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望乡-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炮火刚刚熄灭的印支半岛之外,东南亚其它国家的生活是那么安定,印尼为什么例外呢?现在的印度尼西亚主要是由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婆罗洲岛南半部等岛构成的。过去马来人在那里建过几个王国,这些王国都有悠久、独立的历史。在十七世纪欧洲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印尼属于荷兰的势力范围。今天的雅加达长久以来称巴达维亚,正因为荷兰统治的这个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巴达维亚族。

自那以后过了二百年,印度尼西亚也发展了民族统一运动和独立建设国家的运动。在苏加诺的领导下,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日本投降后获得独立。荷兰此时卷土重来,印尼又进行五年的独立战争打败荷兰军队,所以经济建设非常落后。其后按苏加诺提出的建国五原则精神积极开展了经济开放政策。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文盲率极高,农村劳动力不能立即转换成城市工业劳动力,经济发展不平衡。其间,随着世界人口增长的风潮,印尼的人口也急剧增加,农村的多余劳动力拥进城市的长期打工族,但在城市找不到工作的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为非作歹。

安田、田口好心提醒我,但我根本没什么珠宝,只不过有一只经常戴的手表和廉价的胸针。但我还是解下来了。两个人都松了一口气,我坐上停在旅馆前边的安田的小汽车。

他们最初带我去的墓地是塔那般墓地,据安田介绍这是雅加达有代表性的墓地,很好地保存了原先的风貌,让我在去日本人墓地之前先看看它,作为参考。一下车,就见到一个像回教寺院般的巨大建筑物,白色的大圆柱子直径足有一米。这是墓地大门也是管理办公室。走过昏暗的门洞,我看见一大片墓地。

墓园是用水泥墙环绕起来的,由于墓园占地面积很大,我只看到一边的墙,其它三面墙根本见不到。墓地的管理人尽管常来锄草,但是南国的草还是在疯长,整个墓地由绿草覆盖着。墓园里的墓碑按各民族、各阶层人们的喜好建成,有成百上千。既有带屋顶式样的华侨墓,也有棺形带十字架的荷兰人的墓碑。最感动我的是一些这样的墓碑,一个与真人等身大小的大理石少妇像拗哭着扶身于棺木上的墓碑造型,表示失去丈夫的年轻的妻子永存的悲痛;还有一个石刻幼女像,她双手合掌向天祈祷,这是失去爱女的父母为她建的墓,希望她的灵魂在天国得到平安。

我们信步走在广阔的墓地里,日本人的墓不出我们所料是不多的。从历史上看爪哇岛并不像菲律宾、马来半岛,日本人很少到这里来。其中,单身女人的看上去像是“南洋姐”的墓就更少了,我们只发现了两处。

一处背靠北面的石墙,墓碑像是西洋风格和日本风格的混合物,面积只有半坪大,用水泥的低墙围住,靠里边的低墙上嵌有一块白色大理石,上边写着“故近本佐与子之墓”,在应放遗骨的被围住的部分,疯长着文珠兰,这肯定是悼念她的人栽的,后来因没人管理才变成这样的。

另一个墓是我偶然发现的,我在没膝的萱草和羊齿类植物间行走之际,眼泪落在一块向前倾斜半倒下去被草盖住的小小的碑上。我从它面前走过,无心地想这块碑有一种日本风格的阴郁之感,当我扶正这块碑仔细看时发现它正是当过“南洋姐”的日本女性的墓。

把附着在上边的腐殖土拭掉,墓碑中央刻着“谷川铃之墓”,右端刻着的文字只能依稀辨认出“大正十年,行年二十七岁”的字样。左下角刻有建碑的人,名为松井千寿,很明显是女性,而且是日本人。

据我曾读过的文献,日本人很少到爪哇岛来,这里不像新加坡,但“南洋姐”却例外。在巴达维亚即今天的雅加达,“南洋姐”的人数并不比别处少。可是,在塔那般墓地为什么几乎见不到南洋姐的墓呢?难道说以殖民国荷兰人和豪富的华侨为主要顾客的公墓就不允许卖身的日本女性进人,连安息的尺把土地都不给吗?

出了塔那般墓地,向导又引我去了普坦普兰公墓,这是我参观的目的地,听说就是这个葬着“南洋姐”的公墓被拆除了。全体的景观与塔那般墓地大致相同。在这个公墓排列着的墓碑上找不到一个日本人的名字。过去这个公墓随处可见的日本人的墓一个不剩地被撤除了,灵位全部放到公墓一角建起的骨灰堂去了。

据田口和安田君相继给我解释,日本战败后来到印尼的领事把明治、大正时期以来的日本人的墓全都拆除,集中到一个骨灰堂里。为什么这位领事要这样做,原因不明,也许是隔了二次大战,有不少墓无人祭祀了,领事馆为了管理方便才这样做的吧!其后死者家属来此地抗议,后任的领事为此道了歉,做了些补救,才使骨灰堂初具规模。

公墓管理人特地替我们打开骨灰堂大门,我站在中央佛坛之前,面对着放在白色架子上的骨灰盒双手合十,我的心好容易才平静下来。虽然我听到的是无根据的流言,但是我当时听说在雅加达“南洋姐”的墓被拆除是因为她们身体不干净后不由得怒火中烧。难道“南洋姐”死了还得受歧视吗?现在我知道,拆除日本人的墓不是歧视“南洋姐”,才放下心。

在雅加达我见到了两个公墓,一个是国际性的公墓,另一个有日本人专用的骨灰堂。我的心情也逐渐变好了起来。第二天我乘飞机去苏门答腊岛的棉兰,当我见到当地日本人专用墓地时,其惨状却使我悲从心起。

只要看地图便可知道,棉兰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北部。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与南中国海的海峡。自西欧各国开始对亚洲进行殖民统治以来,棉兰便成了仅次于新加坡的重要港口。从欧洲到东南亚的船,从东南亚到欧洲的船都毫无例外地停泊在此地。因此,以船员为客人的娼家也应有一些的。我之所以到棉兰来也是为了看看这些如梦而逝的遗迹,可是我所见到的事物没有一丝浪漫主义的色彩,全是逼真的现实。

让我仔细地记下棉兰之行吧!到了棉兰机场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我下了飞机,在出租汽车司机的引导下,我来到了一个肮脏的旅馆。第二天,我着急地给日本领事馆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某副领事还算读过我的拙作《山打根八号娼馆》,特意来到我的旅馆,带领我参观了棉兰这个我不熟悉的城市。

我参观了码头,那里曾有日本少女流着眼泪由人贩子带着上了岸。我也去了过去的花街,那些“南洋姐”们的青春就在那里被践踏。可是,最使我吃惊的是日本人墓地的光景。这个墓地由于都市建设的需要刚刚拆除。由于两米高的花岗岩的门还在,上面写着“棉兰日本人墓地”几个大字,人们才知道这一带大约一千五百坪的土地曾是日本人墓地。蓬蓬夏草之中,只有两块墓碑。一块横向写有“国松代”的碑在左方一角勉勉强强地竖着,另一块刻有“静心院妙鲜日行信女”的碑仰面朝天倒着。剩下的全是曾为基石、基座的水泥块块。到处是挖掘棺木时留下的大坑。虽根本没有刮过台风,可是泥水却灌满坑,水还向旁边长满草的地方浸出来。

几只瘦狗不知从何处迷了路跑来,徘徊在此处,将鼻尖抵在翻起的土中嗅着。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如果此地是荒野还好一点,正因为这里曾为拆除的墓地的缘故,我觉得这些狗都不像是属于这个世界的。

我不相信世上真有灵魂,但我相信,在埋葬死者的墓园应保持永远的安静。活着的人是不应轻率地碰它。但棉兰的日本人墓地所有的棺材全被挖出,墓穴大坑被南国烈日曝晒——这不叫荒凉,什么叫荒凉呢?

据副领事说,这块棉兰日本人墓地是明治时期选定的,在广阔的墓地一角建有东本愿寺的寺院和管理人员的房屋。大约有二百五十个穴位。日本战败后,寺院和尚和管理人都回日本去了。这个时期又正是印尼建国初期的困难时期,找不到工作,没有房屋的贫民开始聚集到日本人墓地周围。南国的天气不冷,人们只需要足以抵挡台风的简单的小屋。盖房的地基和炉灶需要砖、石,所以不知谁开的头,人们就把墓碑拆下来盖房用了。

不久日本与印尼恢复邦交,回来的日本人也增加了。担心老朋友的墓碑被盗,日本人就在墓地四周拉上铁丝网。可是,过了一夜,连带刺的铁丝网本身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后墓碑继续被盗,到了这几年保存下来的墓碑只有十几个了。不仅棉兰如此,别的地区也如此。城市贫民拥到外国人墓地造屋居住,小屋里有两三个墓碑做柱子,人照样在里边居住。

在这种情况下,棉兰市也必须为穷人制定紧急住宅政策,于是政府想把日本人墓地作为居民区,请求日本领事馆把墓地迁到郊外去。如果日本人墓地还像当初一样完好的话,日本领事馆肯定不会答应,但是墓地已经完全荒废了,只得答应并在郊外适当的地方盖一个安慰亡魂的庙来合祀所有死者。现在他们刚刚把遗骨收拾停当。

我费力地把鞋从泥地里拔出,徘徊在惨淡、荒凉的日本人墓地遗址上,我的头脑已不能思考了。沉重的基石上被踩坏的夏草在诉说,远方摇动树叶的风在诉说,我倾听着,然而我不知该如何去思考。更确切地说,眼前荒凉的景色触动了我的心弦,两眼泪流不止,只能站在原地茫然地一动不动。

东南亚与日本

一夜无眠。一早乘飞机回日本。我从东京出发已有两个星期,到山打根访问有关海外妓女的计划基本上实现了。

途经新加坡,新式的双引擎飞机沿苏门答腊海岸线向东南飞去。高度三千米左右。眼下,左边是苍苍南海,右边是热带丛林。少女时期在日本的脊梁山脉深处住过的我,对于崇山峻岭十分熟悉。从高空俯瞰绵绵树海制度化集团法国萨特用语。集团形成的第四种形态。产,不禁赞叹不已。

我被东南亚的自然之美深深打动了,而在这片自然风光下掩埋的日本底层女性的尸骨,让我更加难以忘怀。昨天所见到的日本人墓地的凄凉情景,不由得浮现在眼前。

人特有的生物本能,总想永远活下去,但死是不可避免的。死后保存自我的方法,一是靠子孙延续,二是墓地。也就是说,子孙保持着自己的姿态依然在这个世上活下去,子孙看见自己的墓不会忘记自己,也就可以放心了。但是,海外妓女的半数以上不可能生孩子,因此,自我保存的唯一方法就是在石上刻墓碑。她们花了不少钱在客死的东南亚各地建立日本人墓地。这成了日本最底层的女性死后唯一的遗物。这些墓地永久保存下来,不会以城市建设计划为理由加以拆迁。

但如果以为这样就能永远保留她们的墓地,这只是本人的美好愿望而已。我不能不反省的是,东南亚各国的民众对日本国是否给予了谅解。我不能不说出我亲眼见到的一个事实。

这次巡访东南亚初访山打根的妓女墓地时,途经“华侨殉难碑”。那是一块高达五米的巨大石碑,中央刻着一行大字:“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七日殉难华侨纪念碑”。背后详细纪载着这些华侨的遇难经历。悼念者是谁?为什么建碑却不曾留有一字?

然而,华侨殉难碑的背后,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件呢?探访过木下阿邦们的墓地之后,我即向日本人询问,但没有人能够详细告诉我,而不知其存在者大有人在。

我不由想起一个青年读者的来信。这青年名叫秋元良治,高中毕业后就当了船员,来往于东南亚的主要港口。自然他熟知山打根,给我写了如下的信——

拜启。本日读了先生的《山打根八号娼馆》。先生和阿崎婆的美好心灵打动了我,怎么也无法忘怀。现在心中依然挂念着孤苦伶仃的阿崎婆。

我去过山打根多趟。船员总是要去许多地方,我已五年不曾回家探亲。我的出生地在新泻县的佐渡岛,双亲现在还住在那里。秋天至长冬,总是天空多云,降雪,也许在雪中长大的缘故,高中时就憧憬歌中所唱“君知南国柠檬香……”所以一毕业就上船走四方。曾去过意大利,也总想南下去看看。

对不起,话扯远了。

因此,我多次到过山打根。海外妓女的事却是读了先生的书之后才知道的。虽然在新加坡、马尼拉等港口都对日本妓女的事有所听闻,但谁也不知详情,如今从书上初知详情。

对于往昔进港,沉溺于酒和女色的自己,初次深感惭愧。读了阿崎婆的生涯,感到人生的沉重。这本书将成为我终生的朋友,促使我认真对待每天。

本船现正在诸岛附近,其间还将往山打根去。报载发现墓地,我将前往探访、献花。祝愿先生对女性问题的探求顺利成功。祝先生健康!祝阿崎婆从此幸福!

秋元良治

一九七一年X月X日

追记:原想到达台湾时发出以上的信,所以还可以补写几行。

昨晚休息时和朋友谈起先生的书。于是大家说进港后去山打根探访墓地。那么,墓地在哪里呢?

有位海员曾是日本陆军XX连队的生存者,他说战时去过山打根。当时没有发生战斗,借扫荡入村玩女人。下士官下令将目击村民们都杀了。有心慈手软的士兵也被毙掉。我以为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是怎么忏悔都不可原谅的。

读了先生的书,很同情海外日本妓女,但得知山打根当地村民也受过虐待一事,惨杀这些村民的也是日本人呀!我感到悲哀极了。海外日本妓女遭到过不幸,但后来惨杀村民的也是我们的前辈日本人,我无言以答。我胸中塞满了阿崎们的不幸事,又听说日本军队的残酷事实,心情复杂极了。

匆匆草就,请原谅!

秋元的信追记部分对我来说很有转抄的必要。一个对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在此信中表现了他的惊恐和复杂心情,他的先辈的船员所告诉他的并非胡说。二战中,日本军队虐待虐杀山打根居民的事确实发生过,我回国后查过文献资料的。

例如,《太平洋战争史》中关于山打根之战的记述有三个人站在不同立场的记录。其一,阿库勒斯·柯斯著《回归的三人》,作为日本军队的俘虏从殖民国英国人的立场出发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