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鼎-第8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胤内心想说,你不急,可是李杰急啊!
    当然,这样的话。是不能说出口的口崔胤只要隐讳的说道:‘皇上担心”担心”那个,”
    刘鼎又好气又好笑,只好直言不讳的说道:‘你让李杰放心,我不会伤他性命的。”
    崔胤在心里说,你说不伤他的性命。他也未必会相信啊!
    末代皇帝,有几个是能够活下来的?
    就算当时没有就地处死,过后也必然会悄悄的弄死,这几乎已经是历史上的定律了。
    谁也不愿意,留一今后患活在世界上,免得日后产生波澜。
    但是,刘鼎坚决不肯现在接受禅让,他也只好回去告诉李杰,请他耐心的等一等,再接受一段时间的煎熬。反正,看形势,不在今年。
    就在明年,刘鼎就要正式登基为帝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李杰总不会寻死吧?
    谁料到,他还没有来得及告辞。就看见崔磐急匆匆的赶来,来不及施礼,就急切的叫道:“殿下,不好了,不好了,皇上驾崩了!”
    刘鼎神色微微一变,随即镇静下来,深沉的说道:“你说什么?”
    崔靡喘着大气说道:“皇上皇上自杀了。”
    李怡禾和朱有泪都是微微一愣,欲言又止。
    艾飞雨冷静的问道:“怎么自杀的?崔虞哭丧着脸:‘不知道他从哪里弄到的毒药,昨晚就吃了,早上就没有起来。”
    李杰死了。
    服毒自杀。
    李杰的确是绝望了,与其痛苦的等死。
    结果,他终于解脱了。
    终于不用忍受痛苦的煎熬了。
    但是,他的解脱,则是意味着别人的麻烦。
    他的死,对于鹰扬军来说,并不是好事。
    最起码,的鼎还没有做好准备。
    鹰扬军方面,也没有做好准备。
    按照民众的惯性思维,李杰死了,无论是自杀还是他杀,最终都会被认定为他杀。
    而且,凶手就是他刘鼎。
    谁叫他是末代皇帝呢?
    在没有公开制造舆论,指证李杰失德的情况下,就悍然将他毒死,显然会在民众中激起一定的波澜。
    有理智的人当然相信,鹰扬军高层是不会做这样的蠢事的。
    可是李杰的确死了。
    他的死,鹰扬军怎么都无法洗清。
    既然无法洗清,那只好不洗了。
    沉默片刻,艾飞雨缓缓的说了八个字:‘秘不发丧,找人代替!”
    朱有泪斟酌着说道:“鹰扬军是没有问题的,地方官员大多数也没有问题,只有,”
    他虚空指了指西节度使的位拜刘鼎轻轻的摇摇头,表示钱镭没有问题。
    李怡禾说道:‘那就没有问题了。等这件事处理完毕,大人刚好登基。”
    朱有泪说道:“大人这次再也不能推辞了。”
    艾飞雨也说道:‘民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大人,你要做好准备了。”
    刘鼎说道:“那你们就准备吧!”
    艾飞雨当即召集李怡禾和朱有泪,到旁边商量。
    刘鼎则向后面走去。
    现在的刘鼎,很想找女人发些一下。
    在翻山的女人,只有金曼、金苑和金陵三个。
    毫无疑问,她们三个,又要开无遮大会了。
    正文 第585章 新帝国(1)
     更新时间:2010…3…29 11:42:56 本章字数:5115
    龙纪四只九月,唐都长安。
    刘鼎等人很快来到了大明宫。
    李杰的确死了。
    服毒自杀。
    随后,李思妍也从洛阳赶到了大明宫。
    对于李杰的死李思妍的确有此想不通。
    李思妍曾经明确的告诉过李杰,刘鼎是不会杀他的,他在禅让以后。就会变成咨通人,然后被送到勃泥国去。尽管勃泥国远离中原。
    那里的地方民俗也有些落后,可是,在那里,李杰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李杰依然还是自杀了。
    他不应该生在帝王家。
    李杰的日思想实在是太严重了。他熟悉历史,熟悉任何一个末代皇帝的命运,所以根本不会相信刘鼎的善意。与其被动的等死,他还不如主动的解脱。当然,也有可能是不愿意离开中原。前往勃泥国。毕竟。作为大唐帝国的末代皇帝。李杰觉得自己对不起祖先,只有自杀罪。
    有关他的后事处理,自然有朱有泪负责,刘鼎完全不需要操心。
    替代李杰出席一些活动的人物。朱有泪也已经提前选好,只要不是凑近了看,外人是看不出来的。
    当然,谁都知道,这件事不能隐瞒太久。
    因此,新帝国的建立已经是迫在眉睫。
    幸好,艾飞雨之前已经一直在构思相关的事项,现在提出来只要利鼎拍板即可。
    刘鼎现在必须确定几项事宜:新帝国的政治架构;新帝国的行政规划;新帝国的地方统治体系;新帝国的俸禄体系;新帝国的武装力量体系。
    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袭隋制。
    典籍记载:‘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
    现在新帝国即将建立,自然要参照唐朝的官制。
    本来,新帝国就是大唐帝国的延续。
    唐代沿袭隋制。把官员分为九品。每品内又分为正、从,共为十八个等级。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还分为上下阶。
    因此唐代文官的散官实际上有三十个等级,武官散官等级是三十二等。这些等级总称为流内官为正式文武官员。此外还有流外九品。
    实际上已属于吏员,不属于正式官员的范围。官员的散官称号与品级大致对应,表示官员地位与资历高低,作为升迁的序列。
    新帝国依然采用类似的方式,但是在正式官员的范围之外。设立了“公务员”的概念。主要是由于唐朝的官员很少很少,一个县甚至可能既有三四个人是正式官员。显然。这样是无法运作。因此,各个县又有自己的“吏吏”的数量是没有定死的,有的县多,有的县很少。
    刘鼎建议将所谓的吏”都改成公务员,同时制定相应的人员编制,免得有些县的吏”多达数十人甚至是上百人,而有的县,“吏”的数量,只有寥寥数人。公务员同样是吃皇粮的。他们尽管没有品级,但是享受的待遇,和正式的官员,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唐代的品级与散官还与官员服饰等级制度相联系。唐代规定,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再时,唐代高级官员都有一个表示其身份的鱼符,以袋盛之。称为‘鱼袋”三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金饰之。称为金鱼袋。五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银饰之,称为银鱼袋。
    新帝国采用同样的方式。
    唐承隋制,文武官员均可授勋官。共有十二级。按照规定,勋官可以与相应品级的公卿大臣处于同等班位。
    但实际上由于授勋过多,动以万计。因此无职事的勋官实际地位往往在胥吏之下,仅仅成为一种授予的官员荣誉称号。事实上,这项制度并没有任何的激励作用。
    新帝国决定取消所谓的勋。
    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国家体制,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操有对一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皇帝有权修改法律和法令,并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约束。在皇帝p下,有三省、六部、九寺小五监等职官体系。
    在中枢机构中,制令机关、封驳审议机关与行政事务机关是分工而又合作的。政务机关和事务机关的职责是很分明的,监察机构也很完备口此外,还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品阶勋爵制度。相关典籍记载:其辩贵贱,叙劳能,则有品小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薪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方唐之盛时,其制如此。
    这套制度在当时来说。还是比较先进的,新帝国决定继续采用。
    随着社会”口响发展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唐代的职官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使职差遣”逐渐侵夺了原来职官的权力。新出现的一些使职,使得原来的一套官僚体系发生了紊乱。他们占据了中央与地方的大部分权力。当时的局面。正如李肇《唐国史补》所说的‘为使则重,为官则轻”这个不规范的制度,给帝国的行政机构运转,带来了很大的弊端,有些地方的行wap。xs。Сom  1|6|k官方招牌猛男四菜一躺上传
    政体系因此瘫痪。比如说,你是某县的县长,本来权力应该是你行使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另外一个人来了,拿着上级领导的旨意,说是要代替你行使权力,但是你的县长职务,却也没有撤销。你和他相互扯皮,这样自然会出问题。
    是数个甚至是十几个。例如有些比较富裕的县,往往有多个权力相同的人。
    比如说,省长派个人来,省委书记随后也派个人来,最后副书记什么的也插上一脚,市委书记小市长什么的。也派人来凑热闹,于是一个县往往有好几个权力相当的人,大家互相斗法,争权夺利。神仙斗法,小鬼遭殃,治内的百姓自然是苦不堪言。
    现代人觉得很荒唐,但是在唐末,却非常普遍,结果导致原来的县长,根本无法行使权利。这种制度,给了高官收了贿赔的最好途径。只要有钱。随手给你一张纸条,你就是一个县的高官了。至于这个县有多少高官,那就难说了。穷的县,可能只有几个。富的县,可能有几个个。
    在宦官当道的时期,安官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绕过正常的行政体系。给地方安插多余的官员。因为他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正直文官的制止,他们想要通过正常的途径安插官员,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使职差遣”就成了最好的借口。尤其是涉及到有油水的地方,更是泛滥成灾。
    这些官员不学无术,荒淫好色。只知道拼命的为宦官拨刮钱财,鱼肉百姓,真的是一点正经事都不做。伟人曾经说,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这句话在唐末要倒过来说:“做一件坏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坏事。”
    但是。不少的冗余官员,的的确确就是一辈子都做坏事的,所以黄巢起义才会入井喷一般,席卷全国。
    因此,新帝国首先要规定的,就是严禁这种现象的发生。
    凡是没有列入正规编制的官员。一律清退,绝不留情。
    事实上,在鹰扬耸的辖区内。这种现象已经没有。
    那些只知道搜刮钱财的官员,在鹰扬军到来的时候,早就被愤怒的群众活生生的拉出来打死了。
    唐代的中央官制大致有几个系统。核心是三省六部。
    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鲁正式确定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小,部六部。六部下有司,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小员外郎。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秦汉以来封建国家中央官制不断变化的结果。其组织较完备,分工较明确。是封建社会发展至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这些一直沿续到清代,基本上没有改变。但有一点与明清不同的,唐代的尚书省有一个总机构,名为“都省”都省之中以左右承及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分管吏、户、礼左三部,兵小刑小工右三部。左右承处于行政监督地位,而左右司则兼有总务管理的性质。
    新帝国依然采用类似的设置,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变。
    事实上,这套制度的运作方式,是成熟而有效的,是集中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
    唐代中书省(隋因避讳作‘内书省”小门下省小尚书省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中书省与门下省,它们合称为两省或北省(尚书省称为南省)长官为中书令小侍中。开元时皆为正三品(代宗时升为正二品)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军国政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都是帝国最有权力的中央机构。
    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发执行。门下省如果对中书省所草拟的诏敕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凡中央各部、寺、监及地方各部门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认可以后,方送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或草拟批答,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口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多次称中书门下为‘机要之司”他于贞观元年十二月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人心所见。至有不同小芶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葳护己?短,海成怨隙,或芶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中书小门下协助皇帝决定大计方针,就是防止个人专断的有效措施口中书省,置中书令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高宗龙朔元年(公元的年)改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称右相口光宅元年(公元脚年)改中书舁为凤阁。中书令称内史。开元元年(公元7B年)又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称紫微令。后复日称。中书令为一省之首官。权力非常大,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关典籍记载:“中书余…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新帝国恢复日称,称中书令。
    毫无疑问,艾飞雨被中书令的最热门人选。
    只是他本人因为身体上的原因,准备功成身退,带着萧致婉去过安静的两人世界。
    刘鼎暂时还没有考虑好备用人选。
    若是艾飞雨真的不能议政。这个职位极有可能悬空,又或者是艾飞雨遥领。实际工作交给朱有泪和李怡禾两人负责。
    中书省又置侍郎二人,正三品,为中书令之副,参议朝廷大政。临轩册命,若四夷来朝,则受其表疏而奏之口又置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是中书省的骨干官员,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董书册命。因其所掌皆机务要政,故特规定四条禁令,即禁漏泄,禁稽缓。禁违失,禁忘误。他们可以就省内所讨论的军国大政及报上的奏状。发表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谓之‘五花判事”省内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