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乌落亭,也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地形,他就像是一个硕大的葫芦,出口小,中间面积宽广,加上周围树林茂密,正好符合了贾诩的需要。只是,可惜了这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了。
由于贾诩让人事先在地上以及树林里洒上了猛火油。所以火势蔓延的特别快,火势也变得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一条条肆虐的火龙,张开那血盆大口,伸出腥红的火舌,将位于乌落亭一带的乌桓人和战马全部烧着。
惨叫声不绝于耳,烈火迅速吞噬了乌落亭里的一切,两边的树林也早已经变成了火场的一部分,汉军堵在了乌落亭的两个出口处,但凡见到有人冲出来。就予以射杀。
凶猛的火势焚烧着里面的一切,起初高亢的惨叫声也渐渐变得少了。半个时辰后,汉军除了能够听到火烧的噼里啪啦的声音外,再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十万大军,就这样被烈火完全烧死在了乌落亭一带。
乌落亭,乌落亭,似乎冥冥之中早有注定,当年乌桓入侵幽州,被公孙瓒率领的白马义从打的大败,其首领就是在这个地方被公孙瓒一箭射下马来。所以,当地人为了纪念公孙瓒的功劳,在这个乌桓人落马的地方,建立了一座亭子,并且取名乌落亭!
现在,难楼与十万乌桓人,又在这个地方被大火烧光烧尽,倒是有种天意的感觉。
虽然十万乌桓人都已经没有叫喊,但是熊熊的大火却并未就此熄灭,这场大火一直燃烧了几个时辰,这才渐渐熄灭。
而此时,贾诩早已经将十万乌桓人被烧死的消息告诉给了张彦。张彦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立刻下令将蹋顿、苏仆延斩首示众,然后调兵遣将,派遣赵云、张郃、高览等将,连同阎柔、田豫、田畴等幽州军将领,一起去攻击乌桓人,趁着这个时候彻底的将乌桓人击败,让乌桓人知道大汉天威所在,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以兵犯界。
另外,张彦又派斥候给辽东侯公孙度送去了一封书信,让公孙度从辽东派兵,配合汉军攻击乌桓人。
这一次,张彦亲自率军出征,他先带领赵云、张郃、高览、田豫、田畴等骑兵先行,以对幽州地形了如指掌的田畴为向导,一路向西,直扑乌桓人在辽西、昌黎一带的单于庭,那里是乌桓人聚集的腹心之地,大约聚集了二三十万人。
不过,乌桓人虽然有二三十万之众,但却都是老弱妇孺,真正的青壮年在这一次行动中全部被烧死了乌落亭。
乌桓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没有那么快传到乌桓人的部族当中,所以,乌桓人根本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灭顶之灾。
张彦率领大军一路疾奔,抵达右北平时,竟然和呼厨泉、去卑等匈奴骑兵不期而遇。
原来,呼厨泉、去卑等人出塞追击鲜卑人,这些鲜卑人早已经闻风而逃,远遁漠北,由于呼厨泉、去卑等人不熟悉漠北的环境和地理,无奈之下,只好退兵。他们回到云中后,听说张彦要率领大军去对付乌桓人,呼厨泉、去卑便主动率领匈奴骑兵前去帮忙。
鲜卑和乌桓同属东胡之后,都曾经是匈奴人的附属,匈奴分裂之后,势力渐弱,但鲜卑、乌桓这两支民族却越加活跃,呼厨泉、去卑很想光复先祖在草原上的威风,所以这才主动前往幽州,表面上是帮助张彦对付乌桓人,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害怕错过这个时机,以后再对付乌桓人,就要匈奴人自己承担战争的全部了。
反正不管匈奴人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总之就目前来看,张彦的军中有这数万匈奴骑兵的加入,会大大增加他的军事力量,对于打击乌桓人,解除幽州边患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于是,张彦便让呼厨泉、去卑率军跟在他的身边,两军合兵一处,联合行动,而指挥行动的,则继续由摄政王张彦担任。
由于此时山海关还没有修建,大汉对路政也没有起到很好的重视,对于前往边远地带的官道基本上都没有修建,所以,要从右北平到辽西的这段路并不好走。
据田畴这个地理通向介绍,要去乌桓人的驻地,只有两条道路能走,一条是走“滨海道”,另外一条就是卢龙塞。
卢龙塞就是今天的喜峰口,位于右北平境内,徐无山麓的最东面,坐落于两山之间。左侧是梅山,右侧是云山。
所谓的“滨海道”,位于狭长的滨海平原,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辽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它经历了太多的沧桑,而山海关一带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这些情况大多发生在唐宋之后,而在东汉时期,这条路虽然也是通往辽西的主要通道,但其交通条件比起后世就差太远了。
这条路在没有坏天气的情况下,塞外游骑就直插右北平和渔阳的内地郡县,而一旦遇到夏秋季节的大雨,这条路又成了不可行之路,只能说秦汉时期中国的东北地区交通条件相当恶劣。这个时候还没有山海关,东汉末年的山海关一带叫做“碣石”,在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三十里。所以,曹操曾经写下《观沧海》的诗篇,就是在碣石这个地方。
现在正好是夏季多雨的季节,但是今年天气反常,高温,却不下雨,天干地旱的,本来是最适合走滨海道的,但是张彦担心下雨,一旦下一场雨,滨海道就会变成一片泽国,想走都走不了。
为了保险起见,张彦选择了走卢龙塞。
于是,张彦率领数万骑兵,前往卢龙塞,骑兵机动力高,上午出发,下午便可抵达。
卢龙塞是依山修筑的城池,有三道城墙构成一个“日”字形的防御体系。外围主城墙高五丈,宽三丈,长一百丈,由石块从里到外整体码堆而成,中心竖有一两丈高城楼,叫望日楼。
在主城墙两端,依着山势修建了辅墙,城墙上也各有一楼。矗立在梅山上的叫梅楼,修建在云山上的叫云楼。由两边辅墙开始,向更远的山上延伸。
大汉专门为卢龙塞修建了一道大约两百多里的城墙,用以防止胡族入侵。由主城墙向后一百步,在两山之间,再筑了一座高大城楼,城墙高宽皆与主城墙一样,长五十丈,上有一楼名卢龙。
两边以石墙与主城墙相连,两侧是两列士兵营房,再往后,相距一百步,就是面对官道的新月楼。这道城墙高四丈,宽两丈,长八十步,上有一楼叫新月楼。这里两侧都是堆积粮草的库房,马棚和治疗伤兵的木屋。
卢龙塞建造的十分精妙,易守难攻,而且军队在这里面也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的效果。
张彦率领大军在卢龙塞稍作休息之后,于第二天一早备齐干粮和水,正式踏上了远征乌桓的路程。
因为,一旦出了卢龙塞,方圆数百里内都杳无人烟,而且如果不熟悉这里的地形,也很有可能会被困在这方圆数百里内走不出来。
这数百里的无人区,是大汉专门用来防御胡人的,并且由能工巧匠,按照伏羲八卦的原理布置的石雕阵形,若不通宵此理,绝对不会走出卢龙塞。所以,一般胡人入侵大汉,绝对不会走卢龙塞,而是选择滨海道,直插大汉的腹心之地。
这样一来,卢龙塞就失去了防守的意义,但作为一个军事防御体系,卢龙塞依然是幽州的代表性建筑。
田畴曾经在卢龙塞当过军官,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所以,这次由田畴当向导,张彦不愁走不出卢龙塞。
第二天一早,数万大军在张彦的率领下,由田畴带路,正式出塞,而乌桓人,也即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未完待续。。)
366异姓为王
一路上由田畴作为向导,张彦等人很快便驶出了卢龙塞外的数百里无人区,但饶是如此,却也耗费了两天的时间。
毕竟道路较远,人和战马都需要充分的休息。
距离乌桓的驻地越来越近了,张彦等人也越来越兴奋了,每个人都摩拳擦掌,暗中憋着一股子劲,准备对乌桓人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田畴一路将张彦等人带到了辽西郡的阳乐城附近,这里是乌桓单于蹋顿所在地方,张彦指挥骑兵分兵数路进攻,基本上呈现出了合围之势,突然对阳乐城附近的乌桓人发动了攻击。
乌桓人突遭变故,顿时乱成了一片,数万骑兵不由分说,见人就杀。乌桓人奋力反抗,却实力悬殊,犹如飞蛾扑火,根本起不到一点作用,反而激怒了进攻的骑兵。
数路骑兵采取了合围之势,在阳乐城附近的近十万乌桓人全部遭到了这些骑兵的杀戮,从早到晚,血透战甲,血流成河,尸体遍地都是,十万乌桓牧民就此惨遭毁灭。
当晚,张彦等人在阳乐城附近将这十万乌桓牧民的尸体全部堆积了起来,放火焚烧,滚滚浓烟冲天而起,熊熊烈火经久不息,而那些乌桓人的财物,牛羊都被大军洗劫一空。
为了庆祝旗开得胜,张彦等人宰牛杀羊,在阳乐城举行了篝火晚会,大肆庆祝这场战争的顺利。
乌桓人失去了可以大批的青壮年,如今就像是待宰的羔羊,张彦在来的时候。听到田豫、田畴说起乌桓人对大汉带来的严重迫害。起初的一点仁慈之心变得一点也不剩下了。
如今。有的只是杀戮。
张彦的目的很简单,趁着这次匈奴人加入大军的机会,彻底灭了乌桓这个民族!并且借机削弱匈奴人的军事力量。
张彦虽然谈不上熟读历史,但是对历史也有一定的了解,自秦朝建立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在以后的千百年中,不断的对中原的汉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匈奴、乌桓、鲜卑、羌、羯、氐。以及后来的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在中国大地的北方草原上,一支支游牧民族都活跃一时,他们都曾先后给中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张彦深知这样的事情,所以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了两个手段,一个是安抚,一个打击。
即安抚听话的民族,打击不听话的民族。必要时,可以采取灭族的手段。
相较于匈奴、鲜卑这两大族来说。乌桓的人口是最少的,而且乌桓所在的地方,正处在大汉的东北方。在东北一带,除了乌桓之外,还同时生活着扶余、高句丽、东沃沮、挹娄、濊南、辰韩、马韩、牟韩等民族,可以说,东北这一片,是少数民族的杂居之地,其中,数乌桓、高句丽的军事实力最为强大。
张彦要灭乌桓,无非也是敲山震虎,而且东北这一带的土地也是相当肥沃的土地,如果能够得以开发的话,必然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天下粮仓。
在未来,张彦还准备迁徙大批汉民到东北来生活,那名,他必须把前提条件做好,消除附近一些民族的威胁,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移民。
除了土地肥沃,东北的地底下更是深藏着煤、铁、金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足够张彦此生此世用来改变这个时代。
所以,乌桓人的牺牲,在张彦看来,是值得的。
第二天,张彦聚集所有的兵力,在田畴的带领下,前往昌黎,这是乌桓人的另一个较大的生活聚集之地。
辽西的乌桓人被杀,消息已经传到了昌黎,此时此刻,昌黎的乌桓人正在急忙的收拾着行装,准备出去躲避一番。
但是,让乌桓人始料不及的是,张彦等人来的竟然是那么的迅速,数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而来,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直接席卷了昌黎一带的十几万乌桓人。
一时间,又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杀戮,但这次张彦没能完成包围,不少乌桓人骑上快马,东奔西逃,虽然张彦率军追击,但只不过杀了数万乌桓人而已,其余约有十万乌桓人如同鸟兽散。
这时,从东北方向杀来了一支兵马,领军之人正是辽东侯公孙度之子公孙康,公孙康率领数千骑兵前来支援,刚好向东逃走的乌桓人,于是一阵冲杀,便和汉军前后夹击,将这些向东逃去的乌桓人杀的一干二净。
反而是西逃的那群乌桓人,侥幸逃过一劫,张彦也追不上,便有它去吧。反正乌桓人已经遭受了灭顶之灾,余下的近十万人也掀不起什么大浪,因为那里面都是老弱妇孺。不过,这群人能否逃出生天,还要看他们的造化,因为,在张彦的身后,阎柔还带着数万步兵正向这里赶来,万一遇上了,那只能说是乌桓人命中有此一劫。
且不管这些事情了,张彦经此一战,算是彻底的重创了乌桓人,两大乌桓聚集的地方都被张彦等人洗劫一空,其中受益最多的是匈奴人,当然,损失兵力最多的也是匈奴人。
经此重创,乌桓人的势力基本上已经消亡殆尽了,之后在草原上,也只能暂时过着苟延残喘的生活了。
张彦在昌黎再次见到公孙康,先是对公孙康夸赞了一番,然后询问了一番公孙度的情况。
公孙康说公孙度的身体情况现在不容乐观,病情加重。
张彦于是让公孙康回去,告诉公孙度,朝中有名医,让公孙度到彭城去治病。
公孙康很是欢喜,当即辞别张彦,带兵回辽东去了。
公孙康走了以后,张彦便聚集众将在这里休整,一方面等待阎柔的大军到来,一方面派出使者,向东北一带的各个少数民族传递大汉的使令,让他们感受到大汉的天威,并且规定每年必须派遣使者去朝见天子。
七天后,阎柔率领大军来到了昌黎,其中有不少是乌桓人的俘虏。
阎柔向张彦报告了路上的情况,他们遇到了被张彦大败的乌桓人,杀了两万多人,其余的全部被俘虏了。
乌桓人逃来逃去,结果还是飞不出汉军的手掌心,走了一圈,又回来了。
这一次,张彦没有对乌桓人痛下杀手,看到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妇孺,张彦动了一点仁慈之心。
再说,即便是杀光了这些乌桓人,说不定以后还会有其他的什么人会取而代之。
所以,张彦要恩威并用。
于是,张彦封阎柔为安北将军,护乌桓校尉,率军留守在昌黎,将这些仅存的数万乌桓人妥善安置,教他们从事农耕、桑蚕等,改变他们的游牧方式。
另外,张彦让呼厨泉、去卑等匈奴人归还了乌桓人三万匹战马,全部交给阎柔代为管辖。
除此之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