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冰心作品集-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城里回来,客厅里已经有人在等着我!一位年轻的女同志,笑盈盈地站起来,迎上来

和我握手,“您还记得我吧?

王忆慈——老母鸡……”我高兴地搂起她来,“怎能不记得?

你简直是个大人了,听说你当了保育员了,这下子可真成了老母鸡了!”

我认识王忆慈,是五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住的房子离我女儿的学校很近,一放了学,

她的同学们都到我们家里来温课。说是温课吧,女孩子们在一起,就像小鸟儿一样,吱吱喳

喳的,她们端几张小椅子围坐在廊子上,又说又笑,常常闹得我看不下书,也写不出文章,

但是若有一天,她们忽然不来了,我又感到闷得慌。

这几个女孩子,都是属牛属虎的,也都有“外号儿”,比方说什么“小猴”,“傻丫

头”,“胖奶奶”等等,“老母鸡”最小,大家也叫她小妹。其实她不一定最小,她们“叙

齿”的那一天,我在窗内听见大家问她:是哪一月哪一天生的,她说:“我只知道我是属虎

的,我母亲生我的时候,父亲不在家,两年后,父亲回来,母亲已经死去了……”这些话使

得这一群小鸟似的女孩子们暂时静默了下来,我站起来,从窗内细细地看了王忆慈一眼:小

小的个子,两条细辫子垂在胸前,脸上微微的有几点雀斑,眉清目秀,一团儿的天真和温柔

——这时大家几乎是同声地说,“不知道没关系,就算你最小,我们都是你的姐姐!”说着

大家把王忆慈围了起来。

后来我问我女儿,王忆慈的外号儿是怎么来的。我女儿笑说:“王忆慈最喜欢小孩子,

到哪儿都是一群一群的孩子围着她,就像一只老母鸡似的。”因此当她们这一班高中毕业

了,王忆慈没有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而去当一个托儿所的保育员的时候,大家都不觉得奇

怪。

这一天,我们坐在我院子里的树下闲谈,王忆慈说:“我的父亲愿意我学医,我也完全

同意,五年前的夏天,正在我准备大学的入学考试的时候,我们胡同里成立了一个托儿所,

院子里几位年轻妇女刚参加工作,都高高兴兴地把孩子送了去。可是李大嫂从外面回来,眼

睛通红,我问她怎么了?她不好意思地勉强笑了笑说:‘刚才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孩子到门

口不肯进去,那个保育员出来了,一点笑容也没有,嘴里说:怕什么,快进来!一面连拉带

扯地把孩子拉走了,我站在门口,听见孩子在里面哭,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其实呀……真

是……’

“您知道我从小没有了母亲,父亲出差的时候多,我是寄养在人家长大的,我的那个干

妈待我一点也不好,后来,父亲在北京长住了,每逢星期六,他下了班就去接我回来,星期

天下午又把我送去。我记得那时父亲的那一间衾枕凌乱、桌椅蒙尘的屋子,对我已是天堂!

我们吃完饭,父亲默默地抱着我坐在灯前,他用长满了胡子茬的脸,挨着我的耳朵,轻轻地

说:‘忆慈呵,你想什么呢?怎么总是傻子似的?’总要到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是睡在父

亲身边的时候,我才活泼了起来,有说有笑,父亲做饭洗衣服,我给他拿这个递那个,跳跳

蹦蹦地,父亲也显得十分高兴,到了下午,看到父亲替我归着东西,我就又‘傻’了,我低

下头,两只手紧紧地抓住一块手绢,坐在床角里,一直坐到该走的时候。到干妈家的路上,

我的脑子里只涌现着干妈冰冷的脸,‘怕什么,快进来!’就是第一句打进我的头里的话—

—而这句话恰恰就和李大嫂刚才所重复的一字不差,我的双手忽然颤抖起来了!

“到了我进小学的年龄,我说什么也不到干妈家去了。我告诉父亲我会管自己,还会帮

他做事。从那时起,我和父亲快乐地生活着,我从小学读到高中。

“我们院子里的孩子都和我好。第二天,我看到李大嫂的孩子又哭着不肯去托儿所,我

就同李大嫂说,‘您把他先放在家里吧,我替您看着。’李大嫂说:‘那怎么行呢?’可看

见孩子拉住我不放,她也就忙忙的上班去了。别的孩子看见李家的孩子不去,他们也都不去

了,直拉着我转圈儿。我有些后悔,我想,这样做岂不是拆托儿所的台?过了几天,听说那

位保育员嫌累,不干了。街道上几位委员急得直转磨。我忽然想,我来当吧,那怕先做一

年,等托儿所有了人,我再考大学也不晚。

“托儿所这玩意儿,可不简单,唱歌吧,跳舞吧,这些我都不怕,只是整天的一个人带

三四十个孩子,一个孩子一个脾气,有时也真心烦。但是我一想到我自己小时候的苦处,再

看看每一个孩子,觉得个个都可爱。头几天乱过去了,孩子们很快地便和我熟悉起来,当我

每天站在托儿所门口,看到孩子老远地看见我,就挣脱母亲的手,欢笑着向我奔来的时候,

我的心中就阵阵地发热,母亲们笑着走了,我的眼泪反而落下来了……

“我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我,母亲们更是兴高采烈地支持,我们的托儿所渐渐地不但

办日托,也办了全托。奇怪得很,这时不但母亲们不让我离开,我自己也不肯离开了——事

实就是这样,我一直干了五年,我想,我还要一辈子干下去……”

说到这里,她忽然低头看了看手表,连忙站起来,抱歉地说,“我该走了。今天是星期

六,有个孩子家里打来电话,说是他妈妈摔了脚,没人来接,我就把孩子送回去了,恰巧他

家就在这附近,就顺便来看看您……”

我恋恋不舍地送她出来,我说,“忆慈,你是个受到表扬的保育员,请告诉我,是什么

力量鼓舞着你,使你以保育儿童做终身的事业?”

她低了一会头,想了想,笑了,“开始的时候,我是以我的干妈做我的反面教员,回忆

痛苦的过去,我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从前的自己,从心里加意地体贴照顾。这些年来,受了

更多的社会主义的教育,我进一步体会到,我身边的这些孩子,不但是父母们的儿女,也更

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小公民,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快乐、勇敢、爽朗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

值得我献上终身的心血的。这话也许说得太高太远了吧?事实就是这样……”

她匆忙地笑着和我紧紧地握了握手,就走了。我呆呆地目送着她,直看着她转过墙

角……

五年前在我窗外坐着的那些女孩子,都已愉快勇敢地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了。王忆慈是

其中的一个。在“六一”儿童节的快乐气氛中,我特别想起她,因记之如上。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日报》1962年6月1日。)《春秋故事》读后

有人给我送来一本《春秋故事》①,我拿起从头看去,看得我满心欢喜,不由得拿起笔

来,写几句介绍的话。

这话说起来就远了!这些年来,我有过不少的机会和青少年谈话,这些求知欲十分旺盛

的孩子,常常对我表示他们的苦恼,就是他们感到他们的知识领域里,缺乏着一种很基本很

宝贵的东西——祖国历史的基本常识。有些中国的成语,说出来他们不懂,有些中国的历史

人物,说出来他们不认识。

找书看吧,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看起,而且文言文看起来有困难,就是看懂了,也不

知道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年月,究竟离他们的时代多远?发生在什么地方,就是说发生在现代

的什么地方?比方说吧,他们听到“老马识途”这句成语,他们就去找这个故事的出处,他

们找到了从前的《国文教科书》中的一课: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故道。

①《春秋故事》,林汉达编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看了这一段,即使

他们知道桓公是齐国的国公,管仲是齐国的大臣,齐国是在现在的山东省,但是孤竹国在哪

里呢?

这事情发生在什么年月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他们读过的故事,在他们脑子里的历

史和地理的图表中,安不上一个固定的位置。

这本《春秋故事》的好处,就是把中国历代的历史故事,按着年代,以常见的成语为

题,比如《千金一笑》、《一鼓作气》、《搜孤救孤》、《卧薪尝胆》……一段一段地用以

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既明白又生动的讲述下去。最好的是,遇到年代就注上是公元前多

少年,遇到地名,就注上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比如说《老马识途》这一段吧,我们看过之

后,就知道这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63年,离现在已有二千六百二十五年了。孤竹国是在现

在的河北省庐龙县到内蒙古自治区朝阳县一带地方。还有更好的是,遇到难字,比如古地

名,人名,也都给注上音。这使我想起,我自己小的时候,没日没夜地看古典小说,如《三

国演义》和《水浒传》,当看得入迷的时候,遇到难字既顾不得问人,也不会查字典,就这

样牵强附会地读了下去,所以到现在有些难字,还是照着几十年前我自己给安的字音念的!

这本《春秋故事》,前面有一幅“春秋地图”,古代的地名印的是红字,现在的地名印的是

黑字,两两印证,一目了然。后面还有“中国通史年表”和“春秋大事年表”,以及“难字

注音表”。这对于我们的小读者,甚至于像我这样的老读者都有极大的帮助的。

正如编者在前言里所说的:“咱们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比哪一个国家都长,有意思

和有趣儿的历史故事,比哪一个国家都多。”我们有这么一个巨大的历史宝库,我们中国的

小读者,也应当是最幸福的。我自己一直都在想望着会有《春秋故事》这样的适宜于少年儿

童阅读的中国历史故事出世,现在,我的愿望实现了,而且编者还说:“我们打算从古到

今,编一套《中国历史故事集》。”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我和万千的小读者一起,都在兴奋

地等待着!

(本篇最初发表于《人民日报》1962年6月1日。)孩子们的作品

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前夕,各报纸刊物上都刊登有儿童的作品,也有文章,也有图画。看

了实在叫人兴奋、喜欢。我甚至于想,为什么每年在儿童节时候,报纸编辑们总是紧张地向

大人们要稿呢?如果每年这时候,多刊登些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定会耳目一新,孩子们得到

了观摩和鼓舞,大人们也得到了快乐和启发。

文艺作品是时代的风雨表,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当时社会的思想感情,比方说,小朋友童

天齐写的那篇《雨》吧(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第六版),他说:“好雨!

我真要谢谢你,你慷慨地为丰收而工作,你与冬雪齐美,你给农业带来多大的好处

呵!”、“雨!你要是常这样及时地下,那该多好呵!”他说的都是我们心里的话,只是句

子更短,更有力,像“好雨!”是从喜悦的心中发出的喝彩。“雨!”是喝彩后的恳求的

“再来一个”!此外,他描写下雨,也有十分形象化的句子,像“雨点不住地打着地,仿佛

天上有大喷壶,给大地洗澡”,看到这里,我微笑了,如果我写下雨,我该想不出这样的句

子吧?我仿佛看到这位五年级的小朋友,在淋浴的水龙头下,湿漉漉的短发粘在额上,一面

大声欢笑着,一面用双手掠去眼睛上面的水珠……

我也爱看孩子们画的画,那么大胆,那么充满了想象,又充满了生活,一点不受“清规

戒律”的约束。比如说,五岁的小画家黄黑妮画的猫——在第二届国际儿童美术展览会,得

过一等奖的,就精神虎虎,那一对发光的眼睛,亮得出奇!

那光彩,那形态,都不是可以从“临摹”上得到的。还有,小画家们给他们的画题名的

时候,也往往是出人意料之外,入乎情理之中,令人叫绝的,像黄黑妮把她画的那幅三个小

朋友看花的画,叫做《只许看不许摘》,这就把她对于小朋友应该怎样赏花的看法,也放进

去了!

看到孩子们动人的作品,欣赏之余,最能表达出我们欢喜感谢的心情的,还是这一句话

“毛泽东时代的孩子是幸福的”。我们鲜嫩的蓓蕾,在光天化日之下,风调雨顺之中,一定

会万紫千红盛开怒放,但是我们做为前一代的,还是人人有责。为着爱护我们可爱的接班

人,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细致深入地诱导着他们永远往自然、清新、朴实、健康的路

上走。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晚报》1962年6月3日。)一只木屐

淡金色的夕阳,像这条轮船一样,懒洋洋地停在这一块长方形的海水上。两边码头上仓

库的灰色大门,已经紧紧地关起了。一下午的嘈杂的人声,已经寂静了下来,只有乍起的晚

风,在吹卷着码头上零乱的草绳和尘土。

我默默地倚伏在船栏上,周围是一片的空虚——沉重,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苍茫的夜

色,笼盖了下来。

猛抬头,我看见在离船不远的水面上,漂着一只木屐,它已被海水泡成黑褐色的了。它

在摇动的波浪上,摇着、摇着,慢慢地往外移,仿佛要努力地摇到外面大海上去似的!

啊!我苦难中的朋友!你怎么知道我要悄悄地离开?你又怎么知道我心里丢不下那些把

你穿在脚下的朋友?你从岸上跳进海中,万里迢迢地在船边护送着我?

过去几年的、在东京的苦闷不眠的夜晚——相伴我的只有瓦檐上的雨声,纸窗外的月

色,更多的是空虚——沉重的、黑赳赳的长夜;而每一个不眠的夜晚,我都听到戛达戛达的

木屐声音,一阵一阵的从我楼前走过。这声音,踏在石子路上,清空而又坚实;它不像我从

前听过的、引人憎恨的、北京东单操场上日本军官的军靴声,也不像北京饭店的大厅上日本

官员、绅士的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