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大教皇-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是一刀。
    黄盖顿觉臧霸跟换了个人似的,面对疾飞而来的刀锋吓了一跳。赶忙交合银鞭格挡。
    “咚!”
    二马交错而过,剧烈的撞击过后,黄盖双臂抖个不停,回望臧霸的眼神透着几分惊骇。“这厮……是怎么了!”
    “圣母与我同在!”臧霸嘴角上扬,露出几分蔑视的微笑,再次将刀锋定位在黄盖身上,“给我死来!”
    黄盖提鞭再战,“咚咚……”一连挡下两刀,险些被巨力砸下马去,晃了数下好不容易在稳住身形。刚把马头调转过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见臧霸又杀了过来。
    赶紧提鞭再战。两根银鞭一前一后将大刀死死夹住,两人竟在马上决起力来。
    此时的黄盖忽视了一个很重要问题,在此之前他在与宋宪对战时已经打耗了许多力气,再加上他年龄偏大,无论是体力还是耐力都不如正值壮年的臧霸。只听臧霸暴喝一声,“给我开”,硬硬将铁刀拽了出来,刀锋一横,直削黄盖小腹。
    黄盖大腿运力,在马背上向后跃出数寸,反应不可谓不快,不过虽避开了绝大部分刀刃,但腹部的铠甲仍被刀尖割开,“刺啦”,有在腹部留下一道浅浅的创口。
    血液顺着伤口外渗,好在伤口不深,没有伤及腹腔。
    
    
   

276憨人
    (亲爱的书友们,新年快乐。来点鲜花、票票吧!还有许多会员朋友,来个收藏可好?你们的关注和鲜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求你们可怜可怜我这给孩子赚奶粉钱的可怜儿人吧!)
    腹部受创,黄盖吓了一身的白毛汗,用眼睛的余光扫一眼肚子上的血痕不敢再与臧霸多做纠缠,双手鞭一手撩,一手扫,虚晃一招把臧霸逼退,扭头便撤。
    臧霸还想追击,却被孙策帐下大将程普迎面拦了下来。两人均是用刀,刀光闪个不停,哇哇大叫着互砍起来。
    ……
    话说孙策一记撑杆跳跃上马背,便以雷霆之势照吕布头颅就是一枪。
    这个时候,吕布野兽一般的直觉就体现出优势来了,学着孙策的样子,将方天画戟往地上一插,飞身下马,躲开了孙策劈来的枪杆,双腿一蹬赤兔马腹,赤兔马吃不得疼向反方向绕走,从而避免被坚硬的枪身砸中身躯。与此同时,吕布则借反作用力以戟杆为圆点,横向抡了起来,竟玩起了大回环,照着孙策胸口就是一脚。
    孙策哪里想到吕布会使出如此招数,措不及防之下,被吕布踢了个结结实实,护心镜“嘭”的一下凹陷下去,哇的吐出一口鲜血,飞身落马。
    吕布飞转一周,双脚落地,提着大戟直冲孙策。
    眼见孙策深陷危机,周瑜不敢冒险,索性下令雷鼓进军。
    听到隆隆的鼓点,吕布放弃追杀孙策,飞身跃上赤兔马,与臧霸折回本阵。
    霎时间,颍河以东,风声、水声、百鸟齐名声全被鼓声覆盖,两支大军喊杀声此起彼伏,列着整齐的阵势,相向而行。十数万只大脚把大地踩得咣咣作响,十数万眼睛透着肃杀的光芒。
    江东军齐声高喝:“为了圣母的荣耀!杀啊……”
    一听这话,教会的卫士们愣了。“耶?他们怎么也这么喊?莫非成了主内的兄弟姊妹?”
    宗主教栾禄立刻想起江东剽窃圣母教创立圣女教的情报,赶忙组织工宣队的成员高声大叫,“别听他们的,他们不是主的仆人,而是受邪灵诱骗的异端。宣扬主母光辉的时刻到了,兄弟们,为你们心中的圣灵而战吧,将圣洁的光芒照耀到他们身上,驱赶他们心中的邪恶。让恶魔们看看,圣母的儿女是不可战胜的!”
    “竟是异端!”教会卫士无不义愤填膺。
    敢扭曲神的旨意,不可原谅。
    “圣母与我们同在,恶魔们,下地狱去吧!杀杀杀……”三万五千教会卫士杀气冲天,如同见了红的公牛般一头撞在江东军的整列上。
    高大威猛的江北人展现出了充分的体格优势,平均身高比江东兵高出1…2寸的他们,仅一次猛烈冲锋,便将江东军前阵撞得人仰马翻,血腥的杀戮由此开始,迅速在江东军阵中撕开一道大口。
    不过接下来,江东卒短小精悍的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虽比青州、徐州兵矮上大半头,但身体却格外灵活,近距离厮杀过程中辗转腾挪,刀砍、抢刺,专往教会卫士下三路招呼。
    一名江东兵刺中高大卫士大腿的同时,另一人趁卫士吃疼弓腰,绕到卫士身后,手起刀落将卫士砍翻在地。还没来得及为斩杀敌兵兴奋,眼睛的余光便见一名教会卫士顶着大盾冲锋而来,“咚”的一下用大盾把他顶飞出去,盾牌上的倒刃刺得他浑身是洞,两腿一蹬歪倒在地,死的不能再死。
    袍泽看到江东卒死去,哇哇大叫这提枪赶来报仇,眼睛的余光却见一道寒光激射而来,原来是从不远处投掷来的一根长枪,赶忙格挡。格挡的工夫,却见一名足可算得上雄壮的青州兵冲了过来,把大地跺的咚咚响。飞身跃起将他扑倒在地,掏出别再腰上的匕首,照着他喉咙一划,瀑布般的血流便涌了出来。
    混乱的战场上,江东卒、教会卫士杀的难解难分,互有胜负。江东卒赢在灵巧、敏捷,教会卫士则强在壮硕、高大,两队人马皆悍勇难当,杀得天昏地暗。眼见朝夕相伴的袍泽被砍翻在身边,个个杀红了眼。“还俺爷们儿命来。”
    “洁娃儿……”一名江东卒哀嚎一声,“我要你的命!”
    江南方言、江北方言此起彼伏,明知道谁也听不懂谁的,但骂声此起彼伏从来没有停止过。几乎每一声叫骂过后都会有一条性命化为虚无。
    “杀杀杀……”战事在喊杀声、叫骂声中陷入僵持。战事持续半个时辰之久,两彪人马均死伤无数,合计超出万人。
    这个时候,教会大军又展现出了新的优势。主来来自于青州、兖州、济南、徐州北部的他们,在中华民国的地图上均在山东省版图之内(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行政区域进行了一番新的划分,将徐州划给了江苏)。也就是说他们都应该算是后世所说的山东人。
    而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各地中华儿女对于山东人的评价始终如一,只有一个字“憨”,或者再加一字——“憨厚”。
    听起来这“憨”字颇具讽刺意味,与其说是一句评价,不若说是一声嘲讽。但实际上却非如此,正如伟大的汉字创造者给没一个汉字赋予了无限的韵味一般,“憨”字同样如此。
    将此字拆开,上“敢”下“心”,字如其形,也就代表着勇敢的心。
    而挂着“憨”字标签的山东人,自然也代表了怀揣勇敢之心的猛士。
    当然,这并不代表山东以外的其他地域人不勇敢,相反的,在南宋以前,神州大地上炎黄子孙们均是满腔热血,能打好斗,这一点从霍去病引500骑兵杀入千军万马大破匈奴军可见一般。
    只不过与其他同胞的勇猛相比,山东人还有独特的一面。这一特点同样在“憨”字中有所体现。
    诚如,《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憨”字的解释,憨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傻。只不过对于山东人而言,这种傻并不是智商上的低下。相对的,山东人不仅不低,对中华文明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的他们,智商在各地同胞之中虽不能算最高,却也足可算得上中上之资。孔子、孟子、曾子、孙武、墨子、神医扁鹊、东方朔等一系列文化名人皆山东人士便可窥见一斑。不提远的,仅说三国时期,齐鲁大地上便孕育出了郑玄、孔融这样的经学大师,还有智近于妖的诸葛亮,于禁、臧霸这样名垂千古的名将,以及位列八俊的荆州刺史刘表。
    这些千古流芳的人物都是山东人,能孕育出此等人物的地域,能是傻人混居之地吗?
    当然不可能。
    既然山东人并不傻,那为什么还要把暗喻“傻”意的“憨”字嫁接到他们头上呢?这也就牵扯出了《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憨”字的另一解释:朴实、忠厚。
    所以说山东人的智商不低,但是情商有点低,说山东人是中国非少数民族地区情商最低的人怕也不过分。
    他们看谁不顺眼就是不顺眼,宁肯当面拳打脚踢以泄私愤,也不会背后捅刀子。显然,相对于挨一顿拳脚受点小伤,后者可是要丢掉性命的。
    他们说话直来直去,从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不知道拐弯抹角。当然这不代表他们不会拐弯抹角,而是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自下生开始,身边的人都是实话实说,开门见山,从不知道为什么要绕弯子。
    他们受孔孟儒家思想熏陶,在祖祖辈辈教导下严格遵守着“天地君亲师”五级划分,把“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视为行为准则,尤其对忠贞思想格外重视。
    山东人的忠同样与他处不同,带着别样的“憨”的意味。他们的忠心不计后果、不图回报,完全是为了忠而忠,就像机器人无视数据指令是对还是错的,都要矢志不渝的去执行。是一种文化洗脑过后的教条主义的忠诚。追求“君让臣死,臣就应该去死!”
    前半句与“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一致无二,后半句看起来相似,结局都是个死,但其中暗含的韵味却截然不同。原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中,说出“臣不得不死”者多少有些牵强和被逼迫的韵味。而“臣就应该去死”赴死的臣子觉得自己死的理所应当,是自愿自裁的。由此可见死者憨忠的可以。
    历史上关乎山东人憨忠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无论是隋末的王薄起义也好,北宋的宋江起义、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也罢,每一次农民运动规模不可谓不庞大,但是每一次起义提出的口号大同小异,都是“清君侧”。
    也就是说这些起义非但不是为了推翻朝廷,相反的他们对皇帝忠心耿耿,认为朝廷的盘剥不是皇帝陛下的错,而是朝堂上出了奸臣。
    于是他们费心费力攻城略地,最后却又匍匐到皇帝脚下。皇帝利用了他们的憨忠,在履行所谓的诏安过后,将他们们各个击破。
    
   

277步人甲
    正因为山东人那份憨忠的特制使得他们极易被人驾驭,所以历代统治者对山东地区格外看重,卫戍部队中总有一大批山东士卒。其中,正史上曹操便是借青州兵发的家。
    时至明代靖难之变时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发动叛乱,南下南京攻打自己的亲侄子明惠宗朱允炆,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唯独在山东卡了壳。时任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铁铉誓死捍卫皇权,引领山东百姓驻守济南,在朱棣四面合围缺衣少粮的情况下,矢志固守,守了三个多月。最终铁铉以诈降之计,将朱棣打败。
    朱棣退回北京深为耻辱,三年后再度南下,还是被卡在了山东。这一次,朱棣不敢再与山东军民对峙,索性绕开山东,只留小部人马缠住铁铉,自领大军杀奔了南京。最终攻占南京,朱棣自立为帝,改年号永乐。朱棣夺取帝位后,回兵北上复攻山东。到达济南,铁铉死守不肯投降,但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
    所以说,在山东百姓忠贞不渝的卫戍下,山东是大明王朝所有州郡中最后归属明成祖朱棣的辖域。且归属时,明惠帝朱允炆已是下落不知,朱棣执掌玉玺成了大明王朝真正的帝王。
    这也是山东人憨忠的最佳见证。
    到了21世纪,新中国七大军区之中,济南军区是北京军区以外,中原地带唯一的大军区,放手将京师南大门交给这样一支军队,足可见执政者对山东兵团的信赖。
    在山东人的诸多特制中,矢志不渝的忠诚只是其中一部分。几千年来他们将自己框在儒家体系创造框架里,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施政作战均严格按照各项儒家规范行事。
    他们是坚定的教条主义者,做起事来一板一眼,没有活力。外人看起来觉得他们刻板得有点憨,用句后世的话,跟一台台依指令办事的机器人似的。
    这方面山东人于德国人有些相仿,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清朝末年时,德国人会选择胶州为殖民地的原因。想来那时的德国人不单单看重了胶州濒临大海的地域优势,还有这片土地上诚实、忠厚、守律而又不失勤奋,与日耳曼民族有那么几分相像的人。
    诚然,教条主义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对于军人而言,教条且忠诚的人无疑更具有纪律性,也更容易团结。战场上,他们的一举一动完全听从于主帅号令,只要听不到鸣金声绝不后退,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亦是惟命是从。
    这正是传说中山东兵最为可贵之处。
    总而言之,神州几处出悍卒的地域中,如果说东北兵强在彪悍,四川兵猛在狠辣,贵州兵强在能吃苦耐劳,那么山东人便强在团结和守纪。
    就像眼下,在公元纪年二世纪,圣元纪年一世纪圣元三年在徐州边境战场上表现的那样。
    3万5千来自青州、徐州的教会卫士与4万5千余江东军在颍河以东300里广阔的平原上展开大战。
    战事很快陷入僵持。僵持时间长达一个多时辰之久,双方厮杀死伤上万。这个时候,江东军的锐气被磨得差不多了,在过去一个多时辰激烈的战斗中,消耗了他们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他们变得疲软起来。
    反观教会的卫士们,一个时辰后的他们跟一个时辰之前看起来没什么两样,依然神采奕奕,或大或小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呆板的冷漠,同时还透着浓浓的杀意。
    他们在伍长、什长的指挥下,机械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4!”
    “杀……”一组长枪整齐划一的突刺出去,撂倒数名江东士卒。
    眼见江东卒奋起反扑,什长扬声号令,“1!”4名盾兵同时顶着盾牌向前一步将枪兵挡在身后,他们高矮不同,但步伐迈得一般长短,分毫不差。刀斧手随后跟上,手起刀落将袭来的江东兵砍翻在地。
    恍惚间江东兵觉得眼前这群北方汉子简直不是活人,而是木偶,一根根肉眼看不到的细线连接着他们的四肢,驱动着他们的行动。
    他们无视死亡,阵列中一人阵亡,紧随其后还会有人填补上来。军旗倒了,就近会有卫士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