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运河西侧,河间府的阜城、故城,真定府的衡水、武邑、枣强等县都被清军一度攻占,运河上的重镇德州报急。甚至京畿南端广平府的鸡泽、威县也在这时失守了。清军在方圆六七百里的广阔地区分头作战,各路明军东遮西挡是完全不得要领。
  就在此时,又一个噩耗传到朝廷,在十一月上旬,保定东南的高阳县被围,城中原任督师大学士孙承宗组织城中民众奋起守城,坚持了三天,终于城陷被俘
  当多尔衮听说抓到了孙承宗,非常高兴,亲自来劝降,被孙承宗严词拒绝!清兵无奈,鉴于对其敬重,应允孙承宗可自尽而亡。最后,孙承宗坐在一张椅子上,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其全家也在此战中全部尽忠,孙承宗族灭。
  在原来的历史上,如果挑选一位给满清造成麻烦最多的明朝大臣,孙承宗肯定是排在了首位。
  他主持修建的宁锦防线,虽然被后来的一个个败家子葬送家底,以至于从宁锦变成了关宁,最后退为了只有山海关。但是在之后几十年中,直到大汉奸吴世恭打开了山海关,清军才从这条大道顺利入关,而孙承宗在此的功绩也是功不可没的。
  孙承宗的一辈子主持对清用兵,而且颇有建树,最后却在自己的家乡死于清兵之手,他肯定死也不瞑目吧!


 第六百四十八章使人意外的余子琏

  朝廷这时候每天都在接到各处失利的战报,而杨嗣昌也是对应无术,崇祯皇帝则是气急败坏,唯有再次调重兵来援。由于西北形势安定,崇祯皇帝在十一月先是调陕西巡抚孙传庭率所部入援,第二个月又命陕西总督洪承畴也来京畿援剿,于是全国精锐差不多都集中到了畿南地区。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心想:这下子局面应该有所改观了吧!
  没想到新调来的明军更加不济。从内地来的各支明军被调到前线,则只会远远地观望,或是望风而逃,连同清军接触一下都不敢。
  比如:孙传庭的秦军在围剿农民军的时候打过不少次胜仗,当十二月被调入京畿地区后,刚见到清军马队的烟尘就吓得屁滚尿流,全军溃乱。使得主帅孙传庭对这种状况都感到无法理解。
  其实这不是指挥的问题了,也不是装备的问题了,这完完全全就是士兵的心理问题。“女真满万不可敌”这话已经听出茧子了,现在就有了升级版:“清军满千不可敌!”无论是勇敢的将领、干练的本兵,还是自以为在运筹帷幄的崇祯皇帝本人,都没法消除明军士兵心中的恐惧。这时候最需要的其实是心理医生了。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喜欢迁怒的崇祯皇帝就有些忍不住了。
  对于卢象升在前线的无所作为,崇祯皇帝是大为失望,几次都想要对他进行撤换。却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而在十一月末,首席大学士刘宇亮在召对的时候主动提出要去出京督师。崇祯皇帝为此很高兴。因为以首辅的崇高身分出任前敌总司令,至少能为朝廷立威,振奋士气。
  于是崇祯皇帝就要刘宇亮回去把这一请求写成书面奏章,不知为什么,刘宇亮的奏疏中却变成了出城督察各军。刘宇亮开始玩文字游戏了,因为督察和督师的意义显然完全不同,一个是具体指挥作战,另一个只是看过就算。完全不需要承担战败的责任。
  这不是火上浇油吗?于是崇祯皇帝不由地对文臣的狡猾更加厌恶,但在军情紧急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只能命他出城去督察。
  就在这时候,孙传庭部已经来到战区,崇祯皇帝很想用他替换卢象升,还是杨嗣昌劝告说,“临阵易帅。恐怕会影响用兵”,这才没有实行。但为了表示他的极度不满,在刘宇亮去督察的同时,崇祯皇帝还是宣布撤削了卢象升的兵部尚书衔,改为侍郎衔总督,仍然同高起潜戴罪夹剿。
  其实客观一点说。卢象升和高起潜虽然打了败仗,但他们毕竟还是敢于一战的。相比较那些做壁上观的明军,他们的表现已经是……,对不起!找不出形容词。就一个道理:多做多错是也!
  就在此种情况下,十一月十二日。吴世恭汇合了李禄部,正式北征加入了这场战争。
  但是所有人都没想到。先跳上这个舞台的是一位谁都预料不到的人,那就是余子琏和他的汝州军。
  如果要评选明军中,地位最尴尬的主帅和军队,肯定是余子琏和他的汝州军。这也可以从余子琏的官职可以看出,一个不伦不类的御史,没有明确的驻防地,没有明确的作战目标,怎么看都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色。
  确实如此,朝廷确实很不重视余子琏和他的汝州军。关键的是,汝州军出身不好。汝州军既不是边军以及战兵出身,甚至连卫所都不是,只是余子琏当时在汝州临时招募的一群民壮,所以在朝廷眼中,汝州军就是一群拿起武器的百姓,最多比就是乌合之众强一些。
  令人奇怪的是,同样起家于乌合之众的造反农民军,朝廷却愿意授官职、发粮饷来招抚,并且招抚的那些原农民军首领及其部队还屡屡受到朝廷重用,这也只能够感叹墙外开花墙内香了。
  再一个,余子琏本人在朝廷也没什么名声。一位排位不高的进士,一位到地方数年听不到声音的知县,除了得知他与声名狼籍的吴世恭有私怨,而且这私怨是来自于抢一个女人,这让听闻过余子琏的那些朝中大佬都以为:余子琏和吴世恭无非是一丘之貉罢了。所以余子琏在朝中的名声并不好。
  接着就是人类固有的妒忌心了。很多朝臣心想:也不知道余子琏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凭着那不上台面的与吴世恭的私怨,竟然被朝廷从知县直接超拔至知州。而且这还没完,接着他又连踩两泡狗屎,竟然在知州的职位上拉起了一支军队,并且连连获胜,以至于现在也成为了朝中高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很多官员甚至在YY:如果我有这个运气,那会怎么怎么的。反正肯定会比余子琏做得好。所以很多官员提到余子琏,心中总会泛酸水。因此才会出现钦差徐梦起莫名其妙想要抓捕吴世恭,并且想亲掌汝宁军的奇葩事件。
  还有,就是汝州军有些生不逢时。虽然在有汝州军参与的大战中,汝州军都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但每次汝州军的作战,却同样有着友军大捷,于是他的光芒,也被其他明军的光芒掩盖住了,再加上汝州军又没碰上什么够分量的敌手,所以在朝廷的眼里,汝州军算是可有可无的,最多是抱着一种:“多一支官军总是好的。”的态度。
  最后就是余子琏的为人处事了。余子琏的为官经历,注定与朝中重臣没什么交往,再加上在宁陵县被吴世恭打压了五、六年,余子琏早就不是在运河边上那位意气风发的士子了,人也变得很沉稳、很成熟,奉行的就是少说多做的原则。
  用现代的术语来说:余子琏就不会炒作。那些现代明星为了提高曝光率,无论好事还是坏事,都先来个“某某门”再说,可余子琏压根没做这一切,就是汝州军缺少粮饷,他都不向朝廷叫苦,咬紧牙关自力更生、毫无怨言。


 第六百四十九章汝州军小胜

  说实话,如果余子琏不这么遵守军纪,而是放纵部队抢掠百姓的话,起码有了其他官员的弹劾,那也可以为他涨上一些名声。前文也介绍过:因为在明朝朝野士人的眼里,有一个很奇怪的论断:会抢掠百姓的明军都是作战勇敢的好明军。
  再加上余子琏又未动用银子到上层结交,所以朝廷对余子琏和他的汝州军是相当陌生,有些大臣甚至不知道大明朝还有这么一支官军。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余子琏上场了。
  十月十九日,汝州军离开汝州向北进发。十月二十二日,汝州军在河南府黄河段渡过黄河。之后,汝州军就像是一头扎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样,一下子没有方向了。
  首先就是一个字:乱!余子琏得不到清军的任何情报。
  先是从地方官府和逃难的百姓那里搜集,可是搜集来的情报真是真假难辨,如果把这些情报都当真的话,那么清军入关的人数将会超过百万,而且汝州军也被清军重重包围住了。最夸张的情报是说洛阳都被清军占领了,可这种情报让余子琏都有些哭笑不得,要知道,汝州军可是刚从洛阳城边过黄河的。
  没办法,那就派出侦骑吧!一开始还好,平安地走了四、五天。可是接着,那些侦骑就碰上了四处分兵的清军了,在三天内,汝州军损失了近百骑,这把余子琏心疼的。要知道。直到现在,余子琏砸锅卖铁才在汝州军中凑起了上千骑兵。于是余子琏就不敢再挥霍了。就完全放弃了派出侦骑。相对的,他也完全失去了对周围敌情的了解。
  接着就是两个字:缺粮!
  余子琏也碰到了吴世恭在己巳之变首次勤王中遇上的同样问题:地方不肯供应粮草。不过这次地方官府给了余子琏一个选择:如果汝州军留下来帮忙守城,那地方官府将全力供应粮饷。
  可是余子琏有选择吗?勤王!勤王!连皇上那里脸都不露一下,那不是送上去的秋后算账吗?余子琏也有自知之明,他也知道自己在朝廷中受到了冷落,如果自己的这次勤王没有战果,一旦清军撤军,就算是没人落井下石。朝中也没人帮自己说好话。那怎么办?只有硬着头皮走了。
  因为派出去的侦骑也不是全没有效果,所以余子琏就了解到:虽然清军在四处活动,但是他们也是分成一股股小队的。只要汝州军抱成团,那么清军也将难以啃动自己这支大军。
  于是余子琏一声令下,全军就欣然出发,他们不顾地方官府的挽留,犹如盲人夜行一般。带着十几天的军粮,向着京城就摸了过去。
  也就是汝州军的将士对余子琏相当迷信,而汝州军又都来源于百姓,根本对清军没什么恐惧。这状态,说的好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说的差就是无知者无畏。因此,这时候的汝州军竟然还是士气高昂。
  而余子琏也是豁出去了,反正最坏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到了那个时候,人都死了,那总不会再受百般焦虑供养汝州军的煎熬了吧!这时候的余子琏。是一种标准的哀兵姿态。
  所以汝州军这一走起来,竟然有种横冲直撞、正大光明的意思了。这倒让附近活动的清军奇怪了。他们就像是刚见到黔驴的老虎一般,反而被汝州军给吓住了。
  就这样又走了两天,当走到安阳县这里时,刚打破安阳县城的一股一千多人的清军按捺不住了,他们看不惯汝州军的嚣张,要试着攻打一下,试试汝州军的成色。
  那股清军立刻领教了什么叫做亡命之徒。当清军下马射箭时,汝州军毫不示弱地用火铳对射;当清军上马冲锋时,他们首次看到竟然会有人迎着马冲锋。猝不及防之下,清军一下子损失了上百人,余下的清军立刻骑马远远遁去,连刚收获的安远县缴获都顾不得了。
  这场小胜,立刻让汝州军士气膨胀,连余子琏也是喜出望外,这清军不过如此嘛!于是将士们纷纷请战,要追击这股清军而去。
  余子琏一合计:就算是汝州军到了京城,崇祯皇帝也不会让自己只是阅阅兵,肯定是要安排自己打仗的,既然是打仗,那什么地方不是打啊?还不如追击这股败军呢。落水狗总比生力军好打吧!
  再说,有了安远县的缴获,余子琏也暂时解决了最头疼的军粮问题,足以支撑一个多月的战斗。既然没有了后顾之忧,那就追吧!
  当然,余子琏还是派出了信使至京城,向朝廷奏报了此场“大捷”,不过在明末的时候,与清军作战时斩获上百首级之战役,确实也能够称得上是大捷了。
  但是余子琏不知道,虽然其他明军大多做着壁上观,但他们的“捷报”还是一封封地往朝廷里送,而且牛皮还往大里吹,几百刚起步,上千算合格,反正是把朝廷当成傻子一样耍。如果朝廷当真,索要首级,那就对不起了,没有!因为守城战嘛,“鞑子拾酋尸远遁也!”所以余子琏的捷报很快就淹没在浩瀚的告捷奏章中了。
  可余子琏还不知道这一切呢,他还沉浸在首战的小胜中,于是他的头脑发热了,开始提兵主动向清军发起追击。可是汝州军是以步兵为主,军中的火炮、大车又较多,所以行军速度就比较慢。
  而清军也学乖了,小股的清军根本不来靠近,只是远远地吊着汝州军。可就是这样,汝州军还是解了好几座城的围,救了相当多的黎民百姓,赢得了当地一片赞誉声,使得汝州军上下都有些飘飘然了。
  但是余子琏他们都不知道,清军已经开始把小股的部队合并,并且逐渐地调集在一起,准备要彻底打垮敢与出城与清军作战的明军,然后再无后顾之忧大肆扫荡。而卢象升部和余子琏的汝州军就被他们当成了首要目标。
  不过这也是在十二月间的事了,先回来说说汝宁军吧!
  “妹夫!陈游击与江守备来了有什么不好,起码我们的人也多一些,而且都是一起打过仗的老兄弟,在一起放心!没必要绷着这张苦瓜脸吧!”李禄说道。
  “我倒奇了怪了,你怎么乐的褶子都起来了?”吴世恭看着合不拢嘴的李禄,说道,“我们是去打仗,不是一帮兄弟结伴去喝花酒。真不知道你高兴些什么?”
  “高兴嘛!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解风情?”李禄一撇嘴,向吴世恭翻了个白眼。
  “解什么风情?找你的嫂子解去吧!”吴世恭立刻回敬道。
  “总比有些人被金陵二艳追上门的好吧!”李禄也抓住了吴世恭的小辫子。
  俩人斗嘴斗了个不分上下,于是对视着发出了一阵淫笑,听得周围的亲兵是毛骨悚然。
  笑过一阵后,吴世恭问道:“扯了半天,你还是没告诉我,陈游记和江守备为什么不向北,直接去京城,而是跟着我走大运河,绕个远道去勤王?”
  “还不是俩苦孩子吗?”李禄答道,“开封、洛阳的官军都是巡抚他们的嫡系,所以藏着不肯动,因此就把最南面的他们给调过去了。而他们也就服妹夫你,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