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A粼凇澳阍煺浇ⅲ揖驮霰钡乃缴稀6砉持握叨杂诙砉谠抖涤械奈淞茏孕拧K遣幌嘈胖泄嶂鞫ィ欢显黾拥亟⒍庸婺!盎崾怪泄≡裢巳础薄�
    这套密码已经落到谭延手中差不多两个月了,两个月来通过设立在东北的四个不同位置上的监听站,不断对俄国远东陆军的电报监听,对比自己手中获得的情报,了解到俄国远东陆军内部的很多真实情况。事实上俄国远东陆军地情况很复杂。但是对中国陆军而言中间大部分消息都是有利的消息………俄国远东陆军内部贪污十分严重,军官和士兵的关系严重对峙,士兵待遇很差等等。
    以前这套电报密码在谭延地手中可以在战略方向上做个参考依据。现在已经进入战争的前夜阶段,是将电报内容交给指挥官的时候了,下面的将会是海陆军指挥官根据所获得地俄军电报情报来进行针对性的战术动作。
    当谭延说他已经掌握了俄军地电台密码的时候,邓世昌等人都感到非常惊讶。对此谭延只是微微一笑说道:“今后你们将会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来自俄军的各种海陆军调动的情报,你们心中应该清楚这些情报的珍贵价值。但是这些珍贵的情报来之不易,一旦走漏风声俄国人换了密码,那我们的努力将会付之东流不说,甚至还会遭到对方的情报欺诈来误导我们地判断,所以今后只有你们才会接触到这些情报,不得泄露这是我们监听俄军电报所得!”
    “坚决遵守保密条例!”李韬站起来说道。
    邓世昌看到谭延将目光转向了他,也立刻站起来说道:“属下以性命担保,海军绝对不会走漏消息!”
    谭延听后微微一笑…………李韬和邓世昌是两个时代地军人。不仅兵种不同。就是为人处世也有很大的不同,邓世昌再耿介也还留着旧时代地气息。相比之下李韬他们更遵循合理的游戏规则,而邓世昌则永远在自己划定的***里面打转!
    鲁田村是图门江边的一个小村子,在行政上隶属于珲春厅,有二三十户人家,不过在1903年这里的居民就全部被秘密迁走了,随之取代的是第十二师的一个侦察连。在1903年下半年的时候,一条铁路支线延伸到这里,随后运来了一些机械设备………这里将会兴建一个小型船坞和一个建议码头,并且在江边还修建了两个仓库。一开始的时候俄国远东边防军也注意到这里的动静,不过这里在进行了工程建设之后,似乎中国人已经忘记了这里,也没有任何船舶在这里停泊,哪怕连一艘木船都没有,慢慢的俄国边防军也就淡忘了这里。
    尽管鲁田村的村民实际上是军人,但是因为海军参谋部根据中国潜艇的各项数据要求仔细勘址之后才确定了这里就是潜艇进攻的出发点,所以在鲁田村荒废近一年之后,这里有开始热闹起来…………一支“土匪”就驻扎在距离鲁田村不到二十公里的地方,有了他们的存在,鲁田村就彻底变成了一个“孤岛”。
    潜艇是在旅顺建造的,因为这个型号的潜艇完全是根据图门江的水文情况和作战目标的需要而研制,所以这个级别的潜艇代号“J1904型”,一共建造四艘。潜艇将会被拆成散件用火车秘密运送到鲁田村的潜艇基地,就在小型船坞中进行组装,而临河的两个仓库就成为已经组装好的潜艇栖息之地…………仓库已经经过改造,已经连通图门江,事实上仓库才是潜艇真正的基地,在这里会得到补给、停泊。
    正文 第二百八十九章 最后的晚餐
     更新时间:2009…4…9 15:35:28 本章字数:5283
    珲春城第四师兵营,做为中国现代陆军资格最老的一批的新式陆军,第四师在完成了建国初期的“圈地运动”之后,便于1902年进入东北,转年便驻扎在珲春城——除了珲春之外,瑷珲比珲春更夸张,对岸便是已经被更名为布喇郭威什臣斯克的海兰泡,不过相对于海参崴,海兰泡驻扎了俄军差不多一万四千人左右的军队。
    事实上珲春城附近不仅有第四师,还有京畿卫戍师一个营来专门当土匪保卫鲁田村潜艇出发基地,第四师的编制也比较特殊——一个正规中国陆军师拥有六个炮兵连三十六门七十五毫米火炮,但是第四师不仅有八个炮兵连,珲春城内还有两门一百零五毫米的重炮;其他陆军师的迫击炮是九十毫米迫击炮属于营团级,六十毫米迫击炮是连排级,在第四师每一个步兵排就拥有两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一个连有两门九十毫米迫击炮,整个第四师的人数也要比其他陆军师多出一千多人……
    第四师驻扎的珲春城是中国距离俄国远东大本营海参崴最近的城市,除了在早期杨超的一个混成协防卫庞大的黑龙江省而承受的压力最大之外,这几年第四师远比驻守在瑷珲的第二十混成旅压力要大得多。正是因为如此,第四师才会拥有除了第十八师之外都没有的一百零五毫米重炮,不过这两门重炮是不能移动的,至少不是随意可以移动,出了城这里周遭的交通状况也绝对不会允许第四师的火炮出行。
    尽管瑷珲是距离海参崴最近的中国城市,但是非常奇怪的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并不是经过这里抵达海参崴,而是从海兰河屯分出一条支线修筑到延吉冈——那里将会有一个分叉,一条是通往珲春和鲁田村的潜艇基地,另外一个方向是通往朝鲜的东海岸镜城,不过这个方向的铁路还在规划当中,并没有着手开工兴建。
    中国陆军在吉林省地北线从最东边的珲春沿着铁路支线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吉林省内的部分。在吉延冈、噶哈哩、宁古塔、海兰河屯、萨库里、阿勒楚喀、到最西边的呼兰依次摆开了五个正规师,作为整个基点的宁古塔和近在咫尺的海兰河屯还驻守着同样是老北洋时代地第二师和第十一师的一个混成协。作为另外一个系统的京畿卫戍师则是被留德士官系戏称为“曹长腿”——京畿卫戍师大部分被部署在黑龙江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吉林活动,像珲春鲁田村潜艇基地就是京畿卫戍师的一个营。
    本来铁路支线原定是在宁古塔分支的,但是宁古塔是陆军安放主力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军需供应中心——从1904年下半年开始。以呼兰为分界点的“西线铁路”连通之后,中国陆军主力师进驻,宁古塔的仓库就开始接受囤积陆军炮弹的任务,目前这里囤积了八万余发的炮弹,随着战争进入倒计时,宁古塔地仓库接收的炮弹数量还会以更快的速度递增。
    “伯毓兄,部队的新式装备已经到了,车站那边已经来电话,列车已经进站,因为是一个师的装备。车站那边人手不够需要调一个连过去临时帮忙……”李俊翰放下电话对刚刚走进门来的参谋长说道。
    第四师参谋长宋兵策是天津人,原本是北洋武备学堂第九二届,和一般的武备学堂不同,宋兵策是从小就被挑选出来地“军事幼童”,北洋武备学堂对“幼童班”的期待很高,不过谭延在接手北洋武备学堂之后,年仅二十岁地宋兵策因为成绩优异被挑选出来进入了直隶总督侍卫队。随后在九六年被送往德国深造学习三年。九九年回国之后先后在直隶督标新军、第一师服务,零零年建国的时候他是第四师的上校团长。后来便一直待在第四师直到去年年初被任命为第四师参谋长。
    像宋兵策这样地年轻军人能够获得如此高位,在这个时代很平常,尤其是陆军尤甚。其实以宋兵策的资历来论,他升迁的速度还算是慢得,他的履历中唯的差错便是在于他是北洋武备学堂出身,虽然去德国留学只比李俊翰晚了一年,但前者如果不是因为珲春的敏感早就成为刘禹那样的军长了,不过即便如此李俊翰还曾经短暂的执掌浙江军政府省长一职。
    像李俊翰那样最早是总督府侍卫队地那批人和宋兵策这样地“北洋”出身就差出这么多来,这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李俊翰迟早都会离开第四师,他年纪虽比宋兵策大两岁。但却是中国陆军最早的那批中将。就算从政一个省长对他也不是什么太高地难度。宋兵策跟李俊翰这些出身侍卫队时代的留德士官系巨头相比机遇是不算好,但是在这个时代中。他的升迁速度已经算是极快的了,基本上在建国以前便带兵的军官哪怕当时是个排长,如果在四五年的时间中要是升不到营团一级,那只能说自己的问题,而不能说机遇不好。
    宋兵策和其他出身北洋武备学堂的同学,绝大多数都走上了旅团级参谋的岗位,像他这样能够成为师级单位参谋的不算多,而他则是最优秀的——能够在北洋时代那几支王牌部队中当军官,这本身就是实力的体现。宋兵策为人勤勉踏实,也许这辈子当将军是无望,但成为一个好参谋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至少李俊翰对宋兵策的工作非常满意,同时他们在德国念的是同一所军校,相差只有一届,相处关系自然要融洽一些。
    “师长,是些什么装备,需要这么多人?”宋兵策问道。
    “也没有什么,是士兵单兵防护装备,在战斗中戴在头上以保护头部不被流弹或是弹片所伤,就是参谋部上个月来电所说的头盔……”李俊翰笑着说道。
    宋兵策叫来传令兵安排好去车站接货的任务后,转身将办公室的房门关上,走到李俊翰的办公桌前说道:“师长,城内的弹药库已经修好,这几天不断的接收各种物资。仓库已经用去五分之三,如果还要照这个速度接收各种物资的话,那……”
    李俊翰签署了一份文件后说道:“这件事你不用担心,参谋部那边会有个算计,中央党部特派员辛向阳已经筹备开始在黑顶子修建一个码头和临时仓库,同时对珲春城的军需仓库扩容……这是刚发过来的电报。上午你去第三团那边还没收到这个消息……”
    “黑顶子?!”宋兵策接过电报纸看了一眼随后走到地图前找到了黑顶子地所在。黑顶子也是图们江江边上的一个镇子,不过在鲁田村的上游,本来黑顶子是秘密潜艇前进基地的选址,不过当时中国的潜艇技术还不过关,再加上考虑图们江的航程,所以最终定在了与俄国军队驻地非常接近地鲁田村。
    中央党部特派员辛向阳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到的珲春,在这里他的职责是进行反特反侦查,并且协调珲春附近一切物资转运和后勤相关设施建设。俄国人虽然对边界那边的中国异动有些察觉,不过除了在防备的同时,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俄国远东陆军自己的麻烦也不少,这牵扯了俄国远东陆海军最高军事主官很大的精力。
    党部和军部是两个有一定交集的部门,因为是军政时代,党部的权力等同于政府地权力,拥有对地方保安团的调动能力,也有对正规军队的部分调动能力,只是视其级别不同调动军队的规模不同罢了。不过军部和地方军队是无权干涉党部行动的。对于党部的需要军队要尽可能的给予一定地配合。因为党部和军部的职能和主官不同,党部也许手中没有多少实权。但是却在名义上稳压军部一头,所以军部对于党部说不上多讨厌,但党部地人在军部绝对不是受欢迎的那一群。
    谭延和沈静心中很明白。党部的存在只是暂时地,也许十年,也许会更长的时间,这完全取决于军政时代会持续多长的时间,以谭延如此年轻的年龄而算,基本上老北洋出身的人都希望军政时代的时间越长越好,这在宪法起草委员会内部也做了相对的平衡——如果临时宪法失效启用正式宪法,中国总统的任期最长可以达到四期二十年。如果国家处在战争阶段。则总统任期延长。
    为了调和党部和军部之间地关系,谭延将保障东北军队后勤和基地建设。在东北向辛向阳这样地“中央党部特派员”一共有一百多位,分成军队、地方、区域协调数个层次,实际上他们担负起了军队后勤的一大半职责——陆军部地工作重点是训练新军,后勤保障向来都是后娘养的。此时中国的交通和中国陆军装备的需要相差太远,陆军炮兵连的主战装备是法国的七十五“小姐”和其仿造品,重量不过是一吨多一些,但即便如此不要说第十八师那样装备了近三百门火炮的炮兵师,就是普通的正规师的炮兵部队也会因为交通原因而受罪。
    中央党部特派员在地方上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代表政府召集夫子来当军队的“清道夫”,在没有铁路或是需要大量人力运输的情况下,党部特派员对军队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只要军队军事主官将自己的意思明确的传达给特派员,那剩下来的工作就是特派员的事情,这样可以让军队更加关注军事方面的事务,而不用操心这些令人头痛的杂事。
    正是因为党部特派员在后勤方面给军队解决了很多麻烦事,在军队里面特派员的形象才会显得“可爱”一些——党部特派员都身穿黑色的唐装,因为谭延自从建国后就穿上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服装,除了这种样式的服装之外,他只穿军装,而沈静除了在家穿长袍之外,其余公开露面都是和谭延的装束一样。在沈静和谭延的影响下,从国务院开始往下政府工作人员一律都是这身服装,而这种服装也成了致公党中高级党员的“制服”,特派员的服装自然也是如此。
    “师长,从这里距离海参崴至少有三百公里以上的直线距离……”宋兵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大了点便压低声音说道:“难不成我们要靠两条腿走到海参崴,那部队的重装备该怎么办?尤其是火炮。海参崴我是没有去过,但是那些照片和反馈回来地情报记录你也看过,俄国佬虽说并没有近全力,防卫力量距离旅顺差了八条街,但是那些地雷阵、铁丝网、要塞炮……漫说七十五毫米炮对野战工事的威力不足,但好歹也可以给咱们扫个雷清理进攻通道什么的……”
    “我的参谋长!”李俊翰站起来将宋兵策按到沙发上说道:“对俄作战计划海陆两军尚存在很大的分歧。海军那边我不知道,北京总统那边的态度连咱们陆军总参谋部地头头脑脑们都感到非常迷惑——总统对对俄作战肯定有想法,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