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就在这时,多铎匆匆地跑了过来,一见面,他就气喘吁吁地叫道:“两位兄长!听我旗中的奴才说:两黄旗已派了十几批人马连夜回辽东了。两位兄长再没有动作,那盛京就要被豪格占去了。”
  “啊!”多尔衮和阿济格异口同声地惊呼道。
  而阿济格还大骂道:“鳌拜、谭泰这两个奴才,别让爷碰到!爷要扒了你们的皮!”
  在盛京,豪格与多尔衮的私怨已是众人皆知。而一旦豪格即位,多尔衮仨兄弟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圈禁而死。所以现在的多尔衮他们已经被逼得,绝不能坐以待毙了。
  这时候的多尔衮也就顾不得黄太极的遗言了。他当机立断地说道:“全军集合!即刻北返。把京城的财物、牲畜和人口全都搜刮一遍,分几路从长城关隘回盛京。阿济格!多铎!你们俩人护送着皇上的灵柩,带着两白旗和亲与我们的部队,与我一起,一同从山海关回去!”
  “好!”
  “那就快些传令去吧!哎——!”多尔衮最后说道。
  八月十三日,汝宁军先头部队在保定遭遇清军探子。
  八月十五日,汝宁军全家抵达保定,展开部队,并准备与清军的决战。
  同日,黄太极病故于北京紫禁城。
  八月十六日,因为满清的内斗,多尔衮不顾黄太极的遗命,决定放弃与汝宁军的决战,并撤离京城。
  同时他下令:在京城大掠一天,之后在十七日分四路,带着京城缴获的财物和人口北返辽东。
  而其他三路通过长城出关的清军,因为有着大量的缴获,所以行走的速度较慢。而多尔衮这一路是轻装疾驰,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返回盛京。
  八月十九日,当汝宁军的先头部队小心翼翼地接近北京城时,他们却惊讶地发现——京城的内城和皇城已经是空无一人了。


 第八百九十三章登上巅峰

  太子朱慈烺坐在车驾上,虽然身边簇拥着大批的太监和官员,他还是一直感到坐立不安。
  原先太子所以的卤簿法驾都被毁去了,而现在朱慈烺所用的这一套,还是在外城内凑出来的,所以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根本就体现不出皇家的威仪。而伴驾的官员们倒是衣服鲜亮,他们这些人在出逃的时候,倒是都把自己的官袍保存好了,怪不得都是一些“职业选手”。
  当汝宁军的先头部队抵赴京城时,杨如松终于打开了外城的城门,迎接汝宁军的到来。可是当所有人到内城一看,只见到满目疮痍,断壁残垣。清军撤离前,真的是连鸡犬都不留下一只啊!
  因为已经是避无可避,在亲信大臣们的规劝之下,根本没有自己主张的太子朱慈烺,只能出城门相迎吴世恭的到来。可是他的心中还是在胆颤,生怕吴世恭这位武夫做出些大逆不道之事。因为前几日,东宫教授给朱慈烺授课时,正好说到董卓入京这一段。所以现在的朱慈烺就是在胡思乱想,不知道要怎样面对将要来到了荡寇将军——吴世恭。
  “太子殿下!荡寇将军就要来到!”太子朱慈烺身边的太监提醒道。那太监就是要提醒朱慈烺,让他从车驾上下来,相迎快要来到的吴世恭。
  “孤知道了。可……可那荡寇将军会否对孤不利?”太子朱慈烺毕竟是小孩,所以他低声问那位太监,脸色也变得有些发白。
  “殿下请放心!那吴荡寇也是亲贵子弟,又有生员功名,应该不会做那无礼之事。”那位太监安慰道。
  听了这安慰的话,太子朱慈烺也稍稍放心了一些,他终于从车驾上站了起来,对那太监道:“那许伴伴就扶孤下车吧!”
  太子朱慈烺的身后,也围着一群人。其中有位少年也正在翘首以盼,他正是阳武侯世子——薛呈麟。
  对于自己的那位父亲,薛呈麟是相当陌生。不过他也一直听到关于父亲的一些谣言。其中好话有,但坏话更多,而那些谣言,就给薛呈麟描绘了一个战功显赫,但又嚣张跋扈的武官形象。
  可是当薛呈麟询问自己的祖父和母亲时。他们的描述却是截然相反,他们都说吴世恭是位疼爱家人,又忠义双全之人。这就让薛呈麟是相当好奇,所以他就一直想见见,自己这位传说中的父亲大人。
  “来了!来了!”人群突然骚动了起来。官道的尽头终于出现了一队盔甲鲜明的骑士,护卫着吴世恭越走越近。而薛呈麟的脖子也尽量伸长了起来。
  这次吴世恭带来的二十几万大军几乎都驻扎在京城的郊外。在经过通州时,原内阁首辅周延儒也很识趣地开城相迎,并全军归顺了汝宁军。
  而吴世恭进城也只带了亲兵队和教导协的一万多人。不过汝宁军的所有主要军官也都陪同着吴世恭一起入京,所以这支队伍中真是将星荟萃。
  “如松!打得不错啊!”一见外出相迎的杨如松,吴世恭就笑着打了一个招呼。
  “大人!末将……末将,幸不辱使命!”杨如松也是相当激动,哆哆嗦嗦的。就只能说出这么几个字。
  “那就跟着走吧!”吴世恭随意地挥了一下马鞭,示意杨如松跟在自己的身边。这次吴世恭的家人都是安然无恙,那绝对就是杨如松的功劳。所以吴世恭也不吝给杨如松一个伴驾的位置,以此来褒奖于他。
  引导的官员把吴世恭他们引到了太子朱慈烺的跟前,介绍道:“这位就是太子殿下!”
  吴世恭骑在马上,微笑着看着站立在面前的太子朱慈烺,没有丝毫下马行礼的意思,那凌厉的眼神看得太子朱慈烺是浑身发寒。而四周的官员看到此景后。也是静默一片。
  还是太子朱慈烺首先打破了此僵局,接受良好宫廷礼仪训练的他,依着习惯率先躬身行礼道:“将军辛苦了。”
  吴世恭也是微微一笑,他在马上居高临下地躬身还礼:“多谢殿下。末将舟车劳顿,想要先行歇息。等洗漱以后,再前来拜见太子殿下。失礼!失礼!”
  接着吴世恭也不管那目瞪口呆的太子朱慈烺,驱马来到自己父亲恭顺侯吴惟忠和岳父阳武侯薛濂跟前。下马向他们行了一圈礼,接着吩咐身边的亲兵牵来一匹空马,拉起了跪在地上向自己行礼的长子薛呈麟,对他说道:“好孩子!跟着我一起走吧!”
  目送着吴世恭走向皇城的背影。前来迎接的官员们都在用眼神交流着些什么。此情此景,吴世恭那司马昭之心可就毫不掩饰了,那么这些官员们自己又将要何去何从呢?
  当吴世恭一行人来到紫禁城跟前,他真是百感交集。看着那巍峨的皇城,这正是天下英雄奋斗的终点。可是现在离自己是如此的近,简直就是触手可及,真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就在这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崇祯皇帝、李自成、皇太极都曾成为了这座皇城之主。可是风云变幻,最终这座紫禁城却落在了吴世恭的手中。而这一切,又怎么不让吴世恭兴奋?怎么不让吴世恭骄傲呢?
  “哈哈哈——!走吧!都随我进去!”在大笑声中,吴世恭率先踏上了金水桥的桥面……。
  ……
  当吴世恭带着一群将领们走进皇极殿,看着大殿正中的龙椅时,简直是心潮澎湃。当日离京时如丧家之犬,今日却离九五至尊是如此之近。这十几年的辛酸苦楚,真令人不堪回首。
  当年刚穿越,吴世恭是安于纨绔生活,只想要富贵一生。没想到身处崇祯年间,于是在归德苦心经营,也就是想保个家族安宁。之后在汝宁卧薪尝胆,历经重重险关,百战余生,才打好了汝宁军根基。最后没想到在一年之内,连克强军,带大军进入了这紫禁城。
  虽说汝宁军的成功有着幸运的成分,而现在也是强敌环顾四周。但龙椅就是龙椅,只要吴世恭一坐上去,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天子。
  而吴世恭身后的将领们也都在窃窃私语,他们的脸上也都是兴奋的表情。当吴世恭登基称帝以后,这些汝宁军的老人都将有着从龙之功。那高官厚禄肯定是免不了的,而且能把福泽传承下去,福及自己的整个家族。所以现在这些将领们也都盼望着吴世恭早日披上龙袍。
  可是当时的风气,皇上登基可是要大臣们劝进三次,以显得皇帝的谦卑态度。所以这些将领们就在商议着:是否现在就要劝进一次?
  有些老成的还想到:吴世恭会不会先立太子朱慈烺为新帝,接着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四方。等到瓜熟蒂落,再逼着新帝禅让,这样从程序上来看,会显得名正言顺得多。
  吴世恭听着身后将领们在低声商议,他就转过身,微笑道:“我就知道,你们这帮混小子等不及了。”
  “哈哈哈——!”大殿中顿时爆发出一阵畅快的大笑声。
  吴世恭拉起身边薛呈麟的手,一步一步等上了走向了宝座。当走到髹金漆云龙纹宝座跟前,吴世恭看了看宝座后七扇雕有云龙纹的髹金漆大屏风,又看了看椅圈上缠绕着十三条金龙的龙椅,接着毫不犹豫地坐了上去。
  坐在龙椅上,吴世恭对身边站立着的薛呈麟是微微一笑,说道:“等以后,这里也是你坐的。”
  一个、两个、三个……,殿中的人都纷纷跪下,向着吴世恭行那三跪九叩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第八卷完)
  PS: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李自成撤离京城时,是把紫禁城几乎都焚毁了。不过在本书中,也就把紫禁城保存了下来。这是一个虚构!
  就当是笔者为文物保护做出的一个贡献吧!囧!


 第八百九十四章新朝相位

  暖冬的太阳晒得人懒洋洋的,提不起什么精神。通往京城的官道却打扫得十分干净,积雪也都堆积到了官道的两旁。
  可在官道上人烟稀少,没几个走动的行人。而当这些行人走到十里亭,想要在此处歇歇脚的时候,却立刻被十里亭的亭吏驱赶开。今天的十里亭中,有着些大人物,他们正在此等候,等着迎接三位进京的客人。
  终于,远处出现了一队人马,而且在那队人马的身边,更有着两行骑兵在护卫。而当十里亭的亭吏,他一接到那队人马派出的先头信使的报信时,他就立刻跑进了后厢房,并且在房外跪禀道:“周阁老!诸位大人!衍圣公、颜巡抚和刘总兵就快要到了。”
  于是在后厢房歇息的周延儒他们立刻整理了一下服饰,并立刻出了屋。接着周延儒笑着对随从的官员说道:“诸位!与老夫一齐去相迎吧!”
  当吴世恭准备建立新朝,登基为皇的时候,他首先就要面对明朝覆灭时,因为朝廷的消失而产生的权利真空。于是吴世恭就要在第一时间建立起自己的中央政府。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当然是任命作为文官之首的内阁成员。
  而吴世恭为了让新旧朝顺利地交接,就采取了兼蓄并取的开放政策。他把在京的原明朝内阁大学士全部留用,而汝宁军方面也只任命了邓启帆、张之恒和马士英这仨位,当然,还包括了交出兵权的余子琏。而且在以后,吴世恭的内阁成员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充。比如还在湖广的侯恂,还有以后投诚汝宁军的,够资格的原明朝官员,吴世恭都将会安排其一个超拔的官位,包括在内阁的相位。
  而作为原内阁中资历最老,官衔最高的——首辅周延儒。他就理所当然地被吴世恭任命为新朝——次辅。意外的是,新朝的首辅竟然就是——吴世恭本人兼任。
  吴世恭之所以采用了君权、相权一肩挑的极端做法,就是要采取独裁的方法,尽快地统一全国,理顺新朝的机构和政策。
  这次吴世恭的称帝建国,其实也有取巧的因素。而在南方,有着残明遗留的大批官吏和军队。而在西部。有李自成的大顺军残部和在四川的张献忠大西军。更在北方,有着实力根本未损的满清,而且残破的长城防线也挡不住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山海关更是在满清手中,这就使得吴世恭的新朝面临着一种四面为敌的窘境。
  而明朝建国了二百多年,确实建立起了一个成熟的封建政权体系。可是因为祖制的限制、时代的发展、某些明朝皇帝的不作为和古代人目光的局限性。确实有些朝廷机构和政策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了。再加上吴世恭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他总有些先进的理念,而且汝宁军重商的政策也向着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因此,吴世恭就想在新朝建立伊始,就修改不适宜的朝廷机构和政策法令,定下新朝机构和政策的框架,便于新朝蓬勃发展和千秋万代。
  为此。吴世恭就难以容忍与文官群体的扯皮,因此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定下新机构和新政策。而君权和相权的统一,就能使得吴世恭畅通无阻地颁布一项项新政令,以此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当然,吴世恭在做出这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之前,也取得了内阁各位阁老的谅解。他郑重指出:正因为吴世恭本人尊重文官集团的权利,尤其是最重要的相权。所以他才会这么一肩挑。如果像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完全取消内阁,吴世恭根本不需要担任首辅,就可以做到大权独揽。而现在这样的特殊情况,是暂时的,吴世恭早晚会把首辅的位置交换给文官们。
  并且吴世恭还承诺:首辅的位置,吴世恭只是担任三年,在之后将交还内阁;而在整个新朝中。这样由皇帝担任首辅的特殊情况也将不会再有。此点也将定为新朝的祖制。
  不过吴世恭还说明:在三年后新内阁的阁老将缩减为七人。而现在人数之多的阁老们,到时候或者因为年老致仕,或者就挂衔降职使用,肯定不会全部留任。
  而到了那时候。吴世恭也将从重臣推举的阁老名单中挑选出十位,再让重臣们差额选举,再在选票最高的三位阁老中指定首辅和次辅人选。而每次内阁的任职期将会固定为五年,首辅将最多连任一次,最多任职十年。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吴世恭这位皇帝也不能随意撤换内阁阁老,而阁老的任期内替换将有一定的程序(这里不详叙了),也将采取替补的原则,从落选的那三位候选人中顺补。
  也就是说,吴世恭的承诺,将大大增加内阁的权利,并且保障了文官们的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