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大秦帝国第五部铁血文明-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廷尉府勘审官问程邈,错书了何字?程邈一笔一画,公正地写下了两个字:
  宜阳。勘审官端详片刻皱起了眉头,这有何错?程邈又提起笔,以独特的书体快
  速地写下了两个字。勘审官大是惊讶,这是甚写法?甚字?程邈说,这是隶书,
  还是宜阳两字,是在下的公文写法。勘审官似乎明白了,板着脸道,你没写错,
  可粮秣送错了地方?程邈点头道,正是,粮草送到南阳去了,多走了三百余里路
  ,致宜阳驻军断粮旬日饿毙三人。勘审官在秦法中反复查找,也找不出相关治罪
  条文。左思右想,勘审官拜谒了专一执掌律法答问的国府法官。领事的法官仆射
  聚集了全部十名法官,会商半日,最后的答复是:程邈之罪,法无条文,案无先
  例,得廷尉府酌情处罚。勘审官无奈,只得报给了老廷尉。老廷尉苦思三日,拟
  出了一则判罚书令:下邦县丞程邈,不当以非官定书体书写公文,以致大军断粮
  旬日,饿毙士卒三人,处下狱待决。
  宣刑之日,程邈不服,当庭质询老廷尉:何谓官定书体?秦国有文字以来,
  国府几曾明定过书体写法?遍查官署公文,天下八书皆有,何独以在下之隶书定
  罪?老廷尉素称铁面执法,思忖半日,遂将判罚书中的“非官定书体”磨去,改
  成了“非公认书体”。程邈还是不服,气昂昂辩称:秦政求实效,有用便得公认
  ,既往隶书皆得官府认同,我书便何以不是公认?老廷尉左右思忖,最后索性直
  白判定:程邈写字,致人错认,故罪。程邈还是不服,我没写错,是他要认错,
  我何罪哉!老廷尉拍案道,饿毙士卒由你而起,此乃事实!认错者有罪,写字者
  岂能无罪?先下狱,老夫后报秦王决断!程邈又气又笑又无可奈何,终于被押进
  了云阳国狱。临上囚车,程邈还是高喊了一句:“书文无法!律条无载!程邈无
  罪!”
  秦法素称缜密,以山东六国的揶揄说法,是凡事皆有法式。可程邈案竟成了
  无法可依的奇案,一时便在朝野传开了。得此缘由,程邈在云阳国狱备受狱吏关
  照,破例地可以得到一支大笔一坨大墨,也破例地可以在墙上写字。如此光阴如
  白驹过隙,待牢房四面石墙写得擦洗了数十百次之后,程邈已经忘记了一切,只
  知道写字,也只会写字了。
  程邈没料到自己竟能出狱,且还是皇帝特诏开释,奉常大人亲车来接。
  如同云里雾里,当程邈看见满头霜雪的奉常胡毋敬时,惊讶得连话都说不出
  来了。一路之上,身居九卿高位的胡毋敬,对程邈礼敬有加,说皇帝已经知道了
  他的事,特意下诏开释的,皇帝说程邈是才具之士,要他为国家做一件大事。程
  邈已经无心官权之事了,一路没说一句话,木然如同泥雕。胡毋敬也不勉强,只
  兀自说着该说的话。到了咸阳,胡毋敬将程邈安置在驿馆最好的庭院,又特意叮
  嘱了驿馆令几句,这才离开了。程邈甚也没想,只在那从来没有见过的华贵浴桶
  里狠狠泡了一个多时辰,便爬上凉爽的竹席榻呼呼大睡了。
  当程邈醒过来的时候,驿馆令正惶恐不安地守在榻前。驿馆令说,他已经睡
  了五日五夜没吃没喝没如厕,皇帝都派出太医来守护了。程邈哈哈大笑,太医?
  老夫?海外奇谈也!笑声尚未落点,外厅走进了一位须发雪白的老人,手中那只
  精美的医箱显露着久远的磨拭痕迹,任谁也不会否认他是医者。程邈局促地笑着
  ,接受了老人的诸般检视。老人说,足下心气沉静,幸无大事,只调养歇息大半
  年自当恢复。于是,驿馆令派一精干官仆日夜侍奉,程邈过上了想也不敢想的大
  人日子。然则,真正使程邈清醒过来的是,一月之后的一个黄昏,皇帝的六马高
  车驶到了驿馆门前。驿馆令疾步匆匆赶来,进门便高喊了一声,皇帝高车来接大
  人!那一刻,程邈终于从震撼中清醒了过来,一句话没说出口,号啕大哭起来。
  程邈知道,自己的那点长处终于要派上大用场了。
  这是一次最为特异的小朝会,五人身份差异极大。
  嬴政在东偏殿廊下亲自迎接了程邈,亲自将程邈领进了书房,亲自介绍了先
  到的三位:丞相李斯,奉常胡毋敬,中车府令赵高。君臣落座,人各饮了一大碗
  冰茶,小朝会便告开始了。皇帝未曾开宗明义,却先离案起身,对着程邈深深一
  躬道:“先生错案,政知之晚矣!敢请先生见谅。”程邈大是惶恐,连忙扑拜在
  地道:“皇帝陛下整饬文字,万世文明之功业也!程邈一介小吏,能为华夏文明
  效力,诚三生大幸也,何敢以一己错案而有私怨!”皇帝扶起了程邈,转身对旁
  案录写的尚书高声道:“朕之特诏:任程邈为御史之职,专一监察文字改制事,
  隶属御史大夫府。”程邈一时老泪纵横,拜谢之际已经哽咽不能成声了。
  皇帝重新就座,叩着书案开宗明义道:“改制文字,书同文,原本丞相首倡。今日小朝,专议此事。唯丞相领国,政事繁剧,文字改制事由丞相总揽决断,
  以奉常胡毋敬、中车府令赵高、御史程邈三人副之。尤以程邈为专职专事,领文
  字改制之日常事务。”四人一齐拱手领命之后,皇帝便向李斯一点头,将会商事
  交给了李斯主持。
  “三位都是天下书家,书文异制之害,当有切肤之痛。”
  思谋已久的李斯,一开口直奔要害,侃侃而言道,“方今天下,华夏文字至
  少有七种形制,官民写法至少有八种。是谓‘言语异声,文字异制,书体异形’。言语异声者,世间最难一致之事也。即或有官定雅言,亦难一统天下万千百种
  地方言语。故此,言语一统暂不为论。当此之时,文字若再不能一制,则华夏文
  明将无以融合沟通!文字若同,言语异声便不足以构成根本障碍。毕竟,书文交
  流有同一法度,华夏文明便有同一血脉交融。唯其如此,文字改制,势在必然!”
  “丞相之论大是!”胡毋敬程邈异口同声,赵高红着脸连连点头。
  “文字改制,三大轴心。”李斯开始了具体部署,“其一,核定七国文字总
  量,一一确定每个字是否进入新制文字。此间尺度,需慎重考量。其二,确定一
  国文字为基准,统一改制其余六国文字。此间尺度,即是否以秦国文字为本,须
  考量诸多方面。陛下之意,无论以何国文字为准,必得使天下人心服。”
  “正是此理。”嬴政道,“秦人蛮夷,文明个样子出来教天下人看!”
  一言落点,在座四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改制文字而不求以秦文字为根本,
  皇帝的胸襟无疑使这四位大书家感佩不已。说起来,李斯是楚人,程邈是韩人,
  赵高是赵人,胡毋敬是齐人,没有一个是老秦人。然则,谁也没有对皇帝的说法
  有丝毫的不认同。根本原因,便是在多少年的风雨中,他们都完完全全地将自己
  的血肉性命乃至整个家族部族的命运融进了秦国,没有一个人不以为自己是这个
  质朴硬朗的西部大国的子民。而今天下一统,皇帝的这句秦人话语倒是分外有亲
  切感了。
  “其三,确定一种清晰无误之书体,使任何字,都能看清间架笔画。”李斯
  精神分外振作,继续着改制部署,“也就是说,人可以不认识这个字,然一定能
  看清这个字!程邈当年获罪,正是字有连笔而大形相近,以致被辎重营将军错认
  宜阳为南阳。此点,虽说于公文尤为重要,然于书文传播、商旅账务、民众生计
  等,亦同样重要!”
  “如此三事,件件至大,须得有个分工领事。”资望最深的胡毋敬说话了。
  “我意,三件大事实为两面,前两件一面,后一件一面。”李斯笑道,“奉
  常胡大人执掌举国文事,可领前两事;太仆赵高、御史程邈可领书同文一事。诸
  般实施,一体由程邈执掌。凡事不能决者,到丞相府会商方略,而后报陛下定夺。”
  “其实,最大书家是丞相!”赵高猛然插了一句,额头渗出了涔涔汗水。
  “太仆之书,亦工稳严谨也。”胡毋敬倒是破例赞赏了赵高一句。
  “小高子多大才具,得他做完事,由你等说了算。”嬴政突然喊出已经很少
  出口的对赵高的贱称,又揶揄地看了赵高一眼,似乎刻意在提醒着什么。第一次
  以朝臣之身在这座自家最熟悉不过的书房参与朝会,赵高亢奋得手心额头不时冒
  出汗水。可目下皇帝一句贱称竟如一剂神奇之药,赵高心下顿时舒坦,汗水没了
  ,脸也不红了,只盼皇帝再骂自家几句。李斯胡毋敬两人,则不约而同地笑出声
  来。程邈有些不知所措,也跟着笑了。
  小朝会之后,胡毋敬的奉常府立即忙碌了起来。
  两件事各有繁难。全面勘定七国文字,相互参补而最后确定华夏总字数,这
  件事难处在数量大活路细,稍不留神便有脱漏。胡毋敬原是太史令,几乎熟悉所
  有的才具文吏,当即从下辖各府遴选出一百三十余人,组成了一个堪称庞大的勘
  字署,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劳作。确定文字基准,难处则在于梳理文字历史脉络,
  参以现行七种文字各自的数量多寡、表意丰薄、形制繁简、书写是否清晰等等方
  面,最终方能确定。可以说,这件事实际是一次浩繁的文字考据工程,比勘字更
  见治学功底。反复思忖,胡毋敬从博士宫遴选出了六位儒家博士,自家亲自主持
  ,立了个名目叫文字春秋署,博士们一口声喝彩。毕竟,战国之诸子百家,论治
  学还得说儒家功力最厚。孔子作过《春秋》,编过《诗经》,给《周易》补写过
  爻辞,件件都做得缜密仔细无可挑剔,成为天下公认的经典。自孔子之后,儒家
  治学蔚为风气,及至子思、孟子师徒更是发扬光大。若非儒家始终坚持复辟周道
  ,定然另外一番气象了。
  一个月后,六位博士一致认为:华夏文字的正统传承,乃是秦国文字,而不
  是山东六国文字。胡毋敬大是惊喜,却丝毫未显于形色,反倒是黑着脸道:“文
  字基准要服天下之口,诸位且说其理何在?”这六位博士是李克、伏胜、东园公
  、绮里季、夏黄公、用里先生,后四人后来成为西汉初的“商山四皓”。六人皆
  不善言谈论战而学问扎实,在博士中别具一格,治学正当其任。六博士人各阐发
  论据,整整说了两日。六博士论证被全数整理出来后,胡毋敬参以自家见解,写
  成了长长一卷《华夏文字流变考》,这才来到丞相府。
  李斯浏览一遍,不禁拍案感喟:“华夏正字居然在秦,天意也!”
  列位看官须知,华夏文字历经数千年,至春秋战国经五百余年多头散发,其
  流变传承已经鲜为人知了。就其本原说,华夏文字产生的根基有两个:一为象形
  ,一为表意:象形与表意的先后,便是后世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所描述
  的大过程:“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
  之文(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
  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
  ,知分类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
  后形声相依,即谓之字。”宋代学者孙星衍,则对这一大过程概括为:“仓颉之
  始作,先有文(象形),而后有字(表意)。”
  滤去漫漶神秘的传说色彩,这一历史大过程的真实面目是:
  最初,人们基于种种需求,开始有了最简单的直线刻划符号。后来,开始画
  出某物之形,而使对方能够辨识。这是最初始的象形,实际便是简单图画。远古
  人们画的物事日渐增多,画法便有了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则。随着规则的渐渐普
  及,对物事的画法也越来越简练,大体具有抽象特质的象形字便出现了,只不过
  依然带有画的底色。后来,人们在直面交流之外,间接交流的需求日益强烈,许
  多事情也需要记录下来,于是便有了使象形之画进一步具有表意功能的需求。许
  慎说这种需求的产生,基于克服“庶业其繁,饰伪萌生”的作假行为,应该也是
  一种独到评判。于是,到了黄帝时代,象形与表意两种功能都经历了漫长的锤炼
  ,黄帝便下令将这些象形表意之字(画)整理出来,公布出来,以作天下人群写
  划的共同标准。承担这一使命的,据说是史官仓颉。于是,有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究其实,没有必要怀疑仓颉造字的历史传说。毕竟,无论文字是如何长期自然
  形成,每个阶段的质变提升,都必然有统事者的创造劳作。如同目下秦国的文字
  改制,以及后世任何一次文明改制一样,没有才具出色者的具体劳作,阶段飞升
  是不可能完成的。
  自有了最初的一批文字,华夏文字便以书写刻划材料的不同,而在各个时期
  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原因很简单,在不同材料上书写刻划文字,需要不同的工具
  ,书写刻划出来的字形也不尽相同。于是,黄帝之后的文字,有了陶文、甲骨文
  、金文、史籀文(石鼓文)四大阶段。
  陶文者,刻划于陶器上之文字也。这应当是字画成为文字的最早形式。大禹
  立国,始有夏代,其时的文字大多刻划在陶器上。当然,或可能也在甲骨上镌刻
  文字,或可能也在青铜器上镌刻文字。因为,有禹铸九鼎而镌刻九州之图并物产
  贡赋的说法。然则,这两种有可能的书写形式,都不是夏文字的主流形式。是故
  ,夏代文字之真实面目,到战国末世已经无从确指了。
  甲骨文,是殷商初中期的文字,因大多刻于龟甲之上,后世称为甲骨文。甲
  骨文是真正成熟起来的第一个文字系统,其书写方式已经摆脱了画的特质,而具
  有横平竖直的文字书写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