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凤翼、梁廷栋皆怯不敢战。张凤翼屯迁往五重安,听从邓林奇的计谋,固垒自守,经旬不出。
  八月十九日,清兵至雄县而返,俘人畜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金银财帛无数。而且清军沿途在树上写下“各官免送”四字,身着女服,乐队伴奏。就是艳服乘骑,奏乐凯归也,就是要羞辱那群保护不了百姓的明朝官员和军队。
  而因为近畿地多残破,言官交章论劾,张凤翼、梁廷栋忧甚。他们俩自知死罪难逃,每日服食大黄取泻求死。九月初一日张凤翼卒,不数日廷栋亦死。
  真是让人难以理解。既然都不怕死要自杀了,那为什么不轰轰烈烈地战上一场呢?就算是战死沙场,也好过这样耻辱的死吧。
  而这一次入口之战,明军唯一的亮点不是文官,也不是武将,而是一名史书上没记载的太监。
  在宣大的一名监军太监见到清军的归返。城外是百姓苦嚎连天,城内文武是畏敌怯战,他倒有了男人的血性,率领着自己几百名亲兵出城作战,杀死了清兵十数余,解救了百多位百姓。这情形真是让人无语啊!
  所以等到卢象升到达京城以后,清军已经是安然撤退。而明朝朝廷再也不敢放任宣大这个缺口了。他们立刻任命卢象升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而此次清军的入口之战,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清军是在明军围剿农民军快要奏功的时候入关的。而在以后,每次清军的入关都是在农民军的低潮期,仿佛这两大主角在遥相呼应。很显然,清军的所为是有着预谋的。这得益于的就是象晋商八大家和满清派往内地的大量探子传回来的情报。
  而明朝朝廷的战略重心却一直摇摆不定,简直就是被农民军和满清牵着鼻子走。说实话,这时候的明朝只能够有个战略重点了。无论是选择攘外还是安内都比这样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好上许多。而现在。在长期的疲劳奔袭后,明朝的实力也将会越来越弱。
  更可悲的是,明朝的意外频发,什么样的乱相都会冒出来。象唐王事件,不提唐王的本心,完全就是根搅屎棍,把南阳附近的明军部署搅得是一塌糊涂。而且缺少了卢象升的天雄军和辽军以后。明朝这一地区的防御顿时空虚了起来。
  而且唐王事件也把老回回马守应部全部放入了河南。由于当时余子琏部和汝宁军都要围住南阳府城,所以卢象升只能够让左良玉部尾随追击,这让新任的湖广总督王家祯顿时成为了一个光杆司令,也给了在襄阳附近诈降的张献忠部一个可乘之机。
  而这时候农民军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老回回马守应。他率部横穿南阳府。越过汝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开封。
  于是巡抚李仙凤急忙率领着明军主力返回开封;左良玉也紧随不舍;余子琏在解决了唐王以后,也立刻带着汝州军返回汝州,首先要保住自己的老家;而吴世恭也从南阳返回汝宁,防止在开封的马守应部南下,侵犯汝宁、归德。可以这么说,老回回马守应这一突然的行动,完全就把河南内明军的主力完全调动了。
  而吴世恭率领大军刚返回到叶县,就迎来了早就在叶县等候的张之恒。吴世恭还以为自己的老家有什么事呢。于是就问道:“先生何故来此?”
  张之恒却立刻危言耸听道:“大人!你祸到临头,还不醒悟吗?”
  张之恒加入到汝宁军以后,没有急着献策,他只是在仔细地观察。即观察着吴世恭的为人处世;又观察着汝宁军的实力。虽然一些隐藏的地方张之恒并不了解,但不妨碍这位有心人把汝宁军的实力估算个八九不离十。
  于是这次张之恒单独来找吴世恭就是来献计的,也就是一种搏上位的方法。当然,古代文人献计前喜欢先用危言耸听的话吓住主公。
  因此,吴世恭确实是被张之恒吓了一大跳,他连忙问道:“何祸之有?”
  张之恒拱手行礼道:“请大人屏退左右!”
  吴世恭连忙把张之恒带入大帐,并让陶辛带着亲兵护卫在大帐周围。之后就问道:“先生有话请讲!在下洗耳恭听。”
  张之恒沉吟了一会儿,一捋胡须道:“大人!帐中之言,出吾之口,入君之耳,不得于外人所知!敢问大人一句:大人之志在于财帛乎?庙堂乎?钟鼎乎?”
  吴世恭立刻又被吓了一跳,他皱着眉头说道:“先生可得慎言啊!此言被外人所知,必给我俩带来大麻烦啊!”


 第五百五十七章两种讨厌的身份

  张之恒没有急着回答,他只是微笑着看着吴世恭。如果吴世恭是忠君爱国的话,一定会下令把张之恒抓了起来,起码也要叱喝住他。可是吴世恭只是轻描淡写地规劝了几句,所以对于吴世恭的真实想法,张之恒也是了然在心了。
  面对着张之恒的微笑,吴世恭也逐渐地明白了他已经看穿了自己的想法,对视了一会儿,俩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一切尽在不言中啊!
  笑过一阵,吴世恭接着说道:“先生请说!”
  “大人能在短短八年间,从微末之千户,到坐拥两府,手掌十万大军,固为雄才也,可今日之所为在下却不敢苟同。”
  吴世恭立刻行礼道:“我一直在说:汝宁军非我一人之汝宁军,而是全体汝宁军将士之汝宁军。当年在下被贬到归德为一署理千户,只带着二百家丁上任。不瞒先生,包括我自己,都不懂军务、不懂内政,而且无财无粮就是一穷二白。之所以开创了眼前之局面,非我一人之功,而是众人之智也。”
  “所以敬请先生畅所欲言,只要有理,在下一定依计行事。先生也是有大见识的,知道只要我们汝宁军好,那我们这些人就都会好的!”
  张之恒点点头,首先问道:“大人以为现有之汝宁军,能否席卷天下?”
  吴世恭立刻摇了摇头:“实力不够。最多也是为一方藩镇。给先生说句明白话吧!在下认为:能够坐拥天下的就是朝廷、鞑子、陕匪和我们汝宁军。其中从军事上来说:鞑子兵最精、朝廷兵最多、陕匪兵最杂,而我们汝宁军兵最差。”
  “而我们汝宁军差在哪里?非上下不用命,也非练不了强军,而是地域所限。我们汝宁军只拥有两府,最多也就扩大到豫南,难以扩张。只要我们这里有一丝风吹草动,朝廷必得知我们的异心。如何占有其他地盘?先生可有教我?”
  张之恒摇摇头道:“无法!大人所思也与在下略同。”见到吴世恭的眼中有些失望,张之恒接着笑道:“其实大人想岔了。既然汝宁军是最差,那为何不让汝宁军变得最强呢?”
  吴世恭的眼是一亮。连忙说道:“先生快说!”
  “其实大人现所为是毫无章法,根本不看大势,只知道连番作战。大人想过没有?就是你这样打胜了,又有何好处呢?”张之恒问道。
  吴世恭一听这话倒有些奇怪,他连忙反问道:“剿灭了陕匪又有什么坏处吗?”
  “当然!”张之恒是点点头,“大人可否一想?如果大人之汝宁军连同朝廷各支官军一同剿灭了贼军,那又会怎么样呢?对于大人来说。无非是三种结局。”
  “一是带着汝宁军赴关外作战,与鞑子拼个两败俱伤;二是大人解甲归田,散去汝宁军赴京城享福;三是大人拥兵自重,各支关内的官军就挟灭贼军之势,来围剿大人之汝宁军。无论是哪一种结局,对于大人都是下下策。”
  “大人现在应该做的是:养寇自重。保持均衡。此做法有以下妙处:减少汝宁军之损耗,并有时间来壮大;消耗官军与贼军的实力;随着汝宁军的作用逐渐增大,大人可向朝廷多索要好处。”
  “因而首要之事就是想法让河南境内之官军都消耗掉。大人凭着汝宁军之威顺理成章地成为河南总兵,以掌一省之军务。如果借得运势,还可趁机占有湖广襄樊至武昌之地。背靠汉水、大江,汝宁军可谓是高枕无忧。”
  “之后就是寻觅机会了。只要天下有变,大人先挥师东进。夺山东,置运河于大人之股掌中。然后无论是北上占据京城,一夺天下之神器;还是南下占南京,据江割据占有半壁江山,都是在大人的一念之间。”
  “那为何不西进,占据川陕呢?”吴世恭疑惑道。
  “川陕之地虽也为王业所在,可其被贼军肆虐得太过残破。大人如占有此处,虽所费气力可能少上一些。但恢复休养就要巨量的财物。凭汝宁军之力难以解决啊!”张之恒回答道。
  吴世恭点点头,明白张之恒已经考虑的是相当周到。于是他又问道:“先生所说固然极是,但如依先生所说去做,那汝宁军所为就象杂耍时走绳索,随时会掉下来。这养寇自重的难度也不小啊!”
  “又有何难矣?”张之恒笑了起来,“只要记住:谁强打谁,谁弱扶谁即可。大人可不光有着强军。还有着商队呢。”
  听了张之恒的话,吴世恭了然地笑了起来。笑了几声,吴世恭又问道:“那关外的鞑子又怎么办呢?他们可是几次惊扰到北京城了。”
  “置之不理!”张之恒的回答相当冷血,“鞑子离本地太远。必不会立即面对。如果大人占有天下,扫平朝廷余孽与西北贼军,那就可集合全国之力,再扬汉武之威。如果鞑子打破京城,正好趁势崛起。到时,可挟一王爷,也可自立门户,顺理成章攻略南北。”
  虽然也知道张之恒的话很对,但吴世恭还是有些不忍心:“可我父族与妻儿也在京城,那又该如何是好呢?”
  “必有取舍。大人之韬光养晦也一定需要质子在北京城啊!”虽然没有把话全部说透,但是张之恒的意思已经是很明白了。
  “此点再议吧!”吴世恭想了一会儿,发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于是决定暂时不提这个话题,“那除了此些,先生还有何可教我?”
  张之恒拱手行礼道:“今日在下之语都是肺腑,可有些话就有些逆耳,大人听过以后莫要怪罪!”
  吴世恭点点头,说道:“无妨!先生今日之语也让在下茅塞顿开,真的是要多多请教呢。”
  “如果大人想要问鼎,除了强军外,还要有大义。”今天的张之恒准备把话都说透彻了,“其他的大义总找寻得到法子,可大人有两处身份将会被外人诟病。”
  “一是大人赘婿之身份。此点倒也有解决之法子,无非是宣扬大人是孝及两家之尊长,再承两家之嗣即可。”
  “什么意思?”吴世恭立刻皱起了眉头。
  “也就是大人立两夫人,立两世子,各承大人一姓。”张之恒终于说到了要点。
  吴世恭如刀的目光立刻是射了出去,他不会忘记张之恒是吴呈瑛的蒙师的。可是张之恒也毫不示弱地与吴世恭对视,坚持着自己的主意。
  对视了一会儿,还是吴世恭先软了下来。再怎么说,张之恒的说法不失为解决自己赘婿的身份的妙法。而现在自己还没有称霸成功呢,所以那继承人的问题还不是这么急迫的。
  于是吴世恭躲开了张之恒的目光,说道:“这点我知道了。请先生说下去。”
  既然没有当场拒绝,那张之恒也达到了今天的目的,以后的事可以慢慢来。于是他也不纠缠追问了,接着说道:“还有一点:大人可是个异族!”
  “什么?”还沉浸在刚才张之恒话中的吴世恭,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什么异族啊?我可是汉族,哪里来的异族啊?”
  张之恒没立刻回答,只是微笑着看着吴世恭。吴世恭突然想到自己的祖上可是蒙古族,立刻骂道:“草!可是我十七、八辈子都是汉人啦!和蒙古族没有任何关系了啊!”
  张之恒摇摇头,他明白吴世恭现在的心情,不过他还是解释道:“关键是外人啊!”
  冷静下来的吴世恭也知道在外人眼里,自己怎么样也是个蒙古人。中国可是以父系的身份来决定的,再与汉女通婚无数次,也改变不了自己蒙古人的身份。
  如果吴世恭在高喊着“驱逐鞑虏”的口号,与鞑子作战的时候,自己倒是一位鞑虏,那真的是要闹大笑话啦!
  这时候的吴世恭可有些急了,他问道:“那先生可有妙法?”
  张之恒道:“大人不可否认祖上,否则则为不孝,更为世人所弃。大人可先做这三步准备:翻找典籍,以证蒙人也是华夏苗裔;模糊蒙汉之别;推尚圣人教义。其实大人现所为也确实精妙,如大人拜衍圣公也师,广设学堂教化百姓等。”
  吴世恭一听以后,忍不住有些得意。没想到自己糊里糊涂地拜了衍圣公为师以后,还有这样的好处。看样子还是要与孔府多亲近啊!
  接着吴世恭的脑子立刻灵活了起来。他想到了后世许多民族政策,于是就问道:“先生听听是否有理?我想宣扬一华夏族,只要遵循华夏衣冠和圣人教义之小族都为华夏族之人。而汉族也为华夏族之大族。以模糊各族区别。”
  “在下再蒙衍圣公抬爱,抬入汉族,以循华夏之衣冠。之后只要尊我华夏衣冠之蛮夷,也都可抬入汉族,以显我天朝广阔胸襟。”
  吴世恭所用的无非是中华民族的方法和满清入关后对汉人的抬旗制,以解决掉自己一些身份上的麻烦。
  没想到张之恒立刻迷入了吴世恭的想法中,因为这种思路也使得张之恒是豁然开朗。想了好一会儿,他才站起向吴世恭行礼道:“大人天资惊人,必为雄主也!”


 第五百五十八章闭门谢客

  “老爷,能把身子矮一下吗?奴婢够不着上面啊!”帮忙吴世恭穿衣服的秀儿垫着脚,有些发急地说道。
  吴世恭呵呵一笑,一环臂拖住了秀儿的臀部,就把她抱了起来。
  虽然在昨晚已经亲热过,秀儿的脸还是羞得通红。她一边挣扎,一边小声道:“老爷快把奴婢放下,让小姐看到不好。”说完以后,还偷偷看了一眼还在酣睡的朱绮兰。
  看到朱绮兰的眼皮子在动,吴世恭就故意逗趣道:“不打紧!你家小姐睡得正香呢。现在正象一头小猪一样打呼噜呢。”
  朱绮兰立刻睁开了眼,气鼓鼓地说道:“夫君才是小猪,就知道欺负人。秀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