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迹在嘉庆初年-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懂事的孩童也被父母一把按跪在地上,一个头磕得孩童晕头转向,连想哭一声的胆量也被吓了回去。
    跪在地的赵老汉连连磕头道:“不知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还望大人恕罪。”
    刘铭祺急忙快步上前搀扶,口中连声道:“本府今日身穿便装,为的就是不拘俗礼,赵老汉不必多礼,快请起。”
    刘铭祺说完,笑着向赵老汉一一介绍了一番:“今日本府带着当地的知县周大人,提学使喻大人,布政使倪大人,以及县城几位地方官员前来此地查看农耕,不巧时逢雨天,所以特来叨扰,一是来赵老汉家避避雨,二是时到中午,腹中也感觉有些饥饿,顺便讨口饭吃。”
    一听巡抚大人要在自己家里吃饭,这真是赵老汉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呀?忙喜盈盈地转身喊道:“儿子,媳妇,赶快生活做饭,巡抚大人要在咱家吃饭啦。”
    刘铭祺见赵老汉激动的样子忍不住哈哈一笑,转身从随从手中接过二十两银子,双手呈上,笑着道:“赵老汉,这是本府预付的饭银,请笑纳!”
    赵老汉一见巡抚大人递上前的银子,当即婉拒道:“大人为了百姓温饱,做了天大的好事善事,吃我老汉一顿饭,还给什么银子啊!请大人收回!”
    刘铭祺呵呵一笑,道:“诶,我等又不是土匪,怎能吃饭不给银子呢!再说你家上有八九口人,也不宽裕,拿着吧!”
    赵老汉见巡抚大人执意将银子塞在自己的手里,为难道:“大人一行只不过吃顿家常便饭,这给的银子也太多了!”
    刘铭祺连忙道:“不多不多,这是本府的一点心意,另外张老汉家的孩童均都是初次相见,就当是见面礼吧!”赵老汉推说不过刘铭祺,便也只好收下。
    赵老汉躬身将几位大人迎进院内。外面随身跟进来的亲兵纷纷放在佩刀和长矛,和老汉的家人一道,劈柴生火做饭,小院霎时炊烟袅袅,热闹非常。
    四间连脊的大瓦房破漏不堪,房内很多地方仍在不停地滴露雨水,老汉在房里找了处干爽的地方摆了几条板凳,又急忙呼来家人上茶,说是上茶,其实就是几大碗热水,和着乡下采摘来的野菊花,晾干后,放几朵在碗中,喝起来却是芳香四溢,比起官老爷家的龙井,瓜片自然是称不上是茶,不过却是农家去火健脾的一种常用饮品。
    老汉见几位大人的衣袍已被雨水打湿,倘若侵透内衫,湿衣裹体,对身体极是有伤。忙热心地吩咐家里的三个儿媳妇,把几位官人的外袍除去,拿到厨房烘干后再穿。见老汉如此诚恳厚道,也只好如他的愿,自行除去外袍拿给老汉的家人烘烤。
    忙活了半天,老汉才终于笑呵呵地陪坐在刘铭祺的身边闲谈起来。尽管赵老汉的年龄比刘铭祺要大上二轮之多,一生的光景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三,不过在年轻有为,位高权重的巡抚大人面前还是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说起话来也不免有些吞吐。
    毫无一点官老爷的架子的刘铭祺,东一句西一句的倒是没闲着,从家庭情况到农耕生产,从官府库银拨发到粮食补给,甚至连婆媳关系,妯娌关系这些家庭琐碎事情也不忘问上一问。可谓是无话不谈,越聊兴致越高,半个时辰过后,赵老汉再无半点拘泥,有什么说什么。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是在闲聊之中,从老汉的口中,刘铭祺便能对当地官员的功德绩效有个全面具体的了解和掌握。如果光靠地方官员上嘴唇碰下嘴唇的长篇报告,大多水分甚多,不可全信。只有心里设身处地想着老百姓,和他们面对面地交流沟通,才能更加切合实际地了解百姓所需,体察百姓的疾苦。
    这边说说笑笑,那边炕上的饭菜早已摆好,张老汉笑着请各位大人入座。刘铭祺入乡随俗,跟到了家似的,首个脱靴,盘腿上炕,其他几位大人也纷纷跟着坐满桌前。
    赵老汉皱着眉毛扫了几眼做好的饭菜,左右看了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叫过自己的大儿子,窃窃私语了几句。
    看在眼里的刘铭祺当即笑道:“张老汉是不是差遣儿子去为本府打酒啊?”
    赵老汉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正是,家中一直靠官府补贴度日,那还舍得备酒,今日巡抚大人大驾光临,再怎么说老汉我也得陪巡抚大人喝上两杯不是!”
    刘铭祺听后,哈哈一阵笑,摇了摇头道:“不可,自本官上任来,便向各府州县等官员下了禁酒令,凡在当班期间饮酒,一经发现,降半级,罚银五十两。二经发现,再降一级,罚银一百两。三经发现,革除官职,罚银二百两。”
    赵老汉有些不解地问道:“难道巡抚大人也照章办事?”
    刘铭祺微微点头道:“当然,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本府定的规矩,就更应当带头遵循才是。”
    赵老汉劝说不成,无奈之下只好以茶代酒,让请几位大人一尝百姓家的粗茶淡饭。
    农家小菜可不比官老爷家的大鱼大肉吃的油腻,满桌的菜肴除了一只清炖的土鸡外,竟全是乡下野菜炒拌而成的素菜。也许是因为饥不择食的缘故,刘铭祺吃得倒是津津有味,还一再夸耀赵老汉家的儿媳妇手艺不错。赵老汉家的儿媳妇闻听巡抚大人的赞美后,躲在一旁笑的合不拢嘴,心里甭提多得劲了。
    吃着聊着,刘铭祺见赵老汉很少动筷夹菜,而是一个劲地伸手抓起桌边一大缕白白绿绿的生菜吃个喷香,顿时觉得好奇,也像模像样地学着赵老汉的样子,伸手捻来一颗,截成数段,在酱碗里蘸了蘸,一口塞进了嘴里。他所吃的也正是北方人春夏秋冬都不离口的大葱蘸大酱,吃习惯的北方人当然是下饭开胃,爽辣适口,至于对没吃过的人来说,便成了刺辣麻舌,难以下咽
    后世穿越来的刘铭祺从小就是在福窝蜜罐子里长大的,从来没吃过生菜,就是图个新鲜。这下可倒好,刘铭祺不分青红皂白,硬生生地学着赵老汉般吃了一口生辣的大葱,这时才发现此物辣劲冲鼻,吃又吃不下去,吐又不好当着众人面出糗,只好一边硬着头嚼一边囫囵道:“好吃,赵老汉家的蒜就是好吃!”
    汗!赵老汉当了一辈子的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这还是头一次听人说,自己吃的是蒜?不过也别说,连孔子不也是五谷不分吗?更何况秀才出身的巡抚大人饱读圣贤书,当然也是五谷不分才配得上他,要是只跟老百姓一样,只识五谷,而不懂得治国安邦之道又有个屁用。赵老汉自然不敢与巡抚大人争论自己吃的东西是葱还是蒜,只要巡抚大人说它是蒜,那它就是蒜。
    赵老汉见刘大巡抚辣的额头上的青筋都蹦了起来,连忙夹了一只鸡腿,放到刘铭祺的碗里道:“大人,此蒜要和着饭菜一起吃方才味美。”
    “嗯嗯嗯,”刘铭祺连连点头,赶紧咬了一大口鸡腿,咀嚼了一阵,方感异味淡了很多,并有一种食欲大开的感觉。赵老汉对刘大巡抚的朴实无华不但不敢小瞧而是更加的敬重,堂堂的巡抚大老爷跟百姓同吃一锅菜,毫不虚伪掩饰,实实在在是咱老百姓的当家人。
    见巡抚大人吃的有味,又笑着夹了一只鸡腿递到了刘铭祺的碗里。道:“大人,好吃就多吃点。”
    方才自己被辣的没辙,只好吃几口喷香的鸡肉解辣,就着往下咽。眼下赵老汉又夹着一个鸡腿递来,怎好意思再吃,毕竟自己在康襄城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什么没吃过,而赵老汉家却不同,若不是逢年过节又怎舍得杀只土鸡而食之,再说赵老汉身边还偎坐着他五六岁大的孙子,想必对这只仅剩下的鸡腿连连盼之,一般在乡下,家里倘若来了客人,孩童一边玩耍一边盼着那又肥又香的两只鸡腿打牙差。
    想到这,刘铭祺笑着提起筷子又转手将鸡腿夹到了赵老汉小孙子的碗里,道:“来来来,小朋友,这个鸡腿是你的,赶快吃吧!”
    孩童样子干瘦干瘦的,头上肿着的大包清晰可见,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盯着递过来的鸡腿,却又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
    刘铭祺奇怪地问道:“小朋友,这是本府赏给你的,为何不吃?”
    孩童抬头看了看赵老汉,又忍不住望了一眼碗里的鸡腿,稚声嫩气地喃喃道:“娘亲说,鸡腿是给官老爷吃的,不准我吃。”
    孩童年纪尚小,却是仅遵母命,要不然古人常说,苦家出孝儿,富家出逆子。
    刘铭祺听后,心头一热,笑道:“你尚且年幼,鸡腿当然你吃了?多吃鸡腿
    多长智慧,长大了保准是个秀才郎。”随后又鼓励道:“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识字,若是能考取功名,也像本府一般做个官老爷,就天天有鸡腿吃了。”
    “是不是能做个拥有很多很多银子的官老爷呢?”孩童天真无邪地问道。
    刘铭祺笑着摇了摇头,道:“做那样的官老爷是会被杀头的,要做一个能让百姓吃上鸡腿的官老爷才行,明白吗?”
    孩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刚要伸手去抓碗里的鸡腿,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小手又缩了回去,抬头弱弱地问道:“我可以吃了吗?”
    刘铭祺笑着点头道:“当然喽!”
    话音落地,孩童迫不及待地伸手抓过鸡腿,横在嘴边撕咬上一口,美美地享受着肉香的滋味。看着孩童可爱乖巧的模样,众人忍不住面面相觑而笑,房内瞬间充满了欢声和笑语……
    吃完饭,外面的小雨已停,刘铭祺等人穿上烘烤得干爽舒适的袍褂,拱手告别赵老汉一家,随后率众人顺着乡间的羊肠小道离村而去。
    回城的一路上,感触颇深的刘铭祺回想起杨老汉一家老小朴实和热情,忍不住心中暗暗道:身为百姓父母官,应当做到清、慎、勤三字,具有这三种修养,还用担心治理不好自己管辖的地方吗?若是人人都能深谙此道,铭记为官者的使命和天德,史上的清官也不会寥寥无几了……
第68章:突如其来
    巡抚大人体察民情,爱民如子的事迹宛如一股清爽的夏风吹遍了康襄城,百姓们带着希望和喜悦奔走相传,各地府县的知府知县纷纷效仿其做官的楷摸,今天这个知州率地方官员探望孤寡老人,亲自帮助孤寡老人烧火做饭喂猪喂鸭,比亲生儿子还孝顺。明天那个知县率地方官员扶危济贫,为残疾有困难的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等等事迹不绝于耳。
    最后还听说瑷珲城的知县赵有理勤政爱民,亲自上门帮一个年轻寡妇洗脚的事传到了刘铭祺的耳朵里,当即责令提刑按察使汪大奎亲自督察此事,如属实必追究其为官的形象和影响,后来提刑按察使汪大奎回来报,事儿确实是有此事,不过是误传罢了,其实是知县赵有理帮年轻寡妇的婆婆洗脚而已,深受百姓的爱戴。
    上梁正,下梁不歪,巡抚大人为百姓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各地官员们一呼百应,并且积极召开各级职能部门官员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对那些思想觉悟差,认识不彻底的官员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如再不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理念,将立即清除,永不录用。不换思想就换人,决不姑息迁就。
    官正人清,百姓爱戴,官歪人贪,百姓叫苦连天。在百姓利益无小事的为官理念下,经过两个来月的努力,官员的老爷作风没了,而是渐渐演变成了勤政的公仆作风,任劳任怨地为百姓解忧解难。百姓们迄今为止都不拜观音不拜佛,而是把刘铭祺的雕像画像供奉在家里,每天三拜九叩,烧香上供,俨然一副活菩萨般供奉。
    时也运也命也,没想到穿越到大清康襄城大概才有多半年的时间,刘铭祺居然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和作为,连他自己都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完全出乎自己的想像之外。现如今,贵为巡抚的刘铭祺都不敢轻易出门,即使出城巡查也要乔装打扮才行,生怕被百姓认出来,要不然百姓纷纷围上来,有的请巡抚大人签名赐字,有的请巡抚大人为刚出生的儿孙起名,有的要请巡抚大人到家里吃饭,芸芸众众,无所应对。
    就在一切大好光景之下,出事了,出大事了……
    这一日,巡抚衙门办公房里的刘铭祺和喻庆丰正在制定和研讨关于康襄城招商引资的具体事项。康襄城本身城池不大,人口比数颇大,再加上最近时日进城经商做买卖的外来人口颇多,经济繁荣的同时却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制约,不易做大做强,同时对康襄城的治安管理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经过刘铭祺的提议,准备在康襄城南城十公里处,这片一马平川而少于开垦的土地上划出一片区域作为康襄城经济技术开发城,官府投入资金,扩城再建,完善基础建设,再修一条宽三丈的青石高速公路,连接两城之间,形成城池相连资源共享,经济相通比翼双飞的经济开发理念。从此康襄城将会成为大清朝首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维护边塞和平的现代化新城。
    除了康襄城的大小工厂、手工作坊、商号钱庄,茶馆酒店,学堂粮库等陆续迁入新城外,那些富商大户也积极主动地在新城选址买地建造新宅,旺地必有旺财,谁都不会错失这次新城大建,千古难逢的大好投资机会的,更何况刘铭祺还将会仔细挑选些能说会道的招商官员,由喻庆丰亲自率领,到罗刹国附近的城镇进行招商引资等一项项的重大举措,新城繁荣那还不是迟早的事。
    一大早,俩人便伏坐在办公房内的桌子旁,说着聊着,一边观望着平铺在桌上的新城图纸一边研究斟酌开发之策。
    “大人,大人……”刘府的张管家慌慌张张地边跑边喊,“咣当”一声推开办公房门,扑撞进来。看他急的样子跟火上房了似的,像是出了什么大事。
    正在聚精会神研究公事的刘铭祺和喻庆丰可着实给吓了一跳,还没等张管家把气倒腾过来,刘铭祺便阴着脸气骂道:“大惊小怪的,看你急的那个样子,奔丧了不成。”
    张管家噎了两口气,喘道:“老爷出大事了,十万火急呀,小人一时着急……”
    “算了算了,直接说正事?何事让你张大管家如此惊慌呀?”刘铭祺见他吞吞吐吐的模样,越看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