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大民国-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又拿出几双鞋子,还有自己打的毛衣,缝的棉衣等等,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交给赵书礼。
赵书礼笑着一件件的接过了小媳妇给自己的东西,又制止住还要再拿东西的她。
“青荷,你先别忙,东西放在那里又跑不了,反正我现在也用不着,以后在给我好吧。”
傅青荷‘哦’了一声,停了下来,却又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在赵书礼面前手都不知道该放到哪里。
赵书礼一笑,道:“我走这段时间,叔叔可有来信。”
傅青荷一惊一乍,道:“啊,你不说我都忘记了。我爹来了好多电报呢,我都收着呢,我去给你拿去。”
厚厚一沓的电报纸,记载着赵书礼急需的信息。
“吾侄启信,为叔已到法国,勿念!”
“叔,至法国,见过‘火柴’设备,均是旧物,正在打探。”
“已查清,该设备均系法国从德国拆卸回来,因欧洲几年大火,均因德国放火,固法国人拆卸德国‘火柴’厂,并禁止他们在生产。”
“法国人要价太高,叔以为,德国应有更便宜设备。”
“叔已至德国,联系一商行,果有‘火柴’设备,均已拆卸,当为废铁卖掉。叔正在考察,欲求一最新设备。”
赵书礼看到这里,心里满意,这个叔叔傅伦还算会来事。没有自己的电报回复,竟然自己就能处理。这个‘火柴’的火可不是普通的火,而是军火的火。火柴二字是隐语,代表兵器。赵书礼当初让傅伦带一百万大洋去天津联系洋行,想要建一个兵工厂,而且要傅伦跟着去一定要保证货源的性价比。最好是直接联系上上家,以后直接拿货即少了一道手续,而且更加安全。
没想到这傅伦还挺有主意,这个时候,一战已经结束了一年,法国人对德国恨之入骨,对战败的德国费尽心力的削弱,首先就是拆除德国兵工厂。有些机器运回法国当做战争赔款,即使没有运走的,也拆除不允许德国人再生产。没想到傅伦在法国得到了这个消息,判断出德国有更多的拆除设备,并且就亲自去了。
赵书礼继续看电报。
“叔已经联系上一家德国工厂,设备较新,是‘大火’后期新添加的设备。”
“已经跟厂家谈妥,并且得到厂房派遣工程师三名的承诺。”
“已经跟工程师谈过,表示愿意到中国,工程师建议我们要建电厂,说是“火柴厂”需要动力。”
“叔考察了几家电厂,德国工业凋敝,有一电厂答应帮忙到中国建厂。”
···
“叔已上船,四个月后到,勿念!”
电报的最后傅伦已经上船了,他是年后走的,距今已经六个多月了。想想他应该已经到了,不过在天津等候货物,估计不久就要回来了。
果然第二天早上,就有一个商人送信上门,傅伦在心中说,货已经到了天津,已经装上了火车。他随货一个月后就到。看了看日期,是九月份,也就是说傅伦就要回来了。
下午的时候,高星桥来了,带来了很多礼物,翡翠珠玉等等不一而足。
他是来登门拜谢的。
赵书礼拒绝了礼物,并且说这些都是应该的,主政一方当为民造福。
高星桥感激涕零,说他长这么大总算是碰到青天了。赵书礼又告诉他,自己的梦想是实业救国,就佩服他们这些搞实业的。希望高星桥联系更多的工业家到绥西来建厂,表示第一不收苛捐杂税,第二对于不能盈利的企业免税,而且对于机器制造业额还给予补贴。
高星桥表示一定帮忙,多拉些企业界的朋友来。
三日后,傅伦回来了,随他一起的是几十辆马车,都是包头商人自愿提供的,他们听说是赵书礼的东西,主动帮忙运输。除了这些,还有大概一百车的设备在包头呢。
随来的还有几个德国工程师,开始赵书礼还头疼,他可不会德语啊。
但是随后傅伦介绍一个人,打消了他的顾虑。
一个青年,二十岁左右,是傅伦在德国找的翻译。
“你叫孔韧,福州人!”
“是的大人。”
“在德国留学?”
“是的大人。”
“学的什么啊?”
“机械。”
“好,可完成学业了。”
“没有。”
“那是为什么。”
“家中变故,家产被乱兵抢掠,心急如焚故而归家。”
“那你可还要去德国。”
“不去了,该学的我都学了,只不过差了一个文凭而已。我学的是本事,不是本子。”
“好好,那你可愿意跟我做事。”
“这个,看大人能给我什么了。”
“你想干什么。”
“实业救国。”
“你要我做些什么。”
“大人什么都不用做,我都会做,我只需要钱就好。”
“额,这个,钱我可以给你,你想做什么。”
“做机器厂。”
“好,机器乃工业之母啊,我支持你,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赵书礼很高兴,他收了一个海归了,他手下终于有一个像样的人才了。他又跟孔韧详谈了一次,这个人是亚琛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属于自费去的。学的是机械,听他说这个学校是全世界机械技术最好的学校之一。在学校刻苦学习,不但学习了本专业,还选修了三门其他专业,成绩都是优,他的学分都够提前毕业了,这是教授不舍得他,想留他在学校搞研究和任教呢,这才一直没有拿到毕业证。
几天后德国工程师的指挥下,赵书礼开始大兴土木了,联系购买钢筋水泥,还让高星桥帮忙找了一些工人,之后高星桥又主动请缨去包头招人去了。他一回来带来了上千的民工,而孔韧要回家去探亲,约定两个月后回来。还好高星桥也懂德语,倒是让赵书礼松了口气,只是高星桥的产业暂时可能要耽误一点了。
先施工的是一座发电厂,是德国最新技术,15万千瓦机组容量。
赵书礼询问了下工期,德国人说至少得三年,因为缺少一些技术工人,尤其是电焊工。赵书礼笑着跟他打赌,说他太小看中国人了,最多需要一年时间就能完工。德国人吹胡子不相信。赵书礼说中国人可以不眠不休,要是他们德国人也可以的话,那就不影响工期了,一定能在一年内完工。
德国人说赵书礼吹牛,于是打了赌,德国人说中国人可以不眠不休,他们也可以,如果将来可以一年完工的话,他们愿意留在中国工作三年,可是如果不行,那么赵书礼要额外一次性付给他们十年的工资。
跟土木工程师这个赌打了以后,没想到包括兵工厂的工程师在内的其他几个德国人也纷纷找上赵书礼,说他们也要加入这个赌局。德国人认为赵书礼必败,他们想捞点外快了,看了德国经济确实不景气啊。
很快以为赢定了的德国人就目瞪口呆了,他们发现跟他们混了一段时间的中国农民工们,很快就掌握了混凝土浇筑等技术。并且能很好的领会他们的意图,他们只要提出要求,他们会高质量,高速度的完成任务,可能用的方法并不常规,但是总有无穷无尽的各种小主意,小办法帮助他们突破一个个难点。
而很快当土木工程将要结束,需要焊接的时候,他们需要的电焊工也在晋商的帮助下,招来了一百个,有的来自河北等地,有的来自山西,还有的来自上海等南方发达城市。
才过了半年,锅炉已经安装了百分之八十,德国人彻底服气了。
二十一节 电厂投产
在德国人从鄙视,到惊讶,再到对中国农民工佩服不已这段时间,赵书礼并没有留在工地上。他可不是后世的领导,明明什么都不懂,还偏要去指导。
这段时间赵书礼处理了不少事情,先是放了上百名学会了汉语的蒙古人回外蒙,惹得其他蒙古人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然后赵书礼去了包头,并且带人去北方山区了。
他是去找矿的,他在电厂建设开始的时候,就考虑清楚了。傅伦都知道兵工厂需要电力,赵书礼又怎么想不到,兵工厂需要原料呢。
包头附近最著名的矿区就是白云鄂博,很巧合的是,这个矿区赵书礼曾经来过。他曾经给包钢供过货,又一次陪同领导驾车参观过这个矿区。这个矿区也很找,基本上就位于包头正北,大概一百五十公里的样子。赵书礼带着由包头晋商聘请来的一个地质专家,没费什么劲就找到了矿藏地点,接下来就是要如何开发这里了。
要开发这里,需要人才,需要设备。赵书礼再次想到了德国,上次他让他叔叔带了一百万大洋,去了趟德国,结果带回来了一个15万千瓦的电厂设备,还有一个大型的可以年产五万只步枪的兵工厂设备。这点钱要是放在战前,估计连兵工厂的毛都建不起来,更别说还附带一个电厂了。正是因为德国现在的经济不景气,各种工业品十分之廉价,加上德国马克的不停贬值,现在购买德国设备是最划算了。
没有办法傅伦又要在辛苦一趟了,上次他去的时候,没有人陪同,自己在德国找了一个翻译,就是孔韧,这次去他带去了同样会德语的高星桥。高星桥最近一年多发了笔小财,他的矿区生产的煤炭质量好,加上本来他就有关系有销路,一年来交税就有十几万大洋。
高星桥的成功也吸引来了竞争者,山西的保晋矿务公司也来插手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了。保晋矿务公司这个名字一听就很有民族主义情绪,还得从满清时候说起,当时政府把山西的探矿权卖给了英国公司,山西人爆发了保矿运动。数千名学生上街游行,海外学子绝望竟有自杀者。晋商中也不乏爱国商人,渠本翘就是其中之一,渠家本就是山西大商人,著名晋商家族,他倡议大家出资买回矿权,许多富户纷纷出资,最后就成立了这个保晋矿务公司。
虽然说保晋矿务公司是爱国公司,但是她仍然是一个企业,她还是要赚钱的。她一进入鄂尔多斯,并且在北方的达拉特旗也发现了一个储量不小的煤矿后,高星桥感到了压力,开始他还打算用非常规的手段,跑来赵书礼这里游说,表示愿意多缴税,希望取得鄂尔多斯地区煤炭的独家开采权,被赵书礼拒绝了。赵书礼给他出的主意是,采购最新设备,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压力之下,高星桥也要去德国了,刚好给傅伦当了翻译。而此时已经是1922年,5月了,北京地区又开战了。
自从前年的直皖战争后,直系和奉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府,经过徐世昌的游说,双方同意梁士诒担任总理,上台组阁。可是很快直系就不满意梁士诒的亲日政策,在英美的支持下,开始跟奉系决裂。
军阀混战再一次爆发。
不过这次赵书礼并没有参加,他现在属于马福祥领导。不得不说一下,马福祥确实有两把刷子,因为绥远靠近京畿的位置,直奉两方开战前都前来拉拢过他,可是他竟然说服了双方可以中立局外,独善其身,客观上算是保护了绥远这一方百姓平安无事。也让赵书礼免除了在军阀混战中消耗实力的结局。
这一年多,赵书礼的势力也扩张的厉害,他有徐世昌的任命,可以扩编一个师的兵力。可是谁也没有规定一个师有多少人,按照惯例大概是一到两万的样子,可是赵书礼愣是招到了三万人。
没办法招兵太容易所致。
自从开始招募移民垦荒以来,山西商人非常积极,他们投资在河套地区修建水渠,从后套八大渠上引水灌溉,先后新开发出土地一百多万亩。商人们自然不是做慈善,他们从山西招募百姓参加工程,成功后要分到十分之一的土地的,而百姓根据赵书礼当时跟晋商们谈好的条件每人分到二十亩。
可是后来发现,中国人实在是太喜欢土地了,来垦荒的人太多了,赵书礼担心这里的土地会被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最后沙漠化。加上自己正在招兵,于是赵书礼想到他在外蒙古招兵时候的方法,告诉大家每户只有人当兵才可以分到土地。这个政策可是相当给力的,对于土地可不仅是山西人热衷,热河,直隶,河南人,陕北人都喜欢。而且热河人和陕北人也是除了山西外走西口的主力军,有大量的人在这里垦荒做买卖。因此等沟渠修通,赵书礼征兵政策一出来,本来没有能力投资的其他地方人也能分得一杯羹了,纷纷回乡招呼相亲相约移民绥西,一时间掀起了一拨不小的移民潮。
因此随着移民热潮,赵书礼军队的数量是猛增,最后扩编到三万的时候才停了下来,不是招不到,而是承受不住太多人了。他的钱都投资到了设备上,而包头和东胜两地的税收,一年加起来还不足百万大洋,最多也就维持三万人的水平了,要知道这些招募的汉人士兵可是要军饷的,他们可不是蒙古兵只要有口饭吃就ok了。而且还因为他们要军饷,蒙古人也跟着要求了,更加造成赵书礼财源的紧张。
虽然财源很紧张,但是赵书礼不但没有裁撤当初在蒙古军中设置的那些教授汉语的教员,反而又招了很多更加有知识的文化人,编入步兵中,教士兵识字。没办法这些来自穷困了几辈子的农民家庭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主儿。不识字虽然能打仗不假,但是当军官恐怕够呛。赵书礼的潜意识中,还是很传统的,没受过教育的人他还真的看不上。同时承诺学习优秀的人,可以提拔当军官后,这些没机会读书的新兵们,也就积极起来了,比蒙古人学习汉语的人情更高,每个中国人潜意识中都是官迷。
在赵书礼搞扫盲运动的时候,北京的局势很快就明朗了,这次战争跟上次的直皖战争差不多,也是速战速决,最后吴佩孚技高一筹,不但指挥有方,还勾引了奉系将领张景惠倒戈,奉系战败退出关外。直系掌控了北京政府的大局,蛮横的吴佩孚可不是段祺瑞或者张作霖,他到了北京后,就逼迫徐世昌辞职,自己贿选当了总统。直系大权独揽,不仅自己的首领直接当了总统,总理也是他们任命别人根本插不上手。这自然也引起了其他有野心的军阀的不满,战争虽然暂时结束了,但是腥风血雨还没有结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