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冰心作品集-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下午,他的谈话使我欢喜而又兴奋,我趁今天早起神清气爽的时光,来向你们报道我所
听到的一切。
这位老人和我同岁,也是“世纪同龄人”了,他高兴而又慨叹地说:“从我离开祖国三
十五年,我已经回来三次了。
第一次是一九五九年秋天,我首先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环顾四周,天安门楼披上了庄丽
的新装,两旁的高大建筑,是那样地端严肃穆,路上来往如织的行人,都是那样地健壮愉
快,我高兴得落下了泪。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又到海外去,我觉得我胸背也挺直了,说话
的声音也洪亮了!第二次回来,是一九七六年的春天,那正是‘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周总
理又逝世了,到处看到的都是伤心惨目的景象,我的心凉了下去,觉得似乎中国一下子又垮
下来了。但是,这一年的清明节,我又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到那花山,那诗海,那愤激奋发
的人潮,我的心血又沸腾了起来,我流着泪握着一个正在抄诗的少年的手说:‘好好干吧,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但我还是怀着不安的心情回到海外去的。这次回来,是第三次
了,我所看到的比我在海外所想象的或听到的好多了。
只有您和我这么大岁数的人,才能体会到把‘四人帮’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到现在这个
样子,是多么不容易!当然我也看到了许多缺点,比方说,都市的大街上有一些青年人,穿
着五颜六色的奇装异服,留着长发和胡子,嚼着口香糖,哼着海外六十年代流行的、有教养
的外国人也不唱的小曲!但是,在我的亲戚和朋友家里,却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他们的
第二代,也就是四十岁左右的人吧,这些人在他们工作的单位里,多半都是骨干。他们在吃
和穿上都十分俭朴,最使我感动的是在他们居住的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里,小小的一张书桌
上,他们还在认真地辅导他们孩子们的学习,直到孩子们睡了以后,他们才开始摊开图纸或
拿出书本,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工作!而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我们的第三代吧,大都是健康
活泼的、大方有礼的。单就这些孩子们对我这个海外归来的陌生老人,那样的恭敬和温暖来
说,我就觉得我们中国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亲密关系,并没有丢失。这使得我习惯于
‘金钱第一’的社会空气的人,忽然闻到了一种健康清新的气息!
“我承认我们中国在科学技术上,是远远地落后于西方的,但是我们有这么多年轻有为
的青年人少年人,只要大家万众一心,艰苦奋斗,迎头赶上,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是
大有可能的。但一定要‘万众一心’,一定要‘艰苦奋斗’,不然的话就难说了,您说是
不?
“至于我们海外华人呢,我们也有我们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他们也都是热爱祖国的。他
们都愿意在科学技术上,尽上自己的所知所能,给祖国的社会主义大厦添砖添瓦……”
他的红光满面的笑脸,和恳挚洪亮的笑声,一直在我面前耳中荡漾。亲爱的小朋友,记
得我小的时候,总喜欢坐在老人旁边,听他们谈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将来的憧憬。他们的
话对我往往有很大的启发和鼓励。现在我把这位老人的这段谈话,珍重地告诉你们,希望你
们知道了也记住:有多少我们海外的亲人们,把对祖国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
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呵!
此信到时,你们已经考完了学期考试,在欢度春假了,祝你们健康快乐!
你们的朋友冰心1980年1月22日为的是要记下这几句话
前几天有几位《北京晚报》的编辑来看我。二十年不见了,光阴逝水,人事沧桑,在一
阵兴奋而杂乱的谈话之后,他们就言归正传,要我为他们的报纸继续写点短文。
我笑说:“二十年之后,要我再弯下腰去‘拾穗’也就不太容易了。”
一位“老”编辑笑着说:“我记得二十年前的一天,我来取稿的时候,您曾同我说过,
周总理很鼓励您写《拾穗小札》。就是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里,总理对您说过:‘冰心同
志,你又在写文章了,好嘛,继续写下去。’”
我呆了一呆,说:“我怎么一点都记不得了?”
另一位“老”编辑笑说:“是的,一点不错,那时期大约是在我们报纸发表您的短文
《走进人民大会堂》之后,广州会议之前。他一回来就告诉我,我们还告诉了我们的一位领
导同志,她也记得。”
我想了一会,说,“你们把这几句话再说一遍。”
一位年轻的编辑连忙从小本上撕下一张纸来递给了我,我又向他借了一枝笔,把这几句
话记了下来。
他们走后,我就陷入了沉思。在细细的回想之中,我的心潮一浪高过一浪!它不断地冲
击着我的记忆的岩石,喷溅出一朵朵璀璨的浪花!
那几年,我们常有机会在人民大会堂里见到总理。他在百忙之中,回头看见你,总会同
你热情而爽朗地招呼,也总会同你说几句关切而鼓励的话。这些话像春天的细雨,不论是参
天的万木或是一针的新碧,都得到了滋润……
电话的铃声响了,是那位年轻的编辑来催稿了。
我提起笔来,写下这段短文,只为的是要记下这几句话!一九八○年二月十一日致台湾
同胞
亲爱的台湾同胞们:
北京中央广播电台,挑选了我的三篇小说,向台湾同胞们广播,我感到高兴而又惭愧!
我没有深入群众的生活,写作的视野不宽,深度和广度都很不够,这三篇东西都是当时当地
我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有感而发的,第一篇《两个家庭》是1919年写的,也是我的第一篇
小说创作。那时的中国政府腐败无能,使得学成归国的有志的年轻人,爱国有心,救亡无
力,小说中的陈先生就是顶不住环境的压迫,而抑郁致死。第二篇小说《分》,是写193
1年我自己在医院里耳闻目见的,因为社会上的贫富悬殊,使儿童们一出生就走上不同的道
路,不甘受悲惨命运的支配的,就要勇敢地起来反抗。第三篇是1943年我在四川重庆所
目睹的、许多家人在沦陷的北平,而身居敌后的重庆,妻离子散,生活不安,当时的重庆中
国政府又无心抗战,因而在敌后的许多单身人中,发生了种种不应发生的悲剧性的社会问
题。这使我想起自从台湾和祖国分离以后,一定也会有许多类似的情况,何年何月我们才能
驱散这重重的云雾呢?
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台湾,更因为在台湾还有我的亲戚朋友,以及我神交已久的作家
们,使得我对于这座离开母体三十年的台湾宝岛,常是念念不忘。我常想我们只相隔盈盈一
水,为什么在世界各地侨居的同胞都可以万里迢迢,归来欢聚,而我们却不能享受这种快乐
呢?我在北京曾会见过从美国或其他地方回到祖国探亲访友的作家,并从国内的许多文艺刊
物上,看到许多台湾作家的作品,我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还要出版一些台湾作家的作品。这
些作品里都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台湾的历史事迹和台湾现在的社会情况,使我
对于台湾和台湾的作家有更深的向往!是什么人为的阻力,使得我们不能同声相应,同气相
求呢?
亲爱的台湾同胞们,台湾和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的潮流是不会倒
退的,也从来没有倒退过!顺应潮流,推进潮流,是我们十亿同胞的共同责任,尤其是作家
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都用我们的一支笔,满腔的爱国热情,共同来完成这神圣的事
业吧!
冰心一九八○年二月十六日春节“时代文学丛书”自序
这本集子里的小说、散文和诗歌,都是从1979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桔
灯》和《冰心选集》里选出来的。
这两本集子以外的旧作,数十年来,几经离乱,大都散失了。
至于1976年以后写的一些散文:《晚晴集》,已交给天津人民出版社,尚未能选出
编入。
重新看了这些篇目,半个世纪以来的一桩桩往事,一幕幕情景,过电影般真切地掠过了
我的眼前,引起了我的一些怅惘和一些喜悦……
香港时代图书公司,要把我的这些零碎的生命中的短小记录,编入“时代文学丛书”,
列入当代作者的鸿篇巨著之后,虽然大海不择细流,但我仍是十分惭愧的!一九八○年二月
廿九日呵,团城的珍珠
我是在听过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的广播以后,满怀着乐观兴奋心情,登上北海团城
的。
这座我所见过的世界上最小的、我最喜爱的城堡,珍珠般地镶嵌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城的
中心。西望是远在数十里外连绵围抱的西山,东望是近在眼前亭台掩映的景山,在北海和中
南海这两片“海”水上,春冰未泮,“海”面上还笼罩着一层光雾,而今天,在北京人们的
脑海中,已经是春水涟漪,春光荡漾了!
中国妇女轻工产品展销会,就是在万众欢腾的时刻,妇女自己的节日之前,在北海团城
举办的。
我缓步登上弯曲的层阶,上到城头,在璀璨的阳光和清新空气之中,穿过苍松翠柏,拜
访了举办这个展销会的负责人。她热情地接待了我,告诉我这个展销会是轻工业部、全国妇
联和北京市妇联联合举办的。在团城的一殿、三室、两亭里,展出的虽然是一部分小型产
品,但却可以看到我国广大妇女工人在新长征路上,从事轻工业生产的劳动成绩。她还郑重
地告诉我:在轻纺工业中,女工人数占工人总数百分之七十至八十,而在美术工艺系统,女
工人数则占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这是多么庞大而又显示了巨大力量的比例数字!
“中国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在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轻工业建设是
仅次于农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我们的妇女工人们除了以中国人民的聪明、勇敢之外,还以她
们细心、耐性的特长,飞针走线,精雕细刻,制作出种类繁多的轻工业品,来丰富和美化人
民的生活,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和对外贸易。这个展销会上的每一件轻工产品,都凝聚了姐妹
们对自己的节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一片深情!
因为我今天还要赴另外一个会,只好走马看花地把琳琅满目、万紫千红的产品,匆匆地
看了一遍。每一个展览室里的玻璃橱旁,都层层迭迭地站满了笑语纷纭的参观的人们,我在
人群外围站了一会深深地领略了这赞叹欣赏的气氛。
我缓步走下团城的层阶。作为一个中国妇女,我感到自豪和喜悦。我望着宛若张开的蚌
壳似的中南海和北海,心想,团城多像珍珠啊!那团城上展出的中国女工制作的精巧的产
品,不也是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吗?空巢
老梁左手叉在腰上,右手扶着书架,正佝偻着在看架上排列的书呢。我默默地望着他的
肩部隆起的背影,慨叹地想:
他老了,我们都老了,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啊!
他是我在大学时代的同屋同级生,他学的是历史,我学的是文学。我们很合得来,又都
喜欢交朋友,因此我们这个屋子是这座宿舍楼中最热闹的一间。毕业后,我们又都得到了奖
学金到美国去留学,虽然我在中部,他在西部,我们却是书信不断,假期里也总要跑到一起
去。得了博士学位以后,我们又同时回国,不过他的成绩比我好——带回了一位在美国生
长、很能干很漂亮的夫人美博。我是回国以后才和一个那时正当着中学教师的同学华平结了
婚。我和老梁又同在一个大学里教课,住处又很近,两位夫人也很合得来,因此,我们两家
同年生的儿女,就是两位夫人以自己的名字替彼此的孩子起的。我的女儿叫陈美,他的儿子
就叫梁平。
解放前夕,有一位老教授,半夜里来把我们叫到一起,动员我们乘明天“抢救教授”的
飞机离开这危险的故都。本来已是惊惶失措的美博,就怂恿老梁接受这个邀请,匆匆忙忙地
连夜收拾了简单的行装,带着儿子走了。华平却很镇静地说,“怕什么?我们到底是中国
人,共产党到底比国民党强,我死也要死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留了下来,从此,我们和
老梁一家就分手了。
甬道那一边的厨房里,不时送来一阵炒菜的声音和扑鼻的香味,妻和女儿正在厨房里忙
着呢。老梁抽出一本《白香山诗集》来,放在桌上,回头笑对我说:“好香!在美国的我家
里,就永远闻不到这种香味。”
他在对面的椅上坐下了。我看他不但背驼得厉害,眼泡也有点浮肿了。
我说:“你难道就不做中国饭吃?”
他说:“美博死后,我自己很少做饭,麻烦得很,一个人吃也没有意思。”
我说:“那么,梁平和他媳妇就不回来了吗?”
他笑了笑:“咳,他媳妇是美籍意大利人,不像咱们中国人那样,来了就炒菜做饭——
这,你也知道——我还得做给他们吃呢!”
这时我的外孙女小文放学回来了,她跑了进来,看见屋里有客人,就轻轻地放下书包,
很腼腆地走到我身边。我把她推到老梁跟前,让她叫“梁爷爷”,她用很低的声音叫了一
声,就又要回到我这边来。老梁却把她拉了过去,从头到脚看了看,笑说:“你长的真像你
妈!我走的时候,你妈也就像你这么大。你爸爸呢?”小文说:“我爸爸今晚上在机关里值
班……”老梁仿佛没有听见,却站起来说,“我差点忘了,这里有一点点我送给你们的东
西……”说着就打开他带来的一只鼓鼓的黑提包,掏出一罐浓缩咖啡,一条骆驼牌烟和一个
手掌大的计算机。他一面把这些东西放在桌子上,一面对我说:“这罐咖啡是送给你们一家
的;这条烟是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