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早慧成才的奥秘-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读书的同时,李言闻教儿子特别重视实践经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他说:“翻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王叔和是晋代名医,著有《脉经》等书)在父亲的指导下,李时珍医术大有长进。
后来,李时珍在学习中发现,历代的《本草》书,分类不当,错误甚多,他决心立志进行重修。李言闻深知,重修《本草》并非容易,得需多年时间。但他觉得儿子上进心强,医药学基础知识学得也好,且年富力强,正是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就坚决地表示同意和支持。
从此,李时珍更加刻苦读书,先后读了医书药书八百多种,记录了大量笔记。在此基础上,他又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到河南、河北、安徽等地考察,向老农、樵夫、药农请教,采集标本,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就这样,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经过3次大的修改,终于在他61岁那年,完成了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著作。
教育必须立基于道德与智慧。道德是为了支撑美德,智慧是为了防止自己遭到不道德的侵凌。
——桑费
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钱三强
母亲的希望——洗星海的母亲教子成才
1905年,澳门一个贫苦海员家里,有个小生命呱呱落地。他的母亲黄苏英抱着可爱的婴儿,面对着无边无际的星空和茫茫大海,给他起了个既朴实又浪漫的名字——星海。他就是后来声振乐坛的《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洗星海。
洗星海(1905…1945)的父亲由于常年在风浪里奔波,积劳成疾,没等星海生下来就去世了。他的母亲黄苏英原是澳门一个农村的妇女,经历过艰辛的农事劳作,后来又尝过海上风霜,是一个意志坚强、胸怀宽广的人。她把对丈夫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理想,全部寄托在对儿子的爱抚和教育上。
为了生活,黄苏英给别人做佣工。晚上,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抱起孩子哼起了柔和的催眠谣《杨树叶儿》:
“杨树叶儿哗啦啦,
小孩睡觉找妈妈。
乖乖空儿你睡吧,
马猴来了我打它。”
这是星海来到人世间听到的第一支歌曲。这歌曲在星海的音乐生涯中像一颗闪闪发亮的启明星,使他身体里的音乐“细胞”全部活跃起来了。
伴着星海长大的,还有那些码头上搬运工人的号子,起伏的波涛里水手们的歌声……
星海的祖父是一个航海家。他经常给他讲航海的故事。故事里有水手们的欢乐和痛苦,有凶狠的船老板、洋兵和洋人,有惊险的风暴,也有迷人的海市蜃楼。这复杂的人生对星海来说,虽不能全部理解,但他已初步分辨出哪是好人,哪是坏人,哪是忧愁,哪是欢乐。
1912年,7岁的星海随母亲离开广州来到新加坡。母亲靠当佣工挣来的钱供儿子学了汉语、英文,也学会了弹钢琴。母亲发现,儿子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便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欲望,让他钻研音乐方面的问题。一次,星海深夜还没回家,母亲着急地出去到处寻找。后来发现,儿子为了听琴声,在人家的窗下睡着了。
1918年,母亲带着13岁的星海从新加坡返回广州,靠替人家洗衣服供儿子上了一所半工半读学校。人校不久,星海参加了乐队,很快显露出他的音乐才能。后来,母亲又支持他到北大音乐专习所深造,去法国巴黎勤工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星海带着母亲的慈爱、鼓励和希望参加了抗日救亡剧队。他终于没有辜负母亲的抚养和教诲,为人民创作了许多英勇雄壮、充满战斗力的歌曲,成为人民爱戴的音乐家。
许多事情取决于孩子的素质。为了使成功的可能性大一些,我们必须采取较好的办法,使孩子的审美感得到发展。
——A·马尔库沙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择善而从——谢觉哉教子艺术
60年代初,谢觉哉(1883…1971)同志的儿子谢飘要到东北去上学。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谢飘,这是第一次远离亲人。他想到父母的关怀和教诲,有些恋恋不舍。临别前的一天,他走到父亲跟前说:
“爸爸,一想到单独在外生活,心里总有些打怵。谁来帮助自己,怎样处人,我心里没数。你了解我,有生活经验,我想你还是尽可能给我多讲些。我感到父母的话,孩子最能接受。别人的话,即是说得对的,有时听起来也不那么顺劲。”
谢老理解儿子的心情,他说:
“父母的话,你们易于接受,这是自然。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也是应该的。但是,子女不可能一直守在父母身边,况且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今后不可能对你们多讲什么,连较长的信也不会多写。所以你们不能光听父母的话。父母的话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应该多听听周围同志们的话,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学校去,你自然应该把周围的老师、同学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择善而从。有一学一,有二学二,如此下去,才能不断丰富自己和提高自己。”
他还说:“别人的话,正确的当然要听,而且要努力照着去做;不正确的时候,也要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不可感情用事,'不顺劲'不行,要逐步丢掉小家庭'观念'。”
谢飘遵照父亲的教导去做,在学校里进步很大,曾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谢老知道后很高兴,便写信鼓励说:
“'君子学以致其道',看来你已走上了正道,但还需继续努力。学好学差,收获多少,在于自己是否善于学。父母、师友能教授的东西很多,但不善于学,也是枉然。望你争取更大进步。”
与智者同行,必得智慧;与患者作伴,必受亏损。
——列·大卫王
鸟需巢,殊需网,人需友情。
——布莱克
选择朋友一定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
——克雷洛夫
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
——莎士比亚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荀况
“刘家出人才!”——著名画家刘奎龄苦心教儿学画
著名画家刘继卤(1918…1983)一生作画255余件。1983年他的最后一幅作品《双狮图》被悬挂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会议厅。他父亲刘奎龄是一位功力颇深的丹青高手。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为此奋斗了一生。1958年11月,毛主席接见了刘奎龄、刘继卤父子,他高兴地说:“刘家出人才!”
刘继卤从小喜欢看父亲从英租界买来的印刷精致的画报。有时,他能面对一幅画一动不动地看上一两个钟头。一次,他父亲在后院的墙上发现一幅用粉笔画的一匹生气勃勃的高头大马,大小和真马差不多,一问才知道这是5岁的儿子刘继卤画的。消息马上传遍了天津南郊的土城村,乡亲们都跑来观看,交口称赞:“画得真像,画得真像!”这就是刘继卤的“处女作”。
刘奎龄见儿子智力不差,便送他进了土城小学。可5岁的刘继卤心不在书本上,而在画画上。只要一放学,就撒腿往家跑,扔下书包,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头钻进父亲的书画堆里。父亲买了许多画册、画片,光西方的油画名片就有二百余张。特别是日本的名画家竹内栖风的画,潇洒空灵的画风和捕捉物象的精到技巧,深深打动了刘继卤幼小的心灵。他被迷住了,翻来覆去不断地临摹。像《春郊归牧》、《百骚一睡》、《天女》、《斑猫》、《群鸭》等,都不知临摹了多少遍。
父亲还有很多印有外国名画的明信片,为了引导刘继卤,他把这些名画拿出来让孩子看。刘继卤不厌其烦地对照一张张画了下来。其中临摹最多的是英国一位女画家画的《牧马图》。画面上八匹骏马各具神态。牧马人十分得意地骑在马背上,周围青山绿水,景色迷人,生动极了。刘继卤终日把这明信片带在身上,想看就拿出来看一看,总觉得看不够。
为了丰富刘继卤的生活,父亲经常带他到外边去观察活动着的物体。继卤10岁之前,几乎每天都要跟着马群、牛群走一段路,细细观察牛、马在运动中的各部分形体和神态,然后把这些都画下来,旁边还写上许多文字。
一天,他和弟弟一块去东楼村买东西。他走在前面,弟弟跟在后面。走着走着,弟弟发现哥哥不往东楼村走,却离开大路,跟在两匹马后面,朝一条羊肠小道走去。他活像个机器人,两眼盯着马举足抬蹄的动作,一直走出十来里远。
10岁时,刘继卤用一块六尺绢,画了一幅福禄寿三星图,人物画得不错,颜色用得也好,许多人都称赞他很有艺术天才,他自己也感到很满意。他把《三星图》拿给父亲看,本想听父亲夸奖几句,可怎么也没想到,父亲越看越皱眉头。他问父亲怎么啦?父亲看了他一眼说:“你自己细瞧瞧!”他瞧了半天,还是不知有什么毛病。父亲用手一指说:“你好好瞧瞧这里!”“啊!”他发现了,原来是一时疏忽,竟把禄星的右手画成了六指。他脸红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为自己的画沾沾自喜过。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他条件。
——贝弗里奇
向孩子们讲名人的传记故事,会对孩子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
——佚名
追求知识不讲吃穿——科学家钱三强有个好家风
钱家三代人称三世英才。钱玄同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有一个良好的家风。从父亲钱玄同到其儿子钱三强再到钱氏第三代钱思进,代代相传,都保持着良好的家风。
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从1915年起,他先后出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为张扬文化革命的大旗,曾用假名“王敬轩”致函《新青年》,故意反对白话文学,而由另一编者刘半农具名复信,加以批驳,由此引发了一场新旧文学的论战,钱玄同因此也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风云人物。
钱玄同在社会上,向旧文化无情地冲击,在家庭里,也常向儿子钱三强灌输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想:“对于社会要有改革的热情,时代是前进的,你们学了知识技能就要去改造社会。”为了让孩子从小体验“改造社会”的艰辛,钱玄同带着6岁的钱三强一起参加了五四运动中的游行。父亲的言传身教在钱三强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地播下了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种子。
钱玄同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但他对子女们的要求却十分严格。他从小教育子女不要乱花钱,要养成俭朴的好习惯;对子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孩子们追求真理,学好知识技能,长大后去改造世界。
钱三强牢记父亲的教诲,中学时代就阅读了孙中山先生的《救国方略》一书,立下了研究科学、使祖国繁荣昌盛的志向。当钱三强中学快毕业时,有人对钱玄同说:“你是搞语言文字的专家,名气又大,应当叫三强接你的班。”钱玄同笑笑说:“那要看孩子的态度和兴趣哩!”一天,钱玄同对三强说:“你将来学什么,我不包办代替你的主意,由你自己去选择。但是一个人应当有科学的头脑,对于一切事物,应当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求其真相,判定其是非,然后定改革的措施。”父亲一席话,深深印在儿子的脑海中。不久,三强开门见山地对父亲说:“爸爸,我要学工!”钱玄同欣然同意。
以后,钱三强进了北大预科班。上课时,学生问答都得用英语,这对只学过法文的三强来说,困难不言而喻。父亲怕儿子打退堂鼓,便鼓励说:“目标既然确定了,就应当用艰苦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是属牛的,克服困难要有一股牛劲!”父亲的鼓励对三强教育很大,三强说:“爸爸,你放心,我会把牛劲使出来的。”
三强果然使出了牛劲,如愿以偿地考取清华大学,攻读物理。1937年,他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此时消息传来,留学公费生考试中有一名镭学的名额,钱玄同鼓励三强去应考,三强不负父望,结果考中了。谁知出国前夕,父亲不幸染上重病,三强为此踌躇不决。父亲看出他的心事,对他说:“你学的科学,将来对国家有用,你还是出国好好学习吧!别忘记,你是属牛的,要拿出一股牛劲来!”于是,钱三强洒泪起程,往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指导老师是镭发现者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父亲高兴地写信给三强说:“你有了很好的指导老师,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振兴中华!”钱三强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学成归国,成了一位著名的原子能专家。
子承父教。钱三强做了父亲成了名人之后,同样严格要求子女,生活上要低要求,学习上要高标准。他用周总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名言教育子女,说“周总理的这个思想,无论对客观的知识,还是对主观的个人,都是极其深刻的。”在他的带动下,钱三强全家上下好学成风。人们平日踏进钱家门坎,会不由得放轻脚步,压低嗓音,因为这个家庭的成员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写作,或者在听外语广播,没有一个是无所事事的。
钱三强的妻子何泽慧也是个有名气的物理学家。但她不讲吃穿,晴天,一双平底布鞋;雨天,一双浅筒胶鞋。一条咖啡色头巾,洗得发白了还舍不得扔掉。钱三强和何泽慧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他们膝下有三个子女,在他们的熏陶下,三个子女没有一个讲究吃穿,讲究派头的。大女儿结婚时,尽管社会上有大办婚事的风气,她却在父母的支持下,自己挎着衣包,乘公共汽车到男方家成了亲。1968年,小儿子钱思进到山西绛县插队,生活上遇到不少困难,写信向父母诉苦。钱三强回信教育儿子:“你大了,不能总依靠父母,要独立生活,学会自己走路。”
钱思进发愤学习,在农村不管每天劳动多累,都坚持在小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72年,他终于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钱思进请求爸爸出面替他说话,帮他转学物理。钱三强不同意用他的“牌子”来满足儿子的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