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歌一曲-第5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从尔郭家提戟三万支,盾五千只,牌一万只,弓老夫全要,再要二十万支箭!”郭亘气的吐血。戈、矛、戟、殳中,戈是从农具里演化的,矛是刺击武器,殳,属于棒类,它是真正意义上最早的狼牙棒,晋代就有了。不过这玩意重,不是一般人玩不转它,主要是力士才可以使用的武器,有很重要的限制。
而戟不同,戟是戈、矛合一的器物。戈、矛可以分铸,也可以合铸,还有把多个戈头装在一个柄上的例子。戟就是这样的强大。特别是在战车里,持戟荡寇!同理,这玩意也就比戈、矛更加的贵重。滕公一下子不要钱似的要三万支戟,更离谱的是要弓和箭支。当然,滕公要弓和箭支是知道北秦人的弓箭利害,他要以弓箭制弓箭,所以他才要的弓与箭。
可这两样也不是便宜货,特别还有大量的盾与牌。在射仆大夫的嘴里,滕公已经知道,无定河之败,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赵军在面临北秦弓箭洗礼的时候,庞大的橹车却是调动不灵,相比橹车这种玩意,盾牌要轻便多了,所以滕公就要盾牌,可这还是不便宜。
郭亘不是傻B,他一听滕公满口的军情紧急,就猜到这老王八蛋八成九的是要白拿,而不是给钱,要是给钱,你说就是了,至于用大兵围府么?哦,你们赵国和卓氏采买武器,拿的是金是钱,跑来和我郭家买的时候,上下两瓣的张嘴,再用兵一围,这算什么?见过气人的,可没见过这么气人的。郭亘自然是生气,他沉声道:“这可真是意外,要说小小箭支,三五万的郭某也拿得出手,要说兵器,一万支铍,郭某也可以凑和,但大人要这么多,恕我郭氏还没有接过这么大的买卖,这个……怕是不行,要不将军将就一下,如何?”
正文 第六百二十九章:清风山下
更新时间:2010…1…10 22:32:27 本章字数:5203
滕公大怒,微微一沉,低声喝道:“我把你这低下铜臭的商人,平日里指着国难大发其财,现在国难当头,要你付出一点代价,却这般推三阻四!再有啰嗦,我滕糇认得你,可我手下的儿郎们却不见得认得你们了!”滕糇这老东西一发怒,手下的赵兵齐声大喝。
郭亘脸色发白,忽然又缓了一下,只见到一队赵国的官兵奔来,却是这榆次城令。这榆次城令大叫:“休要动手……”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榆次这个地方得到郭氏许多的好处,榆次城令自然是要替郭亘细说一二的。只是榆次城令只是一个区区城令而已,他的手下不过上百人,如何镇得住滕糇。好在他总算是一地之长,滕糇道:“你是榆次城令?”榆次城令方要说话,滕糇道:“不管你是不是管事,只是此事关系到我大赵的军机大事,容不得虚假托辞!郭亘,现在你光拿武器也不行了,老夫还要你拿军资三十万金!以资劳军!”
郭亘再和气也是火大,他手做戟指道:“我郭家对大赵的捐资,从没有短少过,好么,有生意,大赵交给卓家,现在不费而取,却来寻我郭家,你这匹夫之意,是否赵侯的君令?”
郭亘在这里用了一点心思,其它到了现在,有些事已经隐瞒不过去了,比如说赵国前方军队的失败,对于赵军的失败,郭亘是高兴开心的。小样,要你们赵国对不起我郭家,输了吧,输得越多越好。最好整个赵国都灭在北秦国的手里。现在滕公到榆次,郭亘也是知道的,晋阳的事也传开了,可怜此时的滕公过于急着到郭亘这里,催要武器,所以还不知道。
滕公道:“大胆郭亘,你私通于北秦,老夫听说了,大赵国只你郭氏一家有足够的盐出售,而天下目前,可以拿出大量的盐的,除北秦外,岂有它哉!”郭亘莫名其妙。只是这件事却是有因的。要知道滕公年纪大了,可以说是已经退在家中,平常都是靠自己从前的积蕴为生,这点钱赋虽然不算少,可说起来也不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国缺盐,他也就跟着遭了殃,老头吃的盐越多,花的钱自也就越多,他花的钱越多,这养老的钱就越少,如此一来,老头那个惨,每天最常吃的就是土菜,甚至一度的,老头想要卖自己的田!
现在老头重新得到了起用,他这样跑来发郭亘的火,就可见出这老头对郭氏大量走私昂贵的私盐的仇恨!可这一点郭亘哪里会知道,他道:“郭家的盐也是买来的,花的钱也非在少数,我郭某高价进盐,低价出盐,有时还要折本,我行的正,坐的端,你要有理,请赵侯下君令拿我,郭某认了,但这样纵兵为祸,老匹夫,我纵给你钱财,你消受得了吗?”
滕公大声道:“拿下!”这里就可以看出军事的力量了。赵兵大喝,一支支长铍向前,把郭氏一族围住。在榆次城里,郭氏虽大,有庞大的冶炼工厂,也有众多的工匠,人数多的时候,可达数千。这股力量绝对非同小可,身为大商之家,郭氏也有养剑手豪士的习惯,但面对赵国的这些士兵,纵然他手下的剑士再多,又能有多少?“慢————”郭亘大叫。
滕公扬手止兵,道:“你识相了?”郭亘仰天长笑:“罢了罢了,官夺民财,自古有之,郭义,你领军爷们去我们的府库吧,滕将军,你要的我们郭氏没有,但把个府库全给你看了,你能拿多少,要拿多少,想搬多少,要搬多少,自请随意吧!陶公说的好,钱财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哈哈哈哈……”陶朱公就是范蠡,他本是国宛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楚国费无忌当政,范蠡入越,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当勾践复国之后,范蠡急流勇退,毅然弃官。首先他到了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齐国请他当宰相。范蠡又到了当时的商业中心陶定居,自称“朱公”,人们称他“陶朱公”。
陶朱公做生意虽然牛B,但他名扬天下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说这“陶朱公”三字在后来,居然盖过了他越国上将军之名,这就有原因了。当时是一个士的时代,陶朱公自然算得上是一个士,更何况,他是一个国家的上将军,替勾践复国的传奇人物。从商居然盖过了他的官名,其关键就在于他三富而三散!每当陶朱公做生意发了财之后,他就会把自己的钱财四散而去,分掉给他的朋友邻居,他每散一次钱,不要多久,就又发大财,钱就又回来了,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并不是说暴发户乱花钱,也不是说陶朱公有本事,花多不可以再赚多少。
这里面真正的意思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生活的信仰。我们现在人总是为了钱而奔波劳苦,在这个物质的时代里,人基本都是钱的奴隶,而在春秋战国时的陶朱公,却已经参悟透了钱之为物。他不仅认识到钱多了会遭到人忌恨,还采用了一种放轻松的生活态度。
天下经商的人多,但能做到如陶朱公这样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走得脱的,真是没有几个了,也是由于陶朱公的这种生活态度,他一直活到了八十八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就更珍贵了。郭亘明白了此点,终于选择了放弃。当然,这也不是他就真的可以如范蠡一样看得开,放得下,而是他现在多少有些自得。因为对于他这样的大商来说,就算是给抢一下子,就能抢光他吗?何况他已经把相当一部分的资产运到了北秦国去。早在赵国攻打北秦的时候,他还有点担心,万一北秦战败,到时他的产业怕也就没有了,可是现在事情倒过来了,北秦军大获全胜,赵军失败的极为惨重,也是由此,郭亘放心了,只要在北秦的产业还在,他怕个屁!北秦国在,他在北秦三大金行(北秦国家金行、北秦人民金行、北秦商业金行。)里的存金就可以放心的使用了。只是,这个仇,他是真的记恨上了。
滕公冷哼了一声,转眼之间,他带着大军卷走了郭亘大量的器物和金财,这才走人。
榆次城令和郭亘议了一会儿,便行离去。和晋阳城不明不白的丢了不同,现在晋阳的动静太大,这相当于一次革命。在此时,农奴制度已经崩溃,现在是农民的时代,可就算是农民,在这个时候也是倍受剥削的,中国正进入到封建地主时代,不过在东方,比如赵国,这还是一个领土时代,领土时代和地主时代是不同的。相比起来,地主会小一点,一个地主的田地虽然会多,可不会多到离谱的境地。而领主就不同了,相当于国中之国,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领主一般的情况下不向国主上贡交赋,或是交的少,意思一下,而地主,是要交的。
秦国的卫鞅在变法,就是进行把大大小小的贵族领主变成中小地主的这个变法。
北秦由于建国的时候没有贵族,后来的北秦伯更是一个自私到顶的人,他宣布土地国有,虽然给百姓们种,但百姓也是要交赋税的,当然,这个赋税少的相就其它国家来说,是低到了令人发指的。现在的赋税还好一点,在战国的中后期,平民百姓的税赋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齐国曾经一下子把税赋提高了四倍之多,而秦国现在进行平和的税赋,可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高到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农民种十足的田地,却把超过六成的赋税交出去。
晋阳的革命是北秦国的一种方法。古代占领一地,往往都是委派官员,推行法律,可这总有着种种的问题,会关系的利益的再分配,北秦的方法就是杀光了晋阳三万多人,把整个晋阳城给血洗了,然后把城中的人财产没收,由于赵国的落后,山林有野人,外有戎胡人,这些人过着生不如死的野蛮生活,北秦人只要许以利之,就可以成功的让这些人变成北秦人。如北秦伯说的,再也没有什么关系比利益更加团结人。在赵国进行领主封建制度,对下层百姓的压迫越是严重配合,就越是对北秦国有利,对北秦的治理有利。按理说,这对于郭亘不利,可是这里面有一个学问,北秦人杀的正常都是贵族,而不是商人,北秦重商,北秦要的不是一门心思控制土地的地主贵族,而是那些商人大富。正是明白北秦国的国法,郭亘现在起了正式通好北秦的心思。这也是其它国家对商人不信任的一个原因。
儒家就是这样,他们认为商人无君无父,眼睛里只有利益,但求利之所在,就不顾一切的追求,而视国家大义于不顾。但这是错误的。关键就在于,国家对商人的态度,虽然国家重视商人,有了商人,就会富足,所以为了钱财,国家对商人一方面抬举,一方面却是想着法儿从商人手里弄到好处。甚至在一定的时候,对商人下黑手。所以对于商人来说,关键的不是别的,而是国家给商人的政策。谁的国家给的政策好,商人就投向谁。
赵国既然对不起郭氏,那郭氏谋去就之心,也就是情有可愿的了。不过现在说的是滕公。
滕公到底不是真傻子,他总算是知道了北秦军攻下了晋阳,于是,他决定攻打晋阳。因为对于赵国来说,晋阳太重要了。有着晋阳,北秦国就可以凭借着汾水河守卫已经占领的赵国之地,而赵国援兵攻打北秦,就会面临晋阳的劫击。同时,晋阳的大军也会直接威胁到赵国的安危。说白了,不拿下晋阳,滕公手上的这五万人根本没有力量援救赵侯。
算得上知兵识将的滕公立时带军马到了梗阳。梗阳。春秋时为祁氏邑,晋灭祁氏,魏献子为政,分其地为七县,以魏戊为梗阳大夫,此梗阳城名所由始也。现在梗阳属赵。
滕公带着五万大军到了梗阳,招募了两千兵马,然后渡过了汾水,大军直向晋阳而去。
但是滕公算错了一点,他得罪了郭氏。本来对于这场的战事,郭氏是做商人本份的,不想出面,可是由于滕公对郭氏无礼,所以郭亘派出手下去向北秦军报信。一来滕公的大军行动不便,二来他要先到梗阳,所以行路自然是长了一点,于是,在赵军士兵向北秦晋阳而去的时候,北秦军已经先行一步知道了这个消息。在这里可以看到两个将军的区别了。
滕公是一个老将军,他七十多岁了,有十多年没有履及疆场,可北秦军的将领却是一个年纪不过二十的年青人。一老一少,反应了北秦的年青与赵国的老迈。其实赵国老吗?当然不是的,而是北秦太年青了。年青,这是北秦伯的治国之术。北秦伯认为,一支军队,它的将军,无论如何,也不能是一个老头。想也是知道,卫青那么牛B,可年纪一下就不行了,而霍去病后来居上,他从戎的时候不过十七,到他死的时候,也才是二十五岁,一个男人最年青丰茂的年华,这就是两个将军的区别了。那就是年青人那热火一样澎湃的积极进攻的精神。北秦伯一向强调,进攻之说,他认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就算是真的守,也要有守有攻,唐时的张巡守城的时候,动不动就出城打一个小反击,逼得叛军对此没辙。
虽然滕公进攻晋阳,但他采取的方法是缓!是的,就是缓,因为要攻城,所以滕公建造了很多攻城的器物,事实上,整个梗阳给他搜刮的不轻。其中滕公还拆了梗阳大户的大梁当成撞木,又打造云梯三百,橹车一百,浩浩荡荡的向晋阳而去。从他到梗阳开始,到他正式发兵,用足了五日的时间,然后他兵发晋阳,可是这无形之中,他给了晋阳守军足够的时间。
北秦军怎么打晋阳的?飞快的行军,保密的行动,然后化妆突袭,随后大军直接的攻下了晋阳。赵国攻打晋阳和北秦人攻打晋阳,这就显示了这两种的军事思想。这场战争的经过后来载入了北秦军史中,在北秦军的军事教材里,充当了反面的角色。连北秦伯看了之后也是大生感叹,并且觉得莫名其妙。在当时,对于北秦军上下来说,赵军的这种缓慢的行军思想,真是让人不可捉摸。因为这样的行军,可以让北秦军方面全面的了解赵军的行军路线。
既然赵军的行军路线暴露给了北秦军队知道,那北秦军怎么可能不打伏击战呢!
其实滕公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当然会知道北秦军有可能打伏击,就算不是北秦军也会有其它的军队打这样的伏击,在当时,打伏击是很正常的事,可埋伏大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