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回事?难道袁崇焕做出的承诺,是要逗崇祯皇帝开开心吗?他把这次正式的召见当成哄幼儿园小朋友的场所啦!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虽然在史料中,把这位大臣和袁崇焕之间的谈话内容,记载得十分的完整。但是从事后来看,崇祯皇帝显然是不知道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的。这不禁让人十分怀念那些东厂的特务啊!
  而对于平台召见的另一位主角——袁崇焕,我们将要详细分析一下。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对于明朝末年的局势发展,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作用。


 第一百一十二章袁崇焕这个人

  袁崇焕的个人经历大家应该很熟悉了。有兴趣的话,同样可以找史料和百度一下,这里同样不灌水了。在这里,笔者主要说说,到这以前,袁崇焕的一些主要事迹,以及为什么袁崇焕在当时的崇祯皇帝和大臣们心目中,成为了众望所归的,解决辽东局势的大臣的。
  袁崇焕在刚考上了进士,在福建做一名县令的时候,利用自己到京城考核的时候,巡视边关,考察关外形式,并且向朝廷呈交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和解决办法。
  这件事使得袁崇焕声名鹊起,他立刻得到朝廷的重用,升官并调任到辽东。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明朝朝廷是多么的缺乏军事人才。
  不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袁崇焕是位忧国忧民的,勇于任事的人。而且可以这么说,终其一生,袁崇焕的这两个优点都没有减退过半丝半毫。
  袁崇焕在到辽东上任以后,在当时辽东督师——孙承宗住持的宁锦防线的大战略下,也在孙承宗的指挥下,收复了辽东大片的失地。使得辽东的局面,说不上扭转吧,但起码是好转起来。并且使得辽东的局面平稳了下来。
  这里就要说说孙承宗的宁锦防线。宁锦防线其实是种防御状态下的绞杀形进攻战略。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建立一个个坚固的堡垒进行防御,其实,它的本质是限制后金军队的机动,逐一威胁和拔除后金军队的一个个战略要地,逼迫后金军队不得不去攻打这些坚固的堡垒,以达到大量杀伤后金军队有生力量的目的。
  这个战略就有些类似于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碉堡群战略。最后也逼迫着赤军不得不丢弃中央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但是这个战略有着以下的一些缺点:见效慢、时间长和花费的钱粮多。所以,在明朝财政窘迫的情况下,更因为魏忠贤和孙承宗在政治上对立的情况下,孙承宗只能够无奈地辞官回乡了。而宁锦防线的战略也不得不停止了下来。
  这样一来,被宁锦防线压迫得越来越窘迫的后金军队终于喘了一口气,并且在以后大大发展了起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孙承宗的指挥下,袁崇焕确实是收复了辽东大块的失地的。他的功劳也是扎扎实实的。
  接下来就要说,袁崇焕一生中最辉煌时刻的战斗了。在孙承宗辞官以后,高第接任。高第认为关外不可守。他的观点一方面是因为高第的军事才能确实糟糕,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明朝的财政窘迫。
  但是,当高第的命令颁布以后,袁崇焕拒不接受,率领手下将领独守孤城宁远。在这次战斗中,守城的大炮把后金军队中领军的**哈赤给打伤了。并且导致了**哈赤的不治身亡(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争论)。后金军队也因此战败撤退了。
  这次战斗,是明朝和后金军队作战时,唯一一次大胜。消息传来以后,朝野一片欢腾,袁崇焕的个人名声也达到了顶点。
  由此看来,袁崇焕确实有拿的出手的功绩。确实也应该众望所归。但是,这只是朝廷中这些外行人的看法。内行人又怎么看待袁崇焕的呢?因为在辽东,作战的都是武官,这就是说,那些武官的眼里又是怎么看待袁崇焕这个督师的呢?
  这些武官接受不接受袁崇焕的领导呢?当然是接受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肯定不会成为辽东的督师的。相比较于那些瞎指挥的文官督师来,袁崇焕还是比较懂军事的。这也算是矮子里挑长子了。
  但是他们对袁崇焕的功绩心服口服吗?不见得。
  我们先看看袁崇焕的第一次功绩。他是在孙承宗的指挥之下,再收复这些辽东的失地的。因此,无论袁崇焕再怎么样决胜千里之外,主要的功劳还是运筹帷幄的孙承宗。
  那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呢?一颗瞎打的炮弹,把后金军队的统帅**哈赤给打死了。这样瞎猫碰到死耗子的事,只能够说是袁崇焕的运气简直是太好了吧。这次大胜,也可以说是偶然性极大的一次大胜。
  可是,袁崇焕知道不知道这些武官的想法吗?也知道。那他该如何应对呢?他只能够采取,也只有这么一个应对措施:拉拢辽东武官中,最大的武官集团——辽东铁骑集团。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知道,辽东铁骑是李成梁创建的。但是,在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战死以后,辽东铁骑就群龙无首了。有的甚至反叛了。反叛的是谁呢?就是**哈赤。**哈赤也可以说是辽东铁骑中的一员。
  这些残留下来的辽东铁骑武官,就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联盟性质的军事集团。也成为了明朝在辽东的,最大的军事集团。以致于无论谁在辽东当督师,都不得不依靠这个军事集团。连崇祯皇帝在最后,也不得不靠这个军事集团的一位将领——吴三桂。
  辽东铁骑集团对外的诉求,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也是联合行动的。但是,他们的内部又是联盟形式。这些武官,在关外拥有大量的土地,驱使军户在这些土地上耕种。获取大量的财富。
  而他们手中的实力,是以他们养着的那些亲兵来体现的。谁获取的财富多,谁就可以多养亲兵。谁的亲兵多,谁的地位就高。因此,当**哈赤攻打宁远时,光是为了自己在关外的土地,这些武官就要和袁崇焕同仇敌忾,一同抵抗后金军队。
  顺便说一下,这时候,在这个军事集团中,有一位小弟弟——吴襄。吴襄本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迹,但是他有一名赫赫有名的儿子——吴三桂。
  而袁崇焕要拉拢辽东铁骑集团,在物资供应和军饷上,必定是会向这个军事集团倾斜的。而且,在袁崇焕进行什么军事行动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个军事集团的诉求的。甚至有些迁就。
  可是这么一来,问题就来了。我们都知道,无论在什么军事行动中,侦察工作肯定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我们又知道,侦察工作是要分为侦察和绞杀两部分的。侦察如何做,我们都已经明白,可是什么是绞杀呢?
  绞杀就是,在本方大部队的周围,划分一片区域。在这片区域内,只要看到敌方的探子,就一律杀掉。绞杀的目的就是,不让敌方的探子知道自己大部队的位置,而让自己的探子侦察到敌方大部队的位置。这样的话,就达到了敌明我暗的效果。
  而这个时代的探子,清一色都是骑兵。为什么呢?如果是步兵的话,就算是你侦察到了什么,也来不及赶回去报信啊!所以高头大马的。这些探子根本做不到隐蔽。
  当这些探子看到敌方的探子以后,如果双方都在绞杀区以内的话,就会立刻拿起兵器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PK。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某些作品中,吹得神乎其神的夜不收,那就完全就是胡吹。
  这种绞杀战斗,是整个骑兵战斗中最最残酷的。因为如果双方的战斗意志都是很顽强的话,那战损比完全就是一比一。为什么要加上“双方的战斗意志都是很顽强的”这句定语呢?
  因为如果一方的探子逃跑的话,那死神就向这个探子招手了。这说明这个探子把后背留给了敌人,自己完全放弃了抵抗。
  在这里,有些人可能有些疑问:那后金军队的骑射不是很厉害吗?在这样的绞杀战中,他们不是占尽上风吗?
  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区。骑射,骑射,这两个字应该分开来念。也就是说,在一般作战的情况下,骑的时候不射,射的时候不骑。当然,特殊情况除外。
  无论一个人的骑术和射术有多么的高超,他骑在一匹奔驰跳跃的马上,射中五十步开外的一个移动目标的概率,和一个人买了张中大奖的彩票的概率差不多。
  不相信?那就来看看现代奥运会射箭项目吧。全世界最顶尖的一群射箭高手,他们拿着用高科技材料制造的最先进的弓箭,接受了最严格和最科学的训练。可是,他们站在地上,射七十米外静止的靶子,也不能够箭箭射到十环的。
  因此,当自己的探子派出去以后,军队的统帅就要做好探子大量死伤的心理准备。不过,无论探子的损失是多么的巨大,军队统帅也要坚持派遣。因为,一位有经验的军队统帅,可以从自己探子死亡的方向和密度来大致判断出,对方大部队的位置。但是这一切,都是对军队统帅和那些探子心理的极大的考验。这完全是双方意志力的比拼。
  而这时候的后金军队就设置了这么一个绞杀区,他们把一个宽度五十里左右的地区,完全变成了无人区。在这个无人区内,只要是不是本方的两条腿的生物,他们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杀死。
  而辽东铁骑集团的武官们,就不愿意派出自己的亲兵进入无人区,进行这种绞杀战斗了。因为这些亲兵的损失,将降低他们在武官联盟中的地位。
  而为了迁就这些武官,袁崇焕也不得不答应了这些武官们的要求。
  再加上,后金向辽东以及关内派遣了大量的,以投降后金的汉人为主的探子。这就造成了这么一个恶果:明朝辽东军队对后金军队的动向一无所知。而后金军队对明朝辽东军队的动向是了如指掌。
  袁崇焕迁就辽东铁骑集团的武官们,还造成了这么一个后果。在辽东的其它派系的武官,他们得到了小媳妇的待遇。得到的物资和军饷很少,但危险任务就要他们上。他们的心中肯定是不服气的。有些甚至闹了起来。其中闹得最凶的就是驻扎在东江的毛文龙。
  而我们再来看看袁崇焕的性格。从他平台召见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他做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的好听一点就是比较自信,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比较狂妄。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否则的话,袁崇焕根本就不会在这么正式的召见中,把崇祯皇帝当成小孩子看待。
  袁崇焕的另一个性格就是,他做事不怎么考虑后果。我们只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我们对老板有什么看法的话,会不会把自己的看法告诉给自己的同事呢?难道就不害怕自己的同事把这话传到老板的耳朵里去吗?
  而袁崇焕就那么做了。要知道,他面对的不是只能够抄他鱿鱼的老板啊,他面对的是可以要他性命的大明朝的皇帝啊!
  而当一名手拿尚方宝剑的督师,他又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做事又不怎么考虑后果的人。当这位督师碰到了一名不听话的下属武官时,他会怎样用这把尚方宝剑呢?
  好了。当我们基本上了解了这时候大明朝内外情况,完成了焦点访谈以后。我们还是回到吴世恭的身上吧。


 第一百一十三章和尚和书生

  吴世恭擦好身上的血迹以后,走出了茶棚,回到了骑兵中间。这时候,薛勇靠到吴世恭的身边,兴奋地说道:“姑爷,我们发财了。”
  吴世恭让一些骑兵看着这些跪在地上的乱民,接着随着薛勇他们来到了踩死牟大法师的这个地方。
  在牟大法师这些圣灵会的头目住着的帐篷群旁边,密密麻麻地摆放着许多大车和独轮车。在这些车辆上面,摆放满了各种物资。
  “你们看过了没有,车上都装着些什么呀?”看到这个情况,吴世恭也很兴奋地问道。
  “都是粮食。还有铜钱、布匹和食盐什么的。我们粗粗地估算了一下,那大车有六百多辆,拖大车的骡马都很齐全。独轮车有三千多辆。不过,独轮车有五百多辆是空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猪羊和鸡鸭圈在那面呢。”薛勇也笑着回答道。
  吴世恭立刻下令道:“快点把这些投降的乱民组织起来,让他们运送着这些车辆,赶回到千户所堡垒去。动作要快,要不然,其他的那些灰孙子们,打仗不会来,抢这些东西可不会手软的。”
  吴世恭接着吩咐道:“让那些乱民到附近收拾一下,把地上那些乱扔的兵器和农具都装到空的独轮车上拉回去。记住,连口铁锅也别留下,什么废铜烂铁的都要。这铁料也值不少银子呢。”
  这次吴世恭到济宁去买铁料,才知道在明朝,那铁料的价格和现代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不知道在明朝,铁是和盐一样,是专卖的。这也是明朝朝廷的一大财政收入,那怎么会不贵呢?
  薛勇急忙答应下来,急匆匆地和一群骑兵去组织那些乱民去了。这时候,一旁的薛永利问吴世恭道:“姑爷,我刚才仔细地瞧了那些投降的乱民。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些妇孺,青壮可没有几个啊。”
  在吴世恭他们刚才的屠杀中,那些年青的男人当然都仗着自己体力好,要么逃跑了,要么游到了河岸对面,留下来投降的基本上都是些老弱病残。
  吴世恭咬牙切齿地和薛永利说道:“管不了那么多了。一个不行就两个、三个,就是拖,也让他们把这些车辆拖回千户所堡垒里去。你在押送的时候,也不要怕下狠手。如果有什么人拖拖拉拉的,就把他杀了了事。这年头,人命不值钱。”
  薛永利点点头,答应了下来。突然,他又想到了一件事,就立刻问吴世恭道:“那回了千户所堡垒以后,我们把这些人怎么样啊?”
  “都把他们赶走。我们也养不活这么多人。反正这些人现在已经吓破了胆,他们走了以后也掀不起什么波浪来。”
  薛勇已经和骑兵们一起,组织着乱民开始驱赶大车和推拉独轮车了。薛永利也过去一同帮忙。吴世恭带着十几个人,到牟大法师的这些帐篷里去。他先在一个帐篷里找了一件衣服披在身上,接着和那些护卫一起翻找,要看看有什么收获。
  令人惊喜的是,这帐篷里的收获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