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怎样培养习惯-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越引起爱因斯坦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学校枯燥教学方式厌倦的爱因斯坦干脆自学起微积分。学习医学的塔尔梅不久后也不是爱因斯坦数学上的对手了,但他依然热情地为爱因斯坦介绍当时流行的种种自然科学书籍和康德的哲学著作,如布赫纳的《力和物质》、伯恩斯坦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
对于伟大的头脑,最有效的事情往往不是直接去教他们如何去学习。最有帮助的是能够启发他们思维的信息和资源。
2.培养要点
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形成对学习如饥似渴的需要。只有形成了对学习如饥似渴的需要,才能主动去寻找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才能主动挑战任何学习困难:
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小时候特别爱读书,接受能力很强,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怎么也“喂不饱”他。他就去找“零食”……课外书来读。著名的露天市场每逢星期三就在百花广场开市,收藏家们常常会在这里发现古书、印刷品、艺术品以及各种各样的古物。费米也加入了收藏家们的行列,矮矮的个头每逢星期三就在百花广场上穿梭。他在这里收集到不少“宝物”,买到了很多物理学方面的书。
有一天,费米从百花广场带回论数学物理的两本著作,他告诉姐姐,他要马上读这两本书。当读到兴奋之处,他自语道:“这本书是多么有意思,你们一点也想像不出来。我正在学习各种波的传播!”“妙极了,它解释了行星的运动!”读到论海洋潮汐的循环一章时,他的情绪达到了顶峰。
当他读完全书,再次走到姐姐面前时,像发现“新大陆”似地说:“姐姐,你知道吗,这本书是用拉丁文写的,我还没有注意到呢。”姐姐摇摇头笑了。
费米的勤奋、好学和上进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邻居阿米迪教授。教授很快看出这孩子是块好“料子”,非常喜欢费米。
有一回教授半开玩笑地说:“费米,我给你出几道题做好吗?”
“太好了,您快出吧!”费米跃跃欲试。
教授自知题目显然高出费米的水平,并不期望他全部解答出来。可是令教授吃惊的是,一会儿费米就全部解答出来了。他缠着教授出一些更难的题目“过过瘾”;教授出了一些他自己还未解出来的题目给费米。奇迹出现了,费米居然又全部解答出来了!教授连连点头赞赏不已,慨叹后生可畏。教授把自己所有的有关物理和数学方面的书,按合理的顺序一本一本地送给费米学习。费米如鱼得水,尽情地在物理和数学构成的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老教授阿米迪的精心培养和帮助,给费米提供了在学术界初试锋芒的机会。中学结业时,他写了论文《论弦的振动》。这篇论文令主考的罗马工程学院的教授们都困惑不解,无法解释如此年幼的费米何以会有如此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
第40节:自我评价
其次,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独立、认真、扎实地做好学习中应该做的每件事情,解决好学习中遇到的每个问题:
前捷克斯洛伐克著名分析化学家,“极谱学”创始人,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海洛夫斯基,小时候对待学习的态度之认真,就很让人钦佩。
有一天,海洛夫斯基从学校里回来的时候,愁眉苦脸的,吃晚饭的时候也心不在焉。妈妈发现他不开心,就问他怎么了。这时候他才抬起头来看着大家,仿佛明白了一点什么似的,说:“没什么,只是老师布置的一道题我做错了,现在还没找出错在哪儿。”饭后一家人又出去散步。回到家,海洛夫斯基又开始思考那道错题。这时候,姐姐弟弟们正在玩游戏。过了一会儿,弟弟来敲门,邀请他一起玩,他说要先把那道题做出来。又过了一会儿,姐姐也过来邀请他一起玩,他仍在演算题目。姐姐热心地说:“你的数学和物理一向很好啊。要不我帮你把它做出来,这样你就可以和我们一起玩了。”他说:“不,姐姐。我要自己把它做出来。我想我已经找到一处错的地方了,一会儿就能做完。我不太熟悉这种方法,有些地方可能弄错了。不过,我能行。还是我自己来吧。”果然,他很快就把题目做了出来。然后快乐地和姐姐弟弟们一起玩游戏去了。
学会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每个主动学习者必需的基本步骤之一。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就能弄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既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优势,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自己的长处,也有利于进行改善和提高:
多伊西出生于1893年,正值美国经济危机时期,当时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而很多方面不可或缺的工程技术人员却没有受到严重影响。于是身为工程师的多伊西的父亲认为孩子长大后必须做工程师才能保住“铁饭碗”。因此在多伊西上中学的时候,父亲就严格管教他,要他学好学校里的刻板课程。但是多伊西爱好广泛,既对生物、化学和物理类的课程感兴趣,也对伦理学、哲学方面的书籍感兴趣。而他却既能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中去,又能对学校课程应付自如。所以在整个中学时代,他的成绩都是中等偏上。他父亲也觉得很正常,没有过多干涉他的学习兴趣。
但是到了他上大学的时候,父亲坚持让他进工程学院。到了大学里,课程应付起来就没有中学那么容易了,他第一学期的课程只能勉强保证每门功课都及格。这让学院里的老师们都大为惊讶,因为多伊西是个手不释卷的学生,取得这样的成绩太不可思议了。于是导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对学校规定的课程都没有兴趣,我平时看的书多数不是必修课和选修课。”导师更加奇怪:“你既然不喜欢工程学,为什么又报考工程学院呢?”他说,那是父亲的主意。于是导师把情况汇报给学校,及时让他转入了应用科学院,学习生物化学。而转班后,他的成绩很快就直线上升。最终,这次改专业给他带来了巨大成功,他于194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还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调节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行为。世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只有能及时应对变化的人,才能时时处处得心应手。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说,他小的时候由于一开始接受的是传统的私塾教育,所以国文学得很好,但是数学不好。开始学数学的时候,四则运算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都能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除法。后来,他就冥思苦想,过了好多天才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除法的奥妙所在。此后,他通过不断地独立思考,解决一个又一个理科学习的困难,最终成为国内著名的科学家。
百折不挠的勇气。世界上的聪明人不可谓不多,但成功者却相对寥寥,究其原因,多数人并非智力不及,而是没有一再面对挫折的勇气。
精益求精,是主动学习的重要表现。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人来说,学习是否主动更容易发现;但对于学习上处境和形势相对比较优越的人,判断主动却比较难。其实对于学习处境和形势比较优越的人,学习上的主动性可以从是否精益求精上看出来。主动的人,总能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点,更加努力:
李普曼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91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长。
有一次,父母给小李普曼布置了三十道数学题。但小李普曼不到四十分钟便做完,将数学题交给了父母,跑出去玩去了。父母检查完他的作业,把小李普曼找了回来。母亲指着两道数学题目说:“你看这题,错在哪儿?”
小李普曼拿过题目一看,可不,有两道题,完全是粗心,全算错了。
“小问题,我改一下。”
“小问题?做完题目后不检查就去玩,这可不是小问题!以后再不能这样!”父亲十分严肃地说。
父母亲在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培养了小李普曼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使他养成了在研究方面严谨的治学态度。
正确对待外来帮助。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想得到别人的援助。因此失败的时候,回首从前,我们喜欢说:“如果那时候,某某能帮我一把,我就不会现在这个样子了。”不可否认,很多人的成功似乎由于在某个时刻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不是常常不屑于那些“靠着老子的便利才一步登天”的人吗?所以,别人的运气,不应该成为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3.自我评估
考察自己是否形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可以从需求水平、积极程度、适应能力、毅力、意志和独立性等几个方面进行。
第41节:自我评估
需求水平:
你是否对自己在学校里学习的每门科目都热情高涨?
对于学习的课程,你觉得它们更像是负担,还是更像是能解决心中疑惑的信息来源?
你会由于自己提出了一个疑问无法解答,而去找些可能相关的书来看,以求解决自己的问题吗?
你常常觉得学校里学习的东西不够用吗?
你喜欢学别人都不会,甚至可能都没听说过的知识吗?即使你学的东西学校里的任何课程都不教,对自己的成绩看起来也不会有任何帮助。
你经常自己动手做实验,或者做一些有趣的小东西,包括玩具、手工艺品和小发明吗?
积极程度:
你是否因为某个老师讲课质量不高、老师本身不讨人喜欢、课程内容没有意思而不喜欢某门课?
你对特别喜欢的科目,是否经常超出学校学习的进度,提前自学,甚至提前到了高年级才可能学习的部分?
如果父母或者老师不能或者不愿意回答你的某些问题,甚至批评你的问题太离谱或者愚蠢,你会坚持自己去弄懂问题的原因吗?
如果你有的科目成绩很差,你是任其自然地就这样下去,还是坚信自己应该能学好?
如果你的成绩在班里一直都不算好,你觉得自己的学习有没有希望?
如果你的成绩不错,是常常觉得学习太简单、似乎没什么意思呢,还是常常自己找些有难度的题目来挑战自己?
对于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题,你怎么对待?
适应能力:
对于一门新开设的课程,过了一个多月,甚至一个学期了,你依然觉得没有头绪,常常记不住它的知识点吗?
某门课你原来学得还不错,会因为突然换了一个你不喜欢的老师而成绩下降甚至变成了“老大难”科目吗?
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后,你会因为环境的陌生而影响学习吗?
毅力:
你能坚持每天先做完作业再玩吗?
如果电视里正在播放你喜欢的电视节目,而你做作业又遇到了个难题一时又解决不了,你会放下手里的作业去看电视吗?
对于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你总能彻底执行吗?
意志:
如果周围的同学都说某门学科是副科,不值得花太多时间,而你又特别喜欢,你还愿意继续花很多时间学习它吗?
你认为自己是否必须努力学好现在的所有课程?
你是否对所有的功课都全力以赴并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了?
对于成绩比较差的科目,你是否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学好它,还是觉得自己还需要再想想别的办法,下点苦功夫把它学好?
你能为了提高某门功课的成绩,每天坚持拿出专门的一个小时时间来学习它,连续坚持两个月吗?
独立性:
如果做作业遇到了难题,你会自己解答,还是去问别人,包括父母、同学和老师等?
你有学习课外知识的偏好吗?
你会因为某件事情引起了自己的兴趣,而暂时放下手头的事情,一定弄出个究竟来吗?
二、探索
1.定义和内涵
探索,就是在未知的领域里,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凭借自己的发现和寻找进行学习,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探索来源于兴趣,但不是“三分钟热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弄清楚事物来龙去脉的冲动。当这种冲动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指引着一个人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寻求原因时,就成了真正的探索: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费曼天性好奇,自称“科学顽童”。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念研究生的时候,研究蚂蚁怎样通报信息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个称号对他名副其实。
为了弄清楚蚂蚁是怎样找到食物的,又是如何通报食物在哪儿的,他着手做了一系列实验。如找个地方放上些糖,看蚂蚁需要多长时间能够找到,找到之后又如何告诉同伴。然后用彩色笔跟踪画出蚂蚁回家的路线,看究竟是直的还是弯的。通过这些实验,他发现蚂蚁是嗅着气味回家的。后来,当他发现蚂蚁成群结队地“光顾”自己的食品柜时,他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成功地改变了蚂蚁们前进的路线,保住了自己的食品。
探索还来源于怀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探索。对于别人提出来的观点,不假思索地接受,也会埋葬探索的机会:
科学世家的“小公主”、居里夫妇的女儿伊伦·约里奥·居里,与丈夫一起获得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她小时候非常好动,淘气得像个男孩子,但是自从参加由母亲居里夫人及其好友朗之万、佩兰等人制订的合作教育计划,她的淘气变成了对未知事物强烈的爱好和探索精神。有一次,物理学家朗之万给孩子们出了一个问题:把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鱼缸里,然后把溢出来的水接在另一个缸子里,结果却发现这些水的体积比金鱼的体积小,为什么?
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伊伦没有参加讨论,而是在想浮力定律……浸在水中的物体所排开水的体积应当与物体体积相等。可是这个定律怎么到了金鱼身上就不灵了呢?又想,朗之万是知识渊博的大物理学家,总不会是他弄错了吧?
一回到家,她就去问妈妈这个怪问题。居里夫人想了想后,笑笑说:“伊伦,你动手做一下,试试看就知道了。”伊伦一定要弄出个究竟,想证实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她从实验台上取了个缸子,又弄了条金鱼,开始做实验,结果竟然是溢出的水体积与金鱼的体积一样。
“奇怪呀!为什么朗之万说体积不相等呢?”伊伦想了半天,最后好像下了很大的决心。
第42节:探索
第二天一上课,她就质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