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商河-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厣希耪倭Υ蠼担舸χ坏保慌禄指粗疲粘苫
杨再兴想到此处,头苦笑:“老子要在临安茍活,秦桧不允,老子要在金主不允,老天为何让这趟穿越如此艰难?”
—
但事已至此,由不得杨再兴犹豫,必须当机立断,否则贻患无穷尽矣。
次日聚会众将,杨再兴不再商量,对众将道:“杨某思之再三,身为宋臣,岂能受贼酋册封?眼下须向临安城中请旨,请圣上下旨,由某家暂领大宋泽州牧!”
此言一出,众将释然:若得赵构下旨,令杨再兴知泽州,则江南侠义社可安矣,江南毕竟还是赵构天下,只要诏告江南,比金主所谓的“诏告天下”还有效些。太行山上目前还是侠义社说了算,只要持赵构诏书逐寨谕示,此后太行宋人也知此间有一块大宋“飞地”,自可安心来此避祸。只是如何让赵构下旨,还须费一番功夫。
果然,数天之后,河北至东北平原,大金国所有州府都得明牒,宣布由杨再兴知泽州府,河北诸军慎勿犯其境界,不过此旨来得晚了些,杨再兴警告兀术勿犯晋城百里境界地话,比金主的告谕更早早地生了效,只不过眼下更加安心而已。
同时,杨再兴对韩离道:“回报你家主上,杨某目下以安太行宋民为要务,姑待太行民众安居,再议大事未晚。”此话不硬不软,韩离三思之下,觉得也有了个交待,不好强求,只得返上京去。晋州城中同时遣使赴临安,向赵构请领泽州牧,此时杨再兴才发现,金主所发诏书也不是一点用也没有:晋州使团所到之处,只要举出“杨”字大旗,河北地面上,竟然无一处兵马敢来搅扰,头两天还偷偷摸摸的使团,过黄河时试着喝令当地守军准备船只,居然跑得比宋人还快。
河北诸路军中有琼等辈,心知肚明,自然明白金主欲将杨再兴置于与琼、孔彦舟等人相同的地位,以污杨再兴之名;另外也在暂时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以此举动聊以为大金遮羞。多数中下阶层将官却哪里晓得,只道是杨再兴已经投金,以后便是一家人了。故晋州使团所到之处,无人敢捋杨再兴虎须,接待惟恐不周,其实杨再兴此刻还在晋州城中高卧,所遣的不过是王兰等人。
江南虽然没有金主诏书遍谕,却哪里瞒得过秦桧与赵构?金帝诏书才到大河两岸,临安城中数日内就得到全文,比王兰等人抵达临安早了十来日,只是眼下君臣俱在垂拱殿中,各自发愁。
“秦卿以为,金主此举,其意何在?”赵构心中烦闷,将张俊报来的金主册封杨再兴全文递给秦桧,自己却在殿中来回踱步,不能安座。杨再兴北上太行,于赵构实在是摆脱了一个两难问题:若杀柔福、杨再兴以为尊者讳,却违了自己厚待柔福的兄妹之情,也违了培养一名大宋另类岳飞的初衷,若不杀,则韦后还宫之日,何以面对双方皆知的隐情?但杨再兴在河北占了晋城,赵构却私心里心向往之,巴不得给兀术多找点麻烦,免得兀术一封书信催自己遣返河北宋人。
但眼下金主举动,再次让赵构陷入为难。
若承认之,则是证明自己所着意培养地勇将投入了金营,若不承认,只怕金主未必会答应,那时只须在韦后返临安途中稍添麻烦,便足以让自己后悔不迭。若更进一步,让五国城中的皇兄与杨再兴挂上钩,前景更加不堪。
秦桧早早得到消息,心下也是忐忑不安:这杨再兴与自己总是有些过节的,倘若趁此机会与自己为难,却不知该如何应对,总不成与金主任命的泽州知府作对吧。
可是眼下最需要的,却是帮助赵构渡过眼下的危机。若让大金册封成功,以后大宋地面子往哪里放去?至少在江南得有一个说法,证明赵构并没有放弃杨再兴这位“大宋神枪”,或者说明河北还有忠臣义民在抗金,否则前景不妙。
“陛下,臣以为,不如另下一札子,晓谕诸路州府,以我朝之命,诏杨再兴为权知泽州府,这般既不违金主之意,也好对江南诸路宋民有所交待。”秦桧思之再三,终于鼓起勇气,提出这个建议。
赵构闻言苦笑:“朕若下此诏,是金主之意乎,大宋朝之意乎?”
秦桧忙道:“江南诸路,金旨不可遍谕,陛下旨到处,只要不称奉金主之旨,何人敢多支吾半句?那时自可谓之克复泽州’,也好修入国史。”
这里君臣尚未定下主意,那边王兰已经往临安而来,沿途驿吏早早传来消息,让涌金城内杨府打扫干净,晋州使节要入住杨府。
秦桧闻讯,深为衔恨之。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一百三十八章 韦后返行在,晋
京城中,皇统帝完颜亶得韩离回报,思之再三,令韩术、韩企先,自家却另着宫中拟札子,以“太行子民即为大金子民,卿其为为国安抚之,勿令久居山野可矣。”之句,着人付晋城。
完颜亶自16岁登基,到如今才8,在位日短,朝中又多干臣,甚至是权臣,此前的完颜宗傒、完颜宗翰、完颜宗辅、完颜希尹等,在他面前都嚣张得多,只有眼下这位四皇叔兀术(完颜宗弼)对自己才恭谨有加,让自己有了当皇帝的感觉。历来臣强主弱,乃是常例,凡是宗族干臣当政时,大金的皇帝便难当得很,还不如这两年以汉臣为主,自己稍稍如意些。
所以上次给杨再兴所写的札子,其中“朕实心向往之”,倒有七八分是真话,虽然大计由韩企先而出,但遣辞用句之间,不无一位青年皇帝的远大抱负。自去年长子济安未满一岁即病死之后,完颜亶一直陷于抑郁之中,直到所宠的贤妃怀了子嗣,才稍慰心怀。但自己能够真正独立掌握朝政的时候,却已经是大金国力在兀术的连番征战下,落入最低谷的时候。辽朝余孽不用讲了,耶律大石屡侵西夏,自己无力组织反击,大金在西夏的威望与影响已经大受损伤,蒙古诸部又以小规模游骑屡屡袭扰在上京数百里内的女真部落,自己身为女真族所出皇帝,居然保护不了自己地母族。如何称“富有四海”?
这番招降杨再兴,24岁的完颜亶甚至遥想杨再兴勇武,若能与自己一起平定蒙古诸部,或者可以创造另一朝明君勇帅的传奇!毕竟大金英雄虽多,却再哪一位有出兀术之右者,能够称为大金一代战神。绝非幸致,除了功绩盖世,更深通谋略,能够以片纸胜千军,哪里是只凭蛮力能够作到的?但杨再兴能够让兀术如此畏惧,岂非更在兀术之上?
只是杨再兴的答复之中,完颜亶没有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答案,甚至在这个答案背后。还有“日后逐鹿中原,未知鹿死谁手”之意,也激起了完颜亶地一股傲气:便让你暂居晋城,朕倒要看你有何本事与朕争天下!是以不冷不热地回了杨再兴的话,同时告诉他,你做得再多,也不过是为大金安抚子民而已。
但内心深处,完颜亶尽力避免去想的却是:大金眼下竟然连杨再兴所部数千太行山贼都奈何不了,也难怪兀术忙着与大宋休兵,和议一成。便率精骑尽返上京。让完颜亶略可安慰的是,兀术北返的消息传出,蒙古诸部游骑立即远遁数百里外,不敢再逼近上京五百里内。
对于远在晋城的杨再兴,完颜只能长叹一声,手中可用的牌确实不多了。
同时。在临安城中的赵构也接到了王兰经中枢呈上地杨再兴来书,其辞略曰:“殿前司右军都统制、汾州节度使、武略大夫杨再兴顿首奏于阙下:近者臣为太行山贼所逼,率贼部剿平泽州晋城等地番贼,侥幸成功,今泽州诸城中已收纳河北宋人八万,略复靖康前旧观,方当奏表以闻,请旨以安州治。今获上京贼酋以’领泽州牧’之名诏告河北,欲陷臣于不义。臣虽愚鲁,尚慕采薇之义,岂能以宋土安宋民而领贼酋册封!故不辞鄙陋之资。敢请权知泽州府之职,并诏告江南诸路州府。非臣好擅居高位,惟借之以正泽州府所属而已。臣虽有愚计,然不敢自专,惟陛下裁之。”
赵构得书,与秦桧面面相觑:此书与秦桧所献策何其相似!是晋城中别有高人耶?或者是杨再兴本来之意?若为后者,杨再兴之谋略当另眼相看也,能够与秦桧之计不谋而合,岂是常人!
然不管计从何来,毕竟眼下这是惟一可行之道,当下秦桧拟旨,以杨再兴权知泽州府,王兰得讯,暗笑赵构小气,毕竟完颜亶所封直接就是知州,赵构却半推半就地封了个“权知州”!但王兰得此旨还报,已经完成了大半任务,另一小半任务则是主母秋香交待的:将杨府三婢接到晋城去。秦桧为了兑现赵构“临安城中杨府依旧”的话,将原来杨再兴所在时的人手一一拔回,三婢自然也在其中,虽然不过是秦府三名婢子,却有与秋香共患难之情,加上曾与杨再兴共枕,差不多算得上晋城中半个主母,王兰心目中,这项任务的重要程度一点也不下于向赵构请旨。
启程之日,眼看三婢上车,秦~派人报与秦桧,秦桧也无可奈何。出城时却见处处香花,清道数十里,严,若非持了晋城知府印信,也出不得余杭门,待向听,才晓得原来韦后终于返回到临安了,同行的还有徽宗的梓宫。御使中丞王次翁为使团最高长官,与王公亮骑马走在前面为先导,身着孝服,面容憔悴不堪,显然上京之行并不是什么好差使,能够终于平安返回临安,已经是两人意外之喜了。
赵构自然亲至余杭门外十里迎接,只是韦后并未下轿,只是让赵构在轿边低声数语,赵构略略拭泪,却放轿通行,自己跪在路边迎接父皇梓宫。直到徽宗的安葬仪式持续经日后结束,赵构才与韦后在宫内相拥而泣。其后赵构向韦后提及柔福之事,声明柔福已经身陷太行,只是有杨再兴护持,当无大碍,韦后面色数变,却不作声,赵构哪里不晓得韦后所忧心之事,遂婉言宽怀,话中有“河北诸事,江南一概不得与闻”之语,韦后稍稍宽心。
(其实这已经是比较好的结局了_。居然一直送韦后到江北,还同宿一帐中,临别时恋恋不舍,只是不敢违旨罢了。王次翁双眼如盲,就当没看见,此后换得一生富贵。)
韦后在上京,得知盖天大王陷宋军之手,虽然没有人肯说明是哪位将帅所杀,却隐隐约约听到是岳飞麾下勇将杨再兴之功,此番才从赵构处得知详细,当下以韦后返宫之名,向晋城杨再兴处送去颇多赏赐,由于领赏的也是大金国主所封地泽州知府,沿途金军竟然护送得周到之至。
杨再兴在晋州城中笑得前仰后合,却并非是为了摆在面前的两枚分别来自完颜亶和赵构的两枚泽州知府印信,而是为了泽州今年的大丰收,除了晋州军自行屯田收入的千余吨粮食,连以十分之一额度收取的税粮也有四五百吨。近年未曾耕种而丢荒了地土地,居然肥力充足,亩产近二百斤,大出众人意料,眼下第二季粮食也长势良好,眼看应该还有另一次大丰收,怎么不让杨再兴笑得开怀!而且在此之外,更让杨再兴开心的是:宋人居然在太行有大面积的种麦经验!这么说,到了冬天应该还有一季收成,若非山上土地贫瘠,太行山上宋人应该不致困窘,眼下能够在山下有广阔土地,屯田数年下来,晋州富足可期!
丰收之余,自然是大造兵甲,训练兵马,以期大用,可是城中匠人们报上来的情形却让人乐不起来。杨再兴亲至兵器作中巡查,虽然仍是一片繁忙,却是以修葺为主,新造的兵器极少,而甲冑则不必讲,原来岳飞送给杨再兴带上太行的四五百具完整甲冑,眼下已经不到三百具完整的了,这还是从背嵬军中强剥出来的。除了岳、韩、张、刘诸镇,其他部队还装备不起,晋城中不要说制造,就是修配也缺零件,最大地问题是缺铁器!
“好教老爷知道,晋城自古多煤铁,城外三十里之内即可开采,只是须设炉炼焦、炼钢,在城中却多有不便,须择地而建,自靖康以来,此业俱废,小老儿倒是还记得些,若是大人允可,拔些钱粮,小老儿必在年底前炼出几万斤精铁来!”说话的老头子原来就是这晋城中惯熟的匠户,当年为泽州府官匠,主持过修造炼铁炉,是以晓得晋城地界上煤铁分布,敢出此大话。
杨再兴闻言大喜,这才想起山西乃是后世的铁山煤海,足以供应一个偌大中国地煤铁,难道竟然不能供应一个小小的晋城?只是要提高兵器质量,炼铁环节还须亲自过问,若铁炼得不好,打造出来的兵器便差得远了,此是后话,此刻当然大拔钱粮,让那郭姓老人带队去挖煤采矿。
—
但另一方面,让杨再兴郁闷的却是,随便怎么打造兵器,马匹却是不能再增加了,军中马匹多为骟过的公马,母马更少,要靠自然繁殖那是绝对不可能扩大骑军的,眼下消耗一匹便少一匹,若没有别的办法,晋州骑军便会在三五年内随着马匹的减少而消失。大宋在偏安江南百余年后终于还是败在蒙古手中,没有一支强大的铁骑是最为致命的因素之一,而偏安经年之后,武备驰废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养马的困难却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太行山上自然不能产马,河北的金军难道会向自己卖马么?
杨再兴头痛无比,开始面对将来的恢复之战所需要解决的种种困难。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一百三十九章 榷场设晋城,郭
兴十二年九月十一日,晋州城中,第一批铁锭终于呈上,虽然只是样品,但杨再兴得知第一批铁锭达到两千余斤,还是感觉这两个月来投入的数百人手,回报很高,毕竟太行山下的铁矿开采已经初具规模,这批铁器出来以后,便是源源不断的铁器出现。网佩佩贡献惟一让杨再兴不太满意的是,铁质还不够好,敲断后的铁块断面略带灰白色,脆性较大,不够坚韧,如果用于制作农具还是以勉强凑合,但要用于锻制兵器,就差得远了。
郭铁匠看到杨再兴审视断面,表情慢慢由喜转忧,知道杨再兴对这批铁质还不甚满意,忙道:“大人,此乃生铁,若须锻造兵器甲冑,还须炒制锻打,方可百炼成钢,此后还须颇多手段,哪里能够便用!”
杨再兴闻言,知道郭铁匠多虑了,自己毕竟是以近千年以后的眼光看待这种“半成品”,若是在这个年代,就粗坯而言,已经相当不错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