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谁在高桥和千家寨打响了突袭战呢?正是林彪。终于见到国民党军的林彪,现在已握有梁兴初的精兵,本想抓住机会给杜聿明点颜色看看。无奈电台功率太小,作战电报无法发出,所以打了一阵只好撤回了,继续等待黄克诚。
    实际上,黄克诚恰恰在26日这一天带领着3师人马到达了锦西江家屯。但由于没有通讯工具联系,黄克诚找不到林彪。
    与其在此无谓地着急,不如尽快投入战斗!黄克诚对属下说。于是,他带领各旅干部走上四处的高地,开始巡视战场,正观察着地形,忽听得背后有人喊:“黄师长!”
    黄克诚回头一看,正是林彪派来寻找自己的李天佑。原来,林彪就住在离他只有20里地的村子里。
    “原来是近在咫尺,却未能相见!”黄克诚紧握住李天佑的手,大笑着说道。
    当日,林黄二人相见,倍感亲切。两位卓越的军事领导人一起商量起东北人民自治军的下一步行动。二人一致认为我军远道疲劳,又无根据地,在目前情况下不宜与敌硬拼,应迅速建立后方,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以备将来与国民党军决战。林彪遂放弃原定在锦州侧面打击杜聿明的计划,带领部队后撤到义县、阜新一带。
    时近12月,天气骤然变冷,林彪迎着寒风北上,心中自是别有一番滋味。他到了东北,一个胜仗还没打,就先丢了山海关,进而又放弃了整个辽西走廊。一路上,林彪仍然默默无语,正在盘算着如何向杜聿明报这一箭之仇。无奈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林彪一直撤到秀水河子,才得到机会给了杜聿明当头一棒。
第11节 斯大林全力支持蒋介石(1)
    林彪在山海关一路败北,已丢掉整个辽西,撤到了阜新一带!
    毛泽东紧锁眉头,在延安王家坪那间幽静的办公室里,久久地站在地图前:看来我们在东北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跟蒋介石对抗。
    “毛泽东在东北根本不是蒋介石的对手!”说这句话的是斯大林。他站在克里姆林宫里的大会议桌前,透过窗户隐约可听见吹过红场的寒风。“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也是共产党而做出错误的决定。现在,蒋介石和美国人对我们很是不满。根据最新的消息,毛泽东在东北有多少部队?都分布在哪里?”斯大林一边往烟斗里加着烟丝,一边问道。
    总参谋部的一名官员立即打开一份文件:“根据我们的军事侦察,到1945年11月,毛泽东的队伍在东北具体分布如下:万毅率领的山东军区滨海支队3;500人在吉林的盘石、海龙、西丰地区;肖华一部渗入到辑安、通化一带,肖华本人则带领山东军区机关到了安东地区;罗舜初率山东军区3师和鲁中军区警备3旅共9;000多人在辽阳、鞍山地区;吴克华、彭嘉庆率胶东军区第5、第6师8;000多人自辽南登陆后,留在营口、海城、盖县一带开辟根据地;程世才、曾克林、唐凯所部活动在沈阳、抚顺、本溪之间;周保中部约8;000人分布在吉林、敦化、五常和延吉地区,周保中本人作为东北局的领导成员,则在长春市内开展工作;陈云、高岗受东北局委派,带200多干部,活动在哈尔滨;山东军区田松支队的1;000人自在辽东半岛登陆后,北上到了牡丹江地区;359旅刘转连部于10月到达抚顺、辽阳后,又有部分人马越过吉林去了北满;刘锡五的部队共6;000人则分散在嫩江、洮安地区。毛泽东在东北的部队总人数约10万有余,但比较分散。”
    “哦,”斯大林叼着烟斗,轻轻地吸了一口,便拿在了手里,“我看毛泽东这么少的部队根本就无法占据大城市,东北早晚还是要落到蒋介石的手中。现在蒋介石不断地给我们发外交照会,美国和英国也在全力地支持他,我们如果一味地支持毛泽东,恐怕最后不仅在中国将毫无所得,同时还可能被世界各国冠以没有国际信誉的恶名。”
    斯大林敲了敲烟斗里余下的烟烬,头也没抬地说:“转告苏军在中国东北的司令部,停止对中国共产党的扶助,全力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
    11月中旬的东北,天气骤然转变,气温急剧下降,寒风怒吼,枯叶乱飞。昨日还满脸笑容的苏联友军突然个个面若冰霜:“莫斯科有令,所有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立即撤出各大城市。”
    东北局所在地沈阳成了第一个陷入混乱的城市。一队苏军士兵二话不说,闯入“大帅府”,把所有的办公物品摔得一片狼藉,然后在每一道门上都贴了封条。
    彭真等人被莫名其妙地赶到了呼啸的寒风中。这一天正是11月26日。
    有难临头,东北局的领导也无力他顾了,几人相互分别。彭真、林枫搀着重病在身的罗荣桓,带领东北局机关去了本溪;高岗、张闻天决定开往北满,与陈云会合;李富春、吕正操、张平化临时成立了东北局西满分局去了抚顺;陶铸、邓华则带辽宁省委和军区就近去法库县开辟根据地。
    沈阳异动,其他各大城市也相继异动。苏联人突然改变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在东北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动荡,暗藏的国民党特务以及原伪满人员纷纷脱下披在身上的羊皮,露出了狰狞嘴脸,大批共产党干部遭到袭击或暗杀,原来发展起来的当地力量也纷纷叛变,持着共产党发放的武器对抗共产党的武装。一时之间,东北各地,阴风阵阵。
    此时的苏联红军一方面在努力恢复和维持各地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则派兵保护国民党官员接收各大城市。
    “苏联人简直是丧心病狂,我们要以武力方式收复沈阳、长春!”
    彭真愤怒地吼道。随后他将自己的意见直接上报给了中央军委。
    林彪拿着彭真上报中央的电文复件,一声不吭地看了很久。最后摇了摇头。
    “这是行不通的。”他淡淡地说。
    12月25日,林彪电告中央:目前我武装力量尚不够强大,主要任务应该是建立根据地,我绝大部分部队皆应严格离开城市,住到乡下去,到边缘地区放手发动群众。
    毛泽东不住地点头。在延安那间远离硝烟却永久被硝烟所笼罩的办公室里,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林彪的电文:“林彪说得对呀,东北的斗争必须作长期的打算。不能凭一时的意气用事。”
    12月2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给东北局的指示。这就是后来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名篇——《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没有与国民党“争风吃醋”,无疑让蒋介石兴奋了许久。这样,国民党在未受共产党武装干扰的情况下,大范围地展开了接收工作,并不断向沈阳和长春等地空运部队。
    但蒋介石仍然心中无底,他担心苏军撤走后,若自己立足未稳,必遭共产党的打击,于是请求苏联延缓撤军。对此,斯大林求之不得,正愁如何找借口再在中国多捞点便宜,接到国民党的请求后,斯大林痛痛快快地答应暂时延缓一个月,到1946年1月再走。
    苏联的延缓撤军,蒋介石高兴,斯大林也高兴。偏偏美国人在这个时候却不高兴了。美国害怕中国内战不断,苏军乘机赖在东北,这样将严重影响美国的在华利益。
    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希望中国停止武装冲突,协商解决内部分歧,扩大政府基础。16日,美英苏在莫斯科召开三国外长会议,表示一致支持中国的统一与民主。美苏相约:双方军队完成各自的任务后,将尽早撤出中国。
    看来美国真的是急了,它不仅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中国要停止内战,更重要的是还专门任命五星上将马歇尔为驻华特使,挥舞着橄榄枝,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中国。
    欢迎和平,这是我们一贯的主张!延安率先呼应。
    马歇尔飞抵重庆,国民党再次摊开谈判桌。
    12月16日,周恩来、叶剑英一行亲临山城,与驻渝的董必武、王若飞等组成中共代表团。国共和谈重新开张。
    蒋介石面带假笑:美国人真不会把握时机,现在我在东北节节得胜,苏联也将各大城市拱手相让,在这种前提下,还进行什么谈判?
    私下里,他急令杜聿明:别管什么鬼谈判,加紧进攻至关重要。
第12节 斯大林全力支持蒋介石(2)
    12月24日,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秘令后,立即指挥52军主力冒着漫天大雪攻打北镇和黑山。当地自治军再次撤退。
    12月28日,国民党13军主力乘胜北上,沿着铁路线攻到义县。正在那一带休整的林彪、梁兴初因准备不足,仓促中只抵抗了一天。13军继续前进,12月30日打到阜新。林彪只好带领梁兴初师和黄克诚部的彭明治旅撤退到彰武、法库,而黄克诚则率3师余部退向了通辽一带。这样,国民党军队一举控制了热河与沈阳间的铁路线,切断了关内解放区与东北的联系。随后,杜聿明下令兵分两路,52军南下进攻营口,13军则由阜新沿铁路向西进攻朝阳、热河。
    东北漫天白雪,重庆却是青山翠竹。
    马歇尔执意要求国共停战,蒋介石不得不做表面文章。
    为了换取暂时的和平,尽快进行根据地建设,中共中央同意不完全拒绝国民党进入东北,但要求民主和地方自治,建立地方联合政府,共产党的军队也有驻东北权。蒋介石迫于马歇尔的压力,只得点头应允:可以同意,具体细节继续商量,争取在1月中旬达成停战协定。
    蒋介石终于在大的原则上松了口。延安隐约感觉有一阵暖风吹来了。
    当前形势下,我们应当大力倡导和平。延安方面认为。
    1946年1月初,东北局在中央指示之下,将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以体现国共同管东北的意愿。根据新的调整,在民主联军总部管辖下,建立了东满、南满、西满、北满四大军区。林彪将战斗力最强的两个老部队——山东1师(梁兴初部)和新四军3师7旅(彭明治部)划归总部直属,其他各部队根据所在地区分别置于军区领导之下。
    北满军区由高岗担任司令员,陈云任政委,辖山东7师(杨国夫部)、陕甘宁359旅(刘转连部)及松江、合江、北安、牡丹江、嫩江5个军区;南满军区司令员程世才政委肖华,辖有第三纵队(吴克华部)、第四纵队(胡奇才部)及辽宁、安东、辽南3个军区;东满军区司令员是周保中,政委林枫,辖山东2师(陈光部)、第七纵队(万毅部)及通化、吉东、辽北3个军区;西满军区司令员为吕正操(后为黄克诚)、政委李富春,辖新四军3师(黄克诚部)及嫩南、辽西两个军区。
    为了抓住即将到来的和平机遇,中共中央明令上述部队纷纷散开,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前往各山村乡镇,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
    但蒋介石心里最清楚:哪来的和平机遇?他急促命令杜聿明:只要停战令未曾公布,就丝毫不能放弃进攻,力争尽早夺取热河,彻底切断关内共军统占区与东北的联系。
    在此命令下,杜聿明指挥13军主力和52军195师迅速从义县出发,于1946年1月5日占领朝阳,9日占领叶柏寿,10日占领凌源,13日攻下平泉。
    到平泉,杜聿明不动了。因为这一天,即1月13日,国共停战令正式生效。
    马歇尔死盯盯地看着东北,蒋介石不敢轻举妄动。和平终于到来了!
    但这是真的和平吗?
    林彪第一个站出来向中央呼吁:“此次和平协定的实质,实为蒋之一重大阴谋。这一阴谋是对我党力量采取避实就虚、各个击破的方针。”“从目前所知条件看来,则我此次和平的前途较之继续战争的前途更坏。我入东北的部队目前完全处于无根据地的状态,与我军脱离中央苏区后到陕北以前的状况大体相同。如敌调全国兵力,向我到处进攻,则对我甚为不利。”
    他不等中央的回复,于1月15日向所属各部队连下两道命令:第一,时局尚在动荡中,各部须严整战备,只有战争才能争取和平;第二,切勿向下级指战员散布和平空气,以免解除精神武装。只应鼓励为和平而战,为停止敌之进攻而战。
    情况正如林彪所料。停战令生效后,蒋介石借机大举向东北增兵。美国海军第7舰队集中所有运输舰,从上海、广州、越南等地陆续运送国民党新1军、新6军、第60军、71军、93军到秦皇岛、葫芦岛登陆。杜聿明在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更是四处延展,1月15日,52军25师到达沈阳,1月26日,13军89师接收了新民和彰武。
    国民党军依据中苏条约和国共停战协定,不费一枪一弹,轻松占领了沈阳以西和辽东半岛的大片地区。
    所有的大中城市都被国民党军所占领,附近农村无一不受到威胁,民主联军还有多少根据地可开发?但中央依旧要求东北部队以和平为重。
    步步后退的民主联军几乎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刚刚占据通辽的黄克诚在得知杜聿明已开进新民和彰武后,再也忍不住了。他直接给中央发去电报:国民党军正在逼近通辽,而退出通辽,我们就只能走进蒙古大沙漠了。为求生存,我们决定在此拼死一战,即使苏军前来也坚决抵抗,全部战死在所不顾!
    这是一声措词强硬却饱含着热血的呐喊。
    这声呐喊让刘少奇深深地震惊了。他曾多次指示东北局:“我党目前对东北的方针,应该是力求和平解决,力求国民党承认我党在东北一定合法地位的条件下与国民党合作实行民主改革,和平建设东北。在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只有这个方针才是正确的,行得通的。因此企图独占东北,拒绝与国民党合作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如果我们对国民党采取内战方针,我们必归失败。”
    但接到黄克诚电报后,刘少奇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东北的局势:要让蒋介石承认我党在东北的合法地位,看来还需要进行艰苦的斗争。1月26日,刘少奇给东北局发出了新的指示:我军要“在军事上力求巩固自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打下长期坚持的基础,在完全自卫的条件下可以力争打一两个大胜仗。”
    第二天,即1月27日,刘少奇进一步指示:“如国民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