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的力量-南海扬-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3集团军军部重返山城重庆仅仅逗留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便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开始全面开展入藏作战的准备工作。集团军必须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拟定了战备输送计划和各种保障计划,进行紧急补充和组织调整,按照中央军委的时间表,兵员的补充必须在一周之内完全,十天内完成装备的调整和补充。在短暂的休整之中成都军区迅速从预备役人员和新兵之中抽调兵员15000余人补充入第13集团军之中基本补齐了缺额,配备、充实了各类技术骨干。
而在装备方面,由于成都军区的防区包括中印、中越两个方向,而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完全不同,作为军区面向两个方向预备队的第13集团军装备配置一直都比较麻烦。中越边境战区属于热带亚热带丛林和山地,不适合大规模的装甲坦克部队的机动;而中印边境,除边界上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外,山里山外都是高寒地带,虽地处高原,相对海拔却也大多是平地,适宜机械化部队的行动。所以当接到中央军委入藏作战的指令之后,李光汉少将需要着手准备的是并不是如何减少部队的重型装备,而是将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全副家当运上高原,赶赴战区。
也许是太多的传说使这片土地变得神秘,也许是太高的海拔使这片土地变得遥远。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西藏,这片地处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总是和神秘、遥远、艰险等等让人望而生畏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对于中国陆军而言,既然连遥远的异域都可以征服,那么在自己的国土之上他们更可以随心所欲的出现在任何地方。对于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而言,遥远的西藏更并非是不可征服的天域。
不过谈到大军入藏,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新近建成的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总长1956公里,其中新近建成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穿越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达4300米。在以前,驻藏部队的人员和物资进出西藏主要依赖公路和航空,但公路运输周期长、风险大,航空运输则成本高。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对外贸易运输成本降低了70%,在为了众多入藏的游客提供了方便之余,更在国防领域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按照西方军事观察员的推算青藏铁路可以使中国政府每年向西藏运送超过500万吨的物资,更可以在一个月内运送多达12个以上的陆军轻装步兵师。
当然,从纯军事角度来说,这也是并非是夸大其词的。中国陆军的一个轻装步兵师,战斗病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合计在1。5万人左右,总装备重量,一般不超过1。5万吨;集结部署期间每天消耗的物资一般不超过400吨,作战期间每天消耗的物资大约在800…1000吨,按年运送500万吨物资算,每天运送1。3万吨,以青藏铁路每天对开平行能力20对,22节每节60吨物资、100个人计算,完全有能力完成上述的要求。而且在战争状态下运输能力会提高近一倍,当然不只是铁路运输,还有空运和公路运输,所以迅速部署12个陆军师甚至并不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不过乘坐着舒适的火车进入西藏并非是每一个中国陆军士兵都可以享受到了厚待,在众多重型装备将利用重庆到西宁的铁路线运低本次高原作战的后勤中转站—西宁,再利用青藏铁路开赴拉萨之外,李光汉少将下令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一线步兵分队均利用川藏一线的公路入藏。
自古以来中国内陆进入西藏便有两条主干道,一条是北线,也就是经青海进入西藏,从青海入藏的两条路,一条是青藏线,严格意义上应该是指109国道中西宁到拉萨路段,其中西宁至格尔木路段782公里,格尔木至拉萨段1160公里。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最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另一条是青康线,也就是与文成公主的故事紧密相连的唐蕃古道。唐蕃古道就是1300多年前唐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那条大道。藏族称其为“迎佛路”。这条大道的起点是唐朝古都长安。不过今天这条古道的起点已经转移到了青海的西宁。从西宁出发走214国道,在西藏类乌齐改走317国道至那曲,走109国道至拉萨。
按照某些自驾游爱好者的描述“都说进藏难,那是没走青藏公路,就是开辆夏利也能从格尔木轻松进藏”、“道路笔直,车行平稳,CD音乐从未跳过”。在这条由中国人民子弟兵用生命筑起的北起青海格尔木、南到拉萨的青藏公路之上全程都是柏油路,自1954年建成之后,一年四季通车,承担着85%的进藏物资和90%的出藏物资的运输任务。
不过无论是快捷高效的铁路还是坦荡的青藏公路,显然都不是李光汉少将的选择,他为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选择的是自古以来入藏的险途—南线—川藏线,川藏公路是指318国道成都—拉萨的一段公路,从成都开始,经雅安、康定,在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驶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沿河而上、经瓦斯沟,很快就到达古城康定。耳熟能详的“康定情歌”早已使康定名扬天下了。位于大雪山中段的折多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真正的藏区便在此山以西。所谓“不过折多山不知川藏公路之难”,这里的山口海拔4250米,折多山一线的地理地貌由于受岷江、大渡河等水系的强烈切割,地形高差大,沟壑密布,山岭纵横,且林木茂密、气候温润,带有典型的亚热带温湿谷地特征。下折多山,过新都桥,地势渐渐趋缓,山岭也不似行前那般险峻,真正的高原之旅从此开始。
“在西藏跑了20年车的老司机,都不敢走川藏北路”,由于南线路途短且海拔低,川藏公路进藏之时也多行南线,不过李光汉少将却显然不忌讳这个,在他的安排之下以公路行进的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两个主力师—第37摩托化步兵师和第149机械化步兵师分别从南北两路进发,最终在拉萨会师。军人李光汉少将的这一命令曾令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士兵们在沿途颠簸之余骂娘不止,但是当这些全军的一线部队在经过了艰苦跋涉抵达拉萨之后,却惊奇的发现,比起那些乘坐火车早已抵达拉萨的后勤保障部门和装甲、炮兵部队的同僚们相比,他们丝毫没有出现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高原反应的症状,几乎一下车就可以作战,状态良好。
“走川藏线几乎不用特别进行抗高山反应的训练。这条公路从四川盆地的成都开始,一路西行海拔慢慢升高,虽然有很多海拔超过4000米的大山,但只是很短时间的通过,且川藏线多数地区植被丰富森林密布,含氧量相对较高。部队一路走来既磨练的意志和战斗品质,而适应了高原作战的需要。”在抵达拉萨之后,李光汉少将第一时间所要作的除了整肃自己的部队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迅速与即将并肩作战的兄弟部队取得协同。
此次入藏作战的中国陆军地面部队纳入李光汉少将指挥序列之中的除了成都军区的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所属的2师3旅之外,还有兰州军区第21集团军第61高原应急机动摩步师、第47集团军第55、第56高原摩步旅,以及西藏军区驻军的野战主力—第52、第53山地步兵师,一时之间可以说是重兵云集。不过这么多精锐部队一时间会聚一堂,多少也给李光汉少将出了不小的难题。
特别是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所属的第61高原应急机动摩步师,可以说是兰州军区的“宝贝疙瘩”,其前身是原红28军,新四军第2师4旅,华野2纵4师,可以说是根红苗正的正牌红军师,也是兰州军区唯一一个应急机动步兵师,约17000人,摩托化编制,辖第181和第182两个红军团,号称是兰州军区的第一主力。传说这次为了调第61高原应急机动摩步师入藏作战,成都军区司令员张陵中将可以在中央军委那里没少下工夫,更祭出了“激将法”故意和原第61摩步师政委张海洋中将一起在兰州军区司令员李天元上将面前大肆贬低第61摩步师的高原作战能力,这才引出了第21集团军所属的第61高原应急机动摩步师入藏参战。
当然传说终究只是传说,实际上作为兰州军区的战略值班力量—第21集团军的第61摩托化步兵师本身就负责着中印边境西段地区的防御任务与负责东段地区防御的第13集团军第149师同属于战区应急机动部队。部队常年在中国西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进行的演习或驻训,足迹几乎遍布了新疆的昆仑山,帕米尔高原,西藏的念青唐古拉高寒山区和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而此次对印作战,第61高原应急机动摩步师更是主动请缨。根本无须激将。
而在入藏的路线之上,第61高原应急机动摩步师更是占尽了天时、地理,第61摩托化步兵师和第21集团军各支援部队从秦岭脚下、六盘山麓、贺兰山阙、嘉峪关城驻地多路多方向同时向拉萨预定集结地域开进,横跨陕、甘、宁、青4省区,机动1700多公里,在“天路”青藏线上汇成滚滚铁流,上演了一幕蔚为壮观的现代远程奔袭作战。第13集团军的前锋部队还没有抵达拉萨,第61高原应急机动摩步师已经在拉萨地区建立起了前进基地,向日喀则方向挺进了。
日喀则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南与尼泊尔、不丹、锡金三国接壤,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地区,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地区。可以说是独控藏南的战略核心,从古到今的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西藏地区近代历史之上无论是南方尼泊尔沙阿王朝剽悍的廓尔喀军队,还是装备精良的大英帝国的远征军都曾以日喀则地区作为入侵西藏的前进基地,而中国军队要想保有全藏,仅仅拱御拉萨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战线前推至日喀则一线,才有可能真正的拒敌于国门之外。
日喀则在藏语之中被称为“溪卡孜”,意思为“土地肥美的庄园”。这里地域广阔,沃野千里、牧草丰盛,素有“西藏粮仓”之称。源远流长的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两岸的河谷平原,地势平缓,土层较深,水源充足,适宜青稞等高寒农作物的生长,藏南谷地则是西藏高原草质最好的牧场,西藏闻名的“桑桑酥油、帕里牦牛、岗巴羊”就产在该地区。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战争状态之下,屯兵于日喀则地区对于缓解高原地区作战巨大的后勤压力。
“中国人想利用常规武器上优势逼迫我们就范—停止对孟加拉的进攻,同时重新回到屈辱的谈判桌上去。面对敌人的如意算盘,我们只能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他们:要么给予印度足够的生存空间,要么接收全人类的末日审判!”在新德里的大型地下掩体群之内,疲惫的印度武装力量实际最高指挥官—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正利用印度国家战略核司令部的联络系统向遍布印度全境的核武装力量进行着紧张的战前总动员。
加尔各答方面糟糕的战略局势和长途的奔波劳累已经几乎击垮了这个曾经雄心勃勃的将军,目前摆在他面前的几乎是一局死棋,而唯一可以为印度带来一线生机的可能只有印度那并不强大的核武库了。利用核武器巨大的毁灭力量作为威慑,印度或许可以阻止中国和巴基斯坦目前在边境地区集结的重兵集团,同时全力以赴迅速摧毁孟加拉的国防力量,从这个贫穷的邻国身上压榨出足够印度继续生存的资源,这可能是印度这个大国死中求活的唯一机会。
对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北中国军队的调动和集结情况,乔京德尔并非一无所知,毕竟十几万大军开进高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无法完全保密的。而中国政府和军队对于在西藏地区的军事行动更是毫无掩饰。按照北京当局的说法,中国对于印度次大陆半岛半岛目前的局势和新德里军政府“穷兵黩武”的行径充满了“忧虑”,为了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中国政府将在西藏地区部署“一定数量”的地面部队,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这完全是赤裸裸的武力威胁。”虽然中国政府仍没有向全世界公开自己对印度的要求,但是来自北京的特使已经秘密的向新德里宣告了中国对印度的最后通牒:中国政府要求印度军队立即终止对孟加拉国的一切军事行动,遵守此前曼莫汉。甘地内阁与中国政府所签定的《中印马六甲及印度洋地区和平协议》的相关约定,向中国和东盟支付战争赔偿并着手削减进攻性武器。否则中国政府将终止与印度之间达成的停火协定,中印之间的战争状态将继续保持下去。
“如果印度政府仍执迷不悟,将希望寄托于一两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上的话,那么中国政府将在必要的时刻先发制人,摧毁印度威胁地区和平的远程战略打击能力。”在来自北京的最后通牒之中,中国政府毫不留情的揭穿了乔京德尔的如意算盘。显然中国政府同样清楚印度目前虚弱的现状,核武器已经成为了印度国家战略安全的最后的支柱。如果此刻接收中国政府的和平协定,印度这个国家的命运或许还不至于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是乔京德尔却主观的认定这不过是中国人的虚言恫吓。
“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全部摧毁印度的核武器发射平台,而只要我们的核打击力量在首轮打击之中有30%以上的力量幸存,那么印度就足以让印度的敌人付出他们难以承受的代价。”虽然对于中国二炮和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经历了马六甲地区惨败的印度军方仍心有余悸。但是作为国之利器的战略核力量的隐蔽和防护程度与野战目标毕竟不能同日而语。何况印度是一个拥有辽阔战略纵深的大国,在中国海军的长臂“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在孟加拉湾遭遇重创之后,中国似乎已经基本丧失了对印度南部地区的打击能力,所以即便已经触及了大国之怒,但是乔京德尔仍有信心印度可以凭借着自身的核力量度过难关。
乔京德尔信心满满的话语可以说讲对了一半,或许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全部摧毁印度的核武器发射平台。但是这并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