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鼎-第8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表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谓之‘五花判事”省内的意见经中书令、侍郎汇集后。再交付中书舍人,然后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这个专门负责执笔草诏的舍人称为“知制诺”其余舍人也要分别在制敕上署名。在舍人中选择一个资格最老的,称为“阁老”负责处理本省杂事。这个“阁老”可不是大家潜意识的那个阁老,权力是没有这么大的。
很显然,中书侍郎最热门的卢、选,自然是朱有泪和李怡禾。两人都是年轻力强,又跟随刘鼎多年。最是熟悉刘鼎的脾气秉性。即使艾飞雨因为身体的问题,不能常常参与议政,他们两人也能够承担起沉重的中书省工作来。
中书含人六人分押尚书省六部。并辅佐宰相判案。宰相的议事处政事堂就有一个门通往中书舍人办公厅,宰相常从这个门经过,找中书舍人咨询政事。代宗大历时,常襄为相,才把这个门堵死,“以示尊大。不相往来”肃宗时,常以他官知中书舍人事,典籍记载,当时因“兵兴急于权便。政去台阁决遣颗出宰相,自是舍人不复押六曹之奏口”直至武宗会昌末年,宰相李德裕再建议:“台阁常务,州县奏请。复以舍人平处可否。”
但这一制度在当时似乎未认真执行过。
唐代的中书舍人都是文人士子企慕的清要之职,所谓‘文士之极任,朝廷之盛选”是跃居台省长贰以至入相的一块重要跳板。
此外。中书省的属官还有起居舍人2人,从六品上。相关典籍记载:“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通事舍人旧人,从六品上,掌朝见歹纳,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通事含人利导其进退,而赞其拜起、出入诸礼节。四方蛮夷纳贡。也由通事舍人接受呈进。军士出征,则受命劳遣,并每月慰问将士家属。又有主书4人,从七品上。主事人,从八品下。右散骑常侍2人,右谏议大知人,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
门下省,置侍中二人为省长。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腿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幽年)称纳言,垂拱元年(公元6岿年)改门下省为鸾台。开元元年(公元7B年)改称黄门省,侍中称监天宝元年(公元砌年)改称左相。
新帝国恢复日称,称侍中。
相关典籍记载:“侍中,掌出纳带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颌判省事”有门下侍郎从,正三品,为侍中之副。
龙朔二年改称东台侍郎。武后垂拱元年,称鸾台侍郎天宝元年,又称门下侍郎。《百官表》云:‘门下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大祭祀则从奉巾,既慨,奠巾;奉抱爵赞献。元日、冬至。奏天下祥瑞,侍中阙,则莅封符券,给传驿。”
门下省的属官有左散骑常能人,正三品下。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左谏议大灿人,正四品下,掌谏诤得失。侍从赞相。
正文 第586章 新帝国(2)
更新时间:2010…3…29 11:43:10 本章字数:5216
武后垂拱二年(公元眺年)朝廷的权力斗争非常激烈,每天都有人升官,也每天都有人罢官,朝政完全变味。有一个名叫鱼保宗的上书建议置铜匪以接受四方之书。武则天接受了这个意见。铸铜匪四个。涂以四方颜色,排列在朝堂:东方青匪,称为“延恩”凡是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南方红匪,称为“招谏”凡是论及时政得失者投之;西方白匪,称为“申冤。”
凡是陈述受抑屈者投之;北方黑匪,称为“通玄。”
凡是告发天文或秘密谋反者投之。朝廷派谏议大夫、补阙、拾遗各人为使者,管理四方铜匪;又派御史中承、侍御史各人为理匪使。
天室九载(公元凹年)唐玄宗以“匪”声近“鬼。”
故改理毫使为献纳使。肃宗至德元年(公元弼年)恢复日称。德宗建中二年(公元飞年)以谏议大夫人为知匪使。又有给事中4人,正五品上。掌侍左右,分判省事。监察弘文馆缘写鹤校之事。凡百司奏抄,侍中审毕,则驳正违失。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白居易在《郑章可给事中敕》中说,给事中的职责是“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顾筋年)李藩任给事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当时有人对他说这是皇上的圣旨,应该把自己的意见另纸写上,那能随便拟在圣旨上?李藩说,如果用另纸写,便是文状,那能称为拟敕?李藩之所以敢于发此大言,就是因为制度规定给事中有权在认为不合适的诏敕上‘涂窜而奏还”这两个官职,都涉及到反映民情的问题。本来反映民情,是正常的渠道,可是在武则天期间,则是为了打击政敌,完全被扭曲了。而且里面投诉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是带着功利性,带着目的性而来的,纯粹是为了权力斗争的需要,大部分都是诬陷,正常反映的民情寥寥无几。
经过紧密的考虑,刘鼎决定取消这两个职务设立专门的信访部门,建立类似于现代的信访制度。同时,信访部门的权力,进一步压缩。以免被人用来作为权力斗争的工具。事实上现代的信访制度,同样不完善,但是在更完善的制度出来之前,这个信访制度还是必须的。
不过后来,给事中的权力又恢复了,只要是因为给事中能够封还皇帝的旨意,对皇帝的权力进一步约束。对于刘鼎来说,这或许不算是什么好事。在门下之外,还有一个给事中能够给自己添麻烦,甚至是将自己的旨意原封不动的退回来。但是对帝国来说,却是好事。
美国哪位总统曾经说过,咖啡煮热了以后,要凉一凉。意思是说。政策出台以后,也要凉一凉。冷静冷静,或许在凉一凉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唐末很多政策出台,都是不经大脑的,例如国岸虚空。就下令掠夺地方富豪的资产,结果将支撑帝国的最后一根柱子,也完全砍断了。
白居易所谓“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就是《大唐六典,门下省》说的“凡国之大狱。三司详决,若刑名不当,轻重或失,则援法例,退而裁之”的意思一样。给事中可“与御史、中书舍人听天下冤滞而申理之。”
就是指他们可以组成“三司”越过执法机构,受理天下冤错案件,听其诉话。这种制度称为“三司受事”或“三司详决”白居易所谓‘有司选补不当者,则与侍中裁退之”就是“六品以下奏拟,则校功状殿最小行艺,非其人,则白待中而更焉。”
这种制度称为“过官”又有起居郎2人,从六品上。掌录天子法度。天子御正殿,则起居郎居喜,舍人居右。若天子有诏命,起居郎俯鞋以听,退而书之,每季终了时交给史官。贞观初年。以给事中小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小或知起居事。唐高宗时。许敬宗、李义府为相时,为了防止泄密小上言减少预闻机密的人员,故命起居郎小舍人承旨之后,与百官同出,不得与闻机务。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巫年)才诏令起居郎、舍人于入阁之日,具纸笔立于烦头下,恢复贞观时期的制度。
此外,门下省还没有录事4人。从七品上;主事4人,从八品下;左补阙6人,从七品上;左拾遗6人,从八品上:典仪z人,从九品下。掌赞唱及殿中版位之次序。城门郎4人,从六品上,掌京城小皇城、宫殿诸门开关之节。符宝郎从,从六品上,掌天子八宝及国家之符节,大朝会,则奉宝进于御座,天子行幸,则奉宝随从。凡命将、遣使,皆请旌、节。旌以颗赏,节以颌杀。
中书省与门下省还各有补阙拾遗,它们均分左小右置,‘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左右补阙,从七四A专左右拾遗。从八品上,均是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鹏,小置的。相关典籍记载,白居易于宪宗元和二年(公元凹8年)曾任过左拾遗。他说:‘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口‘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弊无不言。此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谏官有直接向皇帝提意见的机会,所以。官品虽低,也颇为时人所重。从理论上说,谏官的本职,就是建言讽谏。即使言辞激烈,也无可责难,白居易在任拾遗小补阙期间,曾尽其职而力谏,屡次上书言事。甚至当面和皇帝争执,据典籍记载:‘白居易因议事,言陛下错,上色庄而罢,密召承旨李绎谓‘白居易小臣不逊,须令出院”所以,元和八年(公动B年)白居易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是一个不得过问朝政而专门陪伴太子读书的闲官。元和十年(公元8占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白居易激于义愤,首先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而当时日官僚集团却攻击他说“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并借机加以诬陷,把他贬为江州司马这件事既说明了谏官有言事的特权,也说明谏官处境的艰难。
总的来说,门下省做的,都是给人难堪的事情,例如现代的监察部门。但是比现代的监察部门权力大很多很多,它有权力将皇帝的旨意,都封还。因此。这个给人难堪,不仅仅是指文武百官,还包括皇帝在内。因为它有权力,将皇帝的旨意退回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皇帝的监督,比皇帝的权力还要大。
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实在不多。在唐朝wap。xs。Сom 1|6|k官方招牌猛男四菜一躺上传
建立的两百多年前,门下省封还的皇帝旨意,可能不到十封。令人觉得讽刺的是,这些封还的旨意,都是封还武则天的,结果武则天居然也接受了。后人研究武则天,觉得她的性格实在是复杂,许多男子做不到的事情,她做到了,甚至比男子做得更好,这此封还的旨意,就是很好的证据。
所以,门下侍中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而一般的官员,也不愿意出任这个得罪人的位置。
新帝国的门下侍中两人。除了崔码和王承颜,没有其他人主动竞争。
因此,崔碍和王承颜,主政门下省。基本上已成定局。
有些人甚至预料到,两人主政门下省,只怕艾飞雨、朱有泪和李怡禾都要头痛。
若是政令不完善,只怕门下省是很难通过的,哪怕是刘鼎亲自说情。他俩也未必卖面子。
尚书省,尚书省置令人。正二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魄年)改称东台,废尚书令,改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懈年)又改称文昌台。不久再改为文昌都省。垂拱元年(公元瞄年)称为都台,长安三年(公元旭年)称为中台。唐代尚书省的办事机构设在长安皇城的承天门大街东侧,个于中书、门下二省之南端,所以又别称南省或南宫。
从中书门下发出的诏令制敕,均经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州县,或者根据诏令制敕的精神制成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诸州计奏达京师,以事大小多少为之节。凡符、移、关、胺(按:皆公文名)必遣于都省乃下。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书省。这说明尚书省的权位相当重要。
唐太宗曾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
这几句话就足以说明尚书省在中枢行政机构中的重要地位了,也就是说在三省中,尚书省才是行政的实际总汇。唐代的尚书省组织更加整齐严密,由隋之六曹固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而每部的组织,则以隋之侍郎升为尚书的佐贰,在尚书左右承下,每都有4个属司,共四个司。
对尚书省不理解的朋友。可以参考今天的国务院。
其实,尚书省就是一个执行机构。负责执行所有的行政事务口新帝国基本维系了这个架构。只是新设了一些部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尚书省的长官是尚书令。掌典领百官。因为唐太宗即位前曾任其职。故唐代例不复置。以左右仆射为本省的实际长官。
新苹国恢复了尚书令的设置。
寞浣成了尚书令最热门的人选。
另有左承人,正四品上,右承人,正四品下,主持省内日常事务。“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有左右司郎中各;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人从六品上,为承的助手,分判本省六部诸司事务。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品详)改左右承为左右肃机,郎中为左右承务,诸司郎中为大夫。
唐初,仆射的地位十分尊崇,因为在中枢的职事官中,正一品的三公、三师不单独设置,而正二品的尚书令八慨友,只有从二品的仆射官阶最高其他两省的画官如门只J,、中书侍郎以及各寺小监的长官均在三品以下。所以《唐会要》称左右仆射为“师长百僚,虽在别司,皆为统属”据说仆射于都堂上书,宰相皆送。文武三品以上官均升阶列坐,左右秦、各部侍郎、御史中承以及四品、五品以下者皆罗拜阶下,仆射不答拜可见其威权之重。自中唐以后,由于仆射被排斥于宰相行列之外,尚书省的地位因受到使职差遣的冲击。加上用非其人,其享有的地位就逐渐下降了。
据《唐会要》记载,贞观时。唐太宗曾规定:‘尚书细务属左右承惟大事应奏者乃送仆射。可见左右承在尚书省内的权位也是相当重要的,其中左承统吏、户、礼三部;右承统兵、刑、I三部。六部诸司文案均需送都省由左右承勾检后,方下达到有关部门。因为规定省内有大事才向仆射请示,其余细务均由左右承处理。这样,左右仆射已渐被架空,都省的实权自然落在左右承手中了,所以到新帝国,左右承也是执政官之一。
郑从谨小刘崇龟小刘崇鲁、裴易靖等人,都是左右承的热门人选。
尚书都省所属的六部二十四司,负责处理全国军政小财文、兵刑、钱谷等一应行政事务。
其中吏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