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6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杜鲁门面前,杜勒斯把一份电报递了过来。
    接过电报,杜鲁门吓了一跳,他还没有见过这么长的电报,看上去能有七八千字。
    电报是美国驻莫斯科代办乔治?凯南发过来的。
    电报太长了,但杜鲁门一下子就沉了进去,不仅不觉得长,反而感到太短了,读完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天才啊,天才
    及时雨啊,及时雨
    凯南在电报中声称,苏联不相信在**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之间有和平共处的可能,他认为,在克里姆林宫对国际事务的神经质观点的深处是一种带有马克思主义教条且本能的俄罗斯不安全感,这使得苏联扩张主义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危险、更狡诈。
    凯南分析报告的含义是令人震惊的:如果苏联的对外政策不是对外部世界所发生事件作出的回应,而仅仅是苏联内部各种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无论美国采取什么行动,都不会消除苏联对西方的敌视。
    于是,凯南所建议的政策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这就是“遏制”。
    凯南是人才,绝对是人才,而人才就得重用
    没有耽误,杜鲁门立刻命令把凯南的电报复印,送给每一个需要看的人手里。
    没有任何人能想到,凯南的这份长文电报的影响力,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美国朝野的舆论风向发生了逆转。
    ――――
    薄薄的晨曦中,一个士兵以严整的步伐跑进了操场,跑上了水泥台。
    在水泥台中央,士兵蓦然顿住,转身,面向晨曦初升的地平线,然后,右手取下挂在腰间的军号,按在了嘴唇上。
    年轻的士兵容颜如铁,眼如寒星,腮帮微微鼓起,跟着,如金戈铁马的军号声响彻了寂静的天地。
    随着嘹亮的军号声响彻天地,一道道身影从房门里流淌出来,流向了操场。
    三分钟,四十名士兵,三十名男兵,十名女兵,水泥台前森严列立。
    晨曦中,每一张脸都是那么年轻,但每一张脸又都是那么坚定,没有丝毫晨起的倦怠之色。
    当最后一个水滴定住,嘹亮的军号声还在天地间萦绕,军号手也已经化成了水滴,融进了那一股肃杀的水流里。
    不知何时,一名军官伫立在水泥台旁。
    军官走上了水泥台。
    军官年纪不大,只有二十七八的样子,容颜更是如铜浇铁铸。
    “你们是什么人?”凝望着四十名士兵,军官突然怒声喝问。
    “中国人”士兵们齐声呐喊,声浪直冲霄汉,这是另一类的金戈铁马,但传达的都是同样的一种精神。
    “升旗”军官厉声断喝。
    在军官的断喝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徐徐升起,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撼动着苍穹大地。
    新的一天,紧张的学习和训练开始了。
    今天是周六,训练提前结束。
    四点,张云泽一分不差地出现在了训练营的大门口。
    四点十分,李长海开着吉普车出来了,他在大门外停下,让张云泽上了车。
    李长海是张云泽的教官,也是张云泽和妹妹张云岚的救命恩人。
    张云泽、张云岚兄妹是缅甸掸邦人,父亲是掸邦土司,管着五个小村子,五年前,张云泽十三岁,父母家人被仇人所杀,只有张云泽和妹妹张云岚侥幸逃脱。
    为了逃避追杀,张云泽带着妹妹逃进了云南,成了两个小乞丐。
    张云泽年纪虽小,但性子极野,像狼一样保护更年幼的妹妹,为了吃饱肚子,偷抢打架,无所不为。
    李长海是韩立涛系统的人,隶属云南局,他当时正在云南,任务就是找人,找那些适合培养的人。
    李长海偶然遇到了张云泽,就把兄妹俩带了回来,及至得到了张云泽的信任,知道这兄妹俩的身世之后,他们就成了重点培养对象。
    三年前,李长海奉命把张云泽、张云岚带回了北京,进了这个专门的训练营。
    李长海是张云泽兄妹的救命恩人,李长海让张云泽兄妹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而张云泽兄妹对李长海而言也是贵人,因为张云泽兄妹,李长海本人和全家的境遇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李长海是清苑县人,他能编入韩立涛的系统,自然也不是平常人,但在系统内,李长海就很普通了。
    因为张云泽兄妹,李长海不再普通,他的职位虽然变化不算太大,始终是张云泽的主管教官,但是待遇却稳步提升。
    李长海获得的最大的好处是一家人从清苑搬到了北京近郊,分得了三十亩的田地。
    在整个黑神军的体系内,最大的奖赏和荣耀就是这个。
    在北京城外方圆几十里的特区内,除了那些有权有势有名望的人之外,普通的农户几乎都是军属,最多的是那些战死将士的家人。
    这里就是天堂,几乎可以不为任何事而操心。
    六月初的天气,尤其是黄昏的时候,不凉不热,坐在吉普车里,带起了一缕缕清风,真是舒服到了极点。
    景色美极了。
    到处是五颜六色的鲜花,是各种各样的果树,是绿草,是闪亮的溪水……还有,人。
    这里的人,不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每个人脸上的神情都是那么安舒、愉悦。
    人,才是这里最美的风景。
    整个大北京城就是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最大的园林,既野趣横生,又井然有序。
    方圆数十里的郊外不种庄家,种的全是瓜果蔬菜。
    这里产的东西或许不是是全世界最好的,但一定是全世界最贵的。
    张云泽不爱说话,他一直凝望着车外的景色,他似乎永远也看不够。
    路全是水泥的,田园间的小路不宽,只有五米,大都被杂草覆盖。
    不一会儿,吉普车驶进了一大片桃园,李长海的家就在桃园里。
    这儿住的不仅有李长海一家和父母、两个未成年的弟妹,还有李长海的两个成家的哥哥和一个成家的姐姐三家人,他们都是借了李长海的光。
    这是一个大家庭,有二十几口人
    桃园里有两条溪水蜿蜒流过,在桃园里汇集成了一处半亩大小的池塘,然后又分成两条溪水流出桃园。
    靠路边的池塘一侧有一个小码头,码头是木板搭建的,有两米宽,深入池塘三四米。
    码头上,有三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在看书,不过,她们不太专心,时不时地总是向远处张望。
    当吉普车出现的一刻,呼啦一声,三个小姑娘都跳了起来,向着吉普车迎了过去。
    张云泽笑了,他看到了妹妹云岚。
    妹妹就住在李长海家,和李长海的小妹李长欣都在八中读初三。
    训练营极其严格,每一周只有周六周日兄妹俩才能见上一面。
    家里没什么人,都在桃园南端的饭馆里忙着呢。
    这个大园林里,没有村庄的概念,都是一家一户散居,但相隔的不太远,大都也就两三百米。
    这里的很多人家除了种果树蔬菜、养家畜,还有些有手艺的,也开饭馆,比如李长海家。
    今天是周六,出游人的特多,所以也就特忙。
    凡是能住在京城里的,就是那些给有钱人服务的,在京城之外的人眼里那也是有钱人。
    有钱就有闲,就有闲情逸致,何况,城里城外还有那么多的大学,那些大学生更好玩,所以一到周末,似乎整个北京城的人都到乡间游玩来了。
    温完了功课,兄妹俩又见了面,张云岚拉着李长欣一起到饭馆里帮忙去了。
    两姐妹去帮忙了,李长海道:“云泽,我们出去走走。”
    今天李长海有点怪,张云泽跟着李长海向桃园里走去。
    桃园里很静。
    桃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游人可以随意进入,而一部分不许进入。
    张云泽默默跟在李长海身边,走了一会儿,李长海停下脚步,看着张云泽,问道:“云泽,还想报仇吗?”
    愣了一下,张云泽眼里蹦出一丝火花,他道:“当然想报仇。”
    没有人这么告诉过张云泽,但不知何时,他心里有个念头:他的命已经不是他自己的。
    所以,尽管没有一刻忘记过父母亲的惨死,但有了这个念头之后,他就再也不提“报仇”这两个字了。
    “云泽,有任务给你。”
    “您说。”
    “你要成为掸邦之王。”
    “真的?”
    李长海点了点头。
    张云泽身子都在颤抖,成为掸邦之王,报仇自然就是小事一桩。
    ――――
    六月七日,张云泽回到了家乡,他纠集亲族,很快就血洗了仇家,而后,继承了父亲的土司职位。
    ------------
    兄弟们,小封面推荐,给几张推举票,谢了。
    '  '
三三一章 英国人太悲剧了
    三三一章英国人太悲剧了
    英国,伦敦,下议院。
    吵,吵,吵,炒成了一锅粥。
    丘吉尔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脸上也没什么表情,但熟悉丘吉尔的人都知道,这一刻,丘吉尔的情绪相当激动。
    具体地说,就是愤怒,相当的愤怒。
    一九四七年,注定是大英帝国最痛苦最难受的一年。
    英国的国力已经衰退到了一个二流国家的水平,但没有英国人会甘心昔日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如此沦落,丘吉尔更不甘心。
    于是,大英帝国这个前世界霸主和美苏这两个正在竞争新的世界霸主的国家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关系之中。
    美国和英国是同盟,它们共同的敌人是苏联,但是,因为英国并不甘心给美国当小弟,所以,美国这个大哥对这个小弟也是不怎么放心的,只有机会,什么扁踹卧牛腿、窝心脚、通天炮,凡是能招呼上的,那也是绝不含糊的,全数往小弟身上招呼。
    东印度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是大英帝国的一条大腿,要是把这支大腿给掰下来,那大英帝国变成小英帝国就更确定一些了。
    在往大英帝国身上狠劲招呼这件事儿上,不仅美国想,苏联更想,因为苏联在远东损失太大,南亚的战略地位就极端重要了,所以,掰大英帝国大腿的劲头,苏联比美国人足多了。
    两个年轻力壮的流氓合伙揍一个年老体衰的老流氓,结果可想而知。
    大英帝国在小事儿上还是很聪明的,脚丫子手指头一起算还是能算明白的,与其被打个逼形最后什么捞不着,还不如干脆放手,这样还能保住大英帝国在东印度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
    于是,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英国新首相艾德礼在下议院宣布,大英帝国准备接受东印度的独立要求。
    艾德礼发表这样的声明是极其无奈的,只是,艾德礼没想到,他发表声明是为了结束麻烦,但实际上,麻烦才刚刚开始。
    历史上,东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是英国把东印度强行捏合在了一起。
    现在,东印度不仅有激烈的教派冲突,半独立的土邦国就有五六百之多。
    对大英帝国而言,东印度彻底分崩离析,万国并立,那就是一场灾难,这不仅会极大地损害它们的经济利益,也会把帝国在东印度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所以,东印度可以分裂,适度的分裂对英国不仅没有害处,反而还有好处,但是,不能乱,尤其是不能乱成一锅粥,而要达到这个要求,以目前的形势,东印度最好是分裂成两个国家。
    本来,要想做到这一步,以大英帝国娴熟的手腕,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现在,多了一个变数,而这个变数就把大英帝国推到了极其难受的境地。
    这个变数就是中国人。
    当初,为了对付日本人,英国被迫把阿萨姆、纳加兰、曼尼普尔割让给了中国人。
    现在,东印度的两大政治势力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都不同意,它们谁都想把那一地区据为己有。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英国必须要让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同意它们当初跟中国人签订的协议。
    这就太难了。
    把东印度分裂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大党本就极其不满,再把阿萨姆、纳加兰、曼尼普尔割让给中国,国大党就更不可能接受。
    而穆斯林联盟反对,更多的是搅局,希望可以浑水摸条鱼什么的,更是为了逼迫英国在印巴分治的过程中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不理会中国,行吗?不行。
    如果做不到这个,不仅香港得出问题,更严重的是马来半岛和缅甸都得出问题。
    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所以,中国人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但是,满足中国人的要求实在是太难了。
    让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受本就够难的了,何况,还有美国和苏联在里面搅局。
    不论美国,还是苏联,他们都想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埋下战争的种子。
    实际上,英国也想。
    苏联对印度的影响大,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大,而这事儿又主要是和印度有关。
    如果主要是和巴基斯坦有关,那还有希望跟美国协商协商,但英国跟苏联,没有交易的可能,它们之间没有彼此需要的筹码。
    所以,这样一来,问题几乎无解。
    丘吉尔愤怒,固然是因为英国的处境而愤怒,更是因为艾德礼的无能而愤怒。
    ――――
    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九日,一架专机降落在了南苑机场。
    专机是英国的,英国现任首相艾德礼和前任首先丘吉尔同机访问北京。
    丘吉尔竞选首相失败,但还是选上了下议院的议员,这次访问北京的规格极高,不仅有首相艾德礼为首的政府高官,还有很多重量级的议员随同访问。
    英国这么高的访问规格,既是给中国面子,希望能博得中国的好感,有助于接下来的谈判,但更是给美国和苏联看的。
    形势已经很分明,即斗争,又合作,这是大国之间博弈的基本形式。
    美国和苏联是死对头,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有利于它们更好地控制掌控在手里的国家,但在斗争之外,这两个年轻力壮的大流氓同时也有相当大的合作空间,比如把大英帝国这个前世界霸主彻底打回原形,再比如,遏制中国。
    在遏制中国这件事儿上,美国和苏联的配合是最默契的,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