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光熹-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场也许不会发生的战斗结果,惊动了匈奴人上层,匈奴人绝对不会容汉州军从容离去,于是这支汉州军的危机来临了。
三百九十一章 小鲁肃初露锋芒
三百九十一章小鲁肃初露锋芒
匈奴人前锋分为几队,汉州军歼灭的只是其中一支,而汉州军当时只顾着撤退,却没有注意,这支六千匈奴人军队后边不足百里外,又有一支匈奴人军队。
百余里外的匈奴人军队,就是这个方向匈奴人的主力,人数一共有七万多人,刨除分下去的四支前锋,也仍然有五万多骑。
这次匈奴人入侵三辅,一共有二十五万多骑,在和杨奉的战斗中和攻打萧关战斗中,折损了一万多人,眼下依然有二十四万之多。
进入三辅之后,匈奴人就想按照董卓签下的合同,马上寻找刘谦的主力决战,不过一路上一点也没有遭到阻拦,平安的抵达了长安城下。
长安城是有点残破,只是曾经做过京师的城池毕竟还是有些底蕴的,在长安城官员抵抗下,匈奴人一时半会也攻打不下长安。
对于刘谦来讲,三辅其他的城池尽可丢失,这座长安城却是不能放弃的。不说城坚池厚,一旦丢失未来不易攻取,就是长安城西都的象征意义,也不容刘谦放得下来。为此,尽管刘谦口口声声说不管三辅,可是还是将刘辟给派了过去,让刘辟负责长安城的安全。
刘辟果然不孚刘谦郭嘉对他的期望,到了长安城就下狠手整治长安城内的豪强,凡是不将手中私兵尽数交给刘辟的,一概被刘辟抄家下到狱中。曾经做过黄巾山贼的老大出手,有着强烈的黄巾遗风,对于攻打豪强府邸和收拾豪强的手段熟练至极,在匈奴人即将来到的前夕,成功控制了长安城的形势。
当时,长安城正规的军队不多,只有区区一万,这一万人马对于拥有十二个城门的长安来说,用兵力微薄形容确实很贴切。不过,郭嘉算计得非常准确,受到匈奴人动乱影响的三辅百姓,很多都涌到长安城,大大补充了长安城的兵力。这些受到动乱影响的百姓自然对匈奴人恨之入骨,在忠诚度这一点上甚至超过了原来董卓的一万步卒。
董卓的特使白彦,通过三辅残存的情报系统,在刘谦离开三辅的第二天,得知了刘谦离开三辅的消息。尽管白彦早就知道,此刻董卓的家小已经落入了刘谦的掌握,不过他依然想尽力劝说匈奴人兵发凉州,伺机把董卓的家小给营救出来。
匈奴人单于羌渠岂是善于之辈,放着马上到手的三辅不管反而跑到贫寒的凉州,这种事他万万是不干的,就以合约只是规定攻打三辅为由,推辞了白彦的请求。
白彦让羌渠分兵凉州其实也是一说,内心也没有当做多大的事情。说白了,他不相信刘谦这会傻傻的去雒阳,毕竟在白彦的认知里雒阳城坚固异常,刘谦几万骑兵去雒阳等同于瞎折腾。白彦对这件事思考一番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刘谦绝对待在三辅某个地方,等待机会狠狠咬匈奴人一口。白彦想通后淡然一笑,也不知会匈奴人人,反正他对匈奴人也没有好印象,他巴不得匈奴人和刘谦弄出一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白彦以为只有他是天下聪明人,猜到了这个结果,却料不到,这样的想法早就扎根在羌渠的脑子里。而这次前锋六千人的全灭,更是给他们制造了证据。
南匈奴深受汉人影响,身为大单于的羌渠更是其中的翘楚,汉人兵家经典《孙子兵法》,羌渠可是耐着性子苦读了若干遍。故而,羌渠和白彦都认为,南部主力和前锋相隔一个时辰路程,而汉州军能在南部主力到达前全歼前锋,那肯定是刘谦的五千骑兵了。
想要消灭六千骑兵,至少也得三倍以上的兵力才能办到,其实三倍的兵力对于骑兵来说就有些少。以上所言只是强调消灭六千骑兵的所需兵力,而没有限制时间,如果能够在半个时辰内消灭六千骑兵,按照羌渠和白彦的经验,至少需要七八倍的兵力。
按照六千骑兵的数量乘以八,恰巧符合刘谦骑兵的人数,这样就让羌渠和白彦感到找到了刘谦主力的位置。既然找到了刘谦的位置,羌渠还会让刘谦逃出他天罗地网吗?
原来,羌渠二十多万大军来到三辅腹地,在没有遭受反抗的情况下,就按照草原的传统将军队分为三部。三部中,大单于稳居最多的兵力,责任是攻打长安城和长安城以西的区域,另外右部鳌固罗贤王负责攻打潼关及长安以东地区,而暂时空缺左贤王的左部,就有左贤王属下最有实力的须卜骨都侯率领,目标是武关和长安以南地区。
这次遭到损失的就是须卜骨都侯的左部,为了尽快将刘谦的五万人马绞杀,羌渠将右部的七万多人也调往了南边,协助左部共同对刘谦作战,与此同时羌渠也加大了对长安城的攻打力度,力争尽早加入剿灭刘谦的行列。这样一来,就能想到何义这支军队将要承受的压力了。
怒火暂时得到了发泄,全歼匈奴人前锋之后,汉州军上下暂时冷静下来,终于该考虑下一步的动向了。
三辅之中有二十多万匈奴人,这点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事情了。如果不利用眼前的大好形势回到南阳郡,稍微耽搁一点时间,恐怕就是再想走也没有都脱的机会,这一点众位将官都清楚。但是,如果离开三辅,那么他们方才做的就没有意义了。
此时,小鲁肃站了起来,郑重将他心中的计划说了出来。尽管这个计划和行走刀锋没有任何区别,但是汉州军众将绝大多数都举手赞同。
何义见此,只好跟随大家表示赞同。何义不同于其他将领,他跟随刘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不是跑到三辅来送死的,这也是小鲁肃一直特别注重他的主要原因。
之后,这支汉州军就盘旋在三辅的大地上,他们从不同匈奴人正面交战,每次只是派出一两千人,yin*匈奴人数千人规模的军队上当,而后利用埋伏将匈奴人这些军队吃掉。在小鲁肃沉重指挥下,汉州军每次埋伏都取得了成功。
正是这一桩桩成功的案例,让何义的心思又活泛下来,逐渐认同了小鲁肃的领导地位,也对未来再次充满了憧憬。
三百九十二章 气数
三百九十二章气数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小鲁肃之举无异于在挑衅匈奴人,在屡屡遭受损失之后,匈奴人干脆将全部兵力集中在三辅南部,展开拉网式的搜查,誓要将刘谦给揪出来分尸。
匈奴人搜索的密度过大,致使汉州军逐渐失去了闪躲腾移的空间,每天的活动范围不断缩小,再也不能干出诱敌深入集中消灭的事情了。危险的形势使汉州军上下焦虑起来,他们倒是不怕死,但是却不想被敌人包饺子这般窝囊的死去。
何仪当年闹**前读过几年书,故而他的思想和一般的黄巾不一样,心中还保留着读书人的志向,总想出人头地封侯拜相。
前不久,小鲁肃带给他胜利的希望,让他得到了很多军功,纵是苦点累点他也不在乎,心中总有一个光明的念想不是。可是,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告诉他,人活着未来才有希望,如果死了,那可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他不想死他想坚定的活下去。
何仪如此,平时以何仪马头是瞻的几个将官自然效仿何仪,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大多数的汉州军没什么,但是毕竟有些汉州军是以前何仪的人马,军心浮动了。
这一切小鲁肃都放在眼里,只不过一时半会他想不出好主意就是了,只好尽量的安抚何仪。在古代,打仗并不是靠计略高明就能屡屡得胜,除了计谋之外,一支军队能否打硬仗,关键还在代带军将领身上。别说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有将熊熊一窝的说法,从这一点就能证明将领的重要性,那就更不要说冷兵器时代了,冷兵器时代将领在士兵中起着更大作用。
时下刘谦数面开战,手下的将官确实不够用,能打仗的都有重要的任务,这才让荀彧等人无奈的,将有些权威武功也不错的何仪给派给小鲁肃,在他那看来,有个武力值不错的将领总比没有将领强。
如果眼前的事情发生在平时,小鲁肃绝对不会管何仪的感受,实在不行干脆就将何仪给换下去,可是在眼前无人可用的状况下,聪明的小鲁肃绝对不会和何仪翻脸,只是一味的拿出刘谦义弟的身份加以笼络,这样,何仪就是有些三心二意也不会暗地里做动作。
智者一般善于揣摩人心,小鲁肃年纪不大揣摩人心的本事也不算高明,不过对付何仪这种人已经够了。何仪最近和心腹四下的牢骚,何仪以为很隐秘,可惜他却不知道小鲁肃对他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从得到的情报在分析何仪的心思,小鲁肃如果还不能掌握何仪的心思,那小鲁肃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光熹元年五月十三日夜,匈奴人的三路大军,除了留守各地路口关隘的守军,其余的十八万大军统统南下,准备将刘谦的五万大军给彻底的包围住。
十四日凌晨丑时,斥候回报小鲁肃,敌人的包围圈即将成型。匈奴人的主要兵力都放在汉州军东方,已彻底堵死了汉州军回武关的道路,只有南方和西方还留下几十里的缺口没有合围。
小鲁肃淡淡一笑,他已经明白了匈奴人的意图。
对于小鲁肃来言,东下之路早就被匈奴人堵死了,眼前匈奴人只是在堵死的道路上又增加兵力罢了,反正他们也没想东下,也不顾虑这一点。南下的道路通往汉中,别看匈奴人在南下的道路上留下了缺口,其实那是故意给他们留的,诱使他们一头扎入包围圈的诡计而已。
至于西面的道路绝对是安全的,因为匈奴人最怕的就是汉州军回家,东下之路最近,南下之路虽然绕了一个圈子,但是耗费一些时间还是能够回家的。而西下之路就不同了,那绝对是离家越来越远的道路了,以匈奴人在西下之路前方设下的关卡,匈奴人最不惧怕汉州军西下。那样,前方有数道关卡阻敌,已经变相成为一个大包围圈,只要汉州军西下,汉州军如同踏上了死亡之途。
西下
这是当时小鲁肃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有西下才能不断的战斗,才能多生存一些时间,如果老天保佑让他们通过西边的关卡,他们就能到达属于汉州军控制的陈仓,那样他们就有可能回合庞德,然后合兵一处再做打算。
何仪不想西下,按照他的意思应该南下突围,只要冲破了包围就能达到汉州管辖区,就算严重损失兵力也比西下送死的好。在危险关头,很多人都失去了以往坚持的立场,隐隐表示对何仪的支持。
小鲁肃自信一笑,他的自信感染了大家,尽管大家并不认为这个少年能有什么好主意,不过这份镇定还是感染了他们,让他们彷徨的内心安定不少。以前,这种镇定自信的微笑,他们时常在他们精神领袖刘谦身上看到过,而自信的刘谦一直无往不利,现在在小鲁肃身上看到,让他们无端的曾加了几分勇气。
“大家放心,这次进军三辅前,我得到了大哥送来的锦囊妙计,上面所述只要我们西进必然有转机,大胜的转机。”
小鲁肃神色郑重,表现的煞有其事,这番话和他的表现一下子镇住了大帐中的人们,谁让中间的很多人将刘谦当做神仙一样看待,于是大家很快改口拥护刘谦的妙计。
何仪心中长叹一声,在大局之下也只好随大流了。
他和其他人不同,毕竟是这次出征的名义主将,他可是很清楚,这次出兵刘谦根本就不知晓,完全是汉州本部的意思,这些话全是小鲁肃瞎编的。不过在眼下的风口浪尖,何仪觉得还是装傻来得好,如果出面揭穿小鲁肃一定死得很快。别看小鲁肃一直对他很恭敬,但是在现在危急存亡时刻违拗小鲁肃,小鲁肃绝对会不眨眼的宰掉他,而没有实权的他只有引颈待戮了。
人常言,天道兴衰在于气数,但凡能够改朝换代的君主和历代大人物,都有气数支配着。气数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实在神秘,从来没人能够窥探全貌而掌握其中,于是只好将一些忽如其来的天气变化,造成的崛起或减免厄运当做气数的证明。
光熹元年五月十四日凌晨,就在刘谦正在和赵云晨练的时刻,一万四千多名汉州军见证了刘谦的气数。
十四日凌晨卯时末,匈奴人留在西方的缺口也在渐渐合拢,就在扯成十几里长队的汉州军来到缺口前边的时候,缺口只剩下了十二里。这十二里如果按照匈奴人运动的速度,只怕汉州军十几里长队刚刚过去一半,匈奴人就能将汉州军的长队拦腰斩断。
气数来了。
几乎就在转眼之间,天上忽然电闪雷鸣,五个呼吸不到,上天居然降下了大雨,其时,雨幕让渐渐发白的天色有暗淡下去。
这场大雨,对于时常接受各种天气变化的汉州军来讲,只是曾加了一些小麻烦,但是对于从来没有在大雨中行过军的匈奴人就是大问题了。草原夏天也下大雨,不过一般情况下没有这里的雨势大,因为出则为军入则为民,匈奴人绝对没有汉州军那样齐全的设备,致使在大雨的浇灌下停下了行动,纷纷支扎帐篷躲起雨来。
汉州军人人都有防水油布,不但战士有连战马都有,在曾经训练过的作用下,在瓢泼的大雨中终于躲开了被围剿的命运。冲出包围圈之后,汉州军上下人人盛赞刘谦果然是神人,连这场大雨也能算得到,一时间又将刘谦的形象拔高了许多。小鲁肃看到这样的情形,很是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他想了想,还是借题发挥,又向大家宣扬起气数的问题了。
何仪知道这场雨不是刘谦预测的,他自然不会向普通士兵那样肤浅,不过他也受到了欺骗,他以为这场大雨是小鲁肃推算出来的,这样,再看向小鲁肃的眼神就有些不同了。
小鲁肃忙完气数的宣传事宜,这种事情不用他亲力亲为,只要交给教导系统就可以了,至于如何保持行军速度这种事,他也不用管,这原本就是何仪的责任。时下,小鲁肃全部心思投入到这场雨中,盘算这场大雨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聪明人脑子就是好用,大军在上午时分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