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大民国-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已经从一个小人物上升到了吴佩孚的第三军司令。但是冯玉祥却对吴佩孚很不满意,感觉吴佩孚排除异己,他本来已经当了陕西督军有人马有地盘,但是仍然帮助吴佩孚打仗,因为当政的梁士诒内阁太媚日。可没想到胜利后,反而被调到北京当了一个陆军检阅使的不实惠职缺,如此还则罢了,吴佩孚答应给的军饷也没了下落。因此冯玉祥对吴佩孚是十分的不满。
当吴佩孚带领直系主力正跟张学良带领的奉系主力正在长城沿线激战,战况最紧张的时候,奉系联络了冯玉祥,答应战争后不进关,不抢地盘后,于是冯玉祥又倒戈了。本该奉命北上的他,却突然南下进入了北京,囚禁了直系首领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所部改名为国民│割命│军,这次事件史称北京政变。
赵书礼回来的时候,正面对这种局面,冯玉祥倒戈联合奉系军阀,大败直系,冯玉祥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没赶上这次战争,没捞着好处,赵书礼并不遗憾,第一是以为他也不喜欢打内战,第二呢,他此次收回了外蒙,他觉得值了,哪怕就此从民国的历史上消失,他也无愧了。
赵书礼一回到家,屁股还没坐稳呢,有人找的报告就不断。这些人来找赵书礼自然是担心这里的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赵书礼一波一波接见了绥西的各界人物,并向他们保证,自己有能力确保绥西的安定,极力安定了这些人的心。这些人的到来,同时也让看到自己男人平安归来,正满腔欢喜的傅青荷非常不满意,觉的那些人太不识趣,打扰了她的二人空间。说话间就又有人来了——
“报告司令,徐新六顾问求见!”卫兵敲门报告。
赵书礼正了正衣冠,这次来的这个人是必须见的,沉声道:“请进来!”
来的人是徐新六,也是受到孔韧当时给他讲的实业救国理论的感染来到绥西的,但其实他的心里并不认为孔韧的计划能成功,但是他还是来了,带着悲凉的心情打算做一个中国实业救国的烈士。不过到了绥西一看,发现各种政策,虽然不完善但比其他军阀的地盘来说可强多了,更重要的是当地统治者的这种建设的态度让他很满意,最后又听说赵书礼要带兵去收复外蒙,他才终于认定了赵书礼这个实际统治者。之后徐新六带着赵书礼给的绥西财政顾问身份,积极考察这里的金融财政情况。同时自己也经营商业,先是在包头注册了一个北方发展银行,然后在鄂尔多斯建立了分行,但是本人却基本上呆在分行这边,因为包头的金融业基本上是晋商的票号说了算,他发现根本无法立足。
“见过司令!”穿着笔挺西装,留着短头发显得很精神的徐新六进来打招呼道。
赵书礼立马一副笑脸道:“是徐先生啊,好久不见了,在绥西生活可还习惯。”
徐新六对赵书礼的礼遇到没有受宠若惊,他在国内见过不少军阀,什么样的都有,有伪装礼贤下士的,有专横跋扈的,还有不可理喻的。因此他并没有把赵书礼的态度当回事。反而是谨慎的询问起赵书礼对这次内战的看法。
“不知道司令对于直奉两系军阀怎么看。”
赵书礼不知道这人是什么意思,随便想想,如实回答道:“都是一帮子权奴,争权夺利到头来只是苦了百姓。”
徐新六笑道:“那司令自己呢。”
这倒是问住了赵书礼,但是他也没有生气,只有有些惊奇从来没人这样当面问这种问题,大多是不敢。
但也让赵书礼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干脆反问道:“那先生以为我是一个什么人呢。”
徐新六摇摇头道:“我看不透,你年纪如此之轻,却北收外蒙,做到了多少身居廊庙之人都没做到的事情。冲这点,我佩服你。但是如果有朝一日,司令也是权柄在握,还会顾忌天下百姓的生死吗。”
赵书礼叹口气:“你这问题问的好啊,真是让我们这些掌管一方军政的人羞愧啊,所谓居官不为子民,如衣冠盗!本人也不敢说一心一意为民做事,但是却敢保证不会愧对良心。在内竭尽所能改善民生,在外维护国权,仅此而已,但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徐新六点点头不在提这个话题了,反而转到了战争的胜利者奉系军阀身上,道:“这次战争过后,恐怕奉系将入住北京,操弄政权,不知道司令要如何应对?”
赵书礼摇摇头,他知道徐新六是有主意告诉自己的,干脆就给他个机会,也好考察考察这个人。
便可以求解道:“这个在下还没有想过,不知道先生可有教我的。”
徐新六果然是有备而来,侃侃而谈:“您一定要维护住河套地区,甚至寻机占领归绥,控制整个绥远。我建议司令结好奉系!一旦奉系掌握北京大权,司令就可以谋个绥远都统的位置,以后大可大刀阔斧的治理地方了。”
赵书礼点点头,徐新六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他心里其实也是这么想的。掌握历史动向的他,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看到各派势力的沉浮,而他自己暂时又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现象,那就只能顺应了。要顺应就牵扯到一个站队的问题,一旦站错队的话,恐怕别说发展了,死无葬身之地都有可能。而他知道,奉系最终得逞了一时,所以眼前应该跟奉系搞好关系。
但是一时却不知道如何做,想到这徐新六既然来找自己,心中肯定已经有了定计,便问道:“那么先生觉得我该如何做呢?”
“我劝司令即刻派兵占领现在空虚的归绥,然后派人去联络奉张,表示拥护。”
“派人?”
“没错,司令身居高位,不该随便冒险,在下愿意代劳。”
赵书礼听完,打量了徐新六一番,看到他面色如常,不怒不喜,下定了决心道:“那就有劳先生了。”
徐新六走后,本来就有意趁机做大的赵书礼不敢再耽搁,迅疾带兵启程,赶往归绥,他要谋夺整个绥远地盘。
归绥本来是有郑金声和马福祥各一个旅驻守的,可是这次直奉战争中,他们都选择了支持一个人——冯玉祥。郑金声跟冯玉祥在东北讲武堂的时候就认识,并且共同参与过反清的秘密行动,他支持冯玉祥不足为奇,但是马福祥这个老狐狸支持冯玉祥就很耐人寻味了,以他宦海沉浮的经验,不该看不到冯玉祥这次不会是真正的胜利者,但是却选择了这个人,这让赵书礼捉摸不透。
郑金声的绥远混成旅和马福祥的独立旅离开了,但是马福祥本人并没有离开,而是马鸿逵带兵去了北京。因此在归绥赵书礼跟马福祥再次见面了,赵书礼大军在城外构筑阵地,自己带了几个护卫驱马上前,对面则是马福祥带着一个老仆,衰老的身影配着古老的归绥城,气氛充满诗意。
一见面赵书礼客气又热情的问候马福祥道:“马叔叔,一别数年了啊。”
马福祥慈祥的笑道:“是啊,没想到天下局势变化如此之快。”
赵书礼又道:“叔叔是个聪明人,该知道我的来意,不会让我们伤了和气吧。”
马福祥也笑道:“可不是吗,我这不就来欢迎你了吗。”
兵不血刃赵书礼进驻归绥,接着马福祥向段祺瑞请辞,并推荐了赵书礼接任。
此时段祺瑞已经在冯玉祥和张作霖的拥护下,担任了政府执政,负责组织新一届的政府。
按道理来说,赵书礼是徐树铮提拔的,属于段祺瑞的嫡系,但是段祺瑞并没有答应马福祥的要求,虽然同意了他的请辞,却没有任命赵书礼做绥远都统。因为有些事并不是他能做主的,虽然他负责再次执政,那是由于他自身的威望,还有冯张两人的博弈的结果。因为奉系不同意孙中山北上主持政府,冯玉祥只能请出了在北洋中最有威望的段祺瑞,来压制张作霖。
果然,段祺瑞不但没有任命赵书礼当都统,反而是任命了冯玉祥手下大将李鸣钟担任此职,李鸣钟随即带兵移驻绥远。跟赵书礼的军队,对峙于归绥城。
又一场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三十节 风云暗涌
但是战争并没有发生,因为赵书礼妥协了。
他带人退出了归绥,当然李鸣钟也给了赵书礼回报,将本来被任命为绥远省督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警务处处长驻防包头的吉鸿昌留在了归绥,相当于默认了赵书礼在绥西的统治权。这不是因为冯玉祥的部下李鸣钟懂事,而是因为实力,李鸣钟此次只带来了八千人而已,因为冯玉祥的部队本就不多,现在还要和奉系暗中对抗。
本来按照冯玉祥政变前跟奉系的约定,奉系军队是不进关的,可是当直系失败后,张作霖的大军是毫不犹豫的进关抢夺地盘来了。因此冯玉祥虽然利用段祺瑞在扩张地盘,将手下大将李鸣钟任命为绥远都统,张之江为察哈尔都统,宋哲元为热河都统,提前抢占了北京周边地区。但是却无力完全掌控这些地盘,只能是采取安抚地头蛇的办法。
赵书礼带兵在归绥巡游了一圈又回到包头后,徐新六也很快就回来了。这次徐新六代表赵书礼去天津拜会了张作霖,得到了张作霖合作对抗其他对手的承诺,然后就听说了冯军进驻归绥的事情,十分担心赵书礼忍不住跟冯军火并,就急忙火燎的赶了回来。路上却得知了,赵书礼主动撤出归绥的事情。
因此一见到赵书礼他颇为感慨道:“司令,我在北京听说了冯玉祥派自己手下带兵进入绥远后,就赶紧赶回来了,还好没有发生我不想看到的情况。”
赵书礼颇有深意的问道:“你不希望发生什么呢,我跟冯玉祥的国民军火拼吗,还是不希望看到按照你的意见占领的归绥又被放弃了。”
徐新六摇头笑道:“司令开玩笑了,归绥占不占目前倒不是大问题。司令能主动退出归绥倒是让我颇为意外,相比李鸣钟司令军力占优,且以逸待劳竟然能一枪不放就放弃了。”
赵书礼道:“时机不到!”
两人相视而笑,看来是一对狐狸啊。
冯张两军一个占领北京,一个占领了天津后,段祺瑞上台执政,看起来政局一下子又稳定了下来。但是赵书礼跟徐新六都认定,两人不可能和平相处,而且失败的一定是冯玉祥。
“冯玉祥进驻北京绝对是个错招!”徐新六断定。
“为何?”
徐新六问道:“北京,北京,京师重地,虽然你争我夺,其实却是个烫手的山芋,谁拿到手上必定成为众矢之的,我敢断言奉系没准还能再和刚刚失败的直系合作共同对付冯玉祥呢。冯军势力最小,却敢占据京师,已经半只脚踏进了棺材。眼前的局势堪比汉末啊,冯玉祥进北京,就好比董卓进洛阳,必将引来十八路诸侯讨伐啊。”
见徐新六分析的如此透彻,赵书礼心中对此人更多了一层认识,这人不但是个搞金融的,搞起阴谋来恐怕也不会差。
“那我们当今之计该如何?”赵书礼故意询问。
“等!冯张两人毕竟会大打出手,届时驱冯迎张!”
赵书礼知道,冯玉祥和张作霖的对峙持续不了一年,因此便积极做起了准备。三万大军驻扎在包头,积极备战。关键时刻只有自己的实力,才最能靠得住。
现在的赵书礼的西北边防军第一师,面貌跟过去相比已经大变,几年间通过教师教授文化知识,所有的基层军官都能够读书写字了。赵书礼又把宋远他们几个从保定进修回来的专业军官教组织起来,除了让他们带兵外,还成立了一个培训班教授军事知识,可以说军队已经基本完成了正规化。并且这种制度被固定下来,不停的有士兵进入定期的培训班,基本上等于军中有个随军军校。
赵书礼在包头静观其变,北京却风云激荡。
冯玉祥发动政变后,请段祺瑞上台,本来是对奉系军阀的无奈妥协,但是存着段祺瑞这个失事的军阀上台能真心的执政。可没想到段一上台,跟以前没什么两样,原本依附他的那群封建官僚跟苍蝇逐臭一样,又纷纷聚拢到了北京,各路牛鬼蛇神把北京的政坛再次搞得乌烟瘴气。用冯玉祥的话说,本来希望他有一番新的觉悟,能把他自己身上的大疮和虱子割尽除绝,使国家人民少受些弊害。谁知上台不久,就证实了:不但旧有的虱子未除,反倒加了臭虫;不但大疮未割,反倒加了疥疮。官僚买办,二花脸,三花脸,等等全都来了,成天抢官、抢权、分赃打吵,闹得昏天黑地。
这让一身正气,满心割命理念的冯玉祥非常苦闷。而另一方面,奉系军阀也没有信守不入关的承诺,反而是大兵深入直隶,山东大肆扩张地盘,冯玉祥没实力阻挡,只能在暗自扩充自己实力的同时,干脆以退为进,穿上了僧衣僧袍到了北京附近的天台山上,宣称要当和尚。
一听说他要当和尚,段祺瑞和张作霖纷纷都派人来劝说。段祺瑞是怕冯的势力离开北京后,张作霖一家独大,那么他的日子恐怕也不会好过了。而张作霖这个人就有意思多了,他是胡子出身,讲究一个义字,此时之所以能打败直系吴佩孚,可以说冯玉祥的倒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因为自己的不守信而逼的盟友出家,说出去他就显得太不仗义了,以后可怎么在道上混呢。
最后段祺瑞任命冯玉祥做了西北边防督办,兼任甘肃督办,冯才欣然脱下了僧袍到张家口赴任去了。因为张家口以及周边现在都在冯系军队手中,而且这里是连接关内外的关口,一旦北京有变这里进退自如,对冯来说这里是个不错的栖身地。再说又增加了一省的地盘,何乐不为。
而对于奉张来说,只要冯不当和尚,给他点地盘也无所谓,还是甘肃那样的穷山僻壤,而且如此一来冯本人也离开了北京,对于奉系岂不是更有利。
因此一时间皆大欢喜了。
三十一节 大礼
对于北京的局势,赵书礼似乎丝毫不关心,就窝在包头鄂尔多斯等地搞经济建设,此时包头的电厂建好了,相比于鄂尔多斯的电厂,包头的电厂建设就容易多了,第一因为已经有了一批熟练的建筑工人,第二呢,也是因为鄂尔多斯的输电线路通到了包头,不像鄂尔多斯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