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种说法又不是全然没有根据,宋玫就确实请人打着首辅周延儒的牌子大肆活动过。偏巧次辅陈演因为一个亲戚的升迁问题求助过房可壮,而房可壮却没有买他的账,为此对房可壮衔恨入骨。
  有一次崇祯皇帝游西苑(今中南海和北海)的时候召见辅臣,而周延儒恰巧因病没有去,陈演就趁机把会推的弊端攻击了一番。内有厂卫情报,外有辅臣陈言,于是崇祯皇帝确信这次会推又是一次结党营私的阴谋。
  虽然自崇祯十五年新春以来,崇祯皇帝表现出了历来少有的好脾气,对朝臣的态度相当温和,在处理谢升泄密事件和洪承畴投敌事件时也颇为宽容仁厚。但是他的脾气好坏是有规律性的。
  凡是崇祯皇帝心态较为积极,想要奋发振作一番时,一般他都会显得比通常宽厚,也比较能听进不同意见。可是这种心态很难保持长久,当进取毫无成效,形势仍然越来越坏时,他就会由积极进取变为消沉、破罐子破摔,积郁在心底的刻毒就又会发散出来。
  而将近半年的毫无成效的奋发图强,将近半年的宽和容忍,已经超出了他的心理极限,所以在这个盛夏时节,崇祯皇帝借着这次会推舞弊事件,把对国事的失望和对朝臣的怨恨一起化作一股怒火,伴随着高温酷暑就全部倾泄出来了。
  六月十九日,崇祯皇帝因为毒火攻心得了热病,但他还是带病躺在床上在德政殿召见了全体被推举的人员,分别进行谈话。
  因为对房可壮、宋玫和张三谟有成见在先,召对时的气氛很紧张。宋玫本来是有备而来的,对皇帝大谈了一番九边形势和御敌方略,却被崇祯皇帝斥责为虚夸浮躁。当天夜里,宫中传出旨来,任命蒋德暻、黄景昉、吴癫可惺榧娑蟠笱浚庳砣巳堑谝淮位嵬浦刑崦摹S纱丝杉馐焙虻某珈趸实凼种幸彩俏奕丝捎昧恕�
  而在颁布中旨的同时,圣旨中还指责吏部在会推中滥举多人,要吏部明白回奏。可是吏部在回奏中坚持自己是按章秉公行事,至于举荐过多则是遵从皇上的旨意。而这就有点揭短的意思,更激起了崇祯皇帝的愤怒。
  二十三日,当崇祯皇帝的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再次在中左门平台召见内阁和部院大臣。也许是为了让儿子们见识一下朝臣的阴险和狡诈,这次召见他特地带上了太子和另外两个儿子定王、永王。
  在召见中,崇祯皇帝就把吏部尚书李日宣召唤到跟前,声色俱厉地说:“用人是治国的要害,用人不当,吏部不能逃脱责任。如今天下动荡,而各地督、抚却不断更易,国家怎么能够有治平的希望呢?记得两年前曾经面谕诸臣,有人宁背君父不背私交,宁损公务不破情面。而今还是这样只讲情面,哪能济事?前者会推阁臣,何等重大,怎么也徇情滥举,任意夸扬呢?”
  但李日宣却十分执扭,不肯承认有徇私的事。于是崇祯皇帝又把在会推中负有重责的吏科都给事中章正宸和河南道掌道御史张瑄召来痛责,两个人同样不屈。李日宣还说:“臣事皇上十三年,精白一心,若有一丝徇私背公,今日文武诸臣俱在,皇上可一一询问,廷臣可一一参奏。”弄得崇祯皇帝竟一时无话可讲。
  冷场了好一阵,崇祯皇帝才命锦衣卫把李日宣、章正宸、张瑄和房可壮、宋玫、张三谟全部拿下,送刑部问罪。六个人不久都受到治裁,李日宣等仨人戍边,房可壮等仨人革职为民。
  自崇祯皇帝登基以来,发生过那么多次会推阁臣的风波,而且每一次的基本模式又全都一样,但他显然没有从中总结出什么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每一次都是群臣相互倾轧,每一次都是他自作聪明大破情面朋党,最终却不免落入另一些情面朋党的套中。
  而在每一次风波之后,朝臣的结党营私并没有稍许收敛,而君臣之间的隔阂和隐含的敌意却在加深。在这半年来的一意维新中,他的脾气刚刚有点好转,这一次却又故态复萌了,几番振作刚刚在人们心中煽起的一点热情也从此冷却下来。
  就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最宠爱的田贵妃又是去世,这怎么不让他的情绪更加恶劣呢?
  可是等到王承恩小心翼翼地把一切都禀告完,崇祯皇帝依然是沉默不语。大殿内是一片安静,谁也不敢发出哪怕是一点点的声音去触怒崇祯皇帝。
  过了好一阵,崇祯皇帝才仿佛是从梦中惊醒。他猛地抬起头,说道:“好了吗?嗯!都办得不错。还有……还有,传朕的旨意:给朕从民间挑选秀女!”
  “啊!?”大殿内顿时响起了一片惊呼声。


 第八百零五章闯营的窥视

  这些天的北京城内,突然出现了一条新闻。而这条新闻一出现,就立刻占据了政治、娱乐、花边等各大新闻排行榜的首位,那就是勤于国事、不好女色的崇祯皇帝在即位以来,首次开始了在民间选秀女。
  “良家子女年十四以上、十六以下,必德性纯良,家族清白,容貌端洁者,方许与选。”
  而围绕着这条新闻,形形色色的人等又开始了各式各样的动作了。
  某大太监府内。
  “干爹!这次选秀女,您可要把您的几位干孙子安排进去,让他们到各富裕的州府去走上一遭。干爹这里的孝敬,孩儿会盯着,不过秀女选到何级该收多少银子?还需干爹定个方略。”
  “此次选秀按皇爷爷的意思,也就是在京城附近走上一遭。最多加上个山东、山西,连江南也不一定会去。所以出去的人也不会多,而杂家也就舍了脸面,为你们讨要了五个名额。不过去的地也有好有坏,也要将来抓阄决定。不过你要去和猴崽子们说一声,其他的秀女怎么弄?杂家都不管。但有一女你们一定要选上,而且要评为上上,而且不得收取分毫,也不得怠慢,要把她当成宫中的主子一样看待。要不然,谁要是得罪了她一丝一毫,杂家就会扒了他的皮。”
  “哦?是那家秀丽?”
  “就是田贵妃家的胞妹。咱们这些宫中的大管事都在琢磨着:这次皇爷爷选秀女,可能就是为把田贵妃之妹选入宫中。所以要切记!千万不要惹得皇爷爷不快。”
  “诶!孩儿明白了。”
  田贵妃之父田宏遇府邸。
  “老爷!京中都在传,这次皇上选秀女就是要选淑英。你是否能再多加活动,让把握再大上三分。妾身也让淑英早做准备,再让咱们田府不失一门恩宠。”
  “你懂什么?淑英入宫就是她小时候就定下的事。无需我们多费手脚。可你看看你教的女儿,色艺是天下数得上的,可人情世故却一点儿也不懂。本来我准备等淑英入宫以后,让她的姐姐多加照顾。可秀英却走的早,淑英入宫也不知会被怎么欺压了。哎——!”
  “那老爷!我们该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这些天我就估摸出一个法子。准备带上十万两银子去江南走上一趟,要寻找一些江南绝色,把她们和淑英一起送入宫。”
  “不是这次皇上不挑江南的秀女吗?而且这么多的绝色,不是分了淑英的宠吗?”
  “妇人之见。再分宠,那些女子还不是出身下贱,能在宫中有地位吗?还不是要以淑英为首。让她在宫中地位更高?什么事,都不比淑英的安危还重要。”
  “是,老爷!那您什么时候走?”
  “马上动身。”
  某一年轻科道言官府邸。
  “在此国难当头,皇上不思国事,反而是耽于美色,甚为不是。我等正应上书劝阻。小弟也写了一本谏章,将在明日上呈。众位如有同意者,可联名、可单奏,一定要阻此股歪风。”
  “我联名!”
  “为兄将会明日同奏。”
  ……
  “皇上登基十五载,也没选过什么秀女,宫中宫女也甚缺,此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吧!只要不让阉人狐假虎威、荼毒百姓。我等也不应一概不允吧!”
  “李兄此言谬矣!皇上一旦下旨,那些阉人就宛如虎出笼中,哪里还会循规蹈矩?而且皇上一旦习惯享乐,那将来可能变本加厉,而我辈正应预之而防也。”
  “好好好!你们说的有理,我也联名。”
  在得知了生活上向来比较严于律己,疏于声色的崇祯皇帝忽然提出要增选一批宫嫔以后,朝臣们对此颇不以为然。有些愤青官员甚至还觉得:现在是国难当前,万机待理,皇帝却忽然把心思放在女色上。实在是有失为君之德。于是阁部大臣和言官们一面委婉地劝诫,一面却故意拖延。
  而崇祯皇帝也不好意思为这件事同朝臣翻脸,最后只得不了了之。把这个选秀女的事件弄了个虎头蛇尾。真是伤心死一批想要趁此良机发大财的太监啊!
  不过了解崇祯皇帝的贴身大太监和田贵妃之父田宏遇,确实也猜测出了崇祯皇帝的心思。田贵妃这个名叫田淑英的小妹,相貌气质都同姐姐很接近。当年在她小时候曾经进宫,很得崇祯皇帝的欢喜。崇祯皇帝还曾经把一支花插在小姑娘的头上,半开玩笑地说:“这是我家的人了。”所以这次选秀女,更多的原因还是体现了一种对田贵妃的思念。
  但这次选秀,也不能排除崇祯皇帝是在多年的振作、失败,终致心力憔悴之后,一时产生了自暴自弃心理。而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不就是置国家大难于不顾,都是纵情于声色的吗?不过崇祯皇帝确实是位“朱坚强”,被大臣们一劝阻,他竟然又振奋起了斗志,投入到无止无尽的烦乱政务之中。
  而田宏遇也没有取消他的江南选绝色之行。之后,他依然花费了大量的银两在江南选购了一批色艺双绝的绝色,而其中最靓丽的就是来自苏州的——陈圆圆。
  开封城郊外,闯营大营中。
  李自成挥手与罗汝才一行人道别。见到他们的远处,他才微笑着摇了摇头,返身回到了作为自己指挥所的,一间逃离乡绅留下的豪宅中。
  而在此时,闯营的各员大将也都在各自的部队中,所以在这豪宅内的书房里,也只留下宋献策、牛金星、李岩等军师。
  一见众军师,李自成就带着些嘲讽语气说道:“那曹操耐不住性子了,觉得围城得不到什么好处,就算是打下了开封,他也认为要被我吃了个大头,所以就有些不乐意呢。其实我是这样的人吗?只要给我了开封,就算把城里的财物都给他,那又怎么样呢?”
  “闯王!开封乃是中原重镇,得之可得中原,您可千万别动摇,此乃我们闯营的基业啊!”一旁的李岩立刻规劝道。


 第八百零六章三军师献策

  听了李岩的这番话这话,李自成他们都对李岩的一本正经“呵呵”了起来。在座的各位都懂此道理。按照战前闯营的谋划,他们是要把开封城作为闯营未来的“首都”来经营的,所以对闯营来说,开封城完好无损的落到他们的手中,确实要比城中的金银财物或者人口还要重要的多。
  “吴屠夫和左贼那里有什么消息?”因为前面和罗汝才的长谈,虽然一些很紧要的情报会随到随传,可是有些次要的消息就要等会儿上报了。因此,李自成一等到空闲时间,就马上向宋献策他们询问:这两支最靠近、最有实力的官军的消息。
  “都是按兵不动!左贼那里还好一些,探子派过去以后,发现他那里根本没出动的样子。可吴屠夫那里就不知道了,他那里依然是派了大量官军探子在外面缠斗,我们闯营的探子根本闯不进去,所以对那里的情况几乎是一无所知。”宋献策答道。
  “说实在话!我还是最担心吴屠夫那里呢。”李自成皱起了眉,沉吟道。
  “闯王害怕吴屠夫突然出兵,解了这开封城的围?”牛金星在一旁问道。
  “不怕!”李岩摇头道,一脸的自信,“学生前几日到前方走了一遭。按照闯王的安排,前方将士都很用命,已经把朱仙镇那里的壕沟情理干净,并筑起了几道土墙。其他几条可以方便马队驰骋的通道也都平整好了。官军也就火器凶悍些,有了这些障碍,就难以扬其所长,只要放他们近身厮杀,又怎比得过我们闯营的百战精兵?”
  “还有。学生也要在此向闯王告罪!在朱仙镇那里,学生也略改了一下部队的部署,让部队形成一个凹形,无论是吴总兵,还是左将军到来。他们都将钻进我们闯营的包围,进了咱们给他们留下的十面埋伏。”
  “哦!?”李自成是眼一亮,惊喜道,“那先生快说。”
  于是李岩就把闯营各支部队的部署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并以书桌作为地图,用桌上的笔墨纸砚和茶杯等东西作为了地图上的标志。
  虽然这样的介绍比较简略。但李自成也是打老仗的人,一下子就听出李岩安排的好处来。于是他考虑了一阵,展颜对李岩笑道:“先生可是立了大功。等明日,先生……,哦,几位先生都随我到朱仙镇那里看一看。”
  宋献策的瞳孔不自觉地收缩了一下。在李自成的三位军师中。论对文武事的精通,李岩是排首位的;宋献策擅长的是揣摩人心,不仅仅是闯营自己的,而且还善于揣摩敌军将领的,所以预判能力就很高;而牛金星就是擅长装神弄鬼了。
  所以在这三位军师中,李岩的作用已经逐渐变得最大。当然,李自成最信任的依然是宋献策。不过宋献策害怕这样下去以后。自己这个首号军师的位置早晚会让位。
  “宋先生!你认为吴屠夫会不会出兵?”李自成当然不会放过自己的首号军师。
  “学生以为,出兵之可能是十之七八。”宋献策很肯定地回答道。
  “哦?”众人对这一回答是相当意外。
  于是一旁的牛金星就问道:“宋兄!虽说吴总兵之兵卒是骁勇,但其为帅为将者却鼠目寸光,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年前傅宗龙南犯而来,他们没出兵,其失良机一;半年前汪乔年出陕,他们没出兵,其失良机二;三个月前闯营围开封,他们没出兵,其失良机三;二月前丁启睿被围朱仙镇。他们没出兵,其失良机四。屡失良机,只为他两府之地,难道现在还会出兵?”
  “此一时、彼一时。”宋献策微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