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卧龙逆天-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二十六章 科举选士
第二百二十六章科举选士
诸葛亮提出以科举考核,选拔县令以下官职的制度,在荆襄大地引起了强烈反应,其中反对者视这行为为洪水猛兽,赞成者则认为是高瞻远署的改革,甚至有士子上了封万言书,称科举选士制度,实乃开天辟地的大事,比先秦时代的商鞅变法,更振奋人心。
虽然科举选士的制度,得到了荆襄大部分寒族士子的拥护,但却也得到了以杨仪、习祯等为首的豪族地主阶级的反对。
甚至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也表示了反对,他反对的理由很充沛,那就是科举选士,有违上古祖制,实乃不确合实际。
诸葛亮的书房内,黄承彦神色颇为生气的,道:“孔明啊,你要知道,你的官位,也是当初举孝廉后,才被委任为新野令的。举孝廉,举茂才乃大汉数百年开创基业的根本,如今汝要以科举选拔士子,不但是对朝廷的不忠,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试想你这一制度一出,影响到的是天下万万的官宦家庭,豪门宗族,他们能认可科举入仕吗?”
“为父并不是反对你的政策,而是担心你因为这一制度,让你这十年来的努力,付之东流,还望你能够三思,切莫一意孤行。”
对于黄承彦的担忧,诸葛亮是心生感激的,正如黄承彦自己所言,他反对的不是诸葛亮的施政方案,而是担心诸葛亮的科举选士,会彻底得罪全天下的官宦宗族势力,从而让诸葛亮遭遇全天下人的反对。
“岳父大人顾虑,亮不是没考虑过,如今大汉承平四百余年,宗族豪门盘根错节,北方昔日的袁绍,四世三公,可谓贵不可言,受尽陛下的恩宠,可结果呢?最后第一个跳出来,企图问鼎天下的,正是袁绍袁术兄弟,此二人能够成为一时豪杰,皆不过是门荫所致,其又有何德何能?”
诸葛亮作揖一拱,表示对岳父的恭敬之意,接着道:“科考取士,并不是为了否定官宦宗族,而是为了让天下更多的有识之士为民族国家所用,岳父大人也许还不知道吧,吏曹从事杨仪,全族四代人,成年男丁有五十一人,其中三十三人在荆州各个郡县中任职,有十一人把持着县令县长一职。”
“这些人当中,起码有一半的人是不称职的,可他们为什么能够登堂入府,窃取高位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杨家乃是荆襄的豪门宗族,如今杨仪跳出来反对,他是真出自公心吗?不是,他是为了他们所谓的家族的富贵荣耀,只有一直保持着这样举官任官制度,他们杨家就能一直霸占着那些官位,在他们的心底之中,有官就有权,有权就有了名誉,地位,以及金钱。”
黄承彦神情有些惊异的,问道:“杨家真有这么多人出仕?”
“不单单是杨家,礼曹从事习祯,一家也有二十六人出仕,其中六人担任一县主官,以前忙于前线战事,亮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可岳父你可知道,最近我接到不少密报,这些人在地方上,有的胡作非为,横行无忌,有的尸位素餐,无所事事,把一座座城池,弄的乌烟瘴气,若再不整治,只怕我这基业还未成,底子已经坍塌了。”诸葛亮说到这里,就是满脸的不快之色。
最近为了劝农桑,促商业,诸葛亮不但派出了多路督邮出去视察,还让暗卫秘密出行,结果倒好,经过一番打探,得到的结果,却是让诸葛亮着实有些触目惊心。
本来诸葛亮还打算,缓几年再实行科考选仕,但他担心,要是长此以往,只怕自己还未站稳脚跟,自己脚底早就流脓了。
历史上的蜀汉刘备,到了后期人才匮乏,将才短缺,这跟他选拔和培养人才,有着莫大的关系,当时的荆州和益州各大宗族,又相互敌视,导致历史上诸葛亮死后,蜀汉这个小朝廷,就彻底走上了灭亡的途径。
杨仪这人有才,却为何一直没得重用,这里面固然有他性格问题,但跟杨家家族腐朽的势力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相反同时期几乎名声没他响亮的蒋琬,后来却接了诸葛亮的班,成为第二代蜀汉丞相,这里面足可说明蒋琬除了有出众的能力,也还有良好的治家能力是分不开的。
就好比眼下,蒋琬同样是荆襄大族出身,但他们家族的子弟,目前出了诸葛亮任命的刘敏,潘俊等人外,也就只有数名子弟,在郡县之中担任文书一类的小吏。
这次诸葛亮提出选拔科举一事,他不但没有反对,反而还带头表示了拥护,并且还提出了科举选士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弊端,并且认为科举选士,既能更好的为国家举荐人才,也能让全天下寒族子弟,有一个盼头,更能让他们归心。
这点诸葛亮是完全认同的,这个时代,虽然官宦宗族看似势力庞大,执天下之牛耳,可实际上中原九州,天下百姓千万,若能够真正获得天下百姓的认可拥戴,又何愁天下不能平定?
“孔明,是为父多心了,既然你心里都明白,那我也没什么好担忧了,如今暑热难挡,吾正好回沔阳老家避暑去。”黄承彦心事了切,倒也是洒脱之极,不等诸葛亮挽留,他已经起身往门外走去了,只听见他那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
黄承彦走了还不到一盏茶时间,邓艾走了进来,道:“主公,杨仪和习祯来了,说是要面见主公?”
“他们还有脸敢来,让他们去偏厅侯着。”诸葛亮想到这两人的家人,竟然在自己眼皮底下,祸害百姓,他就恨不得把这两人拉出去砍了,以正国法。
诸葛亮这一忙,一直忙到夕阳西下,直接把二人给忘记了,正当他准备回府吃晚饭时,邓艾才提醒道:“主公,杨大人和习大人还在偏厅等候。”
“哦,我还到真忘了这事,我就不去见他们了,你去把握文案上那几封奏报给他们二人送去吧,告诉他们,凡事不要太尽,否则君臣缘分势必早尽。”诸葛亮挥了挥手,大踏步而去。
邓艾随后把关于杨仪和习祯家族子弟的犯罪记录,给二人送了过去。
偏厅之内,杨仪和习祯二人,看到手中的记录绢帛时,脸色都不由为之一变,当中所记载的一些罪行,他们二人根本都不知道,但若是真要按罪论处的话,他们的宗族足可抄家灭族了。
二人对视一眼,心中不由一阵惶恐,当下急忙作揖躬身向邓艾行礼道:“请邓将军,务必转告主公,我等誓死追随主公,绝无二心,回去之后,就遵从主公吩咐,推举科考制度,约束门下子弟,遵守国家法度。”
“二位大人有此心,主公必然是欣慰的,时候不早了,二位大人就各自回去吧。”邓艾见二人刚才还一副兴师问罪的表情,这会彻底的阉了,心下不由暗自一笑。
出了府门,习祯和杨仪暗自叹了口气,各自登上自己的马车,这会他们心里是明白了,诸葛亮已经铁了心要推广他那套科举选士的制度了,如果他们二人再反对,只怕眼下的身份不保,而且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孰轻孰重杨仪和习祯是分得出轻重的,随后二人不但没有表达反对,反而成了急先锋,以此来换回诸葛亮的信任,二人转变之快,倒让一直以来,保持着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徐庶、庞季和庞统等人大跌眼镜。
但不管如何,最终的结果,诸葛亮还是满意的,科举选士的制度,经过艰难的推行,也缓缓在荆南四郡开始展开了,诸葛亮相信,这项制度,将来会成为这个国家一项永久制度。
第二百二十七章 孙家小妹
第二百二十七章孙家小妹
劝农桑,奖农耕;开市场,促商业;办私塾,科举选士,这一系列的政策,在荆州开始全面铺开,仅仅三个月时间,荆州大地就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面貌。
这三个月来,诸葛瑾的南征大军,同样也是节节胜利,现今大军已经对抵达交州的治所交趾城下,对交趾城进行了四面合围,破城显然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士燮的主力大军,早在合浦郡的会战中,就全面溃败,目前交趾城的守军,大多数实际上都是效忠士燮百姓组成的新兵,由此也证明了士燮在交趾崇高的威望。
交趾郡作为士燮的老巢,经营了数十年,城中粮饷充足,人口超过二十万,而且城防坚固,强攻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诸葛瑾采取的策略是,四面蚕食,把交趾周边所有的城池,全部拨出,然后集中全力,做好长期围困的打算。
交趾城中虽然食物充足,足够二十万百姓一年所需,但交趾城却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饮水问题,城中几十万百姓的饮水,全部要从城外的红河之中提取。
诸葛瑾在兵围城池后,首先就切断了流入城中的水源,并且把各个要道的水源中,也全部切断,这样一来,城中的百姓和守军,只能挖井取水,但对于一座几十万人的城池来说,挖取水井的水,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
所以诸葛瑾有充足的把握,只要时日一长,城中百姓必然会因为饥渴,不得不出城投降。
江陵这边的诸葛亮,现在虽说政务繁忙,但他的家中,现在却热闹了不少。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现在他的后院如今,又多了两个凑热闹的人,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二乔姐妹。
诸葛亮遇刺那天,多亏的大乔那一声喊叫,从而挽救了诸葛亮一命,让诸葛亮及时躲避了一下,方才没有触及心脏。
因为这个原因,诸葛亮的家几位夫人黄月英、邹欣儿、甄宓三女,这些时日来,倒是跟二乔姐妹关系,日益亲密了起来。
时不时的二乔姐妹,都要来诸葛亮家中蹭顿饭什么的,彼此之间,好的真跟姐妹一样,因此倒也让诸葛亮,跟二乔的关系,也熟络了起来,毕竟面对着这样两个国色天香的少妇,诸葛亮就算想冷脸也冷不起不是,再说大乔也算是自己的半个救命恩人。
不过养眼虽然养眼,但诸葛亮到没有太多心思,这主要还是他太忙的缘故,这一个人要是太忙,什么**念头,也就抛之脑后了。
彼此也就这么不亲不近的相处了下来,有的时候,诸葛亮都觉得二女成了自己一家人,而家中的几位夫人,也压根就没把二女当外人看。
春去秋来,转眼就到深秋时节,这大半年的休养生息,以及荆州一系列的政策的实施,加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从而让各郡县皆喜获丰收。
这一年对于荆州来说,是个丰收之年,同样对于江东的孙权来说,同样是个丰收之年。
首先孙权与周瑜隔阂尽除,君臣一心,其次顺利的攻下并巩固了寿春和广陵两郡,让孙权一下子增加了几十座城池,并且得到淮河流域的大片富裕的土地,让孙权实力大增。
眼下江东各郡大获丰收,谷物钱财,堆满仓库,面对着这喜人的丰收之年,孙权随即在曲阿的吴侯府邸,召集一众文武将官,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酒宴。
向来好酒的孙权,一喝就是大醉,拉着周瑜的手,嚷嚷着要把妹子许配给周瑜做夫人。
结果孙权的酒意还未醒,就被吴国太给派人传唤了过去,虽然醉眼朦胧,但看到满脸不快,脸带寒霜的吴国太时,孙权的酒意,还是一下子就惊醒了。
“孩儿见过母亲。”吴国太虽然不是孙权的亲身母亲,但却是他母亲的胞妹,其父孙权的继妻,孙权就几乎是他一手抚养大的,所以对待这个母亲,孙权一直都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哼,吾听说你午宴之上,说了醉话,当众说要把香儿嫁给周瑜?”吴国太蹙眉瞪着孙权,等待着他的回话。
“回母亲,孩儿确实有此意,公瑾如吾兄,如今他的夫人深陷荆州,回转无望,小妹如今年龄不小了,放眼江东,能够配的上她的也就公瑾了,再说公瑾文韬武略,乃我江东股肱之臣,若能结成亲家,岂不是再好不过?”孙权微低着头,企图说服母亲,因为他从刚才母亲的话语中,已经听出吴国太并不赞成他把小妹嫁给周瑜的提议。
“亏你还知道公瑾乃汝兄,既然公瑾为你兄,岂有弟把妹许配给兄长之意?汝这居心,岂不是让全天下耻笑?”吴国太举起手中的手杖,敲打着地面,气喘吁吁的责问道。
“母亲息怒,母亲息怒,孩儿知错了,吾也不过是一句醉话罢了,当不得真的。”孙权忙上前轻拍着吴国太的后背,低声宽慰道。
吴国太平息了一下怒火,点头道:“你要拉拢公瑾,为你卖命,母亲不反对,但香儿是母亲唯一的女儿,也是你们最小的妹妹,她的夫婿,母亲希望能够征得她自己的同意,这也是老身对你唯一的要求,希望仲谋,能够答应我这个做娘的最后一个心愿。”
“母亲言重了,孩儿答应就是,公瑾的夫人,我会另择人选,母亲无需担心,至于小妹的夫婿,孩儿定当遵从母亲愿望便是。”孙权对于吴国太用恳求的语气对自己说话,不由惶恐的连连表示遵从。
“你下去吧,以后少喝点酒,酒虽是好东西,但喝多了伤身,也容易误事。”吴国太看了眼孙权谦恭神情,心里总算松了气。
“孩儿告退。”孙权躬身作揖行了一礼,这才转身退了出去。
孙权刚刚走出吴国太厅堂,只见一个身穿武士服装扮的英姿女子,就从隔壁厢房跑了进来,上前拉着吴国太的手,一脸急切的问道:“母亲,哥哥怎么说?”
“你呀,老大不小了,是该出嫁了,你看看你,整天像个野孩子似的,那有半点女孩子的矜持,为娘真担心,以后谁敢娶你。”吴国太这会一扫刚才的严肃表情,一脸慈祥的看了眼身旁的女儿,怜惜的摇头苦笑道。
“娘,人家才不嫁人呢,我要陪伴着娘一辈子,照顾娘您的生活起居呢。”孙尚香撒娇的笑道,从小由于母亲的溺爱,加上爱好弓骑之术,导致孙尚香个性坚强,性格火爆,除了在母亲面前,会表现出她娇弱的一面外,外人看到她的一面,都是坚毅刚强的个性。
“哟哟,你个傻妮子,哪有身为女儿家不嫁人的,我可告诉你,娘可不养老闺女,娘再给你一年时间,明年年底前,你要是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郎君,娘就替你做主了,到时你可别哭鼻子。”吴国太虽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