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魂断大明-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次日黄昏时分,五人穿过密林来到了官道,这时沈雪娇扮作了男装,充当萧琴的妻子,由于一路上五人极为小心,所以一日来倒也没有遇到任何阻拦。五人一路沿着官道北上,沿路没少吃苦,萧琴本以为朱高炽朱高燧乃是燕王世子,自是不能吃苦,没想到一路上风餐『露』宿丝毫没有怨言,心中不由得大感佩服。
这一日,五人来到了长城内,萧琴虽生长在二十一世纪,但见到长城还是第一次,眼看长城气势雄伟,心中顿时有一股骄傲之感,城墙内的守卫见有人,刚想喝止五人,待看清楚是朱高炽,那把关的兵头居然不顾上面的命令,立即开关放人入城,态度恭敬到令萧琴都不好意思起来,萧琴见守将的将士对朱高炽如此恭敬,心中也颇为吃惊,心道:“难怪大哥在后来的京城保卫战之中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瞧这个阵势不服不行啊!”
……………………………………………………………………………………………………………………………………………………………………………………………………………………………………………
萧琴跟在朱高炽的身后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了长城内。刚才的那名把总似乎对朱高炽极为尊敬,一路上弓着身子,双手小心翼翼的搀扶着朱高炽肥胖的身子,瞧神情生怕朱高炽摔跤一般。一干人沿着长城往烽火台上走去,尚未到烽火台,忽地前面一队燕王府的军队驰出。两队人马逐渐接近,朱高炽似乎认得带头的两名将领,微微一笑,迎了上去,那两对的军官似乎也认识朱高炽,老远就从马背上跃了下来,一路小跑跑了过来,萧琴瞧他们二人身材庞大,但步伐极为灵活,数丈的距离,居然不肖片刻便来到了朱高炽的面前,不由得暗暗吃了一惊,心道:“燕王府果然是能人辈出!”
就在他沉思之际,那两人便落在了朱高炽的面前,其中一名官兵奇异的望了萧琴一眼,也不答话,跪在地上道:“末将宋忠拜见殿下!”
此人话音刚落,萧琴差点笑出来,心道:“这名字果然奇怪(送终),难怪后来的“靖难之役”不堪一击,果然是送终,宋忠斜眼瞧萧琴面『露』讥讽之『色』,脸上杀机一闪,萧琴也不在意,脸上的笑意反而更浓,宋忠冷哼了声,脸上杀机一显,正想发作,忽见朱高炽、朱高燧等人正望着自己,慌忙地下头。
朱高炽面『色』镇定,微微“嗯“了声,道:”宋将军、张将军请起!“
宋忠和那张姓的将军站了起来,宋总轻蔑的望了一眼萧琴,突然道:“这位是……?“
不待萧琴答话, 一旁的朱高燧道:“这位是我和大哥新结交的三弟,以后宋将军可以好好对待他哦!“
宋忠奇异的望了望萧琴,许久才将脸『色』扭过去望了望朱高炽,见朱高炽点了点头,方才冷哼了声,道:“殿下这一路上辛苦了,王爷正在城中等待二位殿下的归去!“
朱高炽心中一急,道:“宋将军,我父王身子可好!“
宋忠望了一眼萧琴,有些犹豫,正不知如何是好时,萧琴冷哼了声道:“大哥放心,燕王没事,以小弟的估计,这怕这会儿在街上散步而已,殿下不必惊慌,用不了多久,小弟担保燕王无事!“
此话一落,宋总惊异的望了一眼,眼中不再是轻易,而是疑『惑』。
朱高炽似乎很相信萧琴,点了点头道:“三弟所言甚至,父王身子骨一向很好,这次只不过是小病而已,用不了多久就会好的!“顿了顿扭过脸冲着宋忠道:“宋将军,你且去准备五匹快马,我等要速速赶回北平!”
宋忠点了点头,挥手招来两名士兵,道:“快去准备!”
那两名士兵应声而去,不多久,牵着五匹骏马走了过来,萧琴瞧那马体型比一般的马要大了许多,心中颇为奇怪,道:“大哥,这马?”
朱高炽呵呵一笑,道:“三弟有所不知了,这马乃是蒙古马!当年成吉思汗铁骑西征时,经常靠蒙古马的惊人速度及耐力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从而得到胜利。1219年9月,成吉思汗的两位大将速布台和哲别攻打花喇子漠国讹答刺城时因城内保卫工事坚固而未能攻破。哲别带军队退居500里远,并休整队伍。敌探得知成吉思汗大军退到500里远时,城内卫军便放下心来,放松了警惕。蒙古大军休整几天后,有一晚哲别突然下令,率大军进攻讹城。大军夜行500里次日清晨到达城下,进行突攻。因城内毫无准备,成吉思汗大军轻易攻破了城,并获全胜。正是用此马!”
第9卷 383章:天下第一关
朱高炽继续道:“这蒙古马吃苦耐闹,而且对草料的需求比其他马低,我们这次就骑着它们去京城见父王。”
“对,就骑着蒙古马去见父王?父王大半生征战蒙古,骑着蒙古马去见他最合适不过了!”一旁的朱高燧也附和道。
宋忠见朱高炽如此说,慌忙叫人将五匹蒙古马牵了过来,五人结过马缰,朱高炽轻轻的在一匹高大的蒙古马上的身上拍了拍道:“好,大家出发!“说着身子一跃,便跃上了马背,萧琴自跟着赵静后,骑术大有长进,这会儿双脚就地一点,轻飘飘的落在了马背上,一声清喝那马犹如通了灵心一般,跟在朱高炽的身后出了城门一路沿着官道北上。城内众人多是士兵,没见过如此骑马,都看得一愣一愣的,直到萧琴等人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关外才恋恋不舍的收回了目光。
五人骑着蒙古马一路北上,这蒙古马虽然脚程不快,但胜在有耐力,一路奔波也不用休息,如此这般行了一日,五人便骋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原之上,穿过这个草原,再走一百余里,便看见了雄伟的山海关,朱高炽一见山海关心情稍稍舒展,笑道:“这几日可把我累坏了,是该喝点酒庆祝一下了!”说着,从马鞍上解下一个葫芦,葫芦中有路上所沽的女儿红,扒开酒塞,把葫芦中的倾入口女儿红中,放声歌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几句诗写塞外风光写得真好。”是啊,想不到这塞外的风光比之我们江南的美景别有一番风味呢?”
离他最近的沈雪娇点了点头纵马上前附和道。朱高炽哈哈哈笑了几声,突然挥鞭朝前奔去,众人眼见安全到达山海关自然是满心高兴,见朱高炽如此,便也纵马飞奔。于此这般行了片刻,朱高燧忽然在马上喊道:“大哥,快看,山海关啊?萧琴吃了一惊,他虽在电视剧上多次见过这个名垂千古的地方,但还是第一次只身山海关内,急忙勒马足停放眼朝山海关(注1)望去,不远处是雄伟的山海关城楼。城楼的顶上一块巨匾额上用朱红的正楷大字写着“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大字苍劲有力,颇具气势。城楼道路两旁是碧草鲜花。在关城之外,苍茫的大漠戈壁。。”心中暗自一叹好一派大漠气象。这时朱高炽已经纵马朝关内驰骋而去,萧琴一声清喝:“驾”纵马跟了过去,片刻的功夫便远远的望见了山海关的城墙,但见城内处处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小桥流水、清泉瀑布、鸟啼鹿鸣。往里走,进了瓮城。瓮城就是,四面都是城楼,等敌人攻进城内,城门落下,来一个瓮中捉鳖。这也是山海关对于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从城楼望去,远处是祁连山,城外是茫茫戈壁,一片大漠气象。
萧琴想到几百年后,多尔衮率领后金大军长驱直入,心中不由得一叹。朱高炽自见了山海关心情就大好,这会儿见萧琴脸『色』沉重,靠了过来,正要答话,忽听得一阵马蒂声,那马蹄声由远而近,瞬间将这个表面看来沉寂的草原,宿鸟惊飞,间中还传来猛虎的吼叫声。朱高炽面『色』一变,抬眼顺着马蹄声望去,忽听的前面的朱高燧急道:“大哥,快走!”
萧琴正不知道发生了何事时,忽见远处一片尘土飞扬,阵阵的马蹄声如地震一般汹涌而来,萧琴吃了一惊,却听得朱高燧叫道:“大哥,是……是蒙古鞑子!”
众人吃了一惊,沈雪娇吓得面如土『色』,盯着朱高燧道:“你……你说什么,蒙古鞑子!”
朱高燧点了点头,想说些什么,却不知如何说起,抬着双眼朝一旁的朱高炽望了去,口中叫道:“大哥,怎么办!”
萧琴望了一眼朱高炽,见他目光直直的盯着远去的草原,脸上的神『色』居然没有丝毫的惊慌,不由的暗暗佩服,正在他思索之际,忽听的一动不动的朱高炽面对着汹涌而来的蒙古鞑子叹了声,片刻朗声道:“想当初,我大明太祖洪武皇帝曾经亲率大军征伐漠北,打败蒙古铁骑,迫使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其后大军一直进入到极北的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为碑“翰海为镡,天山为锷。”那是何等的英雄了得,如今,却……?”朱高炽感叹了摇了摇头。
马蹄声愈来愈近,朱高炽和朱高燧等人还好,倒是沈雪娇她自小在江南长大,没见过如此阵势一张粉脸吓得雪白,望了一眼远去,颤抖一声道:“殿下,来了!”
============================================================================================
附带一点小历史:
山海关的传说:
据说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做了大明朝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帅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到京城以北过塞之地围城设防,两年之内,必须完成。 徐达、刘伯温二人领了旨,带着人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边塞。第二天,两人骑马登高瞭望,寻找筑城的地方。要讲筑城,徐达是外行,他只会交兵征战,冲锋陷阵;围城设防,却不如刘伯温。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问大了。徐达站在高处一看,连说:“好地方,好战场!”刘伯温却一声不响。
第三天,他俩人骑马又来这里,徐达又连声说:“好地方,难得的好地方啊!”刘伯温还是一声不哼。第四天,他俩人骑马又来到这里,徐达又连连说:“好战场啊,好战场!”刘伯温还是不哼一声。徐达见状不解,忙问:“军师,我俩人领旨来此围城设防,一连三日,你一言不发,到底为什么?”“为了大明江山!还为了你……”“为我?此话怎说?”刘伯温用马鞭指了前方说:“元帅,你看!北边燕山连绵,南边渤海漫天,在此筑起雄关,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徐达素知军师谋略高,就问:“你想修个什么样的?”刘伯温说:“这座城要比别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连城、城套城、楼对楼、楼望楼,筑一座铁壁金城。”刘伯温又用马鞭朝四周一指,说:“元帅,这里既是个好战场,又是个好居处。你看,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真是个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徐达一听恍然大悟,想起军师说“还为了你”的话。徐达连连叫好,当日回营,俩人连夜画图,第二天派将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动工。整整干了一年零八个月,关城竣工。
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达、刘伯温回来了,就问:“二位爱卿回京,城池可筑成?”二人出班奏道:“托圣上洪福,可曾命名?”徐达、刘伯温俩人一听,都愣住了。当时降旨,只叫筑城,未让命名呀!徐达心直,刚一张嘴,只见刘伯温跨前一步说:“臣等未敢妄动。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谓山海之关,万岁圣明,请恩示吧!”朱元璋一听,把手一摆说:“好,就叫山海关!”
从朝里回来,刘伯温随徐达到了徐府,对徐达说:“我不能再在朝为官了,我得走了。”徐达忙问:“干啥去?”刘伯温说:“我本是山野道人,还是去游四海去吧!”徐达不解,说:“你我随皇上南征北战,从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关城,可谓劳苦功高,本该享荣华富贵,这么走了,皇上知道不会奏准的。”刘伯温说:“差矣!万岁如让咱共享荣华,就不会派咱俩边塞筑关城,也不会只给两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难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成,又犯欺君之罪;若筑成私下命名,属目无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属办事不周,这只是刚刚开始呀!”徐达大『惑』:“军师,你是说。。。。。。”
刘伯温手一挥说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帝与臣,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东的例子还少吗?”一席话,说得徐达目瞪口呆,半天才说:“军师,你一走了之,我怎么办?”刘伯温说:“你不能走,你要随朝伴驾,无论何时,不要离开万岁左右。赶你,你也不要离开。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让他们到山海关那个地方去吧。那里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连天,此处进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徐达说:“就照军师的话做。明天,叫小儿去山海关。”正说着,闯进一员大将,姓胡名大海。他在帐外听到了徐、刘二人谈话,进屋就嚷:“元帅,我与你出生入死,驰骋疆场,如今公子要去山海关,我也打发一个孩子随他同行吧!”话没落音,大将常遇春又来了。刘伯温素知眼前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诉了他。常遇春也坚持打发一个孩子同去山海关。
不久,刘伯温不辞而别,徐达按刘伯温所言,寸步不离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开国元勋,竟都糊糊涂涂地死在庆功楼火海之中。
再说,徐达、胡大海、常遇春的三个儿子到了山海关,定居安家。后来,这三家的后代,在山海关城里修了徐达庙,城东北修了胡家坟,城西南修了常家坟,都立了石人石马石牌坊。
山海关:巨匾之谜
明代嘉靖年间武英阁大学士严嵩所题。此说见于1933年出版的《榆关抗战史》。书载明代严嵩所题的匾,每字大1。7米见方,一向藏放在关城东南角的魁星楼中。日寇攻破山海关时,将其掠往东京,并公开陈列。从当年所拍摄的老照片上看,该匾的“第”字,写成“竹”字头。而现存山海关的这块匾,其“第”字,却分明写成了“草”字头。以此推论,巨匾真迹很可能有两块,分别为萧显和严嵩所题。但有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