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流唐帝国-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河流的一边,是露天的研究场所。这里的研究由于战地空间较大,或者就是比较危险,因此不能在房舍中进行。另外一边就是那些对空间要求不高或者不够危险的研究场所。在河边上,还有数十架各种模样的水车,在日夜不停的运转。这些水车形状各异,构造不同,既是一种研究课题的实验成果,同时也是研究院地动力之一。随着对水车结构地研究深入,它们将会根据新的研究成功进行改造。目前李俨看到地水车,已经是改进几代之后的成果了。
    除了山谷中的地域外,山谷四周,也被开了许多山洞作为研究的空间之一。比如火药这样虽然危险却不能在露天进行的研究,就被转移到了山洞中。还好关中一带的气候在古代虽然也算得上是比较湿润,不过这个时候已经初显其现代干燥的一面了,再加上良好的干燥措施,比如在研究石灰和水泥的时候的副产品:干燥剂,火药的潮湿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李俨毕竟是皇帝,吕洞宾不可能将他带到那些危险的研究空间去,于是就只能在山谷中拥有房舍的研究空间中转来转去了。
    这些地方研究的,绝大多数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东西,在研究院,被划分为“民生”科。整个研究院一共被分成三个科,一就是研究关系到民生科技的民生科,还有一个就是研究关系到军事方面的军器科。另外还有就是搞基础研究的原道科。研究院中主要是前两个部分在发挥作用。后面地原道科虽然独立了出来,但实际上。众所周知,科学是一门从实验中发展起来的学科,要想在理论上取得突破,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验。像中国古代的道士、和尚和儒生研究理论研究哲学那样躲在屋子里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所以原道科的人往往为了搞理论研究,而投入到其他两科的研究中,通过研究中得到地数据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
    这可以说是有中国特色地古典科学研究吧。李俨也就只能做到这一点了。这些研究者们已经意识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并将实验的数据作为自己理论的依据。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实验总是有误差的。实验的数据也必须通过统计学的处理,才能真正地作为理论的依据。这一点李俨模模糊糊的指出过。但他也不能明说。因为要想真正的了解到误差的存在,必须在度量衡的研究上取得大的突破。否则实验的出来地数据本身就只能被模糊的表达,你又如何知道到底误差在那一方面?数据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这些都无从谈起。而李俨真要提出这一点的话,那些研究人员势必要他指出究竟误差在哪里。这叫他如何谈起?所以虽然知道这一点,他也只能隐隐指出,要想真正的意识到这一点,那就需要在理论上取得突破。
    关于理论研究。李俨当然明白其重要性。或许在目前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朝民生研究与军器研究倾斜。但这只是眼下形势地需要。古代中国的科学实际上并不落后,只是这些科学往往缺少理论的指导,而成为匠人世代相传的祖传手艺。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一方面容易因为天灾而失传,同时也很难被改进:缺少理论的指导进行改进只能听天由命,不能有的放矢,成功率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可以这样说。李俨心中知道的那些现代科学知识,能够在当前的条件下做出来的,只需要多多试验改造,终有一天能够做出来。但是不能做出来地,那么无论试验多少次,只要理论科学没有取得突破性地进展。那就永远不能成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科学进程,从根本上讲,还是理论科学地发展。后世的美国之所以了玄学派,从此成为中国天文研究的主流,中国真正的天文学研究开始了。这一进程比后世的欧洲天文学家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早800年。天文学不再被禁止民间学习,天人感应学说也逐渐消亡。但是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并没有消亡。毕竟,以宇宙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天人合下这样的错误。
    所以他对理论科学的投入也是很大的,而且更加关注。而且,相比具体的技术研究,他对理论科学的熟悉程度反而是最大的。一个接受了完整的高中程度教育的人。可能不知道怎么造玻璃。怎么造水泥,可能不知道火药的配比。但是基础科学理论他是必然了如指掌的。而在古代的中国,那些具体的技术其实发展起来并不困难。因为有无数能工巧匠作为基础。但是基础科学理论就往往被忽视了。而现在有了李俨对基础科学理论的了解,中国的科学发展,终于可以走上一条不断前进的新路,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在发现——失传——再发现——再失传——再再发现或者永远失传这样的怪圈下不断轮回,最终被西方国家在科学进程上迎头赶上,终于造成中国科学落后的局面。
    民生科和理论科的研究地点都在谷中有房子的那一部分,李俨虽然想到另外一边去,但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同,必须注意到自己的安全,也就只好等那边的人过来汇报了。
    在等待的这段时间,吕洞宾也正好带李俨参观这边的研究情况。
    首先被参观的就是纺织机的研究。经过李俨的提点,类似于近代的先进纺织机已经成形。人力的纺织效率提高了三倍以上。除此之外,得到织工帮助的研究人员们还同时研究了畜力、水力两种纺织机。这两种纺织机分别能将纺织效率提高十倍和三十倍。另外能够将效率提高一百倍的蒸汽动力纺织机也在研究中。不过由于蒸汽机研究地滞后,这一研究迟迟未能完成。前三种的纺织机已经开始面世。并在几年后造成了纺织业的第一次大爆发,被日后的研究者认为是中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蒸汽机的研究进行得不太顺利。或许很多人认为,没有橡胶作为密封设施,没有其他的许多相关学科研究地进展,蒸汽机在古代不可能造出来。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最原始地蒸汽机,根本没有以上的那些东西。虽然效率低了点。但无可否认,那的的确确是蒸汽机。瓦特也其实并不是发明了蒸汽机。而只是改进了蒸汽机。对于蒸汽机李俨了解得并不多,但其基本构造还是知道的。按照这样的基本构造作出来的蒸汽机,只能说是一个雏形。其功率不高,不具有应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中地能力。李俨知道这事情也急不得,只能慢慢来了。
    提到橡胶,橡胶的出现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比如说轮胎、比如说密封圈——并不仅仅只有蒸汽机才需要用到密封圈。许多关键的器材都需要用到,比如抽气机、比如说电线线圈的胶皮等等。但是中国本土是没有橡胶生产的,要想得到关于橡胶之类的东西,也只能等大唐的强大海军重建之后才有机会去海外获取。这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毕竟一支强大的海军不是一天就能够建成地。
    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水车的研究也是重中之重。毕竟作为一个水系繁荣的大国,水车完全可以在很多地方,在蒸汽机没有出现之前,作为工业生产的动力。一个效率高的水车。可以大大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可以加快从小手工业作坊向工场再到真正意义上地工厂的进程。
    除了水车,还有风车。关于风车,李俨将自己后世看到的风车玩具上的尾舵加了上去(感谢《海权世纪》提供相关知识),可以让风车根据风向的变化而改变方向,提高风车的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把相关的东西应用到船舵上,那样帆船就能够逆风行驶了。
    这些东西之外,关于水泥、耐火砖、玻璃等的研究也更进了一步。获得了效果更加好的水泥,获得了耐火温度较高的耐火砖,获得了透明程度较高地玻璃。基本上可以应用到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上了。有了望远镜,军事上可以更快地发现敌人,而将望远镜应用到天文上,就能够加快天文学的发展。显微镜更能够加快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发展。放大镜的用途更不用说了。而水银镜子也早已经发明出来并做成产品开始出售。即使在眼下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也超过了十五万贯。不过这种镜子是有毒的,通过银镜反应制造的镜子正在研究中。
    事实上。一个放大比率为十倍的放大镜、一个放大比率三十倍的单筒望远镜已经制造完成。倍数相应。但是更大的天文望远镜也在司天台(唐代的政府天文机构,历改名为太史监、太史局、秘书阁局、浑天监、浑仪监、司天台)的相关技术官员协助下进行制造。这样的天文望远镜将被制造出十台。四台放在长安,其他四台将分别放在帝国不同的地方,作为天文观测的工具,还有两台放在仙学研究院供研究人员使用。出于升级换代的需要,这些天文望远镜的镜片都是可以拆卸的,将会在放大倍数提高之后加以更新换代。同时,一个放大倍数五十倍的显微镜也正在制造中。
    天文望远镜的出现,改变了天文学从前的唯心神秘面纱。由于不少天文官员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山脉和荒凉景象,神话的月宫传说不攻自破。同时在观测结果下破灭的神话还有许多。由此引发了一场大的辩论和学术上的动荡。最后在李俨的支持下,科学派战胜了玄学派,从此成为中国天文研究的主流,中国真正的天文学研究开始了。这一进程比后世的欧洲天文学家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早800年。天文学不再被禁止民间学习,天人感应学说也逐渐消亡。但是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并没有消亡。毕竟,以宇宙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并不是玄学,尽管可能走向迷信,却还不是迷信。人们将这一哲学理念,融合进了环境保护观念、科学理论发展中,让这一古老的东方哲学精华得到了真正的发扬和发展。
    而显微镜的出现,提前促生了细胞学说的出现。当然这也少不了李俨的推波助澜。在他的支持下,一个隶属于《大唐国闻》的科学性杂志《仙学研究》出现了,并成为日后世界上最权威的仙学(科学)杂志。事实上,科学一词在日后已经不再出现,被仙学取而代之,这个原本拥有宗教意味的词,最后却基本上失去了宗教的含义。从东方哲学发展起来的仙学,在很多地方与科学相同,却也有了许多不同的发展,总的来说更加和谐、更加有序,比起现代科学那种掠夺式发展更加温和有效。
    军器方面,火炮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什么可陈说之处,这还要等到炼钢水平的提高。不过原始版本的多管火箭炮(直接就被李俨命名为火箭炮)已经定型开始制造,后续研究正在进行中。黑火药的配比也在李俨的后世经验中达到了巅峰。威力自然相当可怕。还有迫击炮(非常简单的炮种,抗战时期八路军曾经利用简陋的条件制造成功)的研究也接近成功。此外还有被命名为“雷弹”的原始版本的手榴弹,也基本上研究成功。
    关于威力更大的火药研究也在开始着手前期准备。这需要浓硝酸、浓硫酸、硝化甘油、硝化纤维(硝化棉)等等。两种酸的工业制法已经初步研究成功。具体的步骤在高中的教科书中就有,在参照抗日战争中使用的土法制造方法,李俨自然能够加以移植过来,并不需要其它方面的研究发展完成后才能进行。硝化甘油是一种很有用的化学制品。不但可以用来制造火药,也能够用来制造治疗心脏病的药品。在目前来说,它是肥皂制造的副产品。而肥皂也早已经被李俨提示制造出来,并已经上市出售。其副产品一直被李俨收集起来,等的就是这一天的使用。
    要制造黄色炸药,当然要一步到位,直接制造安全炸药,不过安全炸药的引爆需要使用雷贡(硝化汞),这玩意儿又是眼下没法生产的。事实上,李俨并没有指望在一二十年内就出现可以工业化生产的黄色炸药。这些研究只是做一个技术储备而已。目前有黑火药就已经足够了。
    此外,关于火枪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除了热兵器外,李俨还让此后几百年才会出现的神臂弓提前出现,并对神臂弓加以改造,增加了可以轻松上弦的滑轮组以减少神臂弓的使用要求,并提高其威力。还有更加先进、准确的投石机、来自中世纪欧洲比床弩更加先进的弩炮等等。
    关于炼钢技术也已经取得突破,通过渗碳法制造的钢材,其品质已经大大提高。有了高温耐火砖,优质钢材的大规模制造已经可以预期了。
    等等等等,一天的参观下来,李俨基本上是很满意的。随后他作出了将许多新产品投入使用的决定。他的军队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李俨全力提高自己部队实力和自己能够真正管理地域的民生的时候,大唐的其它角落的变化也在进行着。淮南的高骈,就是这些变化中最显著明显的一个。
    (注:根据黄昏诸神书友的提议,在第五章官僚体系中,政务馆馆长和副馆长分别改称政务馆山长和政务馆祭酒。吏务馆馆长与副馆长同样改称吏务馆山长和吏务馆祭酒。关于其馆长离职后的处理,也采纳黄昏诸神书友的意见,任其为三师之职中的太师。再一次感谢黄昏诸神书友的建议和支持。本段不计字数。)
第五卷 广明鼎革 第九章 淮南之变
    从藏龙谷回来之后,李俨深深的为自己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而激动。wWW!他知道,只要自己定下来的政策没有人改变,那么中国的科技发展将再也没有阻力。
    作为政策,被改编是并不困难的一件事情。要想这一切延续下去,他必须找到一个支持科学研究的既得利益阶层。也就是说,必须有人,而且有大量的人能够从科学研究中获得大量利益,这样发展科学的政策才不会在自己身后因为上位者的一个命令而改变。即使是皇帝,如果面对全国上下都已经离不开的东西,也是无能为力的。
    而这一切的布局,已经开始了。已经有不少商贾和不少从土地中将目光移开来的士绅家族,付出一定的代价获得科学研究院的产品,随后以此赚取利益。一个新的利益阶层正在形成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