部队的冬大衣、棉帽、棉鞋还没有下发。
林彪在着急。
毛泽东更着急!他又收到一个新情况:傅作义11月4日至6日在南京参加了蒋介石召集的最高军事会议。回到北平后,他立即派一名副官,陪同他的夫人和几个孩子去了重庆。
毛泽东皱紧眉头,南京军事会议的内容和傅作义送夫人去南方的真正意图,虽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举动都跟傅作义即将在北平采取的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毛泽东思索许久。“林彪一定要提前秘密入关,具体时间可于21日或22日出发,东北全军或至少8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3处敌人,不让其逃跑。”他下定了决心:“至于北平方面,为稳住傅作义,命令徐向前停攻太原,以免过早攻下太原使傅作义感到孤立,刺激他早日逃跑;杨得志也暂时不要攻击保定了,不能过早地惊动傅作义,只留下少量部队作包围监视即可。”
11月18日18时,毛泽东向林彪发出了第三封促其入关的电报。在这封电报里,毛泽东改变了商量的语气,而变成了命令式的:望你们立即令各纵以一两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21日或22日全军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
林彪拿着毛泽东这几封充满焦急的电报,再也坐不住了。罗荣桓和刘亚楼也若有所思,三人默默不语。
“我看,不管多大的困难,还是以大局为重。”罗荣桓终于试探性地先开了口。
林彪没有应声,只是站起身来,走了几个来回。他看了看罗荣桓,又看了看刘亚楼,随即又转过身来,返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如同自言自语似地说:“立即动手,准备出发!”
毛泽东及中央的决定使得林彪不敢再多加推脱。他立即答应马上准备入关,但鉴于实际困难,恳请推迟一天启程。
当天,毛泽东接到了林彪等三人关于东北野战军入关计划的报告:“东北野战军决定暂时以玉田及其东西两侧地区为目标,向冀东前进。并计划取道两条平行路线分头前进,北路将经由义县、沈家台、达子岭、孤山子、喜峰口、遵化等地;南路则过锦州、边门、青龙、三岔口、建昌营。鉴于诸多困难,各路部队可能比军委要求的时间推迟一天。南路先头部队为锦州之第三纵队,北路先行者为义县之第五纵队,各纵均于23日黄昏出发,在沈阳之部队则于24日黄昏出发。各部都将采取夜行晓宿原则,迅速秘密前进。”
“好!”毛泽东兴奋地答应了:“东北野战军即将动身,我看我们可以先在西线做一些文章,既可以拖住傅作义,又可以掩护林彪秘密入关。”
毛泽东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拖住傅作义呢?
要知道,傅作义在国民党军将领中绝非无能之辈。朱德就说过:“在作战上,他学了日本人的一些办法,也学了我们的一套,所以傅作义是比较不好打的。”
但不好打不等于没办法打。毛泽东再次点起一支香烟,在烟雾弥漫之中,一个完整的计划正在渐渐形成。
第47节 傅作义另有小算盘
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人。早年从军,在阎锡山手下任职。1924年参加北伐时,曾因率部坚守涿州城长达三个月之久,一战成名。后升任第3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抗日战争时期,数次率部与日军血战,多有建树。特别在1940年发起的五原战役,一举击毙日军绥西警备司令水川一夫中将。五原大捷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战区第一次收复失地,国民党政府因此特授予傅作义“青天白日勋章”。
抗战结束时,傅作义担任了第12战区司令长官。曾有的赫赫战功膨胀了他的狂傲之心。在解放战争开始的第一年,他曾十分嚣张地通电全国:“如共产党能胜利,我傅某愿意为毛泽东执鞭牵马。”
蒋介石对傅作义的作为极为欣赏,再加上手下可用的有才之将寥寥无几,很快就下决心把挽救华北危局的大任交给了傅作义。
1947年11月,在解放军解放华北重镇石家庄之后,蒋介石成立了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把华北的河北、山西、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北平、天津等五省两市的军政大权全盘推给了傅作义。不久以后,为了进一步统一军权、统一指挥,蒋介石索性把北平行辕也撤销了,把华北地区所有的国民党中央军及青年军、交警总队等统归傅作义指挥。
作为非蒋嫡系将领的傅作义,能够受此重用,在国民党军队史上,可谓是破天荒的大事。一贯善于听风嗅味的国民党御用文人们马上大做文章,把傅作义吹捧到了天上,把他比作是当代的曾国藩,曾国藩曾经“中兴清室”,傅作义也必将中兴国民党的大业。
傅作义自然对蒋介石感激涕零。为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甚至一改以往用兵谨慎的作风,开始疯狂地向解放区进攻,竭力寻找华北解放军主力决战。为此,他将自己的王牌部队第35军编为摩托化部队,加上新编骑兵第4师及炮兵部队,合编为机动兵团,作为自己的进攻利器。
未料这个机动兵团却并非如其所想的那样锋利。1948年1月,35军进攻到涞水附近,遭到了解放军歼灭性打击,军长鲁应麟兵败自杀。这一事件如一盆冷水迎头泼在了傅作义那狂热的头顶上,他在悲痛得几昼夜寝食不安之后终于渐渐地清醒了。
所以,当蒋介石在南京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时,傅作义早已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狂热。
参谋总长顾祝同站在那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面,满面忧虑地介绍着国共双方态势。“林彪匪部百万之众下一步必将开进华北,华北国军首当其冲。当务之急是迅速决断华北国军的行动方略,是原地固守,还是避敌锋芒,撤出现地以求保存实力?”在情况介绍即将结束之时,顾祝同终于把这个难题抛了出来。他看了看蒋介石,蒋介石却正在看着傅作义。
傅作义的脑子里正在飞快地选择着自己将要采取的态度。他比谁都更清楚自己的处境:华北的国民党军队只有42个师,连同地方保安部队将近50万人。其中还有22个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重大决定面前不能完全听从自己的指挥。这样的实力如果只是用来对付聂荣臻的40万大军还有可能,如果去与聂荣臻和林彪两支大军相对抗,却只能是笑谈。所以,唯一的出路是撤离华北。可撤出华北又要往哪里去?南撤跟着蒋介石走向最终的毁灭?还是西撤回绥远另作打算?
正想到这里,蒋介石终于开口说话了:“傅将军如果认为平津难保,可以率部撤往江南地区。有关事宜我已经替你作好了安排。”
在座的国防部长何应钦立即插话说道:“是的,总统已向国防部下达部署,准备宣布傅作义上将为东南军政长官的命令。本部正在会同有关各方着手准备启动海陆运输力量抢运华北大军南调京沪。”
傅作义对这一消息早有耳闻,也早有准备。他故意略加思考,然后慷慨激昂地起身说道:“多谢党国关照,但是我有疑义。我们华北拥有50万大军,不经决战便弃守平津重镇,那么,我们的军队还有何威严所在?又如何向国人交待?”
一听此言,蒋介石心中暗喜,却故作沉默之状。在座所有人都未敢轻言,空气在这一瞬间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