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26之崛起-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万德国陆军。
    他所建立起来的这支精锐的小型军事武装,其中每一分子和细胞的安排都极近完善与充实,一旦时机适当即可无限制地扩充。他把每个士兵都作为未来领导和指挥作战的骨干来训练,把每个军官都作为未来的统帅来培训。正是他在德国国防军濒临灭亡时,为德军保存了火种,他也因此被誉为“国防军之父”、“国防军的杰出缔造者”。
    而现任德国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校长法肯豪森,在抗战前和抗战中都对中国帮助很大,在宋哲武前世,甚至有观点认为,持久战的概念就是法肯豪森最先提出来的。
    这两个德**人都对中国很有好感,尤其是抗战开始,台儿庄大战后,希特勒迫于日本的压力,严令以法肯豪森为团长的德军顾问团回国时,法肯豪森还联合顾问团成员,集体给德国政府写信要求继续以私人身份留在中国。最后,希特勒以不回国就按叛国罪论处后,他们才不得已回国。
    临行前,法肯豪森等向中方官员保证,决不向日本泄露中国的军事机密。为了防备顾问团的其他人可能向日本人泄密,他令顾问团直接回国,而不假道日本。
    虽然宋哲武并没有见过他们,包括法肯豪森也是如此,因为法肯豪森是27年菜在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担任校长的,那时宋哲武已经回国了。可是对这样两位正直的德**人,宋哲武一直从心里对他们尊敬万分,对于李如娟能和他们取得联系,宋哲武非常高兴。
    如果有这两人帮助支持他,对他和德**工界建立紧密联系,那可是绝对有益的。
    一路颠簸,李如娟虽然很劳累,可是她还是亲自下厨。
    为了以后更好地照顾宋哲武,她这次春节回上海,还专门请了北方的厨师教她做北方菜,这次可是想要宋哲武好好见识见识。
    在满是爱意春情的气氛中吃过晚饭后,李如娟依依不舍地要走了,在门口李如娟犹犹豫豫了半天,最后还是下定决心,羞红了脸,告诉宋哲武,她的父母在催她早日结婚。
    对于李如娟父母的心情,宋哲武是十分理解的。可是现在实在不是时候,眼下山西刚刚稳定,如果他仅仅想要维持现状还好办,可是他要把他控制的地区变成日后的抗战基地,可以说许多事情都是百废待兴,甚至有的还要重新做起,现在离“九一八”事变可是越来越近了,宋哲武甚至恨不得把自己分成两半来用,他实在是没有时间用来结婚。
    特别是北蒙方面,在明年马上就要直接面对关东军的进攻,甚至还很可能要同时面对虎视眈眈的苏军的威胁。而北蒙那里的国防工事还仅仅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积极备战。
    而这一切,都需要他这个第四路军的当家人亲自部署安排,现在包括箫国栋、陶蓉等第四路军的主要领导人都忙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举办自己的婚礼,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这件事宋哲武也不愿意拖得过久,抗战开始前,他必须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跟李如娟小心地解释后,宋哲武让李如娟转告他的父母,等到明年6月,那时许多事情都会有了眉目,他们再结婚也不迟。
    得到宋哲武的准确答复,这让李如娟兴奋的脸上布满幸福的红晕,娇羞地瞪了宋哲武一眼,一转身冲出了房间,回兴华她自己的住处……
    很对不起“窃明免费”书友的催更票,以及“70生人”书友的打赏,深蓝这几天事情实在是太多,如果不出意外,深蓝会在周六,满足“窃明免费”书友的愿望。
第三百九十三章布局治民模范阎锡山
    第三百九十三章布局治民模范阎锡山
    有了对太原行署、绥远和南北蒙的控制权,又有了大批仍在源源不断的到来的人才,以及众多亟待安装的工业设备后,宋哲武马上就面临一场声势浩大,甚至也是自清末以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绝无仅有的大规模建设任务。WWw。
    任何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要想很快的完成,都必须要有一个方向正确、效率快捷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体系,去引导组织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协调工作,尤其是这样一场规模巨大的建设更需要如此。
    作为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建设的指挥机构,自然是非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莫属,因为它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专家学者,这样空前的建设规模,有他们来主持,那是再好不过了。
    领导机构有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协调组织,绝对保证它下达的各项政令,都会尽快的贯彻和落实。
    而保证各项政令得到落实的基础,自然是非民众组织动员莫属了。要知道,现在的工程基本建设,可是不像后世那样有众多的工程机械助阵,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基建工作还完全要由人工来完成。
    而这首先要必须涉及到的,就是太原行署和绥远、南北蒙最基层的民众的组织和动员。要顺利的动员民众参与到这场大规模建设当中来,仅有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这样的领导机构是绝对不够的,他需要有众多最基层的高效运行的组织来支持。
    山西的基层组织恰恰是在全国做得最好的,至少是在现在还是如此。而这一切,都是阎锡山十几年来大力推行村本政治的结果。
    对于阎锡山所谓的村本政治,宋哲武一向很是欣赏。
    阎锡山认为:“大凡世界各国,其行政网愈密者,其政治愈良好,愈进步。”
    所以阎锡山热衷于从构成严密行政网的最基础的编村制着手,意欲由先使行政网从不漏一村起,然后再做到不漏一家,由一家而一人。阎锡山认为网能密到此处,才有政治可言。
    就县政而言,阎锡山主持制定的《各县村制简章》中说道:“众村环布而成一县,地旷情暌,仅恃知事耳目之觉察,势难遍及。况一县要政多端,长官责成于知事,而知事之下无供臂指之人,能力将有时而竭,此村制万不可缓之原因也。”
    由此不难看出,阎锡山推行“村制”的目的,在于加强基层行政组织的作用和力量,使政令得通,令行得畅。以利用严密的行政网,进行有效的统治。
    阎锡山对村政建设十分重视。他认为村是最基础的民众聚居之所,为政不达诸村,则行政徒有其名;自治不立于村一级,则等于无本之木;舍村政而言政治,无异空发议论。
    于是他在全省范围厉行推广村制,以作“用民政治”之实验。阎锡山设想:
    实行村制:其法甚约,其效甚广。一县之境,大者不下十万户,次亦有五六万户不等。欲使一县之事,如视诸掌,诚非易事。若积户而成闾,积闾而成村,积村而成区,区统于县,则上下贯注,如身使臂,臂使指,一县之治此为基础,基础不立,虽有善政,不能见之实施也。
    盖祸莫大于盗贼,村制行则稽查易,窝藏无术,匪徒可以肃清矣。害莫大于刁顽,村制行,而公理张,教唆无法,则棍徒可以敛迹矣。毒莫甚于鸦片,村制行,而揭告有人,察查易周,行之三月,可以收廓清之效也。蠹莫甚于游民,村制行而干涉有人,综核最密,行之三月,可以获感化之益矣。不特此也,由斯而稽查学龄儿童,则义务教育可以兴也。
    由斯而人民可晓然于租税之担负,纯为国家保育行政之用,则急公之心生,而纳税之义务,不患中国之民不能充分以尽也。由斯而人民能知保卫事项之有待于人,不如自谋保卫之密切,身家子孙庐墓财产之念重,则了然卫国即以自卫,勇于公战,有身充士兵之志,而执戈之勇可以鼓,而当兵之义务,不患中国之人,不能行也。种种政治,靡不由此,法至善也。
    基于上述认识,阎锡山自兼山西民政以后,即开始在全省范围之内推行“村制”。经过这些年的村政建设,山西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村为单位,在全国来说,也是最为高效的统治组织机构。
    为了搞好村政建设,阎锡山可是花了大心思。
    阎锡山先是在“行政研究所”讲授普通科、专修科、政治新知识、各项新技术等科目,受训人员研习期满后分派各县,作为各项工作的具体承办者推行新政。如承政员、承审员、主计员、县视学、实业技士、宣讲员、管狱员、检验吏、农业技术员等。
    同时,以阎锡山本人的名义编定《人民须知》手册,广为印刷散发。《人民须知》包括:民德篇、民智篇、民财篇、家庭篇、社会篇、国家篇、世界篇、地理图说等篇章,洋洋两三万言,从教育到生产,从家庭到社会,面面俱到。以期全省的老百姓都能遵照执行,使村制得以顺利实行。
    在具体的村级机构编制上,每百人以上的村设村长、村副各一人;村下设闾,每闾25户;闾下设邻,每五户为一邻。
    由上可见,阎锡山的“编村”制度,在村的行政组织上,主要是仿效日本的町村制,其次是仿中国的古制。“编村”的办法,在行政的最基层单位――村,设立了村、闾、邻的三极管理层级。
    而就是这样组织严密的村治在阎锡山看来竟然还仅仅属于粗治。最后经不断改进,形成从省主席到邻一共九级编制,牢牢地控制住了山西两千万百姓。
    此外,阎锡山设立保卫团,保卫团由下至上分为牌、甲、村团、区团、总团五级组织。以闾为牌,由闾长兼充牌长;数闾为一甲,以村副兼充甲长;一编村为一村团,由村长兼充村团长;一行政区为一区团,由区行政长官兼充区团长;一县为一总团,由县知事兼充总团长。
    一句话,就是凡村中有正当职业,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的壮年男子,均得于农闲时参加保卫团之训练。
    内地各县,以在乡军人就近教练;边境县份,可由知县请省署派员教练。“保卫团”成员农忙时节,各自耕作,轮派查路、看田;农暇之日,进行集训,开展巡防、会哨、查缉盗匪等工作。
    太原行署成立后,宋哲武并没有改变阎锡山的村治政策,就是保卫团的名称也没有改变,不过保卫团组织移交给民众组织动员及工程建设委员会管理。既然要保卫村镇安全,那就必然要进行军事训练。
    按宋哲武的想法,一旦抗战开始,保卫团就将是名正言顺的预备役,因此,在军训上,宋哲武专门主持召开了有箫国栋、韩光弟和徐峥等人参加的会议,在这方面做了周密的部署。各级保卫团的负责人,全部归徐峥的民众组织动员及工程建设委员会,由第四路军在历次战斗中伤残的各级军官担任。教官则由韩光弟的教导总队选派,完全按第四路军新兵方式进行军事训练。
    因为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在年龄上,宋哲武要求限定在30岁以下。
    有了这样严密的基层行政和准军事化的保卫团,也可以说是预备役组织,开展大规模建设的人员是很方便的。
    既然阎锡山都能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宋哲武这个穿越人士更不会差了,他可是深知“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的到理地。他要想在山西得到普通百姓的真心拥护,仅仅靠挽救晋钞这一项政绩可是绝对不够的。要知道,绝大多数农民们可是没有几个余钱的,晋钞贬值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
    因此,宋哲武又拿出了他早就准备好了的,同时也让几乎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的另一项计划。
    宋哲武宣布,在太原行署和绥远、南北蒙,取消自有土地在30亩以下的农户的农业税。
    宋哲武的这个举动立刻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要知道农业税在中国可是实行了几千年,农业税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最主要的税源,不仅在当今民国是如此,就是在太原行署和绥远也同样如此。真要是按宋哲武的方案实施,一年的税收差不多要损失六七百万。
    虽然是利民的善政,可是这个损失实在是太大。不仅仇曾诒坚决反对,就是贾景德和赵丕廉也不同意,因为他们都知道宋哲武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工业建设是需要大笔的钱的,这个时候一下子少了这么大的一项财政收入,让众人都心有不甘。
    其实,这并不是宋哲武一时心血来潮,这个时候山西的土地掌握在自耕农手中的不足半数,多数土地都集中宰了大地主的手中。
    也就是说,山西最有钱的除了大商人,就是这些大地主了……
    感谢“寻梦乡里巴人”书友的月票感谢“70生人”书友的打赏深蓝给两位书友鞠躬
第三百九十四章布局土地风波(一)
    第三百九十四章布局土地风波(一)
    取消自有土地30亩以下农民的农业税,这并不是宋哲武的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早就准备好了的一项争取民心的措施。wwW。
    这个时候山西的土地掌握在自耕农手中的不足半数,多数土地都集中在了大地主的手中。也就是说,山西最有钱的除了大资本家、大商人,就是这些大地主了,手中有土地数千亩的大有人在。
    特别是绝大多数的地主们,只是把他们多年聚敛的钱留在手中,根本就不会进行实业投资,甚至还有人连银行也不相信,竟然就埋藏在家中。
    这些地主们在宋哲武的改革建设计划中,不仅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是他建设和社会改革计划中的一个重大隐患,原因就是粮食。
    粮食这种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是绝不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特别是掌握大量粮食的人不完全受到他的控制就更不行了。而土地分散到众多农民手中,情况就大大不一样了。这些农民们不可能统一行动,采取囤积居奇等手段控制粮价,也更不敢和宋哲武的政策法令抗衡。
    当然,宋哲武此举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想得到农民们的支持,在山西站稳脚跟。普通农民可以不再交税,仅凭这一点,他们就会真心支持宋哲武所作的任何事情。
    至于减少的几百万税收,宋哲武更是很不在意。这些减少的税收,虽然现在看数量很大,可是一旦这些新建的工厂建成,就会增加大量的税收,少收几百万农业税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宋哲武还准备对自有土地在50亩以上的地主们,加征百分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税收,从而逼迫他们出卖土地,把资金转而投向实业。如果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