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化工大唐-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耳子油、乌桕子油小店全有,客官,您要哪些?”
    陈晚荣对唐朝的生活还不够了解,心想能有三两种就不错了,没想到掌柜如数家珍般说出这么多名目。唐朝竟有如此多地油类陈晚荣还真有点吃惊,笑道:“哪种最多,最便宜,我就要哪种。”
    “客官,我胡三海绝不瞒你,最便宜的是乌桕子油,那玩意是从树上榨出来的,一般没人吃,所以小店做得也很少。最多的当数麻油了,不过价格稍微比乌桕子油贵一点,但不多。”胡三海给陈晚荣介绍起来。
    麻油就是胡麻油,是张骞从大宛带回胡麻,在西汉大量种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植物油。在西汉以前,日常生活主要是用动物油,从西汉开始正式有了植物油,为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提高做出了贡献。
    胡麻在古代种植量大,相应的胡麻油地量也就不少了。
    “行,给我来四百斤。”陈晚荣略一思索报出数量。
    “四百斤?”胡三海给吓了一大跳,差点跳起来,惊奇的打量着陈晚荣:“客官,请恕我多一句嘴,您要这么多油做甚呢?”
    告诉他不是不可以,但没那必要,陈晚荣不答所问:“有没有?”
    胡三海想了想这才道:“客官,实不相瞒麻油只有三百来斤。要不,我再给您点别的油。”
    “不用了,就麻油,有多少要多少。”陈晚荣心想三百斤也不少了,要做好几天。
    “客官,您请等着。我给您过称。”胡三海交待完,冲里面吼一声,出来两个一身是油的伙计。帮着过称。过完称,把油桶搬到牛车上,陈晚荣付了钱,辞别胡三海赶着牛车去了。
    麻油里面含有大量油角子,过滤就可以除去,要过滤就要用到布。陈晚荣去布庄买了一匹麻布这才回家。
    有了小黑犯牛疯一事,陈晚荣格外关注官道上是不是有身着红色的女子。还好,直到回到家小黑也没有犯牛疯。
    要是在以往陈晚荣回家,陈老实夫妇大老远就来迎接了,今天却是静悄悄的,没见人影,陈晚荣不由得有些奇怪。来到房前,只见门大开着,陈王氏正在桌边忙活,至于忙什么陈晚荣离得有点远看不清。“娘。我回来了。”陈晚荣从车上跳下来。
    陈王氏忙放下手里的活儿,一脸地笑容迎出来:“晚荣,你回来啦!猪油买到了?”
    “娘,我没买猪油,买地是麻油。”陈晚荣知道她会问,给她解释:“娘。用麻油一样可以做香皂,比用猪油还要方便些。”
    陈王氏心头正犯疑,听了这话也就释然了,笑道:“晚荣,来,先搬下来。”两人合力把油搬下来,放到屋檐下。
    “晚荣。你赶路累了,先去歇着,娘去把车下了。”陈王氏赶着小黑去下车了。
    陈晚荣应一声,进了屋,只见桌上摆着一朵朵好看的布花,不由得很是惊奇,快步上去拿起一朵。入手颇沉。一块麻布包着一块四四方方的东西,陈晚荣不用想都知道这是香皂。
    让陈晚荣惊奇地不是香皂。而是这布花。这布酒杯大小,折得实在是好看,样式别致,比起陈晚荣在李清泉那里看到的点缀鲈鱼脍的布花还要好看。唯一不足地就是这布花是用麻布折成,布料不是上乘,破坏了其美感。
    “晚荣,你爹去联系木匠做盒子,娘在家里没事做就折点花。”陈王氏从屋外进来,给陈晚荣解释:“娘是想我们去长安卖香皂,可得好好准干引起的不适已经大为降低。更有一桩奇特处,那就是香气经久不散,好象撒了香水一般,香味数日仍存。真没想到中国古代香料品质如此上佳,陈晚荣对吴兢非常感激。
    本钱有限,不能做得更多,但陈晚荣力求精品,功夫做得很足,直到三月初一才全部做好。三月初一下午,陈再荣也回来了,简单的开了个家庭会议,陈晚荣和陈再荣一致决定:三月三这天非常热闹,陈老实夫妇一辈子也没怎么出过远门,更没有见识过三月三的热闹劲,一家人都去长安!
    陈老实自是不用说,欢喜得脸上泛红光。陈王氏也不图这个,不过爱子有此孝心,哪能不让她感动呢,激动得流泪。
    三月初二用过早餐,略一收拾,把门一锁,陈再荣赶着牛车,载着香皂,一家人高高兴兴地直奔长安而去。
    为了便于搬运,陈老实特的做了几个木箱来装香皂。望着装得满满的箱子,陈晚荣信心十足,心想“我是万事俱备,只等机会!明天就是三月三,我会好好干一场!”
    第二卷 发家之路 第一章 古都长安
     更新时间:2009…3…17 18:40:02 本章字数:6467
    长安的大名陈晚荣不知道听过多少回,早就仰慕无已,巴不得早点赶到长安好好见识一番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古都。
    陈再荣也想早点赶到长安,赶得特快。小黑天生就喜欢奔跑,这一来正对它的性子,跑得异常轻快,一点也不象车上坐了四个大活人似的,和拉空车没有区别。跑到高兴处,还不时欢吼几声,很快就过了宁县。
    一过宁县,车马陡然增多,拥向长安。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其吸纳力惊人,必然会有很多车辆驶向长安,这点陈晚荣一点不惊奇。让陈晚荣惊奇的是,其数量竟然如此之多,冠盖相望,连绵不绝,一眼望去全是奔驶的车辆,好象一条长龙,滚滚涌向长安。
    这种景象太有震憾力了,陈晚荣尽管见多了现代都市高峰期的车流,也是不得不感叹:“好多的车呀!”
    陈老实夫妇很少出门,象这样热闹的景象生平第一遭遇到,愣了愣才附和陈晚荣的话:“可不是嘛!”震惊过甚,连多余的话都没有,唯有一双眼睛在官道上溜来溜去。
    “哥,这算什么,从灞桥开始,那里的车马人流才叫多呢,比这多得多。”陈再荣扫了一眼有点不信的陈老实:“爹,我带您们去灞桥瞧瞧。”
    “好啊!”爱热闹是人的天性,陈老实想也没有想就应允了。
    陈王氏给了他一个在白眼:“老头子,你老大不小了,还跟个孩子似的。来长安是办正事的,不是给你玩的,别在那瞎嚷嚷。”
    二老难得出来一次,让他们见识一番也不错。更何况,陈晚荣一听陈再荣的话好奇心起。也想去瞧个究竟,道:“再荣,绕过去不会花多少时间吧?”
    “不会。以小黑这脚力,顶多小半个时辰。”陈再荣略一沉吟。
    天色尚早,就算去看看也不会误事,陈晚荣不无兴奋的道:“那我们去瞧瞧!”
    陈王氏提醒道:“晚荣,可不能误事哦。”
    “娘,您放心!”陈晚荣还没有说话。陈再荣就接过了话头:“灞桥送别可是一景啊,来了长安不去见识一番,跟没来一样。离别之人在灞桥分手,折柳相送,依依惜别,那场面才叫感人至深呢。娘,您得准备好眼泪,别到时没有眼泪哭得出来。”
    最后一句是在说笑,陈王氏很是欢喜,伸手把陈再荣衣衫的折皱抻抻:“这孩子。咋说话地?”
    陈再荣一拉绳子,小黑从岔路上折而向东奔去。宁县在长安的西北,陈晚荣他们本该从西面的开远门进城,而灞桥在长安地东面,是以要向东奔行。正如陈再荣说的,小黑脚程快。没有多久就来到了灞水。灞水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没什么概念,对于唐人来说灞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因为经过灞水就到了长安。
    一座横跨灞水的木梁石柱墩桥格外显眼,四段圆形石柱铆榫相接形成一根石柱,六根石柱组成一个桥墩。灞桥长约一里,宽两丈余,桥上行人车辆多不胜数。秩序井然的通过。
    桥边有一个石墩,上书“灞桥”二字。用的是隶书,字迹苍劲有力,字迹尚新,只是石墩风化严重,应该很有些年头了。
    陈再荣地学问得到很好的发挥,给陈晚荣他们解释起来:“灞水本名滋水。秦穆公霸西戎改名灞水。并在水上建桥,叫灞桥。现在这桥是汉代修的。历时数百年了。”
    陈晚荣恍然,怪不得字迹尚新,而石墩已经很破败,应该是唐朝采取了和我们现代保护古物相同的措施,把字迹重新着墨,才如此之新。只是石墩无法修复,只能一仍如旧了。
    打量着车水马龙,陈晚荣心潮澎湃。陈晚荣不是学历史的,并不是连灞桥的重性都不知道。只要稍具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我们常说的“秦汉雄风,盛唐气象”都和灞桥紧密相关,可以说灞桥是中国古代辉煌历史的汇集处,经过这里的历史名人不知道有多少。
    秦始汉武唐太宗都曾经过这里,走向他们人生地辉煌。秦始皇那支无敌的军队正是从这里东出函谷关,奔赴山东战场,扫灭六国,一统华夏,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汉武大帝的爱将卫青霍去病正是从这里奔赴大漠,统率千军万军大破匈奴于大漠深处,写下了“单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的壮歌。惊才绝艳的名将李靖也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他夜袭阴山,扫灭突厥地征程。
    灞桥对于陈晚荣来说就是一个圣地,来到此处陈晚荣激动难已。
    正在陈晚荣激动之时,只听陈王氏语含哽咽:“他们在那里折柳呢。”
    柳和留谐音,折柳相送有留客之意。长长的柳丝在微风中摇曳,宛如向远行亲人招手致意,因而唐人往往折柳送别,而灞桥是大唐帝国折柳相送最出名的地方。不仅仅在于长安是大唐帝国的都城,往来于长安的人多,还在于灞桥边有很多柳树,柳色青青,正抽出嫩芽。
    往东的大道上停着不计其数的车辆,送别之人或饮酒,或煮茶,或亭中小酌,或赋诗,不管他们采取哪种方式,最后都会折下柳枝送别友人。离别之际,眼含热泪,挥手相送,依依不舍之情断人肝肠尽管陈晚荣没有送别,但是伤别情怀扑面而来,让人鼻子发酸。陈王氏地心肠最软,首先禁受不住,眼中的泪水滚来滚去,催起来:“再荣,快,我们离开这里。再呆下去,娘就忍不住了。”
    陈老实也是鼻子发酸,使劲捏着:“再荣,赶快点。”
    为这真挚的伤别情感所感染。陈再荣的神态已经黯淡了不少,也想早点离开,应一声。赶着牛车上了灞桥。
    陈晚荣回头望着那些惜别之人,不由得感慨万端,想起自己和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身处两个不同的世界,此生无法再相见,心情格下激动,不由得吟出了李白的名篇《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夕阳残照,汉家陵阙。”
    这篇《忆秦娥》本身就很伤感,让人读来哽咽,尤其是“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更是感人至
    那些送别之人原本就很激动,再给这诗一激。情绪再也控制不住,不少人哽咽成声,轻声吟唱“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陈晚荣本是有感而发,吟诵李白地名篇,没想到居然成了“情感催化剂”。泣声一片。诗仙地诗感染力真是大呀,不愧诗仙的称号!他们地离别虽然让人伤感,但相见可期,自己和另一世界地亲人绝无相见之可能,再也忍不住了,眼中热泪涌了出来。
    陈老实夫妇和陈再荣不知道陈晚荣心中所想,还以为他是为这伤别之情所动。本想来劝慰,可话还没说出口,自己倒先忍不住了,眼泪哗哗下,哭成了泪人。
    送别之人回转长安往往情绪激动,象陈晚荣他们这般哭泣难言者多不胜数,在这条通往长安的官道上很常见。人们也不以为怪。还以为他们是送别之人。
    灞桥离长安二十余里,对于小黑来说要不了多少时间就到了。奔行一阵。陈晚荣的情绪趋稳,擦干眼泪打量起关中景象。
    正看见,只听陈再荣很是兴奋的道:“爹,娘,哥,长安到了。前面就是延兴门!”
    陈晚荣朝前方一望,雄伟的长安城墙映入眼廉。长安这个久负盛名的古都终于就在眼前,陈晚荣不由得很是激动,恨不得凑近好好见识一番,催道:“快,赶快点。”
    陈再荣应一声,轻斥一声,小黑发声吼,飞快地冲向长安城下。等到了近处,陈晚荣略一打量,这才感觉到自己在雄伟的古城面前渺小得就象一只不为人注意的蚊子,感叹起来:“好雄伟的城市!”
    长安最早修建是在西汉建立之后,丞相萧何奉旨筑城,到了汉惠帝刘盈年间才成规模。从此以后,历代都在增修扩建,到了唐朝长安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对于唐人来说长安也是古城古都了。
    长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历经浩劫,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曾经使长安遭到大损毁,是以汉光武帝刘秀不得不把都城设在洛阳。东汉末年,董卓入长安又是一场浩劫。隋朝建立之时,长安虽有复兴,但远不如汉朝鼎盛之时,隋文帝开始大建长安,当时叫大兴城。
    唐朝建立后改名长安,又在隋长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到景云年间,唐朝建立近百年了,经过贞观之治唐朝的国力强盛,长安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比起隋初的长安规模大了许多。
    长安的布局整体上是一个长方形,最外城地城墙叫郭城,东西宽接近十公里,南北长接近九公里。郭城是夯筑而成,厚约十二米,郭城外面又有深约四米宽约十米的城濠。郭城上建有箭垛这些防御性设施。
    长安经过精心规划而建,东西南北均开有三门,这是指民用的城门。北方有玄武门,当然不会用来给老百姓使用,因为玄武门进去就是皇城,供皇帝和朝臣使用的。
    每门有三到五个门道,正南的点头赞道:“好力气!”他力气过人,能得他称赞一句很不容易了,冲两个兵士笑笑,陈再荣赶着牛车出了门道。
    门道进深十九米,行经其间仿佛在钻涵洞,给人一种压抑感。一出门道,陈晚荣顿觉轻松,正想透口气,嘴巴却张得老大,在心里惊呼一声“天呐,这就是长安!”
    “好宽地街呀。”陈老实看着宽广的街道吃惊不已,嘴巴不自然的成了一个圆形。
    陈王氏看重的却是另一方面:“街道好整洁。街上的人穿得好漂亮哦。”
    长安毕竟是大都市,一进城那种繁华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期然的想到已经身处大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